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终总结:一地鸡毛的港股,何日君再来?

嘉诚 丫丫港股圈 2022-03-21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不知道作为投资者的你,今年业绩如何?是否还满意?亏钱了?没事,总会有亏钱比你更多的人。


今年的港股,犹如一本跌宕起伏的爱情小说。年初的高潮让所有人都以为今年稳了,殊不知后面雷一个接一个,投资者从追高的兴奋,到抄底的沉稳,再到血亏的伤痛,最后绝望的止损离场,心态转换像极了你我当年的初恋。


明天,又是新的一年,当爱已成往事,港股明年会如何?

一、十年一觉扬州梦

都说港股市场是薄情的,我觉得不如说,香港市场很现实。港股很少亏待真正有业绩的公司,大到腾讯、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小至不起眼的汽车经销商,只要能持续交出业绩,市场就愿意给估值。

例如美东以及中升,商业模式没什么特别的汽车经销商,从上市以来盈利分别升了676%和573%,股价就涨了855%和832%。


以上两个例子都完美显示港股投资的一大特色,不少公司从上市时经常无人问津,到后来业绩爆发征服市场,成交量上去,股价完成戴维斯双击。

复盘可以发现,每一只成长股的背后都是一个大故事。

再举例,曾经的牛股莎莎国际(00178.HK),现在回头看,主业是平平无奇的零售生意,但是在08-13年,随着大陆来香港自由行的人越来越多,带旺香港零售生意,莎莎的业绩也水涨船高。在鼎盛时期,莎莎的净利润翻了3倍,股价翻了5倍,市盈率从20倍PE涨到30倍PE以上。


那么新的一年,港股的成长股机会在哪里呢?我们尝试定一个简单的指标:过去两年营收增长都超过30%的公司,筛选出了的结果有14家,其中包括短视频的快手和新能源汽车的小鹏和理想。


这个结果大体也能体现我们前面所说,成长股的背后都是一个大故事。短视频不用多说,除了用户渗透率依然在快速提升,商业化和出海是未来两个重要的看点。


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中汽协方面的数据,2022年预计销售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虽然有传闻说目标下降至450万,但是增速依然可观)。


当然,光看数据稍显片面,成长行业并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行业。我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根据各大主流券商的数据,明年的成长主要集中在:

光伏,十四五全球光伏CAGR 20%,2022年增长大年,新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打开空间;

电力系统,“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军工,军工主流标的“蓝筹化”是大势所趋,“游击”式的投资属性和波动性有望显著减弱;

金属材料如锂钴稀,电动车的成本优势使原材料涨价仍具有向下游传导的空间;

专精特新下细分龙头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光刻胶单体及聚酰亚胺材料;

当然,具备增长的股票,市场上基本已经是明牌了,真真正正应该投资人着力的,是这些赛道里面,尚未充分挖掘的地方,这些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二、江东子弟多才俊

拉长来看,股票市场里面,成长不是常态,平庸才是。股票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需求证伪、竞争加剧等等。

当成长股一旦失去成长性,会迅速沦为困境股,抄底的人以股价回调幅度大为锚,以为回调30%,40%是捡到便宜货了,但其实是戴维斯双杀的陷阱。

回顾港股历史,这样的陷阱非常多,远的有维他奶国际,近的就是我们的海底捞。年初海底捞还在"逆周期扩张",年底就关店300家。现在的海底捞股价确实跌了很多,但是你问我敢不敢抄底?我心里和海底捞股价一样 —— 没底。


纵观港股市场,能实现困境反转的股票,少之又少。只有李宁、蒙牛等寥寥几间公司,本身质地不错,所处赛道也不错,最后又能持续交出业绩的,能成功翻盘。正如篮球场上,绝杀球很精彩,但是可遇不可求。

再来看今年的港股,可以说是困境集中营。市值在50亿以上,跌幅超过50%的股票一抓一大把。


这些股票的问题,实在让人头疼。
关店300家的海底捞,还能重拾成长吗?
GMV流失的阿里,还有未来吗?
改革的新东方在线,转型可以成功?

不如我们换个思路,看看那些即将陷入困境的股票,胜率可能还大一点?港股虽然跌了一年,但是这样的机会,一点都没有减少。

比如说泡泡玛特,盲盒虽然深受年轻人欢迎,但是这门生意的护城河,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高。随着入场玩家越来越多,泡泡玛特如何支撑住相对较高的估值呢?


三、项庄舞剑

除了戴维斯双杀陷阱,成长股另外一种陷阱是伪成长。现在很流行的微信群营销股,一篇篇小作文有声有色,看起来特别带劲,今天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明天和光伏沾点边,业绩动不动翻几番,股价也跟着大涨。

但是站在年底回头看,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到底谁赚钱了?比如下面的广汇宝信,老股东为什么砸心里面没有点数吗?

图片来源:网络,吹票时间刚好在顶部

庄股可谓是港股的特色文化,股价可以一天翻两倍,也可以突然腰斩。就好像绚烂的烟火,看是好看了,但是真要想抓住,可能会有点烫手。

今年香港市场1700多只100亿以下的股票里面,从股价底部上涨幅度排名的中位数是56%,但是全年涨跌幅中位数仅为-0.77%,这就说明绝大部分的小股票,短期内可能猛涨一波,但是拉长来看,是没有回报的。

要想从这些小股票赚钱,一个好方法是,

认清其假象,尽早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破灭之前尽早卖出。

四、凉露夜三更

除去部分明星股,市场大部分的股票都如你我一样,平凡又普通,经营上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差,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你很难赚到钱。


过去十年的港股周期性股票,走出大牛市的有两次:2017年的造纸,和今年的航运。

2017年的造纸行业,在供给侧改革后淘汰了落后产能,竞争格局改善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利润双重提升,部分股票上涨了接近10倍。


航运更厉害,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东方海外国际在横盘了近10年后,股价一年涨了10倍。


现在港股市场上面,有没有类似机会呢?如果单从低利润率,低估值去寻找,其实像石油、铝业、铜业等多个行业,即使今年大宗价格大涨,它们仍然处于利润率低、估值低的情况。假如,这里是说假如,在供给侧再出现大的问题,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明年确实是有可能持续今年的行情。(不过一定不是今年的大行情了)


除此之外,其实周期股是极度分化,在经历了两年的大放水之后,市场上存在一些周期股的利润率和估值都处于相对高位了,假设未来供求关系恢复正常状态,这些周期股也许会有均值回归的风险。

当然,最后投资人能不能赚钱,关键不是预测,而是应对,大宗商品还是要边走边看。

五、宏观政策

曾经有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

打开一家公司的财报,菜鸟投资人一般首先看营收利润,老手第一眼看的,一定是政策风险。

今年的港股,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从年初的反垄断,到年中的教育股,再到年底的美元债危机,当你不留意风险的时候,风险就会找到你。

整理过去一年的政策变化,及至最近房地产的保交楼,政府的目标一直都是民生,任何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因素,似乎都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展望明年的股票市场,

新能源车、光伏、硬科技,一定是政府继续支持的;
医药方面,集采将是肯定继续进行的;
消费领域,国家是鼓励的,但是一些高端消费,如白酒,可能格局会出现变化;

看完中国政策,再来看美国。明年的美股,加息+通胀绝对是最主线的逻辑,市场也会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交易;

对于通胀,市场关心的是,通胀到底是不是持续的?那么我们要想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过去十年,一直放水都没有通胀呢?原因很简单,富人拿钱资产涨,穷人拿到钱才会通胀。

过去十年,美国的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劳动力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一直保持4%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大部分人手上的钱没有变多,需求没有太大变化,物价自然不会剧烈上升;而多余的钱被股市蓄起来,整个社会按照平稳的规律运行。

这次疫情,得益于美国政府的补贴,每个美国人平白无故多了一笔钱,需求自然就拉动了,但是当疫情过去,没有补贴了,大家的收入又回到正常状态时,物价还能这样涨吗?也许要边走边看了。

利率方面,复盘过去美股的历史,加息初期并不会影响到美股,随着利率提升,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新兴市场才是受伤的;那么港股作为边缘市场,是否就会受打击呢?也不一定,像2017年,美国加息缩表,港股照样迎来大时代,关键还要看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政策和宏观是最不可预测的,比起预测,应对是更好的方法,真正赚大钱的机会,都是边际改变的时候出现的。

六、结语

今年的港股,给所有人上了一堂风控课。港股虽然常被诟病估值低,但是这个市场培育起来的风控意识,绝对有助于你在面临股灾时完美脱身。

假如你今年有投资港股,又可以全身而退毫发无损,那么恭喜你,你的风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

文章的最后,致敬每一个仍然留在港股的投资人!

在港股,你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地产、互联网、消费等多个行业的知识、逻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风险,最后还要在股市经历兴奋、忧伤、绝望各种情感。不管最后有没有赚到钱,过程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大家2022年再见!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激光雷达是真浪潮还是假刚需?
比亚迪,估值巨大分歧的背后是什么?
医疗投资:放弃“头部幻想”,拥抱全球创新和制造升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