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阅读,就怎样存在
深秋薄雾,13岁的我坐在院坝旁菜地边,聚精会神地偷读。一只大手悄悄从背后伸出,扯开膝上作掩饰用的语文书,露出下面的金庸武侠《书剑恩仇录》。
已经记不清那是第几次为读书而挨父亲的暴打。在我的学生时代,一切课外书籍都是被禁止的对象,但又总是禁而不止。因为“与生俱来的兴趣”,我在阅读方面和父母斗智斗勇地“不务正业”,长达十余年。
高中时代,朦胧喜欢一个邻家女生,于是天天写暗恋日记,目的是有朝一日能拿给对方看得掉泪。我不停地从所阅读的书上,找一些荡气回肠的表达来组装成文——慢慢地,爱上了写作。
大学时代,立志写一部“流传千古”的小说。学校里一半“馆藏经典”都被复习或浏览了一遍,然后模拟着每天推敲文字,操练创作——慢慢地,我荒废了学业,却成就了职业。
毕业后成为记者,闲读十多年杂书的经历立即显出了优势:知识面开阔,写作能力强,有高度,似乎也不高深。但这依然不够,每一次采写深度调查文章,都需要你对这个领域基本了解。
所以二十年媒体职业生涯,为了工作,我读过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热点领域的书籍和资讯:哲学、政经、管理、时尚、家庭、科学、媒体、教育、宗教、艺术……
在同龄人中,我不算读书最有规划、专一、通透的人,但却是持续时间最长、读书报刊最杂甚至最多的人之一。幸运的是,我基本在围绕“以输出为目的”展开阅读,而这却是阶段性“成体系、有逻辑”的。同时我也越来越悟到,其实人的精神成长和身体成长都需要摄入“粮食”,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精神上你吃了什么,就会长成什么——你怎样阅读,就怎样存在。
帮助在校师生“读什么,怎么读”,是本期杂志的两大主题,当然也是所有人成长的两大动因。作为过来人,我首先能提供一点经验:在学生时代,我们必须鼓励由兴趣启动的阅读,这种因生命好奇心催生的碎片化、多维度学习,穿越的是领域,打通的是思维,开挖的是潜力;我们更需要鼓励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的“输出带动输入”,即古人说的“学以致用”,以此帮助我们阅读而不迷信,阅读更有深度,更成体系,并知晓意义。
其次要说说教训:早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并不懂得如何“科学地阅读”,比如没有考究所读书刊的价值高低;除了理解与写作,也没有更立体的行动体验,更多元的同伴参详——一通乱读,至少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这样一个可读资源越来越庞杂的时代,学校教育反而需要更加强化阅读的“功利性”。
事实上,所有的阅读都是“功利”的:不是解决精神思辨的问题,就是解决生存考试的问题,或者素养建构、思维方式、价值意义等问题……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都需要最好的读本,最优的阅读方法,最大效能的问题解决力。从这个角度而言,阅读,需要越“功利”越好。
来吧,一起读有用之书,养有为之身——因为人怎样阅读,就怎样存在。
李斌 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
《新校长》《星教师》杂志出品人
让阅读成为师生成长的捷径
文 / 王慧 《新校长》杂志执行主编
最近几年,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发现,“现在的阅读环境与五年前大不一样了。五年前,好多国外儿童读物特别是绘本都得从台湾订购,购买渠道麻烦,而且价格也偏贵。现在我们不仅能直接在书店买到很多正版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读物,国内的儿童文学也生机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他们感到欣慰,“读书”赶上了好时候。
但就在不久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结果却令人担忧。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比2014年的8.45本减少了1.26本;2015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2.98 次,比2014年的3.52次有所减少;另外,近两成中小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尽管很多学校都做了阅读推广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学校很难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激发和保持,难以准确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阅读课、读书分享会、读书节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大都是在小学阶段进行,到了中学,随着课业负担加重,校园里的阅读活动逐渐减少,到高中几乎就没有了。
同时,阅读活动减少在高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孩子喜欢读书,也会接触各式各类的图书。但是从初中特别是初三开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数量就一路下滑,直至高中,图书是否与考试有关成为很多学生和老师选书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花费大量心血在语文课上,可是到头来只会做题考试,对读书不感兴趣,也不会读书;即使考上了大学,许多学生还是对读书敬而远之。
如何让不爱读书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便是我们做这期专辑的初衷。我们期望呈现一些学校、一些老师,让他们的案例告诉您,阅读也许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很有趣很有深度。一旦让孩子在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的人生受益匪浅。
当然还有一直走在阅读推广路上的校长,封面校长闫学就是其中之一。在她担任校长的杭州市建新小学、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成体系的绘本阅读课已经让孩子们摸到了文学的触角,这里的孩子们不仅爱读、爱演,也爱创作,是阅读让学校成为他们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让他们的童年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在“学校案例”部分,我们选择了那些系统性分阶段做阅读的学校,他们从宏观之处起步,至细微之处落脚,他们从儿童视觉对阅读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做法对您指导自己学校的阅读活动一定有所启发。
如果说“学校案例”部分偏重的是学校的活动,那么“教师案例”部分就更偏向课程了。这些勇于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老师,有的改良课程,有的整合教材,有的重新规划教室……无论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有更深入的阅读理解。在“教师案例”部分,您能看到,是阅读让这些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放眼域外,许多学校对阅读的重视早已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不仅建立了多个成熟的阅读分级系统,学校课程中的浸润式运用也得心应手。“海外案例”告诉我们,与我们渐渐削弱阅读在中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不同,海外中学对阅读的重视让学生的视野更广更透。
最后,也是在准备这期专辑的过程中,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重头戏:我们摘选了各大教育网站、刊物,以及许多知名教师给出的不同年龄段孩子适合看的书单,并用核心素养把这些书单打上了标签,您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向学生及家长推荐不同的书籍类型。同时,学科标签也能帮助您将这些“能力增补剂”带入您的课堂。
一起来吧,让阅读成就您和我。
本期目录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