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爱孩子?当我们走进学校,是否经常这样问自己?

2018-02-28 蒲公英书房 新校长传媒

 第 3 本 

今天,跟大家谈谈一个人,在波兰,他与肖邦、居里夫人并称为“国家的三杰”。

雅努什•科扎克:杰出的犹太裔教育家、医生、社会活动家,作家。                                




在阅读本文前,请先看一段电影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65hn125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这部仅仅1分32秒的黑白片预告中,我们听到了那个温和的老人用他坚定的声音说道:“我喜欢孩子,我不是为了他们,我是为了自己,这是我内在的需要!”


我们还看到他带着很多孩子走下火车,举着一面旗帜奔向毒气室毅然决然的身影。


很可惜,我们没有找到这部电影正片的链接,可能作为一部电影本身,并没有神奇之处,但是这部传记片的主角,一定值得我们去了解。


关于科扎克的生平信息,我们所知不多。但是得到全世界范围的纪念,科扎克一定属于少数:


1978年,联合国宣布为“国际儿童年”,以此纪念科扎克百年诞辰;1989年,联合国再次通过的200多个国家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也是依他的思想而制定。


2017年9月,广西科技出版社首版了《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非常感谢台湾诗人、作家林蔚昀的翻译,让我们能触到现代教育先驱者的温暖之光。


科扎克1878年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身材纤弱,心思细腻。年仅20岁,他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小说作品。


1904年,他从医学院毕业,夜半徘徊在贫民窟寻找流浪儿童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儿童悲惨的现状。他写到:当下生活何其悲惨,对于给了儿童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一代又何其耻辱。


他在儿童医院工作了七年,虽然治好很多儿童的疾病,但是他看到的是更多孩子回归黑暗世界的残酷。


1910年,科扎克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医学和文学事业,成为一名孤儿院院长。事实证明,他是天生的教育家,对儿童充满了宽容和爱,从不体罚孩子,而是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用充满爱和趣味的方法教育孩子。


白天忙于孤儿院的工作,晚上科扎克整理出自己的教育思考,写给孩子的家长、夏令营、孤儿院的教师和管理者。


20世纪初叶,社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共识,对儿童的保护还没有上升到社会建设的重要层面;更何况对于那个时代的父母来说,命令和塞给孩子现成的想法,是主流的教育意识。


而科扎克被称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先驱,正是源自他那种挚爱深情,他思想中体现出的“爱是教育永恒不灭之火”。


他要求成人世界:“以行动保护孩子及孩子的权益,反抗加诸孩子身上的伤害、贫穷及暴力;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公众空间和社会中的位置”。正是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今天我们的社会教育机构、儿童保护组织的发展。


正如电影中的结尾,科扎克以圣徒的神情和行动,为人类恶的极端做了另外一种反衬。在人类的历史镜头中,这一段已经深刻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1942年8月6日,科扎克陪着孤儿院192个孩子,举着小马特国王的旗子,引吭高歌,走向纳粹的毒气室。


    1990年安杰依·瓦伊达导演的影片《科扎克》剧照

   

如今,在特雷布林卡的集中营遗址,17万座墓碑矗立在大地上,其中一座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


雅努什·科扎克(亨利·歌德施密特)与孩子们


虽然他一直独身,但却是最爱儿童的人。


写完这段简短的文字描述,泪水充盈眼中。


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打开。


我们相信,凡是心向美好的父母和教育者,阅读科扎克温情的文字,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感动,同时也会感受到他对我们精神上的深刻拷问。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四个章节。


第一部:家庭中的孩子


科扎克以细腻的笔触和如诗的语言,写下了一个孩子从被孕育到青春期的十几年中的变化和父母的感触历程。


书中第34页中第一行写到:“我的孩子——那个像桃子仁一样小的心脏在跳动,那是你脉搏的回音。共同的血液在你和他的身体里流淌;你吃下的面包,将会成为建造他双腿、皮肤、眼睛、嘴巴的材料。一天,他会对你伸出双手,微笑着,然后对你说‘妈妈’”。从此,孩子的每一天成长既包含喜悦,也充满忧虑和气馁。


但终究也有一刻会来临,书中的第198页中写到:青春是高贵的。


“我就要我行我素、吐口水、不拘小节。随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我干嘛要在意他们?”


常人以为青少年的理想是一场幻觉,是叛逆期的幼稚行为。而科扎克却说:“你们在毫不留情地和自己孩子的高贵战斗!”


第二部: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之家的孩子


科扎克在一九三五年的自序中写到:


“善与恶的关系、力量以及会造成伤害毀灭或是带来抚慰、激发创造力的事物——这些是当你在观察群体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寻找的主题。收容所中的一小群孩子和大人世界之间的对照,在我眼中变得越来明显,在这两个世界中有相似的现象和法则。在孩子的自治法庭中,我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议会。”


雅努什·科扎克与孩子们


他把自己在夏令营和孤儿院的十几年经历仔细地记录下来,尤其是他发动孤儿院的孩子自己建立的法庭,被他称之为“同伴法庭”,就是放到今天,我们也会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惊天骇俗”的!


建议阅读者认真看完第379页到435页,他细致地记录了孩子们的自治法庭,原来其中含着那么多教育的意味和对人类进步的期待。


诚然,科扎克的很多思想,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但是我们还是把这本书作为今年开学的第一本阅读礼物送给教育者们。


作为教育者,在即将踏进校门前,面临蜂拥而入的孩子们的那一刻,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如何爱孩子?


不妨打开这本书,与科扎克一起,听他讲述在100年前与那些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生活的片段和思绪。


我想这本书就应该放在每一位教师的书柜中,当我们以教育的理想作为信仰,需要某一刻让人类之星给予我们一次心灵的抚慰和爱的浸润的时候,请打开这本书,就像我们珍藏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陶行知的《中国教育的改造》这些教育经典书籍。


并请大家合上书,再轻读一遍雅努什·科扎克的话:没有孩子,只有人。



《如何爱孩子

作者:[波兰]雅努什·科扎克

林蔚昀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9月




 如愿深度阅读本书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订购 


 往期回顾 

《日本国立小学365天》:日本教育的细节解码

中国学校如何打造“世界级教育”?有一本书说透了


作者丨蒲公英书房

责编丨何林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