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中国教育的4个真相

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老师几乎处于一个优势地位,或者说强势地位。一旦发生事情,老师往往立马下坠成弱势群体,受尽指责。




 真相一 

当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恐怖平衡”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一句被无数人引用的经典:教育是一棵树摇晃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但在当下的中国,树和树、云和云以及心灵和心灵之间,有着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情况: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老师几乎处于一个优势地位,或者说强势地位。一旦发生事情,老师往往立马下坠成弱势群体,受尽指责。


这种状况是一种“恐怖的平衡”。


造成恐怖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比较突出的一个理由是:当下国人的教育观念出现严重偏差。


最近几年一些媒体和伪专家呼吁,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没有负担、快乐幸福的状态下成长。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论调。


虽然不乏个别案例,但实际上西方最优秀的那些人,大多数是在严苛的管教和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培养出来的。


在美国,依然有19个州的法律支持和允许教师体罚。而英国最好的中学伊顿公学,严格到在正式的场合获得不同荣誉,学生都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们国内在社会舆论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几乎被剥夺了一切管教的权利。以至于前两年教育部特意出台过一个政策,叫“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这也确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因为师生关系一旦过于敏感,最后极有可能是老师放弃管理,而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见到的。


 真相二 

能帮老师和孩子脱离困境的,是家长


现代社会对学校和老师过度的苛责,制造了这种紧张,可是我们对老师的要求高的不得了,恨不得像圣人一样。


很多时候一旦出现情况,很少有人去检讨和反省家长的问题,更多的把这个棍子都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


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是一种通病。


有一句几乎被提起过无数次的说法: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值得深思的,家庭教育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家长对学生保护过度的同时,又总是抱有较高的期待。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又希望孩子达到目的的方式是轻松而没有负担。


可“有教养”就是有严苛的管理,否则孩子是很容易变脆弱的。老师一批评,可能会跳楼,考得不好,可能会跳楼,家长批评也会跳楼,甚至没收手机,也会跳楼。


家长需要不只是宽容之心,更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孩子需要夸奖,更需要管教。如果对孩子有所期待,那一定要从小在家中就得严苛管理的,并且最好能赋予老师充分的管教权。


诚然,老师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分寸把握不好的事,但不能因为这分寸把握的不好,就把老师一棍子打死。


只有家长有了这些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也才能进一步改善社会环境,让师生关系回归到一种正常状态。



 真相三 

老师不是圣人,只是一种职业


师生关系里边永远是两方面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学生的问题解决好,老师们也务必解决好。


在传统文化里老师经常被神化,有句古话就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种观念在今天必须有所改变了,因为老师不是圣人,只是一种职业。我们不应该拿一个对大教育家的尺子,来测量一千多万的中小学老师,以及两三百万的大学老师。对老师的“职业规范”应该优先于“道德规范”。


职业规范首先体现在教师不能压过的红线。


社会要划清必须守住、必须杀无赦、必须有威慑力的红线。比如这些年发生了很多高校的性侵事件,前段时间厦门一所高校也解聘了辱华的女教师。


性骚扰问题,价值观严重背离等问题,还有些新闻爆料出老师对学生进行严重体罚导致残疾,这些状况都属于红线,绝对是不能有一丝纵容和姑息。


其次,学术伦理、学术规范这类灰色问题,也属于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


比如,师生恋应该是被禁止的。因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权力关系,一旦老师和学生发展了亲密关系,那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利益。


再比如,因为说谎违规的成本很低或者没有成本,被媒体报道出的大学科研这种弄虚作假越来越多。


还有,老师不在某个问题上有无限制的权利,也属于职业规范的范畴。很多学校以及研究院所研究生的导师权力过大,他可以决定研究生什么时候入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学业。


其实在西方这个问题也被争论了很久,最终结论是老师不能在某个问题上有无限制的权力,但要给与老师充分自由发挥空间,同时也必须建立起顺畅的学生反馈系统。


现在很多大学建立了第三方独立的学术机构,如果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导师违反了职业道德,他有渠道去反映这些事情,并且有权利去决定是否更换自己的导师等等。


不管怎样,让老师从道德的神坛抽身,在职业的约束下发展,是一种进步。


 真相四 

砖家并没有想象得多

也没那么好当


最近几年“砖家”的奇葩论调总是出现在媒体报道上,在加之学术腐败、弄虚作假的事情频频被爆出,很多人对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变得轻视和不信任。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这种弄虚作假仍然是层出不穷,但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多。只是因为互联网发展媒体的发达,披露出来越越来越多,才让我们感觉是越来越糟糕。


对学术圈整体而言,我们还是应该抱有一定信心的。


因为它发展到今天,本身已经形成了自己严格的学术规范。包括如何执行,如何被检验,都有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维护学术伦理。


比如,如果一个学者质疑另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发微博或者发个帖子来阐明自己的推测,必须要发表严肃的科学论文。论文里要把自己实验步骤完整的记录下来,才能对别人发表的文章进行质疑,并请原作者予以回应。


这种学术质疑在学术界非常常见。一个学者的研究结果发表出来,就等于随时面对成千上万学者的检验,学术界有着严格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也就是说,“砖家”并没那么好当。最近几年,很多学术成果的争论被媒体带偏了节奏,成为了网上的热点事件。实际上,通过媒体几乎是无法鉴定任何科研结果。


砖家并没有想象得多,也没那么好当。学术的问题应该让科学家和学者去争论,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


英国教育家怀海特曾担心教育会“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几乎每个社会都或多或少地走过一些弯路。而了解多一点的真相,能让我们加速为这个永恒诘问找到了些新的答案。


前不久的教师节,百度学术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仇子龙以及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听他们聊了聊对当今中国教育的看法,解密不为大众所知的教育真相。(采访视频如下)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xinxiaozhang@dett.cn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什么样的课堂既高效又愉悦?

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


来源丨百度学术(ID:baiduxueshu)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