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一直在“继续”,从未受“教育”
继续教育需要,但需要的是有效的继续教育。
本文授权转自“王开东”(ID:heimawangziwkd)
在基础教育界被吐槽最多的,除了绩效工资,估计就是继续教育了。
被有关部门视为福利的继续教育,何以会成为一线教师的负担?并被一线教师嗤之为心头大患?
要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不妨追问这样几个问题。
答案很简单,继续教育不但该搞,而且还要搞好。
从国家层面来说,继续教育是国家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直接关系到教师素养的提升,关系到立德树人的质量保障,而且有助于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从教育部门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各地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狠抓落实。所以才会采用学分制,与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审甚至与绩效挂钩,可以说各地是放大招、下狠手,强力推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从教师个人来说,过去一桶水可能就够了,但信息和数字化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太猛了,一不留神,最新知识就成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老师仅仅拥有一桶水,只能是死水、坏水、臭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老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源头活水。老师应该直接投身于惊涛骇浪之中,做小溪、大河,做长江、大海,引入无限浩瀚的数字化大海,从过去陈旧的经师转变为日日都在更新成长的人师。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教师从经验性教师成长为专业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当然重要。
应该说,除了跟岗学习、校本研修或者专业研修等少数项目外,其余的继续教育效果欠佳,早已是不争的现实。老师基本上把继续教育当做“表哥表叔”来看待。
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
一是教师苟延残喘,劳累不堪。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学生减负,事实上老师也应该减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
很多老师课务繁重,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表哥表叔”的无谓劳动,还有多如牛毛的会:备课组会、教研组会、班主任会、班情分析会、年级分析会、全校集中大会等等。所有这一切使得老师苟延残喘,精疲力竭了。
教育部规定,继续教育每五年一个周期,不得少于240学时。平均下来,每年近50个学时,再加上基层教育部门层层加码,有些地方每年学习甚至高达100学时。
如此庞大的学习任务,老师为了完成摊派,不顾一切地抢学时,挣学分,疲于奔命,哪里还能有什么效果?
所以不减轻教师负担的继续教育,不但不可能成为福利,反而极有可能成为压倒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说,充电多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但等你磨好刀之后,人家砍柴早就不用刀了;或者还用刀,但柴早已被砍光了,徒唤奈何?
二是行政强制推行,被动发展。
继续教育,本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适应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但因为与教师资格和晋级评聘挂钩,使得继续教育具有了行政强制性。
强制性的东西,大都来自外力,而外力推动对于教育来说,基本上不起作用。
要我奋斗,动摇不已,我要奋斗,一往无前。说明教师发展的两种路径,效果大相径庭。
前者叫做培训,属于强制性发展,建立在外在的压迫之下,属于外部驱动,其培训内容往往是刻板的僵化的摊派的,不是因需而设,因时而化,更不是私人订制,针对性和实战性都很差,当然事倍功半。
后者叫学习,学习是老师的主动追求和自我发展,属于内在驱动,当老师发自内心需要寻求外在帮助,他们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会推动老师深入钻研,这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路径。
如果没有老师的内在自觉,没有老师的自我需求和冲动,而是拉郎配式的培训,其效果一定寥寥。
三是内容学非所用,自欺欺人。
对一线老师来说,最有效的是校本培训,课堂教学等等,这是基于教师自身需要的学习,但这些有效学习因为不是上级行政主导,因而都不算学时。而上级主导的继续教育,又不是一线老师所需要的。学非所用,学了等于白学。
明知无效但还要去学,自然是你欺骗我,我也欺骗你。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装模作样,浪费国家人力物力。
当继续教育,不是为了提高教师,而是为了考核教师;不是为了激励教师,而是为了控制教师,这个福利还能属于福利吗?
一是形式多样,注重研修。
培训当然也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研修。先研后修,研修一体,光说不练假把式,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同台演讲,同课异构,才真正是一线所需。
这种研修包括跟岗研修,但目前跟岗研修的人数太少,范围太窄,基本上都被骨干教师垄断,大量需要学习的人失去了研修的机会。还有就是校本研修,这种基于本校特点的量身定做,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专业共同体,效果也极为显著。但目前这类研修基本上不算什么学时,属于后娘养的。
二是注重阅读,自主发展。
与其花费大量继续教育费用,不如指定大范围书目,允许老师报销购书费用。老师购买了书,总有一部分人读起来,只要读起来就会有收获。再通过各种读书会、读书报告等形式,和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其效果也比现在好。
三是打破垄断,注重实效。
各地不管继续教育有没有效果,重要的是必须把继续教育的权力掌控在人事部门的手中,如此才好行政推动。但凭什么人事部门做的就是继续教育?学校自己做的就不是继续教育呢?凭什么人事部门指定的就算学时?老师自己选择的就不算学时?
有些地方,现在逐渐把继续教育放开了,采取招标的形式,由学校提出需求和方案,大学上门集中培训,课上课下打通起来,这种方式极为有效。
最怕的就是网络研修,基本上没人听。办公室里都打开了,一会让人点一下,彼此照应,网络研修基本上成了笑话。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后来网络研修设置了随时问答,答不出来课程就进行不下去,所以又催生了代人听课行业,而且这个行业还越来越壮大。甚至还出现了花钱买学分这样的咄咄怪事。
其实,一句话,继续教育需要,但需要的是有效的继续教育。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学习方式要人性化,考核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绝不能一刀切。
比如我的导师黄厚江老师,他是大家了,网络培训很多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开的,按道理他也必须听完所有的网络课,那么,他是听,还是不听呢?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作者丨王开东
责编丨邹雪平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