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构校园空间8大核心场景,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DETT教育设计 Author 杨欢
今天是一个“场景与人”的主题,在座的每一位都正在经历着一次场景的变化:因为疫情的影响,现场座位间隔一米,更开通了线上直播的参与学习,所以这次我们整个峰会的场景已然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场景中,让我们产生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距离,不同的距离反应着我们和周边人、事之间的关联。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场景片段,来反映人与场景变化的关系。
更有时候,我们可以独自深入大自然,感受千万年来地球给我们创造的所有美好;但又有些时候,我们希望通过最尖端的技术,去链接全球的小伙伴们齐聚云端,让世界无国界和无时限。 以上的画面可能不及人类在场景中的千万分之一,但我们或多或少感觉到了一些场景和人变化的要素关系。关于场景,科学的研究表明主要由时间、空间、情感、互动四个因素来共同影响,且四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逻辑。
作为教育环境设计师,我们可能最擅长的就是把另外三大要素融入到空间之中,通过空间设计的各种维度比如色彩、宽窄、声音等等,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场景关键,去改变在场景中人的关系、状态和组织。这两者之间并非单向的概念,它们互相影响和流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 乔布斯说:“设计不只是外表和感觉,设计是内在如何运作。”工业革命4.0已经开启,5.0/6.0也会接踵而至,如果需要建立符合未来教育期待的场景并深刻影响人,就需要找准内在的逻辑。
首先要做的,就是忘掉设计这件事情,真实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关系之中,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场景与人,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所有的教育环境设计就不再只是表面的装饰,而是更深层次对人的解读。
早上7点,学校早间的繁忙时刻,每个人都希望可以用笑容开启一天的学习,让我们看看此刻校门口正在发生什么?不同的人都说些什么?
首先,在原本的红线上退让出足够的距离,以漏斗形缓解校门拥堵,让整个保安亭前移一些位置,同时在沿线的围墙上创建更多可以供外部等待停留的区域。这样的改变让校门口活跃起来,也照顾到了和周边的关系。
早上8:10,我们希望每一个进入教室的人都能以更加快乐和期待的心情开始上课! 对于教室最有发言权的一定是学生和老师们了。从这两段话,我们已经能看出左边的画面和这些期待之间有一些落差。那么,我们是去讨论桌椅板凳的摆设吗?不,我们应该理清的是教室里正在发生什么。
除了更加灵活的功能以外,不同专业教室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进行设计,让所有人在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学科的魅力。
我们看到,这些教室已经变得特别不一样,像一本本大大的立体探秘工具书。只有教室活起来,才能释放最大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教育者的创造力,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室主场的关系。
9:15下课了,同学们开始走出教室,而有些老师和孩子们还得赶去参加另一场学习,此刻的走廊上是否生机盎然呢?
然而事实比较残酷,有位校长告诉过我一句话——孩子们在这里什么都不能做,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走廊上站站。当时这段话给了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我能听出她语气中的心酸和无奈,但这样的走廊却普遍存在。
除了色彩以外,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学科、年龄段来配置多样化的走廊功能和文化内容,特别是在开阔的走廊公共区,为跨班级、跨学科、跨龄段创造一个公共的学习社区。
除了走廊,楼宇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很重要,它不仅仅只是路过一下而已。用风雨连廊的方式,串联起我们所有的楼宇,同时,部分区域设置具有故事性的停留环节,将功能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既人性又具有文化意义。
而连接综合楼的前区作为开放的艺术起源点,成为一个流动的艺术展区,在这里孩子们的作品和大师们可以同时布展,而灵活的展示台正在等待着更多优秀艺术创作者们的加入。
除了和各种学科的关联以外,利用自然的包容力缓解学业压力,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独自一个人安静地呆着,或者和心育老师开启一次舒适的谈话,也可以结合植物心灵花园的打造,而这样的风雨廊架区域就在校园的楼宇之间变得触手可及。
有了更加人性化的连接结构的设计,无论晴雨,可以去任何地方赴一场有趣的探索。
经过一上午丰富的学习,时间已悄然到了饭点,好好的享受一顿午餐,还能了解美食的智慧,餐厅里也热闹起来,让我们也走进去看看。在传统的餐厅环境中,更多的情况其实是简单的完成就餐,这明显不是大家期待的餐厅样子。
根据食育文化的考量,我们可以对餐厅进行更加丰富多变的规划,这些空间不是绝对独立,它们融合互通,更大程度地增加了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参与性。
而就在餐厅外部的绿化区域,可以根据食育学习的需求变成真正可以收获和分享的班级一亩园。通过班级划分自我管理,利用云端技术支持二十四节气的植物生长,明白植物栽种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更加灵活的桌椅组合,除了日常就餐以外,也成为学校内的阅读咖啡吧;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氛围营造,可以体验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而这里教导大家的可能就是我们的校长们;同时,大数据分析并指导餐饮的搭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饮食。
饮食这件事情变得不再是吃饭,不只是美味,更在这里懂得饮食与人类的关联,我们不再是食物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美味的创造者。
时间:12:50地点:户外
吃过午饭,在开启下午的学习之前,我们有了在校内各处行动的间隙,在学校里溜达两圈,看看又能给我们哪些惊喜呢?在校园中,我们真正能开展一些运动和自然体验的似乎只有操场?大家还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所处的校园中,是否能有一些户外的地方可以让人坐下来看会儿风景呢?
当然,户外运动也是不可忽略的。小型的运动比如吊环、攀爬、高尔夫等等可以很好的安置于周边绿化当中,同时结合地面和景墙的做法,将运动相关的知识点就近呈现,附近的座椅让小伙伴们可以在户外课堂分享自己的锻炼心得,让我们的运动也变得更加聪明。
15:10分,是校内活动最为丰富的时间段,校园中有一处特别重要的存在应该被重视起来,它是我们学校里的最强大脑——图书馆。现在的画面基本表达了目前学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两项功能,藏书和借阅,而这样的图书馆从任何角度来说,无疑都让人不想过多停留。
既然我们的图书馆拥有最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那为何我们不能在这里整合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图书馆领衔学校的整体教育升级,成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阅读综合体。
放学时间很快到了,有些家长早早就到了学校,等待着自己的孩子,那让我们看看家长对学校到底知多少呢? 通过调查知道,好多学校的家长或者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了解都是比较少的,他们更多的认知来自于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一些报道,但这对学校教育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相信今年这句“停课不停学”的话大家都记忆犹新,第一次人类因为一场疫情的影响开始不得不直面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孩子们和家长在家里面面相觑的时候,或许大家才特别深刻的意识到好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
一天忙碌的学习终于要结束了,寄宿的孩子们将会回到寝室,这里是最大的生活课堂。寄宿对很多孩子来说应该是第一次离开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完全陌生的人在一起生活,目前寄宿学生也正在朝着低龄化发展,所以如何解决学生、家长、老师们对于寄宿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会缓解很大一部分焦虑,同时通过温暖而友好的前区设计,让孩子和家长能够更加快速的在环境上感受到一份亲切感;通过和宿舍课程结合的话题发布,快速认识自己的新伙伴,参与生活故事的讨论,也将为适应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场景与人,不只是环境的外显改变,更不仅是关注一个人、一种功能或者一个知识点。 它是让每个人在场景中找到最合适的状态,让人与人创造更多有益的关联,让组织成为一个能不断自我优化和进步的有机生命体。 而这一切的改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真实地面对未来多种多样的未知和挑战。
作者 | 杨欢,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空间环境总监来源 | 本文整理自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演讲责编 | 溟月
• 2020比尔·盖茨年度荐书:大器晚成,是大部分人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