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话教育 | 春节特辑

2018-02-17 卢志文 新校长传媒



一颗小米粒,凝聚大力量。它是“民以食为天”;它是舌尖上的珍珠;它是每一个时代的见证者……物质愈加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像白米一样的质朴、纯粹,教育甚如是。




清康熙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载湖南湘潭人张灿一首七绝: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谜人方汉宏,从这首七绝的诗意出发,以“当年书画琴棋诗酒花,而今柴米油盐酱醋茶”拟面,出了一道谜题,猜四字历史名词,谜底为: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灯谜巧用别解,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的“雅”“俗”之变,拢意“七七事变”,颇具匠心。


新校长传媒给春节七天做了个好玩的策划,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主题,推出七篇头条文章。约稿时我看到这个主题,头脑中最先跳出来的,就是这条灯谜。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百姓的礼仪和荣辱,是粮仓充足之后才会有的。


“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两个“七件事”,虽然前者“很雅”后者“很俗”,但“孰轻”“孰重”也是不言自明的。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有“书画琴棋诗酒花”?!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从来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书画琴棋诗酒花”。并且,只要社会一有风吹草动,也从来都是“书画琴棋诗酒花”让位给“柴米油盐酱醋茶”。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的金坑梯田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字,只跟一个字有关——“吃”。孔子说:“食色性也”。食色不仅是人活着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依据。


西方有一段经典名言:“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以“米”为中心的。只有“等米下锅”一说,从来没有说等其它任何一件的。可见,只要有“米”,缺啥都不是事了。“米”在七件事中原来如此重要。

那咱就来好好说说“米”吧!



01



先“掉掉书袋”,咱们看看米的字形演变:



原来“米”是个象形字。甲骨文象形米粒“琐碎纵横”之状。《说文》:“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今字“米”的构成,一般认为由堆聚符号(八)、间隙符号(十)和颗粒符号(丷)三部分组成。


根据“米”的这个字形特点,谜人为“米”创作了很多好玩的灯谜:

好像不对头(字)谜底:米。


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

四个人字不想见,四个十字转又转。

(字)谜底:米。


米像不像两个“不”字对头放置?后面这条更绝,把“米”字的字形特点挖掘到极致。


字典中,“米”有三个基本释义:

1作为粮食的米:指去了皮的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如小米、大米、花生米。2作为长度单位的米:旧称“公尺”,英文为meter,有米、分米、厘米、毫米。3作为姓氏的米:熟悉的如北宋书法家米芾,字元章,又称米癫、米南宫。他的长子米友仁,亦很知名。父子两人世称“大小米”。


  

昔有“九谷六米”一说,“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


米芾不仅是书法家,还是画家、收藏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创立了著名的“米点山水”。“米点山水”之“米”,不仅指的是米氏之姓,也有碎米点墨的象形。




这幅“米点画法”示意图可资一证。题款为:“米点皴法,为宋米芾所创,画雨中之山法,后世多有人仿之,用笔须湿润中含苍茫,方得妙趣耳。”


如果引申开去,“米”的义项远不止上面三条。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网络时代,新词迭出。米字,还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


今天,如果我们说“小米”两个字,含义会非常复杂。

“小米手机”。小米是牌子,是公司,是企业文化标识。

“小米加步枪”。小米是谷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对“小米加步枪”的理解,是一种叫“小米加”的步枪。这个步枪很厉害,能打得过国民党的飞机大炮。

“小米雪”。米雪是颗粒状的雪,霰的俗称。

“猜个小米”。这里小米竟然指的是灯谜。谜人喜欢拆解文字,“谜”字拆开来是“言之米”,再加上谜和米谐音,于是谜人们就用“米”代替“谜”。谜友之间问“有没有新米?”不是问你有没有新的稻米,而是问你“有没有新创作的灯谜”。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米,显然是“可食”之米。由于米是主食,“米”常常被作为粮食的代词。


“米”还曾是古代官员的俸禄。《晋书·陶潜传》载“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代县令的俸禄,是“五斗米”。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人折腰低头。于是,解印辞去了县令。



02



既然灯谜可以被称为“米”,我们不妨来看一些灯谜中的“米”,此可谓“米中米”,米事趣话,断少不了它。

难为无米之炊(卫生机构简称),谜底:食安办。食安办,原是“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简称,灯谜中要别解为“饮食问题怎么办?”没有米,食安办?


甲单位发粮,乙单位发钱(数量词二),谜底:一分米、一分贝。一个单位分的是米(粮),一个单位分的是贝(钱)。


三两米汤(酒名)谜底:五粮液。三和两合为五。米汤即粮液。



这里“米”就和“粮”同义。稻米是有史以来消费量最大的食品之一,而且趋势预测这一点将持续到未来。


有人说米粒那么小,为什么叫大米?民以食为天,“天”大不大?当然大!天是“第一大”,因为“一”和“大”合成“天”。不过事实上大小是比较出来的,“大米”只不过是相对“小米”说的。小米,是“谷子”脱壳而成,粒实细小如沙,黄润如珠。大米,是水稻脱壳而成,体积是小米的数倍,称为大米,当之无愧。再说,全世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这事能小吗?


本日降雨十毫米(诸葛亮《前出师表》文句),谜底:今天下三分。雨今天下了三分。一米三尺,一分米三寸,一厘米三分。十毫米等于一厘米。


这里,“米”作为长度单位。不要小瞧这个简单的长度单位,它的测量和定义不断进步的过程,几乎贯穿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知道秦统一六国,首先要统一度量衡。“米”,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最初定义1米的长度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于随后确定了“米原器”。


“米原器”是一根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又称“档案米”。受温度、材料属性等的影响,米原器的长度也存在一定误差。


此后又确定了国际米原器。以铂铱合金(铂90%铱10%)为材料,还规定了环境气温为0℃。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提出,除温度要求外,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


1889年的国际米原器


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米的长度的标准和定义几经修改。科学家发现自然镉(Cd)的红色谱线,具有非常好的清晰度和复现性,决定用这条谱线作为光谱学的长度标准。人们第一次找到了可用来定义米的非实物标准。之后又改为用氪(86Kr)的橙色谱线。有了激光之后,用激光代替氪谱线,可以使长度测量得更为准确。


最终,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大米向来要出口(字),谜底:奥。 “向”字去掉“口” ,加上“大”和“米”,构成“奥”字。


半包花生米(字),谜底:菊。“包”和“花”的一半,再加上“米”字,正好合为“菊”字。

这里,米作为汉字字形或者偏旁。汉字中,米是非常重要的构字要素,含有米的汉字,常用的就有一百多个。灯谜,以汉字为基础。米,自然成了很多灯谜创作的要素。我在平时常用的谜库里搜了一下,竟然搜到与米有关的灯谜有6182条。

广积粮,高筑墙(外国神话人物)谜底:普罗米修斯。


外文译名中的米字,只是表音,没有其他任何含义。但做到灯谜里,照样可以无中生有,别出机枢。这里,赋予了“普罗米”以“普遍搜罗粮米”的含义。修,建造。



03



从狩猎、采集食物,到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取食物,是人类进化的巨大进步,催生了人类第一批城市中心,建立了帝国和王朝。


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完满地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并把稻米当作主要的粮食果腹。河姆渡遗址中,已有了稻米存在的证据。


关于稻作的起源,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存在各种争论。许多考古学家认为水稻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南洋。中国水稻农业的开始是在中南部,沿着长江,并从那里蔓延向南和向韩国和日本。地图概括了大米的起源。今天全球十大稻米生产国中,中国和印度占全球超过一半的大米供应。



尝百草的神农氏是“第一位被人记下的敢吃大米的人”。《古史考》记录“神农氏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这个方法叫“石上燔谷”。现今山西名吃石子饼,用的就是这种古老的烹饪方法。


很多地方把米饭称为“干饭”,这个称呼秦汉时期就有了。将做熟的米饭晒干之后密封储存,吃的时候放进汤水,随吃随泡。有点像现在的即食麦片,携带、储存、食用十分方便。


稻米食用需要脱壳。早先能用的工具材料只有石头,祖先们用两块石板将稻谷夹在中间相搓,使谷壳和米剥离。再选一个有风的好天气扬谷,风会吹走轻一点的稻谷壳,重一点的大米就会分离出来。


为了提高脱壳效率,人们制作石臼,将稻谷放在里面用木槌或石锤捶打,这就是舂米。再利用风车的人造风力分离谷壳和大米。据《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用于脱壳的生产工具已经相当完备。那时稻谷去壳用“砻”。用砻磨脱壳后,用风车去掉糠秕,再倒入筛中团团转动,没有破壳的稻谷浮出筛面,重新倒入砻中。过筛后的大米入臼舂捣。舂捣的程度,决定米质的粗精。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有“砻”和“风车”。


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是中国四大主粮,水稻在其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广熟,天下足”,湖广是水稻主产区。唐宋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危机”在中国就变得非常突出了,为了让国民至少在过年时能吃上一顿米饭,早在北宋时中国即从泰国、越南等地调稻米了。


中国最壮观的稻田,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景观”。


人要靠五谷才能生活。五谷要靠人去种植。土质经历不同时代而发生变化,作物的物种和性质也随着水土不同而有所变异。


如今,化肥、农药、育种、转基因等的人为干预,使稻米的产量获得了惊人的增长,数量上极大地满足了需求,但品质的千差万别,也给我们带来了选择的苦恼。整体上,稻米营养和口味在退化,总觉得米没有过去好吃了。今天的各种天价米,反映的正是这一现实。


人类向自然索取太多,土地早已不堪重负。米的品质下降,其实是水稻本身的营养不良。人与人相处,要“利他”;人与自然相处,要“约取”。



04



我对“米”有特殊的偏好。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别喜欢吃米饭。无论怎样的饕鬄盛宴,如果末了不来一碗米饭,我就认为这顿没吃。


老家在苏北农村,当年我们那儿的人把不掺其它杂粮或蔬菜煮出来的米饭,叫“寡米饭”。“寡”是孤独的意思,“寡米”,就是孤独得只有米。有寡米饭,就是盛宴了。那是过年、过节才吃得上的,平时多是五谷杂粮加上“瓜菜代”。


由于小时候感觉寡米饭从来没有吃够过,所以对米饭的兴致至今不减。


一口白米饭,越嚼越有味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早已食不厌精,营养过剩。人到中年,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也都如约而至。


虽然也知道少吃米饭多吃蔬菜更加健康,但还是有很强大的习惯力量难以扭转,顽固地喜欢米饭,讨厌蔬菜。米饭“没吃够”,会刺激需求;蔬菜“吃腻了”,会抑制甚至排斥需求。这个原理,在商业上就是“饥饿营销”,早已被利用到极致,每试不爽。


其实,这个原理用在教育上应该更有意义。只是,我们用反了,制造了庞大的厌学人群。


每到毕业季,就会爆出很多学校毕业班学生以扔书为狂欢的图片新闻。他们把书和试卷抛向空中,像雪花样飘落,地上一片狼藉。


我们教孩子读书,本来是希望他们珍爱书本,热爱学习,可是我们总是用强行灌输把孩子整到讨厌书本,憎恶学习才罢手。这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功利教育的弊害。教学围绕应试,课堂挪移知识,评价只看分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只剩下“满堂灌”一法,和“刷题”一事,孩子怎么可能不讨厌?!


“肠胃指挥的吃,饿了才吃,吃是为了填饱肚皮;嘴巴指挥的吃,好吃才吃,吃是为了享受美味;脑袋指挥的吃,该吃才吃,吃是为了拥有健康。”越来越多的关于如何吃得健康的理念正逐步被人们接受。我也开始有意控制米饭的摄入量。但对米饭的喜爱,却有增无减。那篇关于米饭没有营养属于垃圾食品的网文,显然言过其实,不值一驳,也动摇不了俺对米神的热爱。


爱因适度而更久。少吃,才可以常吃。


粒米虽小,圆润练达,阅尽沧桑。人世点滴,在它面前无处躲藏。“米的一生,匆匆半载光阴而已,其间经历的世态人情,则如春草般繁密芜杂。”


无论我们这一生多么精彩或者平淡,终归是沧海一粟。就像米粒,以无数的平凡和琐碎聚在一起,却支撑和延续了所有的现在和未来。


大米的名字很大,躯体却十分微小,然而,它卑微的身躯,却能聚成伟力,成其博大,让人油然而生敬畏。

-END-


 春节特辑回顾 

乘着风,像蒲公英一样,新年里,将美好的心情和消息传诵 | 春节特辑


作者 |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编 | 黄春霞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独家稿件,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