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等风来”到“迎风去”,一所学校发布了自己的“2021教育风向标” | 头条

李建华 新校长传媒 2022-03-28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说:“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无法左右风向,只能掌控自己的风帆。”


人生领域常常如此,走进学校却似乎有更多可能。


如果我们综合参考国内前沿教育机构的研究成果,并对全球局势、国家政策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预判时,那么一所学校也可以掌控自己的“风帆”,进而在学校的小场域,甚至教育的大场域里开创一种局面,左右一种“风向”。


2020年底,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将“教育的风向标”吹遍九州,吹向中原,吹进了河南艾瑞德学校工作的日常……


2021年,中共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年;同时,还恰好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20年——自2019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来,陆续的关于“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还有体育、美育、惩戒权……一系列承载着教育变革风向的文件接踵而至,教育回应时代的“风口”全面到来。


舞台已搭,道具毕现。风口既至,教育何为?


2021年1月,我们从“等风来”转为了“迎风去”,经过一个月回顾、梳理、酝酿、发酵,在全校的进阶学习浪潮中,学校以一场内部研讨会,发布了教师团队自己的“教育风向标”。





2017年来,我们通过锁定自然生长课堂的“五要素”,形成了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具体是哪五个要素呢?


一是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二是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三是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四是基于发展的机理与评价,五是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


我们推行“五要素”,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他们的学习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帮助他们习得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成果作品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学校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情绪劳动者”,能够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让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者”,他还是精神导师,能够不断启发孩子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成长为一名“深度思考者”。



 

我们要通过变革“教育方式”来更新“学习方式”。


佐藤学认为,好的课堂是“润泽的课堂”。“润泽”是一种湿润程度,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的感觉。在“润泽的课堂”里,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柔和,老师与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


基于这种“润泽”理想,今天,我们逐渐形成了在“语、数、英”三科教学上的明确思想,让课堂充满“润泽”感。这种课堂氛围也推动着“小组合作”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合作走向独立,形成了一种“课堂的社会”——一种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之规范的无意识承认,融合而成的原始共同体。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既是专家,又是父母的存在。他与儿童的关系,表现为绝对的尊敬与亲密的信赖。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学生成长的工具箱和脚手架。未来,我们还要研发“百宝箱”“万花筒”这样的黑匣子,扩大学习共同体的势力范围,让师生和家长都可以在其中,按需抓取能量,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要形成一个高效有用的教研模型,并不断迭代更新。


教研为教学而生,并不断引领教学。今天,学校的教研和教学已经紧紧融合,我们通过“提问、交流、共识、共学、尝试、反馈、成果、辐射”八个模块的建构,让学校教研拥有了“规范、有效、成果”三个节点意识,用以致学,学以致用。




我们的“名师工作室”不断被孵化出来。


2020年,我们先后成立了语文学科樊婧工作室、数学学科蒋静工作室、英语学科李春晓工作室、班主任管理牛云云工作室、幼儿园管理艾幼智库工作室。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室,我们的学术团队得以深入研究学科、管理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通过“自赋能,自成长,自组织”,不断延展更多功能,孵化名师,培育伙伴。




“人类永远是在强化社会基础运行规则的前提下,不断追求更高程度的个性化和自由。”而关于作业的个性化与自由,同样是学校变革的重点,我们的口号叫“绿色作业革命”。


“绿色”,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我们学校的班主任,每天严格控制孩子们的书面作业总量,同时备课组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教学中心要严格控制考试频率,德育中心采取等级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通过一连串的“监督”机制,将绿色带到孩子们面前。


同时,学校还有一条“铁律”:禁止让家长批改作业、签字,晚上21点以后可以无条件不写作业,热烈拥抱《中小学减负措施》,杜绝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让“绿色作业”成为艾瑞德的一道景观。





著名教育大家叶澜认为:“无论从自然变化、万物生长的节律,还是从继承传统的维度,节气都应该成为整合学校活动最适宜的框架。”


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古人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从历法、农业、饮食、健康、习俗等多个方面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它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让我们可以一窥宇宙的奥秘。


基于对节气文化的理解,我们的节气课程逐渐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大支柱,巧妙整合了教育、教学活动,落户年级、固化时间、整合项目,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中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映成趣。

 


黄晓婷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认为,综合素养不仅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而分解到每一门学科,也都有它的素养。比如说语文,培养的是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逻辑素养。你的遣词造句,背下来的文言文和古诗,都是为了让学生的气质随着这些文学和艺术的知识而提升,也就是修身养性。而逻辑,则主要体现在阅读题和议论文上。


比如数学,主要培养孩子们的严谨和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探究真理的习惯,这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也是数学的学科素养。


2021年,我们继续做好每学期末的“学科素养测评”,落实学分制评价方式,将学校所在区域一体化综合评价融入其中,帮助孩子成长,形成有艾瑞德特色的一套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相信,劳动不仅可以教会大家“诗意栖居”,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工匠精神”。


2020年,我们精心设计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校本体系,已成为学校特色,成为抓手。2021年,我们要继续深挖劳动教育,将“四园联动”做成品牌,促进五育融合,培育大国大民的“工匠精神”。




家校矛盾愈演愈烈,一方面跟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戾气不断沉淀有关,一方面也跟家校双方沟通不畅有关。


2021年,我们继续提倡“四个共”——共识、共情、共商、共生,坚持“引领在先、立场准确、边界清晰”的指导方针,通过家长沙龙、家长课堂、微型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智慧父母课堂等方式,柔化双边关系,重塑家校情感,达成合力育人的目的。

 




我们也发布了2021年艾瑞德人的“必读十本书”。


顾明远先生说:“中小学教师要学点经典,才能有开阔的视野,有历史的眼光,对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才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去开创未来,创造新的经验。”


我们十分强调教师的精神滋养,从阅读中获得生长,于是为教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发布”了经典套餐——


教师必读书目


包含《孩子们,你们好!》《儿童立场》《56号教室的奇迹》《窗边的小豆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教育与永恒》《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经典书目——我们希望为人师者回到儿童中去,认识真正的儿童,发现真正的儿童。


家长必读书目


除了阅读“教师书目”,我们建议家长阅读以下经典——《孩子你慢慢来》《哈佛家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捕捉儿童敏感期》等,通过老师家长共读经典,引领家长的思想境界,加强双方的感情纽带。


学生必读书目


小学低段


从古代成语到汉字故事,从中国民俗到上古神话,我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传统经典,让他们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也坚守着华夏立场,守护着中国文脉……


● 小学中段


我们选择的作家,从张之路到周树人,从叶圣陶到古斯塔夫·施瓦布,所选书籍从《国家地理百科全书》到《海底两万里》,从《安徒生童话》到《昆虫记》,不分国别,无问西东,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环游世界上天入地”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既初步领悟科学与自然学科的理性宏观,又具备悲悯与同情的人类普世情感……


● 小学高段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从童年视觉回望故国江山,自然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心灵共振。所以我们推荐了《城南旧事》《俗世奇人》《呼兰河传》《青铜葵花》《上下五千年》《蓝色海豚岛》,包括三国与西游的小学版。


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遨游时空上下,驰骋地域南北,从经典小说中一窥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根系,文化源泉,从而了解个人之于民族,民族之于国家的深沉关系。



我们的风向标发布会,在老师、家长中引起震动。


有老师说:“起风了,唯有做足准备,才不至于风中凌乱。”


有老师说:“我们即将站在风口浪尖,展翅飞翔。”


有人说:“过大关、想大事、谋大局,十个风向标全部指向儿童与教师成长,罗织成了艾瑞德的未来图像。”


也有人说:未来要打破传统课堂,把教学目标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挂钩,设计趣味适切的学习活动,推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还有家长说:陪伴孩子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投资自己,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带动身边的人……

 

2021年,是艾瑞德建校的第十年。十年前,我们像婴儿一样蹒跚学步;十年后,我们像婴儿一样初心如故。


2021年,所有教育人都要过大关、想大事、谋大局。我们知道,唯有迎风而上,向标而行,才能打好课改下半场,跑好教育全场,走出一条自然生长的教育之路,办好一所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


这,就是我们正面临的浪尖风口;这,就是我们的风向坐标和精神坐标。


作者 | 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
责编 | 芋圆
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怎样从抓成绩走向提升核心素养?不要错过这8次机会

• 期末不如放下分数,带孩子们奔赴一场生命的庆典

 李政涛: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