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析“学生不择校,教师不分家”的集团化办学之道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区域教育 Author HBZ团队



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很多学校常因集而不团、本部“牛奶稀释”、教师“流而不动”等问题败下阵来,而回民二小教育集团(简称“回二”或“回二集团”)却能应对自如;我们也好奇,是怎样的一个基层区域,能培育出回二这样的集团,能成为整个银川乃至宁夏的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发展的样板。



上篇 · 集团化办学之实质性合并


打开“教师不分家学生不择校”的回二黑匣


短短几年,回二从一个单一学校,17个班,900位学生,67位教师变成拥有观湖南、观湖北、海宝、北塔、30小、新水桥6个校区的集团校,拥有145个班,7495位学生,311位教师。这巨大变化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环境:以美育人,用空间表达理念


观湖校区门前灰色的空心砖里展示着孩子们的作品,主题是“生如夏花”,如果有作品被风吹下,看见的同学一定会小心捡起来放回原处;夏风轻抚,白色的“风车墙”就转了起来,而风车里“住”着孩子的名字。


北塔校区的枸杞课程馆素雅干净;中国瓷器室泼墨写意。学生只要来到这里,尤其是茶室,便会不自觉的安静下来,进入到“修行者”的情境。他们渐渐懂得什么是艺术修为,什么是万物风雅。


海宝校区有一个被教学楼围起来的半露天空间,走进去就像置身一幅画卷中,四周的墙被设计成粗糙的颗粒感,屋顶悬挂垂下的镂空正方体嵌着很多纸蝴蝶,像是要飞出来,它有一个雅致的名字:蝶变。


写着学生名字的白色的“风车墙”


北塔校区“万物启蒙”枸杞馆


海宝校区“蝶变”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环境,启蒙孩子走向文明。”回二集团教学副校长姚雪晴说。


在回二集团的教育观念里,美,是教育最高级的表达,是一步到位的德育。


刚刚迁至北塔湖畔的回二(当时只有观湖校区),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富余资金来实现理想中的“学校空间与文化建设”。于是,旧货市场成为了他们淘宝的好去处。


变废为宝,逐渐成为了回二人的潜意识。哪里有废旧物品、折扣商品,回二的教师都会下意识地去“淘一淘”,说不定就“淘出了宝”。


成为集团校后,观湖校区的这种传统被发扬光大。海宝校区将纸箱设计成为开放阅读区的座椅;北塔校区把捡回来的石头,放在玻璃橱窗里,设计成万物空间的艺术品;每个校区的消防栓外壳都被装扮成了镜子;学校的卫生间门帘,都是用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的扎染作品;一根枯枝、一束芦苇、一个花瓶,是每个校区必备的美学组合。


这些细节的背后,是回二集团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美,需要创造;美,不能是“花瓶”,必须具备意义。


作为磁场中心的人物,黄莉的设计理念、节约意识、美学素养是回二文化的“发源地”。而让这些意识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看见了成果,看见了“废物”被改造设计后的艺术美学,看见了学生因此变得“博雅”,看见了低成本一样能优雅抵达教育彼岸。


这是一所普通学校面对艰难时局表现出的自强傲骨,也是一所普通学校面对万物百态传达出的教育哲学。


  • 学生:因校制宜,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到周五下午,是海宝校区孩子们最为期待的一天,这里仿佛不再是学校,而是一个小镇。700多名学生变身成小镇公民,如厨师、邮递员、记者、播音员等。


博雅小镇的课程,灵感来自上海蓬莱二小的“蓬莱小镇”,海宝校区的执行校长滕虎介绍,海宝校区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者,孩子的性格较为内向、胆小。学校希望开发一些课程发展孩子的特长,提高认知能力,创造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小社会。


蓬莱小镇开设了40门课程,海宝校区根据自身“小而精”的特点,最终确定了18门课程,并在教学楼打造了18间专属教室。


三年来, “博雅小镇”课程日渐成熟。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每学期都可以选择2门职业体验课程。



海宝校区有“博雅小镇”课程,北塔校区有“万物启蒙”课程。从一颗小小的枸杞开始,仅用三年时间,回二集团就完成了从依葫芦画瓢,到独立研发“贺兰山寻”、“黄河纪行”等十余门校本课程的蜕变。


万物启蒙课程“贺兰山寻”有10个子项目,回二集团各个校区联动推进,海宝校区探寻蘑菇精灵的秘密,新水桥校区观察岩羊的繁衍生息,观湖校区研究贺兰砚、太西煤、古长城等。北塔校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谈起“贺兰山寻”课程非常激动,“我们去了宁夏博物馆,看到了贺兰山岩画,太震撼了,原来古人的智慧这么了不得。”一物一世界,孩子们思路打开了,眼界开阔了,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万物启蒙之茶课程


万物启蒙课程之芦苇观察


万物启蒙课程之观察枸杞


观湖校区资源较为丰富,则注重打造“博阅”课程。教师们发现,这个校区的孩子家庭条件整体不错,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但是阅读肤浅,没有形成深度阅读,思辨力不足。“博阅”课程,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课程来训练孩子的思辨能力。目前,观湖校区已经建立起各年级的阅读书单,每个月,教师会指定同年级的孩子精读一本书,设计思辨点,一起思辨讨论,深度交流。


在农村校区新水桥和三十小,则开设了“二十四节气”课程,进行“自然教育”的打造,因为这两个校区接近乡村,可以找到很多本土的教育资源。


特色课程的打造,让集团各校区各具特色,又能资源互补。如北塔校区的孩子,需要体验一些科技的东西,可以到观湖校区学习。观湖校区的孩子,想体验万物启蒙课程,可以到北塔校区上课。


  • 教师:都是集团人,分校不分家


目前回二集团教师人数达到311名,每年的新教师、调入教师、临聘教师达到60多名。集团化办学,各个校区教师人数多,群体差异大,怎么能保证教学齐步走?


回二集团采用“连横策略”的方式,建立教师教研共同体,涵盖所有校区、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所有课堂,组成了不同校区同一学科的16支教研团队,6支语文,6支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1支。每两周都要举办一次教研活动(教研安排见下表)。



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海宝校区叶黎明教师给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他是科学组教研组长,负责带领15名科学教师的教研。他说教研活动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常规课程的教研,一块是小专题教研。


常规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对上一个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经验进行分享,对下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教研,每年各学科都会有成型的教师备课手册,把教材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点都设计出来,并有配套的学生自主学习单。从2015年第一套教师手册和自主学习单成型,每一年都在教研中修改完善,已发展到了4.0版本,师生人手一份,这也成了4A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在叶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这本厚厚的教师手册,不仅有对每一课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还留有空白行,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教研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小专题。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各个大组会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制定计划前,学科组教师一起研讨,提出上学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然后把问题归纳为8个左右的小专题,新学期围绕专题进行系统教研。教研形式多样,有研讨课、观摩课、外出实践课等。


为了保证大教研的落地,将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架构变成学术管理架构,每支学科团队都有“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技术达人”。


通过教研活动,打破了校区间的壁垒、上下级的壁垒、人际沟通的壁垒、生源群体的壁垒。因为黄莉明白,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做事情,只有打破了这种壁垒,集团化办学才能真正地深入下去。


数学教研组进行集体教研


  • 管理:相信人的可能,善于挖掘,合理搭配


六个校区,300多名教师,如何才能让管理工作高效、同步、及时?桥式管理架构,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而诞生。


什么是“桥式”?顾名思义,像桥一样四通八达。学校人员是流动的,好的方法每个校区可以复制,好的课程每个校区可以引进,互通有无。同时从管理重组、机制保障、资源调控等方面,进行各校区间的互融互通。黄莉说,通过“桥”,让学校管理者更容易看到各校区不同的“风景”。既可以纵观全局,又可以相互促进。


为了搭建这座“桥”,回二集团建立了包含所有管理层的“六校合一”线上群。


在回二集团,执行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各个管理层的“每日工作流程”都不一样。按照各自流程,所有管理层每天在对应节点,都必须在群里反馈工作,图文并茂。这已经是回二管理团队的习惯性动作。


“即使出差一个月,我也能对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一点也不担心。”黄莉的语气略带自豪,底气十足。这份底气正是来源于流程管理。


“群”只是形式,细节管理,流程管理,才是回二团队管理高效的内在逻辑。


高水准的管理团队,保证了学校的日常运行、教学工作有序推进。而这支团结高效的团队,来源于对教育的价值认同,来源于从黄莉到各校区执行校长,从执行校长到各校区的中层团队,管理哲学的潜移默化。


身体力行,共同进退。

相互支撑,相互合作。

心理放松的工作环境。

做事追求极致。


回二的管理文化,从观湖校区出发,不断蔓延到北塔校区、海宝校区、新水桥校区……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支撑:信息技术托底,资源共享,管理高效


从2012年开始着手信息化布局,2014年建成未来学习中心,同年承办全国第12届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然后是2015年的智慧魔方科技体验中心、2016年的智慧·创意·生态课程中心、2017年的智慧同步课堂和2019年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一一出现在回二。


不得不说,黄莉对教育信息化的每一步试探,都踏得很准。这种精准的预判力,让回二集团的力量始终在对的方向上延展。因为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显著,回二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荣获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奖。


学生们正在“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上课


有信息化做基底,回二集团化办学减少了不少障碍。


自2013年接手新水桥校区开始,回二集团几乎每1~2年新增一个校区,压力倍增。如果资源不能良性互通,技术不能高效共享,管理不能高效运行,信息不能充分沟通,别说提高各校区办学质量,集团很可能出现“牛奶稀释”的现象。


借助信息化这个载体,回二集团在内部各校区开展同步课堂,学生可以实时提问与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观湖校区五年级五班的学生田家烨认为,通过与大家的共同学习,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客观地认识了自己。


4A智慧课堂模型里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全由回二集团的教师自己制作,短短几年,共累积各学科微课9000多节,形成了集团宝贵的共享资源。因为制作微课积累的经验,黄文捷还在2016年获得全国微课大赛的一等奖。


把优质资源共享辐射到集团各校,促进集团内教育均衡,就是回二集团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学校搭建了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下载资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后来宁夏教育厅看好此资源平台,购买并入了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全省教师共享。


在教学管理上,回二集团充分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移动端APP云校家,将大到学校的行政决策、选课走读、活动规划,小到教师的日常调课、智能考勤、活动参与,都移至云端处理。同时,积累下来的数据信息,还让管理者的决策有了更多科学的依据。


信息技术在回二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升级、优化,在资源共享、高效管理、校本研修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源点:问题导向,遇水搭桥


在和黄莉两次长时间访谈中,我们相互碰撞激发,随着交流的深入,一个立体的逻辑体系慢慢浮出水面。我们以集团化办学遭遇的普遍问题,来牵起这些“成功”经验的脉络。


担心稀释本部资源?


担心分校校区稀释本部校区资源,特别是师资和管理者,导致本部教育质量下降,是让许多集团校长头疼的问题。


回二集团是怎么做的呢?除去如推行师徒制这样常规的方式不说,首先是建立雷打不动的两周大教研制度,让所有校区的教师逐步拉齐教学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后是研发基于微课的4A智慧课堂模型,用统一教学流程,共享教学资源的方式,保底全集团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严格的行政推门听课制度,手把手督促指导薄弱教师。


教师不服从流动安排?


回二集团取消了本部和分校的称呼,按理说“观湖校区”应该叫“本部”,可在回二集团全部使用xx校区的命名方式,避免“外界”看法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在接手一个新校区后,第一年都会集中全集团的资金去打造那所学校,保证基本的硬件教学资源第一时间配齐,不让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在哪个校区,你的同事基本都是熟悉的,特别是跟你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团队,因为教研时各个校区的教师都集中在一起。除了特殊情况,一般教师会在教完6年级后,再进行全集团统一调配,保证班级教学的连贯性,也保护教师心理的完整性。各校区管理团队,包括执行校长和中层,都有共同的管理文化——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以人为本——这会让教师身处任何一个校区都有“安全感”,不怕穿小鞋,不怕没有发挥空间。


各校区同质化?


集团校本部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提升分校的水平,常年输出,缺少输入;而且因为主要是本部在输出管理文化、教学模型、办学理念等,各分校之间很容易产生同质化,以后分校如何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学校?毕竟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孵化”出各具特色的优质校。回二集团抓住了学校之间产生差异化的重要核心——课程研发能力。为此,他们在不同校区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一支有课程研发能力的团队。


找不到优秀校长?


教育局想做,地方政府想做,没有能成事的校长,对集团化办学也只能默然兴叹。所以一个区域一定得有一个优秀的前锋,他不仅能力强还有冲锋陷阵的勇气。兴庆区一开始选择回二,未尝不是选择黄莉。


那么是不是黄莉就一定能做成?当时的兴庆区教育局长和黄莉都不敢保证。毕竟能办好一所学校的校长并不一定能办好一个集团。现在来分析,黄莉能把回二集团办好,至少有这样一些原因:


抓得住学校发展的关键生长点。回二集团通过教育信息化,4A智慧课堂模型,艺术教育,万物启蒙课程等,带动了整个集团的活力。


拎得清各校区之间那些该统一,哪些该差异。回二集团有统一的管理文化,校园视觉文化,课堂文化,教师发展机制,教师学生评价方式;又有差异的特色课程,因校制宜的学校文化定位(如博雅文化与日日新文化的并存)。


能找到一条新校区发展的渐进路径。回二集团每接手一个新校区,都是从显性文化到深层文化的步步渗透。显性的如:校园环境设计、硬件设施配套,深层的如:教研制度、课堂文化、课程文化。


经过一周的采访,与教育局、学校里数十人对话,记者明白办好一个教育集团并非那么容易,但也不是难如登天,让人望而却步。既然回二集团能在经济与教育都相对“贫瘠”的西北地区,做出如此刮目相看的成绩,其他地区未尝不能做到。


黄莉和学生们在一起



中篇 · 集团化办学之发展共同体 


花独放不是春,教育格局百花开


回二集团无疑是兴庆区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示范,但它仅仅是9个小学教育集团之一,也只是实质性合并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兴庆区还有另外两种不可忽视的模式——托管和发展共同体。


银川12中校门


由于集团化办学在小学的成功实施,兴庆区决定延伸到初中试试,“垫底”的12中就成为两个试点的选择之一,成为银川一中的托管校。


一中原校长王力争和选派到12中的原执行校长赵莉慎重商议,决定从“引入”课堂教学模式入手,让课堂“活”起来。在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还有上海等地学校转了一圈后,决定采用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不到两年时间,课堂大变样。通过合作学习的四个环节:先学后教、“兵教兵”、暴露问题、学生学会,实现了12中“变革课堂”的初步目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不睡觉了,这是其一;其二,既然教师的教学能力弱,个别教师还讲不清,那就干脆让优秀学生来讲;其三,12中的学生基础差,学生教学生,因为思维层次与认知水平差不多,理解起来反而比较容易。当然如果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不过在这两年里,教师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为了应对“暴露问题”环节的学生随机提问,教师必须提前备教材、备教学方案、备学生、备问题,不管被动主动,总之教师的活力也调动了起来。但“积毒”多年的12中,依然有一些教师软硬不吃,我行我素,任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学生课堂情景


可能对此早有预料,所以签订托管协议时,有一条赋予一中的“生杀”大权——教师聘任辞退权,包括中层与副校长。不合适的可以“清理”出去,缺教师可以自己先考察,再申请兴庆区教育局调动,或者申请分配,但是对分配来的教师可以接收也可以拒绝。这些年下来,一共“辞退”了四位教师,“聘任”了十几位教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教师生态环境。


此外,外出培训、教师日常积累学习让12中的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见成效,宁夏中卫市、青铜峡市的初中都开始邀请他们去上示范课。一位老教师感慨,以前出去吃个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12中的,现在到哪儿别人一问,都会脱口而出自己是12中的教师,说着不禁眼泪就掉了下来。


12中教师到一中参加培训


托管最核心的价值,是变相找到了一个好校长,即便“母校”的校长会变更,但任何一位就任名校的校长都不会差,不过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用机制和情感等方式,让这位好校长认真对待被托管的学校。


幼儿园抱团发展的那些事


约见五幼集团园长牛学玲那天上午,牛园长正在未来星幼儿园参加观摩活动,结束时已是午后,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匆匆赶回来,午饭都没有顾上。


在后来的交谈中才知晓,奔波于各个校区督导、检查、参加活动,已经是牛学玲的工作常态,她已有两个星期没在五幼校内了。


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工作压力,牛学玲只有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规划和统筹事务。


如今,五幼集团有19所民办园+1所公办分园(实质性合并),民办园全部是独立法人,集团校只有督导之责。为了更好的推进集团的日常工作,集团校专门配了一个集团副园长、办公室主任,负责集团事务。


具体怎样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通过何种路径来实现集团各园之间的资源互通?五幼集团的做法是集体活动、集体会议、集体比赛、下校督导、年检等。


比如,每学期五幼集团会举行一次观摩活动,观摩对象可能是集团指定,也可以是分园自主申请。这次未来星幼儿园的观摩活动,就是他们申请得到的名额。这样的交流带来了什么益处?“远比出去学习更实际,更落地。”牛学玲介绍,未来星幼儿园的亮点主要在精细化管理,这次的观摩重点也在此。很多参加观摩的园长表示,自己获益匪浅,回去之后就想尝试。


除了观摩活动,两年一度的教师技能大赛也是重头戏,因为公民办园的师资水平悬殊略大,所以在比赛规则上,五幼采取公办与公办比,民办与民办比,也是为了给民办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加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成长。


2019年五幼集团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颁奖现场


督导,就是更加常态的工作了,五幼集团会组织团队对民办园进行日常督导,如安全问题、办园治理问题等,促进民办园更加规范。同时每年对民办园还会对照年检细则进行督导评估。


“我们做督导都是无偿的,没问题就罢了,出了问题还得担责。”牛学玲略显无奈,又好像很坚定,“把民办园规范起来,最终受益的是更多的孩子,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如果非要说补偿,那就是每升级一所幼儿园,可以获得5万元的奖励,用于办园。


不过,兴庆区比较的明显的短板是,公办园比例太低。依据国家政策,一个区域的公办园比例必须达50%,普惠园占80%。为此,兴庆区也在寻找策略,提升公办园数量,控制民办园规模。“或许,我们可以借鉴沈阳市南宁幼儿园的做法。”牛学玲认为,将新建园集团化,不失为一种路径。



下篇 · 集团化办学之区域路径


从单一学校到集团校的区域行走脉络


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是什么?是理清区域内学校群体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你才更加清楚地知道选什么模式,制订什么策略,才更容易获得校长、教师、家长的认同。


2012年,回民二小和它的共同体学校新水桥回民小学进行实质性合并。2012年回二集团化试点有了成效后,2013年,兴庆区在全区正式下文推广,回民二小、三小、六小、十六小、唐小、回民实验小学作为集团总校的六个集团全面铺开。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兴庆区的集团化办学也在不断完善中,从一开始基本没有政策支持,到现在有了人事调动权——各教育集团教师的使用、轮岗、调动按集团校需求自行调配,调整后报教育局备案;干部职数增加——各教育集团在教育局有关学校领导职数配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校长岗位;中层任命权——教育集团各校区中层干部由集团总校长提名,教育集团任命,报教育局备案,教育集团考核;集团奖励基金——每个教育集团校每年给予20万元奖励基金,在此基数上,依据教育集团校管理的分校区数量,每个分校区每年5万元核拨奖励基金;集团总校长与执行校长的待遇——集团校总校长保留原有的工资和绩效不变,奖励绩效按照集团校分校区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确定(如集团内每增加一个900人以上的城市校区,奖励绩效增加1万元), 900人以上的集团分校执行校长享受兴庆区校长绩效工资待遇;督导考核,从对集团校和一所普通学校一样的考核,到现在有了两种考核方式,一种主要针对集团校本部,一种针对集团校分校……


到现在,兴庆区集团化办学已经形成了实质性合并、发展共同体、托管并存的立体多元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小学教育集团9个,包括24个校区,2个托管校(银川21小托管兴庆区32小、银川景博学校托管兴庆区27小);幼儿园教育集团4个,涉及7个公办园区和75所民办园;初中被托管校4个(银川一中托管12中和31中,银川二中托管20中、银川一中意向10中)。


为什么要保留发展共同体,拓展托管的方式呢?“一个区域的学校本身是多元的,教育不能一刀切,”现任兴庆区教育局局长马晨晓认真地解释道,“实质性合并虽然好,但是也有它的弊端,一个法人的精力有限,一旦管理的校区过多,效果就会打折扣。发展共同体的方式比较宽松,相对灵活,可以共享教师培训资源,共建一些彼此办学理念相通的主题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办学声誉和教师专业能力,像兴庆区的幼儿园教育集团,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当然也有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存在。托管可以跨区域,将市属、自治区属的资源注入兴庆区,比如银川一中、银川二中,银川21小(宁夏教育厅直属)。”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学校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同时让优质的学校,将他们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输送出去,带动其他薄弱的城市学校、乡村学校或新建学校,实现共同发展。


问到关于集团化办学未来的规划?马晨晓反问我,“你觉得集团化办学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均衡。”我试探着回答。马晨晓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告诉我说,集团化办学是达成教育均衡的一种手段,它其实是一个“孵化器”,“孵化”干部(尤其是校长),“孵化”成熟学校,集团化办学不应该只增加校区而不减少,也不应该只限定在几所学校的范围。所以,兴庆区教育局现在正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退出和进入机制,实现集团化办学的2.0功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人人都说学科阅读很重要,为什么学校里的海量阅读极少发生?
班主任工作的13种基本方法,送给班主任的福利
北大附中:推动真正的学习,必须让体系迸发出力量

作者 | 王小波  黄春霞  张清来源 | 区域教育(ID:dett-regional),本文节选自《区域教育治理》2019年9月刊“集团化办学”封面报道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