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学越费力,这些原因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 | 日课
今日叙事
众所周知,统计让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有条理、容易分析、简单直观。通过数据,可以把表面的现象做深层次的剖析,并且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010年10月20日被联合国确立为第一个“世界统计日”,更加凸显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把统计转接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又将发挥怎样的奇特功效呢?
为什么孩子越学越费力,这些原因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
文 | 赵桂霞(歌尔国际学校 · 潍坊市特级校长)
今年8月初,我随政府考察团前往日本,期间考察了一个智慧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每家每户的用水用电用气量、横向参考、纵向对照、小区总量等各种统计数据都会在总控大楼的主控室里实时显示。以用电为例,若家庭的用电量低于社区规定的标准用量,会得到奖励,节省下来的多余电量将被储存在蓄电装置中。如果超量,系统会帮助分析原因,因为每家的电视、空调和电灯等家电都与该系统相连。家庭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实时统计的大数据让每一个家庭进入了智慧生活时代!
校园里有很多统计。考试以后,我们会有每个学生的分数、班级平均分数、年级平均分数、最高分数、最低分数的统计;收集记录学生的用餐情况,会得到用餐种类、用餐数量、用餐价格的统计;对于学生选修的课程、参加的社团、学分情况等进行记录,会得到学生课程情况的统计。凡有信息,皆可统计;凡有统计,必有数据。校园里的数据实在太多,透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个真实的学生,也就能够找到教育成功的支点。
期中期末考试以后,广文中学两个校区各个教研组都会进行考试分析。既总结经验,更发现问题,整理数据便成了每个教研组考试分析的主要工作。透过数据,发现学生,已经成为一种教研文化。有时数据一摆,问题和经验便自动显现。
例如,初三物理学科,10个单项选择题,有3个得分率很高,分别是98.24%、94.93%、96.48%。三道题考察不同的内容,难度也不小,摆在一起,老师们发现,原来在教授这三个内容时全部做了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经验。由此,我们建设物理学科教室,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还是这次考试,单选第4题老师们认为很简单,但学生得分率仅为62.53%;第15题得分率同样出乎老师的意料。两道题横向一联结,老师们发现问题了,原来是学生的经验不足导致学习障碍。以第四题为例,内容是:下列各物体中,质量为4.2×107mg的物体可能是什么?A.一只鸡;B.一只鸡蛋;C.一名中学生; D.一头大象。学生知识学得很明白,知道1克等于1千毫克,明白克与千克、毫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因为没有经验实在估算不出物体的质量。
问题发现了,解决问题也就容易了。物理团队调研学生:在你学过的知识点中,哪些感到难?难点背后常常有经验的缺失。找到了经验缺失点,老师们据此开发“引桥课程”,并实施“物理主题周”,主动弥补学生的生活经验,难点被大面积解决了。
考试后的数据分析,可以多角度进行。
例如,可以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考试前教师基于教学情况预期学生的考试成绩,把预期成绩和实际成绩进行对比,超过预期或低于预期都要进行背后原因的查找,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可以寻找与达标值的差异。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每个学科的达标情况,每个知识点的达标情况。这种方法还可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对比,从学生、班级、学科、年级的发展进步中总结成果。
能够发现错题背后的原因。汇总学生的错误点,并进行数据统计。得分最高的,是主要原因。抓住了主要矛盾,便能解决主要问题,再顺藤摸瓜地追问主要问题背后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就能直接找到解决办法。
还可以分析个体学生。对学生的总成绩构成,单科成绩构成,学业情况,学习情态状况等,进行更宽广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到个性化解决方案。比如,总分相同的学生,会有学科间的差异;学科分数相同的学生,其学科能力也会有不同。表现在语文学科上,有的擅长基础知识,有的强于阅读能力,还有的作文占了上风。不同学生在数学基本概念、计算能力、空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生活经验方面的差异情况,也会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即使学科知识能力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其背后的学习情态也有差异,有的学生主要靠内动力学习,而有的离不开外力的监督。即使学习动力都来自于内在,学生之间还是有差异,学习方法不同,勤奋程度不同,反思频率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
数据很神奇,能够让你触及本质。
课堂效益高低,学习成效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度,均与课堂的细节有关。为什么经过集体备课的完全相同的教案,在不同的老师手里能上出不同的味道?老师的个性风格体现在细节中,研究这些细节,能够更好地助力课堂生长。
基于统计对课堂进行微格研究,会有神奇的效果。
一次数学教研,我们走进了张老师的课堂,这节课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张老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1个细胞每30分钟分裂成2个,如此经过5小时,这个细胞一共能分裂出多少个细胞?学生们开始思考,不少学生翻开了书本,小组也开始讨论。不到两分钟,一个学生举手回答:2的10次方。张老师说,“这就是幂”。接下来,用5分钟时间讲解了幂的概念、幂的指数、底数等有关知识。课堂剩余的30分钟,全部做题。
在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我挨着的两个4人小组中,有6位学生对“问题情境”存有疑问,虽然知道答案,但不明白答案的意义。我又走近同一排的另两个小组,也是大致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75%的学生需要理解“幂”的含义,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an”叫幂,幂如何计算等,更不是急于做题。在之后的做题环节中,果然有不少学生在计算“幂”的结果时,错把底数与指数相乘而得,因为他们不明白“幂”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当我把数据值告诉张老师的时候,她脱口而出:如果知道有这么大比例的学生存在问题,我早就调整教学设计了。
必须有一种工具,帮助老师获得这些数据。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借鉴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我们创立了“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将教学流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网格图的纵坐标,学习效能作为横坐标,观察课堂,并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度记录在“网格图”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环节的效能高低,无效或低效一目了然。课后,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测,也会发现,课堂上参与少的学生,其实际效能(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以“同课同构”的两节课为例。
两位老师同上《一元一次不等式》习题课,教研组共同设计了5个题目,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刘老师上课伊始,用4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所学知识;然后,又用4分钟讲解了一个例题。第二个例题,便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3分钟完成,讨论1分钟,展示和教师点拨2分钟。余下的26分钟,刘老师把五个题作为五个台阶,完成一个题目,讨论一个,展示点拨一个,依次进行下来,直到最后一个题目,共用去了21分钟。最后的5分钟,安排了当堂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达标率94.5%,优秀率65.5%。
张老师的课,复习旧知和做例题的流程与刘老师相同,但在解决五个题目时,采用了和刘老师不同的流程设计。张老师发现,五个题目实际上有两个层次,前三个题目偏容易,后两个题目较难。于是,张老师安排学生分两步走,第一步解决前三道题,第二步解决后两道题。前三个题目完成后一起讨论和全班展示,这个环节用时与刘老师的课用时相同。但在集中解决后两个题目时,不少学生被困扰,用了长长的12分钟,仍有个别学生没有解决。之后,张老师又用4分钟时间进行讲解,失去了宝贵的当堂检测时间。事后检测,达标率89.1%,优秀率63.6%。
数据清晰地表达着课堂得失。当老师用数据研究课堂、改进课堂,课堂自会不断生长。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有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
好的师生关系一定以爱为牵引。我曾调研老师:老师,您爱学生吗?如果爱有10分,您对每个学生的爱有几分?每个老师的回应完全一样:对每个学生都是10分的爱。我又调研学生:同学,老师爱您吗?如果爱有10分,各个学科老师对您的爱有几分?竟没有一个老师获得全部同学都是10分的回馈。不是老师不爱,不是学生说谎。那如何发现其中的问题呢?
2015年,广文中学进行首次教育教学诊断,10月份结果出炉,王老师看到了自己的数据,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在刚刚送走的上一届学生中,他带的班级在18个班级中名列前茅,A类学生远远超出平均值,也是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最多的班级。他发现,在这次诊断中,他在各个项目的平均得分处于一般水平,尤其是他任班主任的14班,在每个维度上都给了较低的分值。明明在自己班级上下了更多的工夫,为什么却得到了低评价?
面对数据,他开始自我反思。
诊断指标来自很多维度,全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应,这是一种客观的表达。他发现,自己在“老师的课堂灵活多样,氛围活跃”“老师幽默风趣”“老师能激发我学习这个学科的兴趣”“他是我本学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更低。第四个维度有文字表达,从学生给老师点赞的理由汇总中,他发现,在学生眼里,自己是一个非常严格、认真到不近人情的老师。
回想自己的带班经历,他反思,因为是班主任,他在14班总是板着脸,会关注很多细节,随时指指点点,在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当中也不敢放下自己的架子。原来,是自己爱的方式出了偏差。从此之后,他开始改进自己,确定了几条行为路径,接纳孩子、赏识孩子、不断给孩子造梦,让孩子带着梦想自我前行。第二次教育教学诊断,王老师的分数大大提升了。
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科技的发展让统计来得更加便捷、快速、实时、准确。拥抱科技,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和生活之中,智慧城才能建成。拥抱数字统计技术,让每个学生数字化呈现,助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才能实现。
“教育日课”
征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
责编 | 张光
“新校长传媒”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67450968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日课”相关内容
/ 一本十年才可能出现的管理经典 /
/ 学校领导力课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