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塑人类尊严,是未来学校的根本使命 | 头条

丁书林 新校长传媒 2018-12-05

未来学校的基本型态是什么?

技术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人类的尊严是什么?




我讲的题目叫做重塑人类的尊严,这是一个自命题,为什么讲这样一个题目呢?


首先是出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其次是因为我在2016年初的时候从体制内离开,从装备中心主任又转回到学校,忽然发现有三个场景让我不能理解。


第一个场景,现在已到了一个技术完全覆盖学校,学习不能够离开技术的时代,并且经常在讲,要给老师减轻负担,所以我发现老师不备课了,他们在课堂上全部刷PPT。


第二个场景,学生频繁地使用APP。他们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就拍一张照片,一搜索答案就出来了。我不知道这到底叫技术赋能,还是技术减能?


第三个场景,我们现在讲能力比知识重要,核心素养、关键技能……我个人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我发现很多时候把素养和能力庸俗化了,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反而让他们做了大量不该做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觉得中国在现代教育里面一直是一个追溯者,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这是我们很大的遗憾。当西方或者其他环境有了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盲从。


那么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重塑人类的尊严。


 01 

人类的尊严是什么?


教育不仅在帮助每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帮助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这个人类社会的繁衍与进步。


人类的尊严是什么?我查了《辞典》《辞海》,都没找到一个很好的回答。百度的回答是,“人类的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它拥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这就是人类的尊严”。


于是,我就想教育在传承人类尊严和培养人类尊严的时候,它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那就不得不看另外一个问题——人是从哪儿开始的?


 02 

人和物,以及其他物种的本质区别


有一次在法国的时候,我曾经问一个法国人,“你奇怪不奇怪,你想想看,你是黄头发、蓝眼睛,我是黑头发黄眼睛,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时间段我们都会说话了?然后我们都会交流了?而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我们好像又都有了一些共同交流的媒介?”


很有幸在2017年寒假的时候,我看到一本书叫《人类简史》。它讲七万年前的时候,人类就学会了八卦。



六千年前,苏美尔人创建了楔形文字,人类第一次有了符号化的语言。我曾经在一个大会上这样讲过,符号化语言的出现使人和动物开始有最本质的区别。


再者就是人工语言的符号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开始有了计算机语言。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语言不断高级化、结构化。


如今我们所讨论的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好……这一切其实都是基于计算机语言的发明。但是计算机语言也有一个本质特征,它仍然是符号化的语言。


因此,我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符号化语言的产生使人和其他的物种有了本质的区别。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掌握应用这种符号化的语言,乃至去创造新的符号化语言。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我们的交流永远只是吃什么,用什么,哪里有洞,哪里有小路,我们很难去追求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的追求。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符号化语言的产生,才使得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人类学习的共同体。


人类尊严首要的一种表现,就是对符号化语言的学习、应用乃至创造,这就是我们说的人类的第一尊严。如果丧失了这个尊严,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已经在把自己和其他的物种在混同起来谈了。


如果要想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的繁衍与进步,推动它的最重要的革命性影响是什么?


第一是社会革命,如果没有社会革命我们不会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第二就是技术革命,因为它真正具有广域性、普适性,具有最重要、最根本的变革。


 03 

技术和人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这是一位法国哲学家的一套书,第一本书叫《技术与时间》,这本书的副标题叫《爱比米修斯的过失》。书里面讲了一个神话,上帝在给世间万物分配本领时,把奔跑的本领分配给了马,把游泳的本领分配给了鱼,把飞翔的本领分配给了鸟等。当把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领都分配完了以后,突然发现人没本领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人类其实是世界上最软弱的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没有本领的动物,那是什么让人类有了赋能?是什么让人类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了无限的本事?那就是技术。


这个技术的象征在神话里面就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可以发现技术其实是和人类共生的,那技术推动符号化的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文字都是刻在石头上,后来刻在竹简上,可那个时候五车竹简可能都抵不过现在的一个U盘,而且它还不具备富媒体化特征。


后来,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造纸。造纸改变的就是符号化语言传播的媒介,并提高了速度。由于媒介的改变导致的速度提升,使更多人有机会去学习人类特有的语言。


再往后出现的一个重要发明,是1455年德国人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机。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欧洲迅速增加了一千多个印刷厂,大量的文字印刷得到普及,让当时的社会拥有了向往自由思想的基础。



当金属活字印刷术出现,当大量人类符号化语言被传播之后,人们突然发现不对,人类还要有一个学习符号化语言的过程。如果符号化的语言没有完全被掌握的话,意味着一个孩子没有完全成人,所以在七岁以前的孩子学习的基本上是人的自然语言。


符号化语言广大的传播,还导致了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七岁到十八岁的孩子必须要到某个地方去学习,从而为开设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创造了重要条件。


这样的变化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非常重要的基础,为人类新的一种符号化语言——“科学符号化语言”的产生创造了重要基础,接下来,欧洲出现了新工业革命。众所周知,工业革命的发展让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代,从自由体能阶段进入到技术赋能阶段。


符号化的语言在工业革命之后,发现其实人类的学习或者说学校的教育,是受两个方面根本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知识的传播方式,第二个因素是学习的组织方式。


 04 

人类的学习组织方式经历这几个方面


有一个关于Facebook创办者马克·扎克伯格的小故事。他曾经所在的学校遇到火灾,就去找一位富商寻求资助。富商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改变教育,去改变我们现在的一种教育模式,培养更好的人”。



于是,他真的创造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在一个桌上不论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眼睛,进行交流。


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习的组织方式是受空间制约的,但今天的人类已进入到一个混合式的空间,因此今天的教育、学校也应该进入到一个混合式的空间。如果不在一个混合式的空间里来探讨未来学校的话,是没有意义的,那不是未来。


由此,得到三个结论:


技术和教育的进步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为技术是在拓展人空间的发展,教育本身也是在通过这种符号化语言的推进,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技术在改变知识传播方式的同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状态。


技术在改变知识传播内容和形态的时候,也在改变人类的认知方式,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人类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05 

未来学校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是什么?


首先,探讨一下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第一是移动互联。2008年以后,这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变化,其主要因素就是源于移动互联。比如说传感器,苹果在出了iPhone 4 的时候用了Siri,移动互联技术让人类有了一种泛载性。


第二是云计算。今天我们时常讨论大数据,如果没有云计算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是人工智能。它大致可分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五个方面。我经常在想,人工智能用在教育上到底该做什么?它是我们学习的内容、目的、手段,还是学习的环境呢?


试问,给学生精准的学习,给他推送相应的题目,好像是在用人工智能,但同时是不是也窄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对于符号化语言的想象性呢?


我认为,“成熟的技术要用好,不成熟的技术要慎用”。


其实早在1984年的时候,有一个专家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会成为一个神经网络。


但我要说,由于有了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整个人类社会已经通过这些技术组成一个超级大脑,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超级大脑的神经元。单个的人是细胞体,我们拿的终端是突触,我们用突触在彼间在发生关系。


未来的学校也是这样,每位学生是学校的一个神经元,每所学校都应该有它的神经中枢与大脑。然而,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就不做大脑和中枢;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数据,但其实并不知道数据要流向何处。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未来的学校它首先应该有大脑,没有大脑的学校一定不是未来的学校,这是它的首要特征。


再有,未来的学校它一定是一个开放的个体、有机体,是一个生命体。刚才讲它有一个云端的大脑,作为一个生命体,它就不断地和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第三,未来的学校一定是混合式空间的学校,每一间教室和教室之间也不再是隔离和孤立的。


第四,未来的学校是一个拼图式学习的方式。


现在,由于互联网移动式的学习使得学习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常常被诟病“短、浅、碎、砸”的表现。这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一个方式,但如何让它变得深、长、专呢?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让它真正的形成一种拼图式的学习方式。


 06 

重塑人类尊严的意义


前面一直都在讲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


第一,未来学校一定是要有大脑的;

第二,未来学校一定是个开放的生命体;

第三,未来学校一定是一个混合式空间的;

第四,未来学校的学习一定是拼图式的。


所有这些都指向符号化语言的学习,可我们是混乱的,有太多的名词与概念,唯一不指向的就是学习。我们讨论太多的形式问题,却不去追究学习发生的机理。于是我们就会在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奇点是否来临,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看一看《奇点临近》这本书,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上面这张图就是对人类奇点研究近几年的学术趋势。去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值,那什么是奇点?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任何事物由于外力的一种改变,导致它发生一个根本性乃至彻底毁灭性的变革。


比如说地球,当地球以每秒四万公里向外旋转的时候,它会很快由一个大的体积变成几立方厘米的大小,但是质量不变。


那么人类的奇点来了没有?在我看来还没有,也许在悄悄地来临。现在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把符号化语言学好、用好、创造好。在谈未来教育的时候,大家最质疑的就是对学习的质疑。


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通俗的几种说法,第一,知识无处不在,但无处不在并不等于就是知识,在天上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信息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思维,未来的学校一定让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并存的发展,有很好的价值观的培养,所谓重塑人类尊严就是要恢复人类的本真。


最后我想说,未来的学校是尊重生命和敬畏学习的地方。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什么都 “进校园”, 校园能装下吗?

昨天,14个孩子在幼儿园门口被砍伤,我们都欠孩子一堂“安全教育课”!

教师必修课:好老师要有气度、深度、风度和温度


演讲 | 丁书林,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的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教育装备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教委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原主任

来源 | 未来学校装备(ID:pgy_zhuangbei),文章据演讲者在“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2018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的主题发言内容整理成文

责编 | 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