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了一家活在 20 世纪的店,结果 00 后都来了|青年 100
喧闹的市集上,一棵圣诞树在唱机上慢慢旋转着,Wynton Marsalis 的歌从两边的音响飘出来。
一位客人轻轻拿起唱片:
唱片好漂亮啊——诶?这位音乐人早几年还在广州开过音乐会,他的乐评还是我写的呢。店长 Trace 诧异抬头:
真的吗?我好早以前只是偶然收了这张唱片,快跟我聊聊他的故事!自从 Trace 把他的黑胶唱片从家里搬到外面之后,好多客人都因为黑胶住进了他的朋友圈。
他原本和音乐毫无交集,大学读完商科毕业,阴差阳错成为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电台主持,自学 8 年设计后,Trace 原计划开个家具店,现在却成了黑胶店老板。
我们走进了「一方东山」里这家奇妙的黑胶店,和他聊了聊这一路的故事,以及黑胶的入门、流行和未来。
当镜头架好,Trace 有些无奈地说,现在跟最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的人生,以及这家小小的、本应卖家具的唱片店。
但他还是笑得很开心。
👇 戳视频,听听 Trace 的「黑胶故事」。
注:青年 100 首次创作视频版,大家感觉如何呀,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不够看?没关系,下面进入完整版。
走向音乐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音乐打交道?
A:大概从小学起,我就是一个很喜欢听电台的小朋友。晚上 10 点要关灯睡觉的时候,我就找张被子盖住自己,用一台很小的收音机,听我最喜欢的节目。
后来去到了上海工作,有段时间比较清闲,我就在下班之后去苹果店里面学习音频剪辑,开始自己做一些播客节目的 demo,放在网络上,也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直到有一天,我在地铁上突然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告,一个电台主持人比赛。我心想,那就试一下啰,应该挺好玩的。
结果一去到现场,选手全都是在大学读播音主持专业的,全部人都是字正腔圆的,如我所料,我很快就被淘汰了。不过半年后,我突然收到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电话,有没有兴趣做一档音乐电台节目?就这样,我开始在电台和听众分享音乐。
Q:那怎么想到开一家黑胶店?
A:作为一个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其实我很希望和大家去分享音乐。
我觉得黑胶唱片有一个好处就是,给大家一个机会去沟通,去分享,一起听一首歌。因为现在大家都是用手机听歌, 听歌已经变成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但是,黑胶唱片的话,你去买的这一个过程,包括试听的过程,包括通过音乐节目去分享音乐这个过程,其实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去和不同的人去交流和音乐相关的话题。
其实本身开黑胶唱片铺不在我的计划中。我是去年下半年左右搬回来广州,我的上一份固定工作是经营家具店和室内设计,所以想着在广州开一家家具店,去看了很多不同的地方,直到选定了东山口,觉得「一方东山」这里整个气氛很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参加一些广州的市集,大概一个月 1-2 次,最开始我就想着不如拿一些唱片去做装饰,最开始只带了几张,后面慢慢就带了一筐了。
半年之后发现,怎么所有的客人都只记得我是卖唱片的,和客人聊来聊去也是在聊音乐,聊唱片,到最后就索性整个摊位其他东西都不摆了,全部只摆唱片,一排摆开。
也很巧,因为一些位置上的调整,我的店铺就定在这个商场里最小的一个档口里面,我就觉得,如果开的是一家唱片店会更好玩点。
将唱片店和电台播客的录制环境结合在一起,就有了 DISC JOKER 这一家店。
Q:为什么选了 DISC JOKER 这个名字?
A:这段时间,我看到很多客人走过的时候,他一看到我们 DISC JOKER 的名字就:「喔!DJ!」没错,因为这个词就是从 DJ 而来的。
而DJ 本身全称叫 DISC JOKEY,粤语话里面叫唱片骑师, DJ 不是在夜晚打碟的才叫 DJ 嘛。但是生活在广州的话,大家可能有另一个印象,电台 DJ 也是 DJ 来的嘛,讲话的也是 DJ。
这两种职业在今天看起来好像完全不同,但在还没有 CD 的时代,无论在电台也好,还是夜店或者俱乐部一样,他们的工作逻辑是一样的,都是负责控制唱片,管理音乐,让音乐一直延续下去的的人。
那我也希望现在通过我自己的方式,去让大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 DJ 这个概念。
Q:是音乐让你有了现在多元的身份吗?
A:我现在做的事情,可能和学校以及成长经历关系都不大,成为唱片店老板也是一个意外。
所有的技能,都是我毕业之后,在工作之余自学的,包括设计,平面设计,这间店的室内设计,还有我们的播客节目,从内容,音乐,到剪辑,都是我自学的。
拥抱黑胶
Q:这么多的黑胶唱片,是怎么收集起来的?
A:我很多唱片都不是特地去找的,很多都是偶然见到,觉得很好看就买了。一开始攒了好久的钱,在两张里面还要纠结一下选哪一张,后面四五张一起买,再后面就一沓一沓买了。
最后搬家的时候,才发现都已经多到成为负担了。
Q:作为对黑胶感兴趣的小白,怎么买唱片,如何保养,你有什么建议吗?
A:我想跟大家说其实不用想得那么复杂的,一开始如果你觉得买一张唱片能给你一点很有趣或者开心的体验,就值得你去抓住了。
无论你是觉得,哇,这个封面好美哦,或者:咦,这个音乐人,我原来只知道他有这首歌,原来他有一整张专辑,听听他其他歌怎么样,或者是遇到一首你以前很喜欢的一首歌,然后你看到这张唱片,你想拥有它,你想把它握在手里。
各种不同的理由都可以成为你的开始。
因为大家固有观念里面都觉得,这种东西(黑胶)有一个所谓的门槛,要花很多心思,很多技巧,去保护它。是有,但其实也很容易。
首先它是胶的一种材质,所以不要放在太阳底下,不要离热的地方太近,同时因为它是胶嘛,很容易变形,所以要竖着摆放,不要横着放让它被东西压着,因为时间长了它可能就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变形。
而它声音的纹理是刻录在碟子上的,这个逻辑和我们保护这张桌子是一样的,时不时我都要擦擦桌子,桌子脏了我要擦干净它,这样这张桌子才能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里面。
而如果刮花了,它就是刮花了,我手摸它都会觉得不舒服,而声音(的播放)要划过它,还要有出很好的音质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很多的关心。
但这些关心和我们对待日常用品的逻辑是一样的。
Q:你每天面对这么多黑胶,还经常要保养它,会不会曾经有一个时刻觉得它很麻烦?
A:倒也不会喔,我现在越来越成为了这个社会中的少数人,就是你如果加我微信的话,你会看到我的微信签名就是不常看手机。
因为我现在经营着 DISC JOKER 这间小小的店铺,每天对着大量的黑胶唱片,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给我一种很实在的感受。
但我现在是越来越怕,或者觉得自己没法胜任,每天在微信上和别人聊天。
所以这也反映在我整个人慢慢和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都不一样,看书我都愿意捧着一本书来看,我觉得,无论电子书如何方便,或者微信如何方便,喜欢看书的人看书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开心的,就算你要拿着本书到处走,就算那本书再重,你不会因为那本书重你就觉得读书不开心,听音乐也是这样。
我记不住我在手机上听过的音乐,但是我花心思去打理的每一张唱片,我自己买回来的唱片,每一支我都记得在哪里,哪怕我这一刻不记得放在哪里,给我 10 分钟我也能找出来。
但是要我在手机上找一首歌,我真的不记得。
Q:大家的听歌习惯基本都是听单曲,而黑胶都是一整张专辑,你怎么说服我们静下心去听一整张专辑呢?
A:其实音乐是一种艺术作品,我们都希望这个艺术家能持续产出最好的作品,但是是不可能的。
我想大家都需要去理解一件事就是,每一个音乐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过不同的磨练和成长,而对于音乐而言也是一样,一个音乐人之所以能在某一天产出一张代表作,甚至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制作水平上,是因为一张又一张不同的专辑让他成长,让他展现出不同的才能。
无论是现在的周杰伦也好,甚至所有的歌手,在当初那个年代发行音乐的时候,一张一张专辑去制作的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很完整的概念,从音乐的编排上。一张专辑里面可能有两首歌会大红大热,但不代表剩下的那 8 首歌是不好的,那 8 首歌的时间可能是这个歌手在探索不同的音乐方向,不同的音乐类型。
如果没有那 8 首歌的话,不会有他之后更好的成长。
但是今时今日我们的耐性很低,我们只想欣赏那几秒钟的高光时刻。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你没办法一直去接受所谓「最重要」的信息,当你接受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时候,因为没有了差一点的东西的比较,你是不会知道什么叫「好」的。
Q:来到店里的顾客有没有比较相似的特质,他们都爱听哪一些歌?
A:过去一个月当中,我们的客人跟我最初想象的不一样,我之前会觉得,好像黑胶唱片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来买,但现在的客人很年轻,分分钟小我十几年。
刚开店没多久时,有一天我们打开客服号的朋友圈,原来这么多客人在高考的啊,而且女生相对还更多一点。
要说相似的特质的话,可能因为我们店铺开在「一方东山」这里,周边都是一些很年轻,很有个性的牌子,而且跟大商场里面的不同,这些都是很本土的,跟大家的关系很近,所以会来这里的人一般都是很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对音乐,对黑胶的接受度很高,听歌的领域都是五花八门。
图片来自一方东山
点击可查看大图
还有一些原本对黑胶不了解的人,我们也一直向他们科普,通过唱片这件事,尝试去帮助他们找到了解自己音乐喜好。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但是前提是,他需要一个机会去接收到足够多的信息,慢慢才能找到他真正喜欢的东西。
Q:有没有客人走进来就说,你给我推荐一张唱片,你觉得我喜欢什么唱片?
A:有哈哈哈,很多没买过黑胶的人最开始会很迷茫,我就说,没关系的,可以试听,最简单的,看封面吧。
其实一些对自己有追求的创作者,他们做完这一张专辑的音乐之后,也会去思考怎样通过视觉化的元素将音乐表现出来。
如果你觉得一张唱片的封面很好看,试着听一下,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就是喜欢,二就是不喜欢。喜欢,那就对了,那就踏出第一步了。
Q:有没有收到什么反馈,让你觉得开这家店是很有意义的?
A:有很多客人因为在我们这里买唱片,比如两个人原本不认识的,A 和 B 同时进来选唱片,A 选了一张碟试听,B 也觉得很好听,然后他们就成为了朋友。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我和客人也会经常聊天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他们下次再来到店里的时候会带着一种很兴奋的神情,甚至是带着他们自己的碟来跟我们分享。有些客人会说我家里没有唱片机,可不可以拿过来你们店里播?
探索未来
Q:21 世纪,音乐有那么多的形式,你觉得为什么我们还要听黑胶?
A:时至今日,黑胶唱片是一个在今天和我们的生活很不同的存在。
我们现在听到的歌都是 AI 在给我们推,或者去看别人的歌单,一年下来我们好像在手机里面听到很多首歌,但是没多少人会记得我们去年听到多少首歌,有哪一首歌真的能像小时候一样,想存钱买下这张碟,然后给了你很多很难忘的记忆。
但是黑胶唱片,它首先是一种物理的逻辑来的,将声音的纹理刻录在了这张碟上,通过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方式,它可以播放出很高的音质,可以存放的信息密度也很高。
我们的上一辈人,比如我们的爸爸妈妈,可能会比较经常讲,它的音质有多好,有多特别,比起 CD 有什么不同,这个没错,我也认同。
但我们现在强调地更多,包括和客人之间聊得更多的是,音乐在生活当中为你带来的体验和感动。
如果你想想你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在用手机听歌,基本上都是坐着地铁,坐着车,在健身或者炒菜的时候,音乐似乎越来越成为生活当初打发时间的存在。
但黑胶唱片很烦的嘛,20 多分钟播放完之后,你又要伸只手过来给它翻面,要从袋子里面拿出来,然后平时又要擦,又要清理,还不能刮花,还要很小心摆放。
但正是因为这件事,你会知道,音乐在播放的时间,应该有它存在的空间,它在播,你看到唱片在转,你知道这首歌在唱着,你的精神不自觉就会被他吸引过去,这段时间你是给了音乐的。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关注,或者说敬畏之心给音乐,因为音乐对于人类很重要,或者说听觉是人类很重要的感官,听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无形的影响,慢慢塑造我们。
Q:挺多年轻人喜欢「标签化」自我,你会给自己贴上一个「黑胶文化」的标签吗?
A:这几年可能黑胶成为一种文化风潮,很多人会通过这种载体,这种方式,来将它概括成黑胶的文化,还有以前听到更多的标签是,怀旧啊,复古啊。
但是其实我自己不是那么倾向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因为这件事还是一直在发展中的,正如我刚才所说,音乐不会消失的,只要人类存在,我想音乐就会一直通过不同的方式存在,而黑胶唱片只是它其中的一种存在的方式。
最后你应该关心的不是这张唱片本身,而是究竟什么会让你开心,你真正在寻找着的,生活中可以带给你感动的那些是什么。
如果你了解了自己之后,不一定要是音乐,不一定要是黑胶唱片,有些人很喜欢 Andy Worohl,有些人很喜欢艺术品,我买一幅艺术品可以带给我快乐,有些人喜欢做运动,参加一场运动比赛,给我带来很多开心。
这个事情是我觉得每个人应该在现在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去认真思考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或者听黑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快乐,我觉得就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不需要用文化来概括它,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
Q:有没有想象过未来黑胶唱片的变化,比如尺寸,材质,甚至会消失?
A:你所讲的一切其实已经发生过。就好像到现在还会有客人问,黑胶唱片是不是都是黑色的,不是的。
黑胶唱片已经探索过很多不同的形态。就好像这一张,20 多年前的黑胶唱片,它不但是一个圣诞树的形状,还有图案在上面,也都可以直接播放。
这件事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人去尝试和探索了,现在的歌手出的专辑,无论包装还是里面的碟片的制作都很漂亮,像艺术品一样,甚至还有一些不同尺寸的唱片。
但在根本上它只不过是一个记录音乐的载体,就算形式会改变,就好像九几年开始有 CD 之后,在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黑胶唱片都消失了一样,但是到最后大家还是会拥抱回音乐这件事情。
它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但音乐不会消失。
Q:那你以后会想自己出黑胶吗?
A:我想,但可惜我不是一个有音乐背景的人,所以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这样的信心去创作一个好的音乐,但是我会努力一点,去分享和传播音乐。
也希望将来有一天,我的好奇心,或者我有更多的学习能力,去学习音乐的创作,直到有一天可以将一个能过自己关的音乐作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也期待这件事情。
说不定以后你会看到我出了一张唱片,但是里面是记录着我的一些节目的内容或者不同的声音的内容。
Q:最近周杰伦出的新专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买到他的黑胶唱片?
A:我先具体地讲讲周杰伦的新专辑,现在还不知道,CD 是已经公布了,但黑胶还没有消息。
另外一方面,常规的话,视乎于不同的艺人和不同的唱片公司,有很多是公布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但有些是先出电子版,过一阵子再推出实体,甚至有些是先出 CD,看看反应再出黑胶,再甚至有些是直接出黑胶,跳过 CD,这些都有。都是取决于不同的公司和艺人的情况。
Q:对唱片店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计划吗?
A:我们其实最好的位置其实是让给了这间录音房的,而这家录音房对着的是大家走过的公共区域,我们会放更多的精力在这间录音房里面,也都对它有更多的期望。
我希望在这个录音房里面我们可以持续录制不同类型的,有趣的播客内容,能够跳出这间房子的物理限制,在互联网上有更深入的交流。
同时,在周末的时候,我们也会邀请一些 DJ 来做一些音乐的分享,和做一些打碟的活动。
这里不止是一家店铺,也不只是一件录音室,我们把它叫做「播客现场」 ,它承载着一种超级迷你型的现场活动的可能性。
虽然黑胶唱片是大家认识我们的名片,但是播客或者说录音房里面发生的事情,才是我们的灵魂。
在采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客人。
有一位年近 40 的大姐,穿着很朴素的衣服,走进来选了好多叫不出名字的歌手的唱片,在录音室里面静静地听。她问店主,黑胶唱片的唱机能不能连蓝牙的呀,平时家里儿子女儿都在,怕吵到他们。
还有一对热爱说唱的兄弟,大概是刚高考完,从西安来广州旅游,左思右想还是咬牙买了一张 The Weekend 的唱片,后面听着听着,high 了,在录音房里面即兴说唱了起来。
音乐进入数字时代后,我经常在 999+ 的评论里遇见热爱一首歌的陌生人,但在地铁里总是和戴着耳机的他们擦肩而过。
但是唱机面前,唱针压在碟片上发出滋滋声之后,店里的客人都停下了手上的事,静静地听,音乐突然变得可以触摸,好像所有人都可以分享这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