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学校管理者究竟关注什么?教育创新的一线难题有哪些? | 斌斌有理
各位同仁大家好!这里是斌斌有理。今年最后一个教学周,我们一起来盘点2017教育创新的一线难题,捕捉2018学校成长的支点和契机。
也许冬天的阳光,正打在匆匆走进校园的你身上。此刻我邀请你,让行动放慢,让心灵坐在岁末转角的楼梯上,看着那个或坚定、或蹒跚、或犹豫着走向2018的自己,想一想,2017你在背负什么?2018你将如何选择?
今年11月29日,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提问夜”环节,2000多位以学校管理者为主的参会代表,共提出了1700多个高质量的“学校一线问题”。
我们深知,这些问题几乎能够囊括2017年基础教育办学者的共同困惑,同时我也如获至宝地认识到,梳理这些问题,回答这些困惑,打通这些观念,引导这些行动,就是2018年你、我、他共同的使命,是教育实实在在突破瓶颈获得进步的阶梯。
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将1700多个问题整理归类,去粗取精,挑选出具有共性的129个问题,分为9大类,在此呈现(附在文字后面),并借此向教育界一线实践者和专家征集问题答案。
假如您对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有心得、有方法、有架构、有案例,期待您留言在我的邮箱:1046384469@qq.com,我将定期整理,推送给大家。
不得不说一声抱歉的是,由于工作量与呈现形式的局限,所有提出问题的教育人在此不一一罗列,仅代表所有读者向您的思考与追问表示敬意!
梳理这些问题,我发现,一线教育管理者2017年首要的关注,也就是提出最多的问题指向所归纳的“学校道路迷途与方向选择”,占比超过30%,透露出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者,面向新时代教育,还处在何去何从的战略彷徨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超过24%的问题,指向了“办学道路清晰后的方法与策略追问”,说明很大一部分学校,已经展开有效的教育创新探索与结构性推进。
同时,“学校管理难题与教师转型困境”位列关注指数第三,占比20%以上,在最近三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学生,思考学生真正发展的教育管理者比例大幅度攀升,从2016年同类调查的3%升至近10%,我们认为,这应该代表着学校教育关注点实实在在的立场转换,正在加速。
其它关注点,按提问比例,依次为“办学与教育目标内在冲突怎么办” 35 41932 35 14988 0 0 2511 0 0:00:16 0:00:05 0:00:11 2968 35 41932 35 14988 0 0 2151 0 0:00:19 0:00:06 0:00:13 3252 35 41932 35 14988 0 0 1880 0 0:00:22 0:00:07 0:00:15 3252“教育的时代新任务该怎么去完成”?“新技术能否助力学校变革”?“家校如何互动互补”?以及“师生关系在新时代如何平衡”?
最后送给您的一段话,是一位校长留下的问题,它仿佛不需要回答,只需要我们共同承接。
他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并非唯精英是从的教育,它应该面对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未来教育的思维跨度之大,信息量之广,平台之多元......具有很多传统教育不具有的优势。而我们应该真正关注的是,如何在这一轮建构中,真实撬动每一个孩子面向未来的发展!
这就是今天的斌斌有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叙。
↙学校一线问题集锦
1. 教师带着脚镣能跳舞吗?怎样在现有课业和教学目标下,尊重孩子的认知成长与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有利于社会发展,但如何调和师生必须赢得中高考之间的矛盾?
3. 面向未来人才与生活的教育,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中如何突围与重构?这杠杆的支点是什么?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该怎么随风起舞?
4.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和激情,也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在当前应试教育“纸上功夫”的大势中,求得最佳点,让孩子得到最立体的发展?
5. 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手段来达到应试教育的结果?
6.如何在琐碎,繁杂的教育生活中,回归教育的本真——朴实地教,踏实地学?
7.教育本应无功利,然而教师不得不“为利而教”时,怎么静心,如何安心?
8.当课程重构威胁到应试效果,高考机制尚未完美接轨未来教育,学校如何获得家长及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9.现在的课程模式种类繁多,很多学校在呼吁并尝试改革,看到很多学校陷入了一边抓素质,一边死搞成绩的怪圈,扯成两张“皮”。一所学校的管理者真正要走出、走好自己的课程改革路,要具备什么,舍弃什么?
10.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应试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11.当前绝大多数省份已经取消各种学科竞赛,但因高考自主招生,一些优质高中实际上又变相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导致一些地方的初中学科竞赛悄然开始......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
12.浮躁的世界里,教育不能浮躁,更不能折腾。那么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想创新、改革、推行,既需要时间,更需要师资,矛盾如何协调,如何让孩子的考试水平和素养提升协调发展?
13.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跨界学习如何实现突破?
14.小学越来越素质教育,中学依然应试教育,怎么解决衔接矛盾?
1.学校教育中如何解锁剧场效应?!
2.未来教育是否应该市场化,尊重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
3.当代学校教育真的适合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吗?“没落”的学校基础教育怎么和“发达”的社会机构共生共荣?
4.未来学校的特质是什么?未来学校课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现在,未来总处在过去的掌心中,这句话如何理解?
5.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确实在引领着中国教育的未来,如何在现实中惠及到大部分普通学校,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
6.推动教育创新,如何从微小的切口开始,让行动实实在在?
7.教育管理该如何应对,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8.我们想要的教育变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变革中我们遵循的主线是改变知识结构还是改变课堂方式?
9.普通中小学校该如何推进个性化教育?
10.学校重构的依据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
11.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是否应该制定属于自己的校本化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12.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国际化之路怎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13.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里了……暖心的开幕式从叶圣陶先生的《风》开启了!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教育人怎么办?
14.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建构新的学校治理方式、老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
15.小学的理想教育是什么?如何做一名创建理想教育的优秀校长?
16.重构学校的关键点是什么?学校和老师能做什么?
17.各种教育创新的实践和教育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教育从整体而言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
18.描述一下我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将是什么样?
19.课程改革、课堂变革如火如荼地推进,面向未来重构学校已经成为必然,我们对课程的评价、课堂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学生深度学习的评价如何量化,如何适应?
20.面向未来,乡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创新和发达城市的教育创新如何关联?二者能有同步整合的契机吗?
21.打造学习型生态校园的原理和路径是什么?
22.今年的创新年会主题是“重构学校”,那么重构是因为我们当前的学校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时代,还是我们的学校严重偏离了教育的轨道?在回归与创新之间,当前的学校更欠缺什么?如何才能以教育本真为准绳进行合理、卓有成效的重构?从组织形态层面重构学校有什么路径?
23.制定和颁布《学校法》的意义您怎么看?预计未来中国什么时候能颁布《学校法》?
24.未来世界与今天的现实如何和平链接?
25.在暂无资金、无政策情况下,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26.当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面临师资队伍老龄化,生源逐渐萎缩等问题,该如何突破和重塑?
27.什么人在如何为学校制定符合小学生发展的学校质量评价体系?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协调、相互促进、共赢?
28.未来学校到底是什么样?是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还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是有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智慧教室,还是有诗意和远方?
29.目前大热的走班选课真的有效,有操作性吗?还是形式大于内容?
30.谁都知道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改了这么多年依然解决不了?原因究竟在哪里?
31.教育的确应该“不跟这个浮躁的世界玩”,但“浮躁的世界”能饶得了你吗?
32.教育的重构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否定?创新的动力如何内生?还是外界强制破壳?重构的界定如何标准化?
33.今天的孩子,期待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教育需要重构。未来学校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未来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校长如何做好学校和课程的顶层设计和落地?
1.家长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教育者都在努力做“最好的教育”,两个“最好”的标准如果不能高度一致,就很难真正抵达目标。如何解决?
2.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家校社合作教育模式,有效联动教育资源?
3.如何让家长愿意学习,甚至成为学校最强大的学习型组织?
4.如何在中低层家庭中推行未来教育理念,使其得到家长和周边社会的认可?
5.父母如何培养既有个性化发展又能兼顾应试学习的孩子?怎样引导孩子个性化发展?
6.老师用何种方式推动家校共育?如何用尊重孩子天性和其成长发展的方法引导家长进行家校教育改变和创新?
1.如何培养孩子面对自身和面向未来真正有意义的能力?
2.昊格(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第一个演讲小嘉宾)如果没有经过演讲训练,我们听到的《1.2米的世界》会不会更有趣?我们应该训练孩子专业技能吗?
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
4.在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让农村的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做有尊严的世界人?
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孩子的深度思考,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6.今天的学校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技能,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世界?
7.在现有均衡教育下,如何才能给精英的“小昊格们”提供更多的适切的教育资源与指导,而不使他们泯然众人矣。
8.我们在教育中应关注孩子的什么品质才是面向未来的立身之本?
9.学生生源较差、家庭教育缺失的学校,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10.如何改革当前教育体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问题?
11.如何把握浮躁的社会与纯真的孩子之间理应保持的距离?
1.都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否必要,尺度如何把握?
2.对于多次违反校纪校规且屡教不改的初中学生,学校、教师应该怎么办?
3.这个时代,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如何平衡?怎么办?
1.怎样在普通学校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并做到人人都是“班主任”?
2.公办学校如何破解职称和绩效考核不能调动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问题?
3.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影响力、领导力越来越弱,如何改变有职业倦怠的老师?
4.如何让应试教育体系下的老师,快速适应以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环境?
5.如何提高教师对学校变革的理解与推动作用?
6.教师在个性化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7.年轻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是什么?
8.当未来气息扑面而来,如何让中老年教师重燃激情,在学校发展或学校变革中,突破自我?
9.学校如何打造凝心聚力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
10.未来已来,未来学习,未来学校,而这最关键是教师,未来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具有哪些能力和品格?该如何培养?
11.一线教师开发自己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主要参考哪些要素?
12.学校教师积极性普遍都不高,校园弥漫着抱怨懈怠情绪,校长应从何入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13.新教育新评价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型发展?
14.如何有效推进教师群体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如何开展教师阅读工程?
15.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激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学习需求,让所有的老师都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改中?
16.当下教育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让学校中层发挥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作用?
17.当下教育,如何给教师减负,让教师能全心教书,全情育人?
18.教育发展到今天,家长、社会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教育也满怀期待。在这背景之下,引导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是学校管理层重点要抓的工作之一。但是在不能以物质激励老师的前提下,有没有更好的策略,帮助老师实现从被动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
19.面对未来教育,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推动课堂持续重构?如何调整学校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20.基于儿童视角,如何重构我们的课堂?
1.我们似乎在用购买力向世界证明民族的崛起的和国家的富庶。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国人想努力摆脱自卑、落后的形象,但如何真正提升民族自信力?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2.审美教育的学校表达,最佳路径在哪里?
3.学校如何选择与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家庭学习辅导主题?
4.如何让学校的阅读活动深入有效?
5.除了题海战术,中学老师有没有更好的留作业的方式?中学如何降低学业负担?
6.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如何落地生根开花?
7.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基础教育小学段要培育哪些素养?如何评价?
8.如何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9.应试教育的硬伤让孩子们不堪重负。如何遏制这种可怕的态势?
1.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如何打造,有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案例?
2.未来机器人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如何抢占未来教育制高点,如何建构系统的机器人课程体系?
3.创新教育的实施,总是受限于地区、经济、文化的不同,技术运用能否解决这种差异,如何解决?
4."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如何变革?
5.面对高智能、概念化的未来,学校教育需要做哪些改变?
6.信息化时代,银行都开始刷脸了,教育该刷什么?
7.在大班教学情境下,如何运用科技辅助手段,为儿童独特性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并以科学评价评估其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1.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如何引导学生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并将智慧转化为德行?
2.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与生活、社会相联结?社会力量如何更好地助力学校教育?
3.马云说,未来人才的素养应含括情商、智商、爱商。那么在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将情商和爱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
4.在核心素养落地校园的今天,怎样的德育评价标准既符合儿童天性,又顺应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如何持续、科学、高效地对每个孩子的道德生长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5.应该有怎样的新维度去评价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6.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未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学习环境和思维发展的载体(契机)?
7.如何有效实施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
8.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建设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评价体系无缝连接?
9.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开展、运用?
10.如何建构大阅读观下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
11.如何运用STEAM课程理念进行基础教育课程重构?
12.大规模个性化学习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来看,实施策略是什么?盲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13.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个性化的教育,如何真正做到个性化的教和育?
14.未来学校将带给孩子们怎样的课程?重构学校对当下的学校教育和课程带来怎样的冲击?
15.大班额下的STEAM教学的可能性有多大?
16.如何化创新教育目标成为学校常态化的课程?
17.在谈到学校重构时,我们经常讲到教学空间重构、教学方式重构、课程重构等,很多人也在反复强调课堂的核心是课程,可是"随意性大包装性很强"课程也挺多。请问如何保证新课程实施由"信念伦理"转为"责任伦理"?
18.跨学科进行教学融合是未来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老师在设计和制定教学计划时,该怎样培养全学科教师?如何建立一个跨学科教育体系下公平合理的学生能力测评体系?
19.如何做到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检测?
20.教育现状暂不可改变,如何加入多元化的激励方式鼓励孩子?
21.跨学科整合是否一定要培养全学科教师?如果不是,那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22.跨界融合的项目式课程如何应对应试教育?
23.基于核心素养与未来教育目标,如何激活学校的图书馆?
24.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领域有什么创新举措?
25.如何优化教与学的路径,丰富学生的体验,师生共同生长?
26.面对庞大体量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如何进行个性化管理?
“斌斌有理”栏目
期待来自您的支持、分享、主张和建议
总编邮箱:1046384469@qq.com
▼
责编 | 陶小玮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打开栏目更多精彩
017 好的教育是让人重新完整
016 2017全球课程报告,我们读到了什么?
015 “未来学校”,究竟有没有未来?
/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演讲高清视频 /
点击图片,一键获取 ▼
/ 重读三大教育经典·经典译本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