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年积累1000多案例,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2016-12-07 谢刚 新校长传媒


学生 | 图片来自网络


主讲人  |  谢刚
笔录整理  |  杨萨萨

来源  |  来自小多读者群的第4次分享内容,讲座内容来自谢刚(心桥)博士《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一书(版权归北师大出版社所有),已获得小多童书(ID xiaoduoui)授权。


各位家长晚上好。我是谢刚,感谢小多的邀请,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会。


我在美国加州从事学校心理学工作,主要负责教育心理的测评、诊断和咨询工作。在工作17年中的1000多案例里面,大于85%的都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而造成的学习问题。


所以,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工作中的观察,探讨一下怎么样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


开始之前,我想稍微提醒一下,请对微课有现实的期待值,因为研究证明,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再丰富,如果能记住一到两点,运用到生活中,就是最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在结束后能记住一到两点,有些启发,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 智商高并不帮助学习的结果 -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


所以,当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预测学习的最简洁的途径。因为通过两个小时的智商测试,我可以把孩子的能力,哪个地方弱,哪个地方强,全部清晰的给家长列出来。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2001年我业余时间帮一家心理公司做智商的研究,碰到一个七岁的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一对一的智商测试结果高达140以上,也就是说一百个同龄孩子里面不到一个孩子会出现这么高的分数。父母提到她在二年级的班上常被老师批评不专心。


我立刻断言:“她肯定什么都懂,老师讲的东西对她没有吸引力。智商这么高,跳级啊!”


结果,父母兴奋地找到学校时碰了一鼻子灰:“跳什么跳?二年级要做的功课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呢,转到三年级肯定跟不上!”现在想想当时对智商的盲目崇拜真的很惭愧。


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近五六十年,教育心理学界的研究,特别是很多关于双胞胎的研究发现,智商大概75%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


美国的特殊教育法规定:每三年要对所有有特殊教育的孩子进行复测。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每三年重测同一个孩子,这17年中有200多例是复测,6岁、9岁、12岁、15岁智商的测试结果确实非常一致,差距上下浮动不超过25%。


可是,孩子在同样的智力下,最后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差别太远了,这个就是后天的软因素决定的。也许,这些软因素最终对成绩能够起到的左右可能只占10分中的3分,但这3分决定着这75%的由基因决定的智商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后来,在工作中慢慢发现,美国小学的成绩单关于“行为、学习技能”等软因素的内容占到每学期考核标准的40%左右,还有校区把标题直接换成“成功的习惯”,其重视不无道理。



- 成功的习惯 -


美国学前班(Kindergarten)的成绩单中包括:


>>>>专心听讲

Listens attentively


>>>>做事独立

Works independently


>>>>遵守指令

Follows directions


>>>>做事时注意力集中

Stays on task/attention is focused


>>>>按时完成并交上作业

Completes and returns homework


>>>>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做好作业

Displays effort and uses time effectively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遇到困难尝试不同方法去解决

Approaches challenges using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到六年级又加上: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Actively engages and contributes to learning


>>>>需要时会寻找帮助

Asks for help when needed


>>>>做事有条理, 作业质量高

Organizes self and uses time effective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学习努力

Demonstrates effort in academic work


>>>>显示独立、恒心和主动性

Demonstrates independence, perseverance and initiate


其实,这些和国内中小学要求非常相似。



- 最近六十年的教育心理学在研究什么 -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而品质又对生活的道路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是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就结束了的,它是一个一生的旅途。


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教育,是学校里教过的知识都忘掉后,自己还保留的东西。”


我们都是成人了,可以回头想想:


☻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具体知识还能记住多少呢?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现在,对我们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影响最大的、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稍微总结一下,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研究到底对成人以后的成功、成就影响力最强的因素在哪里,除了我们在媒体中常常看到的坚毅、自控力、热忱等以外,还有乐观(Optimism)、好奇心/求知欲(Curiosity)等等软因素。


我们今天对学习影响力最强的求知欲,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恒心,还有行为的习惯来做一个介绍。



- 哪些因素影响学习 -


有许多潜在因素影响到学习,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个是学习态度;


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的习惯。


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到学习的关键因素。



- 找到个性特点和养成专注力 -


习惯和品格的形成确实受孩子天生气质(temperament)的影响,其中包括喜静还是好动、适应性、挫折承受力、注意力长短、能否坚持等。还有孩子学习的能力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接纳,并因材引导。


确实有孩子天生责任心强、做事有恒心、遇到困难心态更积极乐观。但品格的可塑性,比起记忆力、理解力等认知能力因素强得多,这些习惯的可塑性很大。


比如说,像智力这些硬件的因素上下浮动不超过25%,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有50%是可以在后天提高的。


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六七岁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厌学的现象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怎么能厌学呢?那一定是学习的内容跟孩子的学习能力特点有很大的差距。


1 寻找孩子自身的特点:听力学习还是视觉学习

传统教育模式比较强调听力理解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孩子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Auditory Learners)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


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time line,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


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学习的效果最好。


这17年的观察发现孩子确实各有恩赐,能力特点和传统教育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待常常不吻合,那就需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多观察和接纳孩子。教育是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可以在孩子六七岁上学以后,试着给孩子一个两步的指令:请把这本书给爸爸,然后帮爸爸倒一杯水。你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做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听力理解的发展过程。如果,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遵守这两步的指令有困难的话,那他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的理解就有困难。


很多家长可能看过下面这个学习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告诉大家,Lecture就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据我的观察,学习上多少有困难的孩子,每个班都会有20%左右,真正达到学习障碍诊断标准的学龄儿童有5%左右,而且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并没有办法改变有学习障碍这种现象。


学习障碍是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某一个信息处理的途径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孩子都是听力理解或记忆出了问题,另外有的孩子是图像分析/视觉记忆、或者手眼互动问题,比如说,抄写非常困难。


提供特教服务给这些孩子,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能力,只是换一种方式去教。比如说,你阅读理解有障碍的话,听力理解也许很强,那家长就把课文在家里读给孩子听,在学校考试时,就把试题读给孩子听。有书写障碍的时候,作业可以用口头回答,用书写软件记录下来,或者是老师在学校里,提供课堂笔记的复印件。


这些都可以缓解对学习的影响,会帮助孩子不会对学习有负面的态度,不会有厌学的现象,如果是因为学习的方式或是教学的方法与孩子的特性不一致而造成了孩子厌学的现象,那影响就是一生。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特点:


>>>>有的孩子开车出去,对地图、路线记忆特别好,这些孩子的空间智能发展好;


>>>>有的孩子听一下曲调,就会记下来,那他的音乐智能就发展的特别好;


>>>>有的孩子词汇量特别大,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那他的听力处理能力就特别好。


哈佛心理系教授加德纳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除了广为智力测试和学校教育认同的语言(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还有多种其它智能的存在。比如:


>>>>音乐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空间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内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让大家理解到,孩子的天生特点非常不一样,希望我们能够完成做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学习道路,这个对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因为,他如果在个性的发展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适应的话,那他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学习给他带来的就是挫折感,那这个时候孩子能够知难而进的非常非常少


2 专注力特别影响学习

下面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就是专注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精神、注意力等才会高度集中。


正常情况下,年龄5-6岁只能够参加指定课堂活动5-10分钟,特别是如果他们觉得无趣、或者很难让他们在不具备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个指导原则,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儿童的年龄作为一般起点分钟,孩子可以参加到一个指定的任务数......所以5分钟对应5岁,7分钟对应7岁等。如果是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年龄6-7岁的儿童维持注意力长达30分钟,已经是最佳状态了。


注意力确实对孩子学习的影响非常大。美国4到17岁的孩子中,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达到11%左右了。


注意力障碍对学业的影响随年龄越来越明显。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对2600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2岁的时候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7岁的时候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


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眠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


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会来找我说,谢老师你去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我第一个要问的就是,您知道他头一天晚上几点睡的觉吗?第二天早上有没有按时吃早饭?


这些都是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生理的基础,要把握好了,像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觉。


>>>>减少周围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


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培养注意力还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关于观察力方面的。


你今天去姥姥家有没有发现姥姥家的家具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预习和复习,了解一些内容,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习。


如果他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听过的,那他跟得上老师的讲解、理解并且是专注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因为他本身的专注力就不是很强,再加上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甚至是要花很多力气才能理解的内容,那他就更容易分心。


>>>>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会把教学方式多样化,一直让孩子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专注力是很高的。使用的方法,比如说,记笔记、图像、讲解、画图等等。


另外,我们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预习复习时,能够多加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说,讲解、画图,能够动手做的去动手做一下,结合不同的途径,孩子会理解的更快一些。


如果孩子坐不住的话,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比如说,今天有四页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我们先做一页。刚刚入学的孩子,他看到四页的话会失去信心的,他会觉得怎么这么多啊,就没有信心马上开始。但是如果分成小的部分,他会觉得一页我可以做得完,那我们讲好了现在这15分钟之内把这一页做完,孩子看到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做完,那他就会专注的把这一部分先做完。


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总比坐在那里三个小时,但都在走神儿好得多。


>>>>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比如说,计时器、记事本。


千万不要说,5岁的孩子怎么连30分钟都坐不住呢?


他现在能坐5分钟就是5分钟,我们不要害怕,只要他坐下来的这5分钟是在专心的做作业,总比他坐下来很长左看右看要好很多。让他养成的习惯就是能够坐下来的时候知道自己一定要专心,要学习的效率特别高,哪怕这个时间比较短。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叮的一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来延长这个计时器的时间。


在美国,9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用记事本,记事本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减少易忘,比如说,作业记不下来,它能够帮助孩子把这些都记下来,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他会觉得今天一二三四,这些作业我都做完了,这样也是训练条理的能力。


>>>>最后一个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就是学习的内容。


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阅读,能够独立阅读的是100个字里面有94个字孩子能够准确的读出来;老师教的文章,平均下来100个词里面有90-94个认识的,也就是说生词不超过10个;有挫折感程度就是100个词里面有多于10个生词。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测评第一个就是要测一下孩子在阅读、数学和写作达到了什么程度,那现在的作业要求是不是太难?很多时候这是造成孩子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原因。逃避、拖延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和他的水平不相符所造成的,如果有这样的现象,那就需要孩子在课后补一下缺失的基本内容。要不然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出来,那长期的这样下去,孩子厌学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 最害怕孩子没有求知欲 -


第二个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


在这些年工作中,我不害怕孩子专注力差一点,也不怕孩子暂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最害怕孩子求知欲没有了。


你跟他说:“你钢琴弹得不错。”“那是我妈让我弹的。”;“你棒球打的不错。”“那是我爸爸让我学的。”


你可以看到孩子也许在小学期间暂时有一些成就,可是你问他你自己喜欢什么呀?不知道。八九岁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最可怕的。学习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的无价之宝。


不管学什么,钢琴也好,阅读也好,数学也好。孩子越往上去,他经历的困难就越多,越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前进。那经历困难时是继续还是放弃呢?学习习惯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是影响自己的智力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的一个软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博士(Dr. Bernard Wein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人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不同解释对情绪和动机的影响,发展了成就归因理论。一个人对他为什么会成功或失败的看法或归因决定了他会为将来的活动付出多少努力。当过去的经历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对未来成功的期待时,这种归因系统就让人更愿意去做类似的事。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常常在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就感和人际关系(Sense of Competence & Sense of Connection)。相反,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 Carol 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感兴趣去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在小学结束的时候达到这个状态和心态。能达到这个目标,她给父母的建议是,注意观察孩子被什么所吸引,并及时表扬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这个过程接收的只有打击,孩子很难有强烈的求知欲,看到学习就害怕。以后上学的时间长着呢,我特别难受就是听到家长说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


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解释方式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


三个原因决定了孩子悲观或乐观的取向:


>>>>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对好事的归因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的方式。


换句话说,如果失败常被归因为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早期生活中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又失业等。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适当地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小多童书的创始人鸣镝和我自己的孩子都下象棋,这个在象棋上也非常的明显。


因为象棋正式的比赛,一场棋赛是六个半小时,如果孩子只是盯着要赢的结果去下的话,这六个半小时就会非常痛苦。可是孩子要是喜欢的是下棋思考过程的话,就会觉得这六个半小时很享受。


不管是钢琴还是学习也都是一样的,很少有孩子拿过一个曲子来马上能弹的很好,也很少有孩子学习新的数学、阅读理解或是科学就马上能理解的很好。下棋上可以明显地看得到,孩子在输的那盘棋上学到的东西比赢的那盘棋上要强很多。


所以,学习上也是一样,学习上孩子犯的错误是暴露给我们他需要再继续学习的部分。


但是,他努力的过程要常常被家长所肯定,比如说,你这次成绩不错,你做的笔记很详细;或者是,你昨天晚上花了很长时间把这章的内容都复习了一下,还做了一些提要,你看这个对今天的考试确实是很有帮助啊。


如果这样提醒一下孩子看到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他最后结果的影响,孩子在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更愿意去付出自己的努力,更加有上进心。这个是常常强调过程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心态》(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是杜艾克博士的书,家长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成长的心态。


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测:


>>>>失败、被批评时是否感觉羞耻或要反击;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是否嫉妒并失去自己前进的动力;


>>>>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时是否有恐惧。


这些都帮助家长来调整好我们自己成长的心态,才能够帮助孩子拥有成长的心态。


刚才提到了对成人成功的预测力最强的一个因素是坚毅(Grit),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恒心。恒心加上热情,对这个事情不光有热情,而且有愿意付出努力的习惯。


宾西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思博士(Dr. Angela Duckworth)是研究坚毅的一个很有名的专家。她说到现在为止,教育心理学界发现唯一一个可以培养人坚毅的方式就是是否具有成长的心态。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夸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要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这样会打击他们前进的动力,对学习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对于培养的过程,Dr. Duckworth推荐不管是学什么,孩子一定要根据兴趣坚持一样爱好,从小学一直坚持。



- 行为的习惯 -


最后一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其中,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这些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学习的动力呢?


有四个不同的因素:


>>>>学习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有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他自己至少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成就感能够学会,那他也会有动力。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行为,与成果有直接的关系,他看到我自己努力一下,自己的进步就比较快,这样孩子也会有上进心。


>>>>最有一个就是,比如说,他跟同学相处很好,那他的朋友们学习都很努力,那他也愿意学习努力,因为这个对他来说在人际关系上是一个奖励。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的两个基本需要,做事情能够带来成就感或是健康的人际关系,那他都会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在学习上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家长问道:“孩子小学1年级,办事情比较拖沓,尤其是写作业,特别慢。感觉他心里压力很大,7岁的孩子,他一直在纠结不想写,不愿意写,溜号,望天,手里拿着玩具摆弄……10分钟的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该怎么办呢?而且孩子坐不住,总在动来动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里长草,静不下来。“


后来我询问家长发现,有一样事情他的专注力特别高,就是乐高,除了乐高,其他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去。


你看一下就会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读写的要求就比较高,听力理解也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强调的一个技能。可是当一个孩子最擅长的是动手的能力的话,刚才也提到了,大概是5%的孩子,他的学习方式是需要动手,他通过触觉学习的最好。


学习本身对孩子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她在学习上总是拖拉写作业,总是逃避,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读写的这种作业给他带不来成就感,相反,给他带来的是种挫折感,因为他学起来可能比较困难,那他写作业也比较慢,他在学校里也许因为写得比较慢,完成不了作业,老师也许有一些不太积极的反馈,那孩子就更有挫折感了。学习本身变成了给他带来挫折感的事情,那他肯定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总是走神。


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该怎么办?


像我们讲的,这个孩子的能力特点是什么?我们要先看一下,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乐高,那我们就从他喜欢的事情上来调动他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阅读上,我们可不可以去找一些关于乐高的书,说明书也好,其他的书也好,让孩子看到后知道阅读是我自己吸收有用知识的一个途径,可以多看一些这样的课外书。


他喜欢动手操作,是不是不符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可能有其他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比较侧重孩子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


要鼓励孩子去参加他擅长的活动。比如说,乐高,我们就告诉他,赶快把作业6点前做完,做完之后,我们好6点半去上乐高课。如果学习对他来说比较难,那就采取孩子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做作业。比如说,数学,能不能用乐高来摆计算题?


这些都是结合孩子的长处来帮助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的一个途径。不然的话,一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学习习惯,长此下去,对学习会越来越逃避。


给孩子一些工具,让孩子在学习的习惯上更加有效,孩子对学习也会更有成就感。比如说,记忆方面,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多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有的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9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一做做到12点了,拖拖拉拉,影响了睡眠。那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放学的时候是3点,但9点才开始做作业呢?这就是行为的习惯没有养成。写作业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的时候。


养成一个习惯。放学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不一样的事情。因为在学校里面,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是跟阅读和数学逻辑相关的,那么调整一下,也许就是听听音乐、打打球,也许是玩一下橡皮泥,转移一下大脑活动的区域,降低疲劳。这之后我们就要养成,比如说,在吃饭以前也好,吃饭以后也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学龄儿童的家规要跟孩子一起商量着完成。你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以前是先做数学还是做阅读呢,吃饭以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做的时间不至于特别长。


对于注意力不是特别专注的孩子,能够提供一个小的奖励。比如说,喜欢跟爸爸出去打球,那我们就先来做数学,数学做完之后,我们先出去跟爸爸打十分钟的球,然后回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再来做其他的作业,这个对孩子都是一个动力。


好的习惯养成确实需要时间,坏的习惯养成非常快。因为坏的习惯跟孩子的天性有关,大部分的孩子想要知难而进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睡前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建议大家要从小养成,这就要求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陪着一起读书,等孩子自己能读书了,让孩子读给我们听,这样孩子也比较有成就感,也养成了一个阅读的习惯。


家长要以身作则。我们如果本身爱学习的话,常常读书,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书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的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行为的后果,被奖励还是被惩罚,也是孩子是不是继续发生这个行为一个关键的因素。

如果孩子他的作业没做好,父母替他做了。比如说,我自己的弟弟,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小的时候,因为我的爸爸太宠爱他了,我的弟弟在学习上有任何困难,就开始抱怨自己头疼,那我爸爸就让我来替他做作业。其实这样的话,孩子下次遇到困难,他一定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逃避,永远都学不会学不好。所以,这个行为会反复出现,因为这个行为被奖励了,他一抱怨头疼,就有别人来给他做作业。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培养出他优良的品质。


小学里教的具体的知识,我们可能会忘掉,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责任感会受益终生的。所以,一定要孩子养成习惯,自己的作业要自己来做,父母可以帮助,但是不可以代替他。


要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小学的时候晚上10点一定要开始睡觉了,如果10点前没做完作业的话,那我们要熄灯了,第二天你作业做不完,成绩受影响,交不上去,要承担这个后果。这个是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点之前做完。


所以,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能力方面,自控能力方面,时间管理方面,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的话,那我们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我们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教的作用,能让孩子掌握这些优良的品格和习惯,千万不要惩罚正常但是不正确的行为。比如说,他坐不住,自控能力差。


很多事和他的天性、年龄的发展阶段也是有关系的。七八岁的孩子,让他分心的事情非常多,坐不住,特别是男孩子,这非常正常,虽然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


我们帮助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绝对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所以,有的家长告诉我,他按时做作业,有条理,那不是应该的吗?我们为什么要表扬或者鼓励呢?


如果,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你不去及时地表扬他努力的这个过程,他一旦做错事情,马上就给他很多负面的注意力的话,那他怎么能够重复发生好的行为呢?


孩子重复发生的行为,都是常常得到关注的行为,他付出了努力,家长看到了,他坐在那里努力学习,这个过程如果能够常常被肯定,他才愿意在下一次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更愿意付出努力。


所以及时地反馈好的行为,是孩子能够继续产生这个好行为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其实,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18年的过程中,其中12年、13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最终希望孩子学到什么呢?我们真正影响孩子什么呢?就是他言行的记忆。这个记忆,包括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解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失误失败,这些都会内化成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


如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老师之间的亲密的关系,感到自己受尊重,有归属感的话,孩子的上进心的基本心理需要就得到满足了,他就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潜能。如果我们同时还给孩子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能够根据他的能力特点去帮助他找到获得成就感的活动,能够在学习中带来更多的成就感的话,那孩子对将来的学习就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 总结 -


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看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不灰心,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另外加上行为习惯,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造成了孩子到底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天生的能力和后天的培养,就像长方形的长和宽,一起决定着它的面积。


希望在这一个小时中提到的三点,能够对您有一点启发,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就没有浪费您的时间。


再次感谢小多的邀请。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工作中的一些观察,非常感谢家长的时间,后会有期。


- 问答互动内容分享 -




Q1:父母的焦虑会否影响孩子的学习,比如经常催促孩子是否就是焦虑的一种?


是的,是焦虑的一种。


我讲过10年多的关于情绪智能的培养。现在有很多这样的育儿书,《一分钟之内搞定你的孩子》,其实最后往往都是一分钟搞定家长。


您想想,孩子的学习也好、作业也好,是谁的责任呢?这个一定是孩子的责任。所以,如果家长常常催促自己的孩子,一定会让孩子很烦,他就会更加磨蹭。特别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他特别喜欢自己做主,如果你常常催促他,会在亲子关系的交流上面起到一个非常负面的作用。


家长常常去催促的话会造成两个现象,一个是亲子关系的破坏,一个是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起反作用。因为孩子现在特别愿意受到尊重,那他总是被催促就是说他做的不够好,所以这个时候不如用逻辑后果。


跟他讲清楚了,规矩提前立好了,比如说,七点到八点的时间就是做作业的时间,如果做不完的话就没有办法跟爸爸去打球了,或者是,没有办法去上你最喜欢的乐高课了。有了这么个逻辑的后果,就会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说教,事先立好这么一个规矩,这个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Q2:有个问题想请问老师,怎么区别一件事是超越了孩子的个性特点还是只是孩子畏难?

您可以尝试同样的内容换一种方式看看能不能让孩子听的更懂。


有些孩子天生比较谨慎,他对一个难的事情,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不会。那怎么样去调整呢?首先,要去接受这个,您千万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不会呢!那孩子就更不去尝试了。那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先去接受,“这个看上去确实挺难的啊”。


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我们第一个就是先去承认,也就是尊重他的感受,然后我们看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一步一步地来解决。


Q3:预习是否会使学习专注力下降?


这个要看孩子,如果孩子的听力理解比较强,他可能不需要预习,特别是高年级的,他大部分都是依赖于讲座。


但是,刚才讲过,听力理解特别强,适合这种传统教育的孩子,也就30%左右。如果是其他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一些视觉的支持,那这样的孩子最好是预习一下,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跟的上老师的讲解。还有就是提高他们的专注力,理解和记忆得更好。

Q4:孩子小学高年级了,对学习依然态度懒散,不会安排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症严重。经常半夜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昨晚十点半躺下后偷偷起床看书看到十一点半再睡,白天做事又很拖延。怎么解决学习没有动力的问题?


那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孩子喜欢做什么?


教育上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要以长取胜,孩子喜欢做什么?他为什么在学习上态度非常懒散,拖延症很严重?


因为学习,作业也好,考试也好,对他来说带不来成就感,而且有可能因此在学校里面造成了师生态度、同伴关系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他一定会拖延这些给自己带不来心理健康的感受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呢?什么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最大呢?


已经小学高年级了,在教育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发现不是学生的智力,也不是父母的教育程度,而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与学生的成绩相关系数最高。


所以,希望您能够跟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是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着手,他是喜欢体育呢?还是喜欢音乐、美术?他一定有他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在这上面把孩子的上进心再调动起来。


学习上,我们再看看到底是问题出在哪里,是学习的方式呢,还是师生的态度呢?问一下老师,他在学校里有没有被同学嘲笑?这都是造成孩子学习上不努力的可能的原因。

Q5:怎么准确判断孩子的学习类型(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等),有测试题可以测试吗?


这个其实不用测试,您看一下就可以知道。


如果孩子的词汇量特别大,听力理解一说就知道,听什么都能背得下来,那他的听力的处理能力就非常强。


孩子对地图、路线记得非常清楚,喜欢画画,那他的视觉方面的能力就特别强。


喜欢动手啊,橡皮泥啊,乐高啊这些,那他动觉方面的学习就比较强。


这个您自己观察一下基本上就能看的出来。


Q6:手眼互动出现障碍,书写非常痛苦,但是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很快,该如何发挥他的长处?


书写不好确实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挑战。


那我们这边的方式,一般就是利用电脑上的一个读写软件,孩子把答案说出去,电脑软件自动会在屏幕上出现文字。如果国内没有这样的软件,可以看看孩子打字怎么样。


在美国常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把作业打出来。关于书写困难,我们也常常给孩子的铅笔上安一个握笔器,让孩子握笔稍微轻松一些,这个对孩子的书写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 家长笔记分享 -


鸣谢以下两位家长分享实时记录的笔记。


昵称-张莹提供



昵称-北京金豆妈0121G提供


/end/

责编 | 小蒲


相关链接

· 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学习包

· 国外最流行的教育新概念:Genius Hour(天才一小时) 

· 感动教师的十大教育经典案例

· 教育部新闻办:32个育儿案例,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



/ 想关注明年的教育焦点?订阅我们 /

一年时间

数万里跋涉

上千个案例

十二个现场

点击下图,马上订购 ▼



/ 跨越时空,从改造自我开始 /

最前沿的思想,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在线时代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