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难赞美的孩子和家长,越要赞美他

徐海娜 新校长传媒 2018-12-06

对于“好学生”来说,父母和老师开口赞美似乎并不难。但假如是一个怎么帮他成绩都不见起色的学生呢?假如是一个上课捣乱,下课又骚扰同学的学生呢?




孩子年幼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不吝惜赞美的话,会不断地说,“宝宝很棒!”“宝宝加油!”,但是只要孩子一上学,情况就变了,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对小朋友赞美的语言渐渐变得吝啬起来。


中国的文化里,似乎人们很难由衷和得体地赞美他人。面对学生更是如此,生怕一赞美他,他就飞扬跋扈不知所以了。殊不知,正是因为在艰难的求学阶段,“赞美”太稀有,偶尔得到的小朋友才会表现出趾高气扬的样子来。


“从前有一个厌学的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忽然就好了。”有人说,这只是个传说,出国并不能解决厌学的问题。可是身边偏偏有这样的事例,有朋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二年级的时候被父母带到了美国去,只是短短几个月,小朋友竟然发生转变,努力学习的样子令父母吃惊不已。


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美国的老师太会赞美人。从入学第一天,老师就开始称赞他。他渐渐地对自己有了信心,甚至破天荒地主动要求妈妈帮他温习字词。原来,赞美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越难赞美的孩子,越要赞美他


对于所谓“好学生”来说,父母和老师开口赞美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假如是一个常常令父母老师头痛不已的学生呢?假如是一个怎么帮他成绩都不见起色的学生呢?假如是一个上课捣乱,下课又骚扰同学的学生呢?


台湾地区有一位叫沈雅琪的小学老师,每天都努力去赞美每一个孩子,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肯定每一个孩子的努力。“我知道你在尝试改变”,“你昨天只背了一个,今天背了三个。有进步当然要请你吃饼干!明天还要这么努力啊!”——她就这样不断告诉学生,他们做了哪些值得称赞的事情。


虽然她在接手目前的班级之前,有别的老师告诉她说,这班上有两个躁动的孩子,还有几个没有学习动机等等。但是,她总是善于用鼓励和赞美的话营造出整个班级平静的氛围,很多之前预期可能发生的状况都没有发生。


她深信赞美的话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改变。她还在自己的Facebook上跟大家分享了她的前校长杨祥坤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他说,

“我们每天都要去赞美一个孩子,越难赞美的那个孩子,我们越要想办法去赞美他,我们会慢慢发现,不只是这个孩子被改变,我们会改变整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先改变自己看孩子的角度”。


我曾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赏了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Like Stars on Earth ),其中八岁的主人公“伊夏”令人心痛不已,他因为患有不为人知的读写障碍而不断地被误解、被欺凌、被批评、被责罚,当他最终被无奈的父母送到一所寄宿学校的时候,望着家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的目光充满惊恐和不安。在不断地遭受打击之下,他连挚爱的画笔也放下了,仿佛已丧失了生的希望。


看到这里,我问我当时也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什么感觉?”“这位小男孩看起来什么事都做不好,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吗?”


我的孩子说,“他真的很能忍,我要向他学习忍耐!”这个回答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只看到了很表面的东西,例如他画画很好、善良和热心等等。从孩子的这个回答里,我体悟到,原来孩子们不是不知道,父母老师的求全责备多么地令他们不快,而是他们真的很会“忍耐”我们!所以真的要少说伤人的话,还是要多鼓励,多赞美!“伊夏”也最终因为一位懂得他的老师用赞赏鼓励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而重新对生活燃起希望。


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容易令人大动肝火的。有位朋友形容他自己的孩子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一次,孩子裤兜里掏出来满满一把小鱼和小乌龟,原来都是从住宅小区的景观池子里捞来的。还有一次,孩子在屋子里尝试用打火机点燃一张纸,说是想给妹妹看看燃烧是什么样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一打了之”,但过几天,孩子便“好了伤疤忘了疼”照样折腾。这样的孩子怎样赞美?


其实在听的时候,我已经在内心默默赞赏这个孩子了,他对于大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动手能力去探索。只是在现代城市生活的空间里,他破坏了规则。某种意义上,都市生活也是儿童天性的牢笼。只要打开“牢笼”去看,他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所以,面对这种孩子,高明的父母会抽出时间,在周末陪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带孩子去郊外撒欢儿,去湖边捉蝌蚪,每天去运动“放电”。一边教育孩子要遵守城市生活的规则,一边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这样,孩子便不需要“忍耐”责罚,而是在不断地被肯定中,得到真实的成长!



越难赞美的家长,越要赞美他


除了孩子需要赞美,其实成人也是。为了和精力充沛不断挑战成人的孩子斗智斗勇,相信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有心力交瘁之感,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多赞美自己。


可是,通常,老师叫家长去学校做什么?是要赞美家长吗?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是,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肯定要“叫家长”来数落的呀!我们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被“叫家长”,没想到,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最怕的依然是被“叫家长”。


无论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在老师面前,最尴尬的那个一定是家长。其实,“叫家长”的本意是老师和家长来共同研讨如何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但是现实中,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的会面,并不是一个研讨会议,而是一个讨伐会议。


台湾地区有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叫王意中,他为许多学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他也经常受邀参加学生的个案研讨会,但是他在他的一本关于在学校麻烦不断的“亚斯伯格症”孩子的新书《不让你孤单》中这样说,“有些亲师沟通会议,我宁可选择不开!”


他解释他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应,是因为那些老师和家长的会面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甚至开会之后,亲师之间的关系更是恶化,甚至几近决裂。


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想面对老师的数落,和校方对孩子的问题所作的报告,往往都会令家长十分尴尬,难以承受,也不愿面对。正是因为校方忽略当事人父母的心情和感受,而呈现的强势的姿态,令家长更加想要防卫和反弹。


为此,王意中医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去改变这种“叫家长”的沟通模式。这些年,凡是他参加的会议,只要一出现上述沟通情景,他就立即用这样的话来扭转会议的氛围,


“既然今天开会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是否可以调整一下会议的进行方式?现在,能否请每位老师分别分享一下,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经验?”


渐渐地,家长不再神经紧绷,老师也会发现,为解决孩子的问题,现实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


这样家长会觉得,原来孩子没有那么糟糕,老师也会觉得自己可以有所为,在班级经营上有可以调整的地方。


这样,“叫家长”才不会再加重老师和父母心中的“无力感”, 这才是有效的亲师沟通。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身为老师,是否想过可以通过赞美家长的方式来改变一个孩子呢?


前文提到的沈雅淇老师就常常会赞美她的学生家长,她会对家长说,“你儿子真的好棒,上课很专心,会举手发问和回答,还超爱看书的!我记得你以前还辛苦的带她去言语治疗,上感觉统合,这小孩进步好多,这些都是你努力的成果,你真的把孩子教的很好。”


“越难赞美的家长,越要赞美他”可能还只是我的空想。但我知道,如果老师转变视角,正面看待孩子,和正面看待父母的管教方式的时候,家长也就更加愿意配合,更加愿意和老师一起努力去教养一个小孩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xinxiaozhang@dett.cn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

最会管理家校群的校长,新学期给老师的6个建议


作者丨徐海娜,前电视媒体人,香港BROADLEARNING教育机构eClass平台电子互动童书合约创作人

来源丨另一片星空(ID:hktutu2016),文章首发于FT中文网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