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我们与它的爱恨交织
先说个冷知识,作业最早是谁发明的?
据说是意大利教师罗伯特·纳维利斯。版本如是:1905年,意大利教师罗伯特·纳维利斯(Roberto Nevilis)发现学校里的孩子太不听话了,无论怎样苦口婆心,都搞不定爱闹腾的他们,他不清楚这些学生每天都待在一起,怎么还有那么多话要说?于是他发明出了家庭作业来对付这些熊孩子,在家庭作业的惩罚下,学生果然变得听话了。
所以说家庭作业一开始是种惩罚手段,后来在全球流传开来。世界各地老师都纷纷效仿他,开始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也惊讶地发现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们变得听话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看来从诞生之日起,作业是主要是服务于老师,让孩子听话,提高学习成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觉得作业一直这么好用吗?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说起布置作业,现在老师也有很多委屈:布置得多,学生不舒服;布置得少,家长不满意,而且空出来的时间并非都用在能力的培养上,毕竟学生的自觉性不够,所以父母又塞满“课外辅导”。
除了量的多少,作业的问题还在于“没意思”。大部分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仅动笔不动脑”。所以最后,作业在学生的心里变成这样一个存在: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上课写、课后写、放学写、周末写、假期写……写作业时间占据了和上课差不多的时间。
但在老师的认识里,学生完成作业是天经地义。这不是学习的最终结果,而是学习的反馈,所以身处角色的不同,对作业的态度也会有分别。
那么如何用方法论解决作业的矛盾呢?其实关键点就是要认识到“作业也是科学”:从作业设计、内容、形式、反馈、评测、分析等方面形成新的一个学习递进性、连续性和系统逻辑性的任务及流程,作业一定会获得学生与教师都希望得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今天真的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去理解作业,新的方式来设计作业,新的视角来对待作业。
这期《作业新方式》,我们采访了三位教师,搜集分析了近40个案例,从技术类作业、互助式作业、作业的时间管理、自助餐式作业、长作业、自发性作业、个性的家庭作业等角度,为每一位学习型创新教师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维度或方法。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杂志吧,开启一次有价值且有趣味的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