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爱的老师,我们如何才能免于被命运所伤害?| 头条

2018-02-05 李斌 新校长传媒





早上好各位同仁,这里是斌斌有理。寒假开启,拉开调节工作与生活压力的自主时光,今天,我们一同聚焦教师的职业焦虑。



一周前出差海南,回程时在机场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人气好书——《原则》,这是全球知名金融投资家瑞.达利欧——被誉为商业领域“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所分享的生活与工作原则。我一口气读到最重要的部分,其中说到:“当一个人做到了‘头脑极度开放’,就可以让我们免于被命运所伤害”。


这次“候机阅读”,当然使正在“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发现,这些原则对我们每一位学校里的教师,同样非常重要。个人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命运中的逆境和困境,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掌握了这些生活与工作的原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免于被伤害。


正是在上一周,四川省巴中县某中学的刘老师,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所带班级考试不理想跳楼身亡,这个事件也成为上周舆论新闻的热点。我们知道这当然并不是个案,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凡是期待在教育工作中有所作为的校长们、老师们,都称得上是全社会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


有数据为证:刚刚过去的2017年,英国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受访的1250位学校教职员工,56%在过去两年内有过失眠和睡眠困扰;


  

 75%的受访者曾经确诊过因工作原因产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而29%的人在过去两周的“大部分时间”或者“一直”处于焦虑状态;


   

其中,还有64%的人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将自己的焦虑或心理健康问题,告知校领导;


76%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压力水平影响他们的健康;


 53%的人在过去两年内曾因健康方面的压力考虑过离开教育行业;而52%的受访教师表示正考虑离开现在的工作……


所有的数据都显示,今天的学校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比例之高,程度之深,堪称史无前例。换句话说,这正是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一个对教育更高期待、更多目标、更大竞争的时代,带给教育人的以“心理健康受损”为特征的“命运伤害”。而这样的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同时每个人也都在寻找:我们怎么办?


回到《原则》这本书,作者在本书中试图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什么会对自己不满,以及对他人和环境不满,从而作出不合理的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行动呢?常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困于两个最大的、源于人性深处的心理障碍:一个叫自我意识,一个叫思维盲点。


所谓自我意识障碍,就是指每个人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比如渴望被赞美,比如需要有意义,比如渴望被爱,害怕被剥夺等等。而我们大脑中处理这些本能的自我部分,又时常会控制我们,让我们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总是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或者简单化地去处理事务,让自己被情绪所左右……


当然每个人的大脑还有较高层次的自我部分,这个部分的理性意识让我们喜欢寻求真相,想要面对未知去把事情搞明白,同时对不同的观点感兴趣,并且总是运用逻辑和推理,深思熟虑地作决策……


所以当我们每一个人“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时,你的决策质量就会变低,情绪就会被放大,愤怒或自责就会被点燃……本书作者把它命名为“自我意识障碍”。



那什么叫“思维盲点障碍”呢?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面对这个世界的盲点,也就是你不能看到全部的真相。因为我们每个人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有差异,比如一些人总是能看到大格局但看不到小细节,一些人则正好相反;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等等。那么问题就来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多数时候,其实并不理解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总是用自己看到的“正确部分”,来否定他人看到的另一部分,所以矛盾、分歧乃至于斗争、战争就产生了。


回过头来我们就知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多么的经典,他说,“悲剧,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我们可以想象,一名教师,自己本身就拥有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他还得同时和全世界拥有相同障碍的人打交道:家长、领导、同事、亲人,以及更多那些“高等级自我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很多人压力之大,受伤之深,的确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该如何回避内在障碍带来的伤害和悲剧呢?


古往今来所有的杰出人士都告诉我们,首要的选择是“自我心理调节”。这方面《原则》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总体思维目标”,叫作“奉行头脑极度开放的原则”,也就是竭力让自己头脑中的自我意识与思维障碍更少。这之下,还包括七个克服自我障碍的小原则,分别是:


1第一

诚恳地相信面对问题,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并且相信对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你很难妥善处理;

2第二

认识到作任何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3第三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4第四

 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5第五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搁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6第六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7第七

搞清楚我们之间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当然,除了调节我们自己由思维方式构成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还需要调节我们的行动。这个假期,我的同事为你翻译了来自海外的“教师假期自我平衡生活术”,放在这期内容的后面,期望对你的职业生涯、假期生活有积极意义。



教师假期的自我平衡生活术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的2017年7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假期的心理需求满意度得分与疲劳和倦怠是负相关的,这意味着教师在假期的心理需求满意度得分越高,开学时的疲劳和倦怠的得分越低。


研究还发现,假期的心理需求满意度得分与开学第一周的积极情绪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心理需求满意度得分越高,重返工作时的积极情绪得分越高。


教师的寒假生活指南


1


让自己变得更有创意


富有创造力的爱好可以让你专注于当时当地,把注意力从日常的压力和问题中分散开。绘画、素描、探索自然、写作、烘焙,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这些爱好可以让你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更加从容、自信。参加团体活动也能使你有机会接触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教学之外做一些真正有创意的事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可以让你建立起同理心,更加了解学生做创意作业时的心态,同时也可以让你进入“心流”状态。


2


做出新的课程安排并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假期是放松的时间,同时也是让你的思维和创造力跳出禁锢的时刻:既然有了更强的灵活性,你可以留出一点时间来休息——和同事喝一杯咖啡,晨跑后靠在桌边休息一会儿——可以让你思如泉涌。寻找以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教学方式,并学习一些新的理论。例如,你是否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文学素养的研究,并补充一些知识来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充电?


3

铭记选择这一职业的初心


有时面对持续的压力和不断积压的责任,你很容易就忘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教师有时会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在这个寒假,花一点时间来回想当初自己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和动力吧。你想改变什么?或是你想对哪些人产生影响?如果你有了答案,列出三个长期的大致策略和三个短期的具体策略来帮助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实现这个目标。


4

轻松时刻!


回想一下:有没有什么是你在上学期间一直想做却从没有时间去做的?找出些许时间来安排一些让你觉得轻松的事情,以此来确保你有机会得到放松和休息(可以是瑜伽、针织、阅读推理小说,也可以是玩电子游戏)。不要让这些宝贵的休息时间在假期琐事的缝隙中溜走。你理应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休息时间。


事实上,你能为学生们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照顾好自己——回到学校,重新振作起来,电力满满地准备好面对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吧。


5

腾出时间来社交


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沮丧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回避社交活动。然而,与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邻居)多多接触并与这些人建立人际关系/创建一个社会支持网络,对你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6

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我终于都能每天睡个好觉了!这可能是你看到这句标题的第一个想法。休息当然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是如果你经常睡到自然醒,等到学期开始时,你的睡眠习惯将很难调整回来。


7

设定可以实现的新年愿望


今年,简单地列几个可以实现的新年愿望。例如,如果你的愿望是多多运动,那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一周运动三天而不是每天都要运动。此外,为自己安排不同的运动方式。你可以和朋友一起散散步,探索自然。也许你会愿意尝试一种新的课堂管理策略。如果你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你就更容易成功。当你一直按照许下的愿望去坚持时候,你的自信心会增强,这最终甚至可以让你成为一位更加高效的教师。


结语:你花在教学之外的时间与你在学生学业上付出的时间同等重要。如果你又出现焦头烂额、无从下手的情况,请直面并重新审视这种感受,利用你的爱好寻找那个让你变得更加健康和愉悦的平衡点,让这种适度的压力助推你的个人发展。


此外,你还可以向同事或通过其它渠道诉说你遇到的困难,寻求支持与建议。每位老师都一定会有快乐、困难、压力重重,甚至是焦虑的时刻,将这些感受同朋友们交流,不要一直憋在心里,这样只会浇灭教学的灵感与激情。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他人也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能够帮你分析,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并且给你鼓励和支持。如果你能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你的工作,并且与周围的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你就能更加容易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段晶鑫/译)


如果要给教师一些思维方式或者假期生活的建议,你会说什么?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斌斌有理”栏目

期待来自您的支持、分享、主张和建议

 总编邮箱:1046384469@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盘点2017,学校管理者究竟关注什么?教育创新的一线难题有哪些? 

好的教育是让人重新完整

诺贝尔奖“不务正业”,却藏着一个教育的秘密



作者丨李斌

图片丨花瓣网

责编丨张君丽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