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希贵:组织战略管理的几个关键要素 | 附北京十一学校战略全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创图书 Author 李希贵



组织战略的管理


尽管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关系,尽管若干管理学著作都告诉我们,战略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但是,身处战略高层的人必须清楚,自己对组织战略负有主要责任。


学校的战略管理不像企业那样对一个组织攸关生死,但也非同寻常,因为它事关我们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有关战略管理的论述汗牛充栋,管理工具也可谓车载斗量,但总的来说,无非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组织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使命是以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的方式阐述组织价值:我们这么一帮人聚在一起到底想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吗?


在这个方面,每一个伟大的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追求。比如,苹果公司的使命是借推广公平的资料使用惯例,建立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和信心;华为公司的使命则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而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却往往对组织的使命敬而远之。大家似乎以为此事无须多说,或者说对此事心知肚明:哪一所学校不是教书育人呢?我们不可能制造不同的产品。


事实上,即使同为教书育人,一所学校同样可以做出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业绩,为社会贡献不同的价值,包括在学校教育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照样可以有所作为,并以此推动社会进步。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是为了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改善人民的生活。严范孙、张伯苓创建敬业中学堂(南开中学前身),则是为了倡导并培养爱国、爱群之功德,服务社会之能力。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流水线式的育人模式,必须最大限度地通过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帮助学生唤醒自己、发现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使命往往已经跳出自己的组织,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自身的价值。


战略目标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战略期内,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它具有宏观性,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总体设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战略期内一般没有大的变化。然而,战略目标同时又是可分的,它可以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战略目标也是可衡量的,在什么领域、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效果,是可以评估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基于此,组织战略就必然拥有第二个要素,即关键成功因素及指标。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完成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使命的必备要素,一般应该有6~8项。比如,苹果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不落俗套、实用、拒绝复杂、客户至上、全面营销、忘记过去、再创造等。华为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则包括奋斗精神、否定自我、低调务实、危机意识、文化根基、产品创新。


仅仅明确了关键成功因素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为每一项关键成功因素细化具体指标,使其可以落实执行,可以评估考核。譬如,苹果公司的“拒绝复杂”,据说他们内部对此就有几条硬性的解读,不得违背;而华为的“奋斗精神”在员工和高管的工作乃至生活方面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组织战略的第三个要素是战略改进领域。这是说,要实现战略目标,在一定的战略期内,必须做出重大调整的工作领域。比如,苹果公司可能已经在眼镜这个领域抢占了人工智能的高地,折叠手机可能就不是它的战略选择,而华为在5G商用方面狠下血本。重大领域的改进,决定一个组织的明天。


北京市十一学校因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使命,就必然在特定的战略期里重点改进课程架构和课堂教学,舍此无他。


组织战略的第四个要素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把它放在后面来讨论,恰恰是因为它十分重要,它是建立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的哲学基础,也是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比比皆是,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个应该关注的组织战略要素,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企业更关注竞争对手,学校则必须关注社会的变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必然要求学校对培养目标做出调整,这当然事关组织战略。


最后,我们特别强调的,是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从价值观、行为准则到使命、战略目标,尤其容易错位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指标,要有一致性。许多组织缘木求鱼甚至南辕北辙,往往是因为在组织战略各要素的一致性上出了问题。



北京市十一学校战略


使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战略目标:一流的质量,卓越的团队,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


关键成功因素:教师、课程、个别化、内动力、国际化、数字化、生源、标准化。


关键成功因素指标:


一、教师


充分认识师生关系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增加师生相处机会,确保必需的师生相处时间,形成敬业乐业的教师文化。


人人都是教育者,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自觉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全人教育能力。重视对教师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学班建设、领导学生内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需要高超的教育艺术,仅有学科教学能力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


树立高远志向。每一位优秀教师都要具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引领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尊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总结一线教师的创造性成果,挖掘日常教学的独特价值,营造优秀教师成长的氛围。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承担六年一贯的教育教学任务。


实施教师身心健康工程,实行个性化健康服务。


二、课程


落实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实行课程组独立预算。


进一步明确每一个课程的定位,充分挖掘其课程价值,不随意更改,不随波逐流。


加强高端课程与自主招生课程、竞赛课程的整合研究,进一步构建适合特别优秀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实施的诊断,不断修正和完善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


缩短单位课程教学时间,增加选择机会,启动课程动力。


构建优质课程奖励机制,引领课程建设走向更高层次。


三、个别化


认真研究24人以下教学班的课堂教学规律,实现课堂教学向个别化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


最大限度减少学校、年级、教学班的统一活动,研究常规工作个别化实施的操作办法。


建立学生个别化分析和诊断机制。


任何人不得占用学生的自主时间,对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要确保学生自主安排,确因工作需要,必须通过规范的程序与学生协调,并报学校批准。


研究和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学习路径分析带动和推进个别化教学。


加强实施个别化学习空间的建设。


四、内动力


学生的内动力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通过提供富有选择性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是激发内动力的基本途径。


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特别要利用小学段的机会,科学设计,认真实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效。


通过目标设定、职业考察、生涯规划,引领学生成长的自觉性。


学会等待。学生内动力的生长非一日之功,但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朝着目标逼近,重要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


考试等压力带来的动力不可能成为内动力,一旦压力消失,动力也自动消失。因此,不要试图通过施压作为激发学生内动力的手段,但要通过对命题的研究,让考试内容本身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环节。


五、国际化


高水平、高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学校,立足全体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进一步完善已经引进的国际品牌课程,将其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融入我校的课程,优化学生的国际教育课程,打造北京市十一学校的特色课程。逐步开发中外合作校本课程。重视艺术、体育、技术等课程在学校国际化建设中的作用。


丰富国际教育课程,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全面实施分层、分类、综合课程,最大限度提供选择性课程。


重视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优秀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渐形成内培和外引并重的用人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重视与非英语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扩大留学生国别,开发新的生源地。


六、数字化


注重对基础网络通信设施的升级改造和专业规范维护,确保数据传输安全、稳定。


加大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传统桌面端应用的同步互通,确保信息的发布和接收能有效到达和反馈。


加强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诊断分析中的使用,为教师及管理者等提供有效、直观的图表分析及决策依据。注重累积教师、学生成长及学校常规运行的相关数据,形成大数据模型,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重视教师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常态化、主流化办公应用的使用习惯培养、应用水平的提升,更新完善学科十大必备技术素养,并帮助老师掌握。


加快各个学科O2O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学科实际需求,逐渐形成一些典型性教与学线上线下融合的做法。


研究学生自带设备后,其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硬件配置和新型学习空间的需求,改造软硬件环境,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成长服务。


充分考虑各方需求,整合相应资源和服务,推动主要平台功能完善和双语化,满足师生的大部分需求。


七、生源


始终坚持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以改善生源的基本价值取向。尤其是要通过构建优秀学生成长平台、开发优秀学生课程体系、提升优秀学生培养质量,吸引优秀学生选择北京市十一学校。


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是我们最重要的招生广告。人人都是招生工作的主体,赢得学生的爱戴,博得家长的认可,是改善学校生源结构最根本的保证。


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成长的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培养目标、教师、课程、学制、办学特色的开发,吸引优秀学生。


优化“六年一贯制课程”实验,明确实验定位,优化教师队伍,着眼于宽基础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八、标准化


细化各学科课程标准,逐步形成师生共享、教学可依的有效工具。


细化工作常规,对已有经验进行标准化管理,打造简捷方便的分享平台,构建新的工作流程改进机制。


建立标准化流程,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责任,从而有效地减少工作上的失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快速、高效地完成。


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 改革创新,不断向规律靠拢。


  • 包容共生,学校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


  • 一心办学,心无旁骛。


  • 不唯高考,赢得高考。


  •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


  • 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


  • 学校在制度上不与师生计较,才能形成不计较的文化。


  • 能通过改造结构解决的问题不靠制度,能以制度解决的问题不靠会议。


  • 责任、权力、利益匹配才能为每个岗位赋能。


  • 所有的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


  •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其主导方在教师,评判方在学生。


  • 从教学走向学习,领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 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唤醒自己,发现自己,为每位学生装配自我成长的发动机,最终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 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 哪个层级获得的信息最充分,就把决策权放在哪个层级。


  • 把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 将落实进行到底。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历时4年整理,这份2019-2020学年度教学月历值得所有老师收藏

新学期这样布置教室,让每面墙都开口说话

老师也有“开学综合征”?10张药方助力状态回来


作者 |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海淀教育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主持人来源 | 本文选自源创图书《学校如何运转》

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