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素养 | 峰会纪实(下)

蒲公英教育智库 新校长传媒 2020-09-01


经过9月20日一整天的研讨,不论是在理念上、思想上、实践上都让人有新的启发、新的思考。今天我们又邀请了一些在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在未来教育研究的领域,以及在学校发展上、区域建设上、整体的构架等领域里面一些有思考、有实践、有成就的专家和一线的实践者与大家分享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的新型态。


板块三

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


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


▲李玉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李玉顺从学校视觉的智慧教育、区域视觉的智慧教育整体发展与互联网教育及其行业影响这三方面分析了从个体学校到区域,再到互联网环境的整体进程。

 

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李玉顺还提出开展区域信息化设计进程中的四点希望:


对校长来讲,技术赋能学校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融合创新需要智慧;


对教师来讲,信息技术服务“常态”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已显著增强,应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对管理者来讲,教育信息化实践已经呈现了“全部”智慧,因势利导驾驭互联网的力量才是真谛;


对企业来讲,教育改革与发展诉求正推动信息化2.0迈向互联网时代,坚持、专注、精致,技术正在创生更有温度的教育!

 

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焦建利认为,新一代的学习空间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元素:以学生为中心,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开放教育资源,高效学习和深度学习,混合学习。而当前,学校的学习空间建设面临主体性、科学性、教育性缺失的问题。


怎么解决?


焦建利教授也给出了答案:我们需要把握6个原则,即技术整合、安全透明、灵活敏捷、多元互联、聚焦学习、美观舒适。

 

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


▲吴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行政效能中心主任)

 

吴勋重点就“创新前沿”这一点,从创新实验室出发,分别介绍了学校的课程缘起、课程团队、课程装备、课程设计、课程故事和课程成果,讲述了如何利用教师团队和教育装备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

 

学校构建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四个维度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外专家指导和校内“1+X”教师的构建,把专业发展、知识传授、能够培养和思想教育四者融为一体,使得小学生命科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体现。

 

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

——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


赖才炎(上海仙霞高级中学教师)

 

赖才炎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以四个“新”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在信息技术中背景下,一门学科可以做什么。

 

他认为,首先要新环境。2011年,他创建了“1+2+3”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有新理念,开展小步子、及时反馈的自适应学习;再次要有新课程,开展三类九种四十余项体验式校本课程;最后要有新活力,在观“石”提“问”、地理微课制作等活动中经历、体验、优化。

 

学校提出C-STEP学习的概念,C指云课堂,S指支持式学习,T指教与学变革,E指鼓励式教育,P指个性化学习,在这样的架构下,赖才炎老师和他的学校开展了七年的探索,并将继续创新,走向未来。

 

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吴俊杰(北京景山学校学校名师,中国创客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吴俊杰围绕“创客教育”分析了对它的理解与期望,从最早接触创客的经历到发现属于东方文化的创客教育可能性,结合自己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方面的哲学辨思,提出创客教育与创客学校的含义。

 

最后,吴俊杰还以自己多年的实践性研究,回答了创客教育普及课程的操作模式,提出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板块四

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


遇见“未来教师”


▲顾艳琼(上海市曹杨实验小学副校长)


这是一个教师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故事,顾艳琼副校长用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实践,为大家描绘了一幅“未来教师”的画像:


学习新技术,刷新教育观念,“未来教师”是转变思维的先行者;

推进新技术,建立长效机制,“未来教师”是改革推进的保障者;

探索新技术,研发教学资源,“未来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创造者;

借力新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未来教师”是课堂重组的设计者;

依托新技术,丰富课程体系,“未来教师”是课程设计的践行者。

 

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


▲林奇贤(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教授)


面对新产业革命与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或前瞻性未来学校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林奇贤提到未来的学校将只有两间教室,一是网络虚拟教室,另一个则是大自然教室。新时代教师必须具有以下六大专业核心素养:


  • 安排学习资源与探索机会的能力

  • 执行多元学习评量与提供回馈的能力

  • 引导与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能力与态度

  • 规划适性与真实情景课程的能力

  • 组织与经营学习共同体或学习社群的能力

  • 培养全球胜任力的能力

 

总而言之,未来人才的竞争,关键不在知识,而是能力。

 

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彭建清(乌镇植材小学校长)


如何利用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彭建清校长谈到了五个方面:


1、基于备受一体下的EN5共建共享。运用电子白板的备授课软件,以EN5课件为主题,将课件与教学整合在一起。


2、基于信息化学习的学教方向转型。彭校长分享了学校在技术应用、平板教学、创新融合中的一些做法。


3、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调动学习氛围,带来游戏化的师生互动体验,科学建构评价体系。


4、基于智研先行者的研修方式变革。在信息化手段中,校内攻坚克难,校际开展跨区域教研,校外应用省市平台展示。


5、基于大数据支撑的管理模式转变。应用希沃信鸽服务建起教学大数据,实现对标剖析、精准监控、激励评价,成就未来教师新群体。

 

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


杨晓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博士)


如何让学习者更有爱与创造,如何让学习者置身于更广阔的情境,如何激发每个学生不一样的潜能,这是教师面对未来的三个挑战。杨晓哲博士认为,把握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是迎接以上挑战的关键:


和孩子一起拥抱新技术;借助互联网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构建彼此依赖的渠道且不限于面对面;让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探索世界,找到自我;设计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传递内容;教会学生多维度地探索问题,而非重复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样化地创造和分享。


杨晓哲博士对这七个趋势做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他的方法和建议,并且同步介绍了如知乎、网易公开课、UMU、Alogodoo等学习工具,助力未来教师。

 

精彩花絮



为期两天的“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落下圆满帷幕,嘉宾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参会者全情投入地学习,让我们对于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都有了无限的期待。


让我们明年再会。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会议高清U盘(内含峰会全程视频、嘉宾授权PPT、精彩照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