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有点酷!“一言不合”就开全校听证会,定班规还得走“立法程序”
班级要制定什么样的班规?师生依照简易立法程序共同制定;
上课的时候,座位如何排布?学生民主参与,自主设计;
要不要穿校服?作业是否可以自主选择?学校举行听证会,师生、专家、家长共同讨论决定。
一系列诸如这样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问题,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但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法治的形式加以解决。
作为一所开全国法治特色建设风气之先河的中学,近年来,华政附中已经把“尚法”融入到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中。
华政附中校长傅松表示,
“尚法”理念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不仅在于课程内容的体现,更在于课程实施途径、方式的改变和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整体转变。
让我们走进这所中学的校园,看看“尚法”精神如何体现在校园各个角落。
自己的班规 自己说了算
和大多数学校一样,华政附中的每个班级都有班规,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班规都是依照简易立法程序民主制定的。
一套班规出炉,流程很是考究。大家不妨随意感受下: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首先,班级全体同学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规制定委员会成员。班规制定委员会通过调查问卷对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调查。随后,在对调查材料总结的基础上,委员会结合校规和各年级总规,制定班规草稿。
这份草稿会发放给班级所有同学,大家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班规制定委员会则再次根据同学的意见、建议对草稿进行调整。之后,委员会再次将修改稿发放给同学,班级全体同学对班规修改稿进行逐条表决。
对于原有的班规,学生也会在一次次讨论碰撞中提出修改意见。比如,有同学提出,班规中很多条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扣分,这对遵守纪律的同学有些不公平,他们时常要为违反纪律的组员“买单”。在讨论后,学生把相关班规修改成:如有违反者,个人扣分为小组扣分的两倍。
华政附中学生班规制定委员会组织学生按照模拟立法流程,对班规(草案)逐条讨论、表决
傅松表示,自定班规,实行班级自治,能让学生切实感到有了班级生活和课堂决策的权利。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促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据傅松介绍,在“班规制定”等项目实践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在华政附中有个“学生事务中心”,该中心是在学校“模校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生发的一个学生自治机构,隶属于学生会。学生志愿者通过招募的方式产生,对接学校行政的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室及总务处五部门,双方定期结对活动。
学生事务中心五个部门的助理及干事分工合作,针对学校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展调研,拟定解决方案并提交学校作为改进有关问题的一个参考。学生对学校工作的介入,为优化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更真实的声音。
同样,在每个班级中,除了班级立法委员会,还有监督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三者职、权、责均有明确规范。班级日常管理的法治化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规则的运作,也有助于学生法治信念的养成。
自己的问题 自己听证解决
校服什么时候穿?作业做哪些功课,做多少?午休时间怎么休?在华政附中,这样的问题都能通过校园听证会的方式得以妥善解决。
学生午餐向来是关注热点。学生们觉得,可以针对校园午餐问题开一次听证会。于是,大家分成学生、学校、餐饮公司、执法部门等小组,搜集相关材料,开展调查问卷。
听证会上,有学生提问,“请问餐饮公司,目前人们对地沟油谈虎色变,如何处理餐饮垃圾?”
“代表”餐饮公司的学生拿出了自己的数据,“有关部门已有政策规定,所有餐饮垃圾必须专门回收处理,产生的费用政府承担40%,餐饮企业支付60%。”在听证会上,同学们还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食堂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认为这些事件多半是因为学生午餐的供餐单位在食材进货、饭菜加工、餐具清洗等方面操作不规范、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
手机进教室的烫手话题也在华政附中以听证会的形式摆上了台面。目前,学校“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的相关规定已重新修订:学生在校手机开机时间定为午休时间和放学后,其他在校时间手机均应处于关机状态。
负责“模拟听证”项目的华政附中副校长顾平康告诉记者,近两年,校园听证已渐渐从“模拟”走向“正式”,在华政附中,听证已成为学校立规决策的前置程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耳、用眼、用嘴,通过聆听、询问、调查等方式着手调查发现身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校园问题。
“要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就必须拿出详实的论据,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调研、资料查找,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顾平康说,在听证会这个平台上,各方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渐渐认识到,很多事情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非黑即白,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少部分人的正当权利也应该被尊重。
近六年,学校先后组织了“午餐质量”“合作学习”“学业负担”等各层面各类型的听证活动二十多次。《华政附中校园外包午餐安全管理问题的模拟听证会》形成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校园午餐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建议案》还曾以立法提案形式提交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受到鼓励和赞扬。
“尚法”理念嵌入日常课程
如今,“班规制定”“模拟听证”等11门“尚法”类课程已形成校本教材。目前,通过高校专家参与开发、教授指导教师开发和研究生合作开发等三种课程开发途径,华政附中已完成30余门“尚法”校本课程的开发。
据华政附中书记王建华介绍,依据“尚法”课程特色,对应于学生基础性学力、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学校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大课程领域进行统整,将“尚法”课程分别嵌入这三大课程领域。
比如高二年级每年第一学期结合政治课《宪法》的教学,学校会拿出一部分课时将“尚法”的校本内容嵌进去。
“我们一般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先让学生学习了解宪法,然后根据上海市当年要立法或者修订的法律条例,从中选择出适合中学生参与的开展模拟立法。比如《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制定过程中,我们高二年级100多名学生进行了分工,完全模拟人大立法的程序,进行调研、提出提案、制定草案……最后,到了表决的环节,我们所有学生到上海市真正制定法律的地方——市人大议政厅,开展模拟表决。” 王建华说。
华政附中高二学生走进市人大议政厅开展模拟立法实践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了解了宪法,更通过亲身经历,加深了对于立法过程的理解。
近几年,华政附中的学生先后参与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订等6次立法活动,多次受到了市人大的肯定与采纳表扬,同时参与立法调研过程中的课题成果获得了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
随着“尚法”课程的丰富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扩大,学校努力打破“围墙”,向社会相关行业广泛地拓展实验基地,建设无边界的“明德尚法”创新实验室,为特色课程提供实施平台。目前已建成事务实践、情境模拟、热点思辨等专用法治实验室,让学生拥有更切身的“尚法”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起,学校《模拟听证》特色课程开始向区域中小学辐射。在教育局和司法局的指导下,长宁区中小学“明德尚法”杯校园听证活动启动,每学年举行一次。
长宁区“明德尚法杯”听证活动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放大“尚法”特色课程辐射效应,2016年暑假,学校选派13位教师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与华师大慕课中心举办的高中慕课建设暑期教师研修培训班学习。今年9月,包括《校园模拟听证》《班规制定》等在内的五集16个慕课作为全市首批高中慕课上线,与全市中学生见面。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尚法”特色建设正从各个维度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形态,打造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课堂。正如曾到访学校的台湾南科国际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林坤灿感叹,这里的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老师只是一个从旁的指导者。
/ END /
作者 | 欣驰;来源 | 第一教育(diyijiaoyu)
责编 | 小蒲
相关链接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赞赏的这所学校,教会了孩子一件事:从现在开始,干预和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