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法国插画大师的童年告诉我们:孩子到底会不会输在起跑线
你打过孩子吗?要是叫你一次打8个熊孩子,那是什么场面?有图有真相,我们来看看。
天啊,满屋子都是号淘大哭的小孩,悲伤成河啊。当妈的呢,却在若无其事地洗衣服,可以说很没有人性了。当爹的更狠,他问:我仔细数了,才教训了六个,哪两个在演戏?
倒也称得上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哈哈哈,内容过于真实,既好笑又心碎的感觉,居然有人这样来画童年。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法国国宝级的插画大师桑贝,他为《纽约客》创作过一百多幅封面,也是画家几米的偶像。
桑贝特别擅长画童年,随便翻翻,几乎每一幅都过目难忘。
(你们的老爸和我不得不出去一趟,答应我,要凶一点。)
咱们在离开家时总爱跟孩子唠叨:你要听话,要乖一点啊,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可是瞧瞧人家狗子一家多牛,爸妈出门前嘱咐娃:要凶一点!
突然发现和动物比起来,人类的童年就是不断地被驯服被约束。桑贝的画有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跳出日常的思维,反而更能看清自己的处境。
还有一幅学琴的孩子特别扎心。一个小孩哭哭啼啼的被大人逼着去演奏。
结果一曲未了,孩子没事了,反倒是屋子里的大人们个个哭红了眼睛。
到底谁才是最苦的人?桑贝的漫画总是给人一种人生百味,无法言表的感觉。心酸中透着点儿温暖,莞尔一笑后又倍感惆怅,令人久久难忘。
通常我们认为孩子最脆弱,然而今天的大人就是昨天的小孩,他一路磕磕绊绊地长大,经历了成长中所有的伤痛,大人们不过是长出了坚硬外壳的孩子,内心还是一样的柔弱,要不然,为何短短一段旋律就让你的眼中满是泪水?
孩子反而是更坚强的,原因就在于,不管经历什么每个小孩都会觉得长大后,一切都会变好,而且深信不疑,仅仅这一点就让小孩比我们强大许多。
桑贝画的童年不但有趣,而且非常震撼心灵,他把童年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放到整个人生中去理解。
评论界对桑贝的评价非常高,认为 “桑贝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他仿佛给了我们一双新的眼睛,重新去打量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有一种简单的深刻。
因此,桑贝被称为国宝级的插画大师当之无愧。他的插画曾经风靡世界,受到无数大人孩子的喜爱,他创作的《小淘气尼古拉》系列在全世界畅销卖出1500万册。
谁能想到,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过得很惨。桑贝小时候生活在法国的波尔多,那里盛产葡萄美酒,然而他的童年是一杯苦酒。
按他自己的话说,“当我看到小伙伴的妈妈拥抱他的时候,我的心都化了,因为我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一切只有耳光!我母亲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来,过来,让我赏你一巴掌,墙会赏你另一巴掌。’
她的耳光扇得那么用力,我的头撞到墙上,就像一共吃了两记耳光一样……”
这是妈妈还是黑社会?!桑贝的爸爸倒是很温和,可他是个酒鬼,每天都喝得不醉不归,家里整日争吵打闹。有一次妈妈被爸爸打得喊救命,桑贝为了救妈妈和爸爸干了一架,被爸爸教训的不轻。可是事后妈妈却反水了,对他说:“你竟敢打你父亲!”还把他关了起来。
桑贝回忆道,“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
此外,贫穷也让他从小饱受折磨。
因为家里穷,他连课本都没有。为了面子,桑贝故意在同学面前撒谎,装作讨厌学习的样子。哥不是没钱买书,哥根本就不需要课本。其实他很喜欢上学,学校对他来说是平静的港湾。他从不翘课,而且非常热爱阅读。
记者曾经问桑贝:“如果可以重来,你希望拥有怎样的童年?”
桑贝说:“可能您会觉得可笑!我想我希望拥有逼我去弹琴、逼我去学一堆通常而言让孩子们深恶痛绝的东西……的父母。”
这话乍一听奇怪,可恰恰说明了他的童年有多么悲惨,以至于别人的痛苦在他眼中都成了甜。
按我们现在话说,桑贝生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没有温暖也没有得到像样的教育。他既没有每天下午4点半就关手机陪伴孩子的高端父母,也没有上过一天补习班、兴趣班,可是这个被命运摁在起跑线最后一排的孩子却成了艺术大师,这也过分厉害了吧?
今天,中国家庭教育的竞争几乎要成为军备竞赛,谁都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而桑贝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我们这些身陷焦虑之中家长的启示录。
桑贝十二岁才开始学画画,完全是自学,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他说“有个老师那是我的梦想”,以至于他走了许多弯路,就连画水彩时如何让纸不翘起来这类小问题都浪费了桑贝许多时间。
不过,这只是桑贝自己的看法,其实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因为从接触绘画起,桑贝一有空就画,不停地画,经常画到深夜。什么都画,乐队、足球比赛、田径运动员、学校、朋友……凡是他喜欢的事他都画。画什么都非常着迷,乐在其中。
“我觉得这非常美,真的很美”他总是这样说。
虽然没有老师,可但凡遇到一个和画画沾点边的人,他都不放过。广告商、墙绘工人、学校里高年级的同学都看过他的画,给他出过主意,鼓励过他,还有人成了他的搭档。
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成就了桑贝,让他千万百计甚至贪婪的学习。这股劲头父母能逼出来吗,花钱能买到吗?这是不幸的生活留给他的一个彩蛋。
从另一件事上也许更能看出,一个人内心涌动的愿望有多么强大。桑贝小时候特别着迷音乐,可家里不能送他去学音乐,他经常自己花几小时敲打一个箱子或鞋盒子,琢磨打击乐中的音色,父母还以为他疯了。
有一段时间,桑贝在送货的路上经常用自行车模仿乐器的声音。刹三次前轮,可以模拟出三个小号的高音,只要把鞋底伸进自行车辐条里就可以得到有动感节奏的伴奏。桑贝下巴上有个疤,就是有一次上演“自行车变奏曲”给磕出来的。
这位大兄dei都被磕破相了还说:“你自然而然就会从喜欢的人或事情上学到东西,这很美妙。”
联想到我家娃,学乐器对她来说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很少见她自发地练习。我很清楚,她不缺老师的指点,也不缺支持她的家长,她缺的是自己。
一方面桑贝是输在了起跑线,学画画没人教,迷音乐却连乐器都摸不着,小小年纪就要赚钱养家,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其实是远超同龄人,那就是对学习的渴望,这一点他从没输过任何人。
正是因为极度的匮乏,才更加激发了对学习的渴望,年幼的桑贝早早就懂得了学习的机会是多么的宝贵。
桑贝早期的作品也很能说明这一点。他十几岁时,第一次被报社采用的一组漫画画得是一只无论走到哪儿都拖着一个平底锅的小狗。
很明显,这些画就是桑贝成长的写照。平底锅是流浪狗的饭碗,而画画就是桑贝唯一的希望。无论多么难,他都得像这只小狗一样拖着它的锅走下去。
困了就在锅里睡觉。
下雨天,装满了水的锅让它寸步难行。
为了省力,小狗机智地把锅放到水里漂着走。
遇到自己喜欢的小母狗就把她的锅放到自己的锅里,一块拉着走。
这只沉重的锅,让小桑贝学会了面对困难,甚至还学会温暖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它既是可怕的压力也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出,促使桑贝成长的除了强烈的求知欲,对画画的热爱,还有一种和命运搏斗的勇气。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难道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最大因素不是他本人,不是他走过的路和挑过的担吗?
如果说真的有起跑线的话,那么至少应该有两条。一条是看得见的外在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世背景,教育资源等等这些考验投胎技术的东西。而另一条是看不到的,也是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接受命运挑战的勇气。
如果说人生真的有输赢的话,真正让人输掉的应该是第二条起跑线。作为父母,当然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好环境的关键是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自主性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这就好比水到渠成,孩子内心的力量就是水,如果水太少父母把渠挖得再深也没用。
桑贝说,如果童年重来,我希望有可以逼我去弹琴、逼我去学一堆让孩子们深恶痛绝的东西……的父母。
那是因为他苦于自己这股汹涌澎湃的大水无路可走,不能流向大江大海,桑贝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即便没有,最终他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条长长远远的大路。
人生的起跑线确实各不相同,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可是世界这么精彩,人生如此宝贵,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一个懂得珍惜,没有辜负自己的人,不管他走到了哪儿,不管结果如何,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用力去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欺骗父母的最大谎言。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我们不明白输在哪条起跑线上
作者 | 小口袋,豆瓣亲子专栏“老虎来喝下午茶”作者, 曾获豆瓣专栏小雅奖,“豆瓣一刻”十佳连载。
责编 | 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