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 | 演讲
12月16日,万物有光教育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联盟校校长、教师近200人齐聚“万物有光教育空间”,共同见证首家万物启蒙有光教育馆的开馆。万物启蒙创始人钱锋老师作开幕演讲。本文为演讲实录。
1924年,四川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杨森占领成都,他打算邀请重庆人卢作孚来做教育厅长。卢作孚提出了在成都创办一个“通俗教育馆”的要求,选址在少城公园内。“通俗教育馆”包括六个部分:一个博物馆,分自然、历史、农业、工业、教育、卫生、武器、金石等8个陈列室;一个图书馆,分成人、儿童两个馆;一个讲演厅,其中有中西音乐及京剧、川剧演唱组;一个动物园;一个游艺场。特别值得一提的还辟有一个公共体育场。“通俗教育馆”经常举办展览会、运动会、中西乐演奏会、川剧、京剧、幻术、公开地放电影,花园里每年必开菊花会。
重庆卢作孚旧居
我相信,教育家卢作孚不是办不起学校,做不了校长,而是他有一个重要观点: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
这句话,出现在《卢作孚箴言录》这本书里,书就在有光空间的书架上。我上周在“喜马拉雅”艺术书店第一次读到,很受触动,我觉得这个句子是为今天有光空间的开馆做最好的注解。
多么精彩的“通俗教育馆”。近百年前的卢作孚和一群民国大先生早已在尝试启蒙社会的教育之路。唯有直面社会,教育才能唤醒社会。今天,同样在重庆,我们也尝试办一个基于社区、面向社会的馆,我想在卢作孚的基础山改一个字:通识教育馆。
“万物有光教育空间”,就是一座根植于社区的儿童人文通识教育馆。
他不是学校,我们更希望她成为:
·一座致朴素的城市山林
·一所无边界的社区学园
·一个共享的儿童图书馆
·一间地域文化小博物馆
·一个共创的儿童艺术馆
·一个分级的儿童电影院
·一间儿童运营的小书院
·一个城市公共知识空间
·一块万物启蒙课程实验田
·一所培育课程设计师的研究院
......
今后,这里会有固定的有光读享会,公益讲座、学术论坛、小型展览、电影课程......也会有长周期的万物启蒙人文大课,面向社会开放,这里还会链接我们在重庆巴南区的万物营地,乃至整座城市和辐射西南中国。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走“直面社会”这条艰难的道路?我无法代言我的伙伴,但可以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2012年,我离开江南去北京,在雾霾最深重的几年,希望在一个班级创造自由的教育。我当时就问:我的自由来自哪里?是不是更多人的不自由、不公平换取的?当你在一所占尽各种资源的名校,我们以为在推动教育进步,其实很有可能是在制造更多的不公平。这样的自由是不是一种间接的不道德?
后来,我借道上海,希望在一座更有包容度的国际都市,以民办立场,以市场规律,尝试更多的教育可能。但我发现,国际教育只不过是资本的理由,他们所面向的并非一般的普罗大众,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这些国际教育集团的使命。
因此,学校教育,在当下环境,异常艰难。更多的时候,教育界言说多于行动,偏狭遮蔽协作。
我的前半生几乎已经游历南北,尝试了各种教育样态,发现影响的也不过只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孩子有限的时空,甚至那都有可能是暂时的。后半生是继续疲于应付?养尊处优?渐进改良?还是出走江湖?
“中国万物地图课程计划”就是教育突围的结果。基于各联盟校网络,实现课程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以在地风物和多元文化,以民间立场,催生更好的教育。
同时,这条道路很自然地指向了万物启蒙多年前就提出的一个方向:万物即教材,世界即课堂,社会即学校。链接这三个维度的一个空间概念,就是社区。
这就是有光空间走的第三条路:以通识教育培育社会。
因为“通识教育,能够将人从课堂、竞赛、时间、空间、背景、家庭,乃至国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通识教育让人学会更完整思考,多维度思辨。
万物启蒙的通识教育,以“物-器-道”三阶创新格物致知,帮助儿童建构万物图景的元认知。从一物上打通科学技术到人文美育的认知进阶逻辑,试图回答“在没有西方公民宗教启蒙下能否完成全人教育?”的新教育百年追问。而“问-思-辨”的路径,就大致类似于蔡元培对胡适治学的评价: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
所以,我们认为,通识教育指向的分科和全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自能否培育完整的人格?
合,应该是思想的包容。分,应该是道德的中立。“物器道、问思辨”的路径,旨在帮助儿童不被驯化成单向思考的成人。
所以,如果这是万物启蒙所追求的教育,就势必要求我们超越教育时空,保持独立性。有光空间,大致就是这样来的。
昨天,杨老师问我为什么取名为“有光空间”,我想有三点:
一是“万物生光辉”,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的力量就是光。万物启蒙的标志用的是《易经》的蒙卦,蒙以养正,这是人格之光的正向培育;
二是,西方词汇中的启蒙ENLIGHTMENT一词,原本就包含用光点亮的意思。这是思想之光的人文启蒙;
三是,大家自然联想到的西谚“要有光”,上帝有没有我无从所知,但人的精神之光,应当常亮不灭。
如果万物有光教育空间能够实践哪怕其中的一缕光芒,也是此生之幸。
我们这个团队创始“万物有光”,在社会下行,常识缺席,众生背负的深重时刻,我们共同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不走捷径,后半生只做这一件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
今天云开雾散,日照重庆,万物有光。
每个生命,都应该向光生长。
每个生命 向光生长
NO ENLIGHTMENT NO SPROUTING
万物启蒙联盟校正在招募中 联系人 李栋 185-231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