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师丨头条
9月 2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博士在蒲公英大学进行了以《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师》为主题的精彩授课。本文节选自本课程实录。
到底什么才是学校?我想大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观点是,学校是一门时代学,它会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它的形态也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显示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特征。
那么未来,学校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也不谈太多的理论,我们从案例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是瑞典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强调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学校设计上,教室的外面是一个涂鸦墙,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涂涂画画。它其实是一个非正式的讨论区,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到这个地方,开展非正式的交流,开展社会化的学习。
在这个学校,老师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下给学生上课。老师在讲一个固定的知识点时,所有的学生会围坐成一圈,听完老师的讲解讲后,这个形式就可能会发生变化,它可能不是这种围坐,有可能会变成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组内的研讨,研讨完了以后,这个小组讨论就会变成一个圆桌上的,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包括老师的讲台,也是可以移动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行任意的调整。
我们去到北京中关村三小,觉得根本就不像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在这个学校,上课的地方叫作三室一厅。三个班级,共用一个三室一厅的场所,三个班,每一个班一个教室,在三间教室的旁边有一个厅,就像我们家里面的客厅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个厅是开放的,老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进来,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我们向学校的老师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学校的负责人说,我们在每一堂里,是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层次不一样,他的需求也不一样。
比如学优生,或者是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对他们来说,可能要么是吃不饱,要么是吃不准,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学习讨论的环节,有特殊需要的这些学生,到客厅去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时,老师就可以用巡堂的时间,跟这些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同时这三间教室,它也不是封闭的,每一间教室和另外一间教室间是一种隔断,拉下来以后,每个班各上各的课,不受干扰,隔断提上去后,三个班可以同上一门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个性化,我们怎么样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
首先,我们可能要从空间做起,我们要从空间的改变,要从未来学习空间的创建,要从这个上面开始进行新的开创。教室,它不仅仅是一个固态的建立,它实质上背后有很多的理念,我们传统的教室,它是为了集体授课而讲,那么未来的教室,有可能就像中关村三小,包括我们看到瑞典这个学校,它有可能是为了个性化学习而来,学习空间将会出现新的一次,大的理念的转型。
我们再看美国的一个学校,叫High Tech High School,在这个学校有264个项目,大多都是跨学科的项目,学生可以从264个课程里面来进行选择,选择你觉得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
选择了以后,老师会带着学生来开展项目式的学习,所以在这个学校,没有上下课的铃声,也没有考试。最终的评价,其实是一次学生作品的展示,学期末学校会专门邀请圣地亚哥市市长,或者社会名流、家长,一块来参与学生展示。
所以很多学生,为了这一次展示,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的去进行学习。在这个学校它的生源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在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客观的,他们大学的录取率,前年的时间大概是98%,就是有98%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大学,这个是远远超过了加州的平均水平,所以学生的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也是超出我们的预想的。
重庆谢家湾小学就是类似的学校,这个学校总共有11门课程,学校把这11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了五大类的课程,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叫:小梅花,五大类的课程就类似于小梅花的五朵花瓣,这个小梅花课程整合了以后,学校就采用跨学科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所以他们上午半天,采用跨学科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下午半天全都是社团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朝阳区的北京中学,有100多个跨学科的主题课程,这个主题课程不是采用的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的,而是以各种各样的项目学习方式开展的。所以学生要走到校园里,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有的时候是老师带着学生,到外面通过这种搞研学旅行,通过这种游学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打破了我们原来做过的不动的课堂,所以这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新的形态。
还有图中这个out school 学校,一人一张课程表,这个小女孩在看平板电脑。在这个学校,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的介入,把所有的课程重新来进行整合。
这也是学校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学生入学以后,就在这些课程里边进行选择,选择了以后,老师就在网上通过数字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完全是根据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学习需求来进行私人定制的。
在国内北京的十一学校,他们有269门学科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他的课程,通过这种选课走班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他有4300名学生,但是他是有4300张课程表,每一个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进度,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开展教学学习,所以它这个学习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未来的学校,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尤其是随着这种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学校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所以未来学校,它将会从批量模式,走向私人定制模式,学生可以用他们最喜欢、最适合、最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那么未来学校,会有哪些要素呢?
从我个人的角度,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学习场景是相互融通的。学生在除了校园以外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开展教学。所以未来的学校,要开展的教育是一种大教育,它这种教育不是坐着不动的课堂,它一定要打破原来校园的的围墙,要把学校和社会进行有效的衔接,要利用社会的资源来开展学校的创新。
第二个是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元的。未来我们将会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更多的强调,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完整的结合起来。
第三个是学校的组织要有弹性。原来我们学校组织可能是一种金字塔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未来项目的这种金字塔的架构,把学校的管理变成网状的一种形式。
接下来我想谈一点是,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学校。
不管这个未来它的理想多么美妙,这个图景多么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没有未来的教师,一定没有未来的学校。
今天,随着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无形间缩小了。在互联网时代,除了知识,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能力,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今天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的特征,这个是我们今天对于老师的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为什么我们没有找莫言,没有找全世界最好的数学家,给所有的孩子讲语文,讲数学,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我们的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未来的教师不是教学的师傅,而是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这个是我们未来教师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之所以能够不被技术所取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做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人。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集体,更多看到是平均分,但是今天,我们更多的是要在看这个平均分的同时,更多的看到个体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今天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的特征。
未来教师是重组课程的设计师,在过去,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重点、难点来开展的,它会让学生陷入到知识的具体细节里面,无法自拔。
今天我们要强调学生完整的思维能力,要建立一种跨学科的课堂节目,要让学生在知识的连接过程中融汇贯通,能够学得真正的本领。
未来的教师是连接世界的策划师。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随着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开放,你的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层次越来越高,你会发现,老师是包打不了天下的,课堂的水平越高,对老师的挑战就会越难,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就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要把全社会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学生,所以这是未来我们老师需要去思考,需要去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今天我主要就从这几个角度,跟各位老师做了一个交流,当然我这个交流,仅仅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有些地方也不一定对,我也非常愿意跟各位老师,进行这种深入的交流,感谢!
整理编辑: 秦双梅 谭亮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2019高考报名正式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明年高考各科重点考查这几项内容!
来源丨蒲公英学习营(pgydx2016)
责编丨李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