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小学365天》:日本教育的细节解码
第 1 本
对于邻国的日本教育,往往被共处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教育者忽略。在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的同时,我们或许可以看看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故事。
本周推荐的图书《日本国立小学365天》将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个维度为您呈现一个个日本教育中的细节切片。(文末附全书思维导图)
-1-
"上学以后/能交一百个朋友吗/要一百个人一起吃饭/在富士山顶吃团......"
这是所有日本人上学后都要学会唱的一首歌,叫《上学以后》,歌词内容就是一年级小学生的教育目标。这也是刚到日本国立小学插班就读的六年级国际生——檀聪小朋友,在日本学唱的第一首歌。一年的小学时光,他的目标是要交上一百个朋友。
上学第一天
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上学的第一要务当然是学习。但是这本书中的日本学校却把交朋友看得如此重要,甚至成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当年,和檀聪同时转学日本的还有一个上海女孩,由于习惯了中国式教育,只抓学习,不关心集体活动,也不主动交朋友。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挨老师批评,家长被面谈,得不到学校认可。
为什么呢?作者谭琦在书中给出了答案:日本的学校注重综合培养,学习好不是唯一标准,能交到朋友才会被认为是凝聚力和领导才能的表现。
日本小学生的集体活动:做扫除
-2-
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差异,导致了中日教育极大的不同。
本书的的作者谭琦老师有留日学习和媒体工作的经历,同时也是父母教师委员会的成员,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母亲。这些多样的身份,让她可以站在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近距离地观察和体会日本小学的细节。透过她细腻而克制的文字我们可以对比了解中日基础教育在形式的不同和内容的差异,在欧美教育经验之外,找到另一种可能。
而对于校长和老师们来说,书中那些来自真实教育现场的教学细节,更值得品读与参考。或许书中的某个教育情境就能带来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与设计上的微创新。
-3-
学校:系统设计和具体可实施的目标
学校、社会和家长在教育理念上达成的共识,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系统设计,形成教育的合力。日本社会中的物尽其用、讲求秩序的生活方式,以及为他人着想,事事反思的生活态度无不为孩子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本书中的国立小学,每个学生进校,会领到一本A5大小的蓝色小册子,叫《菊子手册》,这本册子贯穿小学六年,记录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由学生自主填写,学生在校大小事宜,包括请假等都要用到手册。这本手册不仅是记录,还是学生自我反思与目标达成的工具,把学校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在《菊子手册》中不仅有教育目标,还有生活目标。学生在订立生活目标时也很具体化,比如有的学生:”跳双绳1分钟不中断”,有的学生写:“跳箱能前滚翻’,都是一些可以量化的目标。
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日本教育重视学生的自组织和广泛参与,学生组织分为生活团、俱乐部和学生委员会。
学艺附小的学生被编成了30个生活团,负责学校日常的扫除、郊游等活动。扫除是日本学校课程表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要参加,有分工有反思,不是值日生轮流,更不是一种惩罚的手段。
日本学生在做扫除
俱乐部类似于国内的兴趣班,有戏剧、发明、美术、绘画、柔道等十几个类别,活动计划和方案完全由学生设计,老师只是顾问,此外俱乐部还要配合校方的活动任务。每个俱乐部成员要在一年结束后做总结报告并一一演讲。
音乐汇报会
学生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工作,有新闻委员会和图书委员会等,委员选拔遵循民主机制,成立的宗旨是让全校同学能更快乐地度过校园生活。委员会的活动还有反思机制,并一一记录在《菊子手册》中,体现了从学生策划到参与、反思的完整教育程序。
所有的学生组织的负责人与委员都通过竞选产生,他们主导参与学校的大小活动。每个学生在不同活动参与中,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得到了锻炼。
教师:打打闹闹的亲切的师生关系
谭琦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她这样评价日本国立小学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通过共鸣跟孩子建立亲近关系,让孩子向他敞开心灵。孩子在日记里说自己理发,老师会说:“老师也该理发了,哪里的理发师好呢?真是发愁啊。”我从来没有听到、看到,老师在评语中通过一件事总结出什么“教育意义”。
孩子把漫画书带到学校,老师会说:“这个我还没买到,你借我看看吧!不过,学校规定不可以把漫画书带到学校,今天是放学时间,咱们偷偷地,以后就不带了。”用这种方式,老师也教育了孩子,不用没收,墙角罚站。
日本老师认为,让孩子遵守纪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做错的事情,说错的话,老师都会道歉,也会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家长:家校共育——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紧密配合
日本学校对家长的要求非常细致,具体到每一个步骤,有可实施性,不会置家长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谭琦在开学时收到学校关于文具采购的清单,长达二十几项,每一项都详细写明规格、颜色,她也叹言,“从没经历过如此复杂的校园细节”。
清单:
布兜、校鞋、手提布袋需要各准备三种,为了环保和不弄出声响,不能用塑料袋替代;
图工课所用到的图工包需要指定的样式;
雨伞必须用纯黄色雨伞,不得有花纹,一个不折叠,一个折叠,以备突然下雨。
家长和孩子在准备这些物料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学校对细节的要求,明白规矩,强化常识。
在日本,母亲也是一种职业,有时需要具有裁缝、书法、手工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作为学校父母教师会(PTA)委员的谭琦,她和其他家长协助操持学校的大小活动。组织“亲睦会”,学生下学路上的巡逻工作....学校的家庭课等需要家校联动的课程,也有赖于日本妈妈们的全情投入和大力支持。
PTA的全称是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起源于美国,也存在于许多西方国家,是自发性的非营利组织,在日本则是每个学校都必须设置的,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学校课程
家庭课
家庭课是日本教育大纲规定,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必须开设的课程,是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教材,不是学做几个菜、缝制几件工艺品这么简单。他们的教学方针是通过衣、食、住、行的实践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提高对家庭生活的关心度,并理解其重要性。
孩子做家务情况调查图表
午餐能教学
学校利午餐叫”给食“,写入课表叫”给食指导“。全程由学生值日,负责配餐、送餐,所有学生需要穿上白大褂的进餐服方可作业和进餐,如需添加饭菜,也需要在40分钟以后,这样鼓励细嚼慢咽、珍惜食物。进餐的重要标准是不剩饭,叫”完食“,不吃干净等于没有完成作业。午餐课还包括饭后收拾、清洗餐具、擦拭餐具后放到规定场所、擦桌子、垃圾分类等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学生学会体味生命,怀抱感恩之心,学校还把营养配比融入数学教学,材料产地融入地理、历史教学,还传递了饮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此类还有很多,详情请看目录导图。
▲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正如《日本国立小学365天》书封的总结: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学特点是:学得少、做得多、写得多。学得得少,为的是多做、多写,有目的的自学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您能翻开这本书,将日本教育的一个个细节切片转化为教育之路上的在地经验。
《日本国立小学365天》
作者 | 谭琦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 2017年9月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本书,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订购
你可能会感兴趣
作者丨晓书,蒲公英书房荐书人
责编丨张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