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孩子沉迷手机?不妨试试这几种“反上瘾法则”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少年商学院 Author 张雯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孩子们使用手机和电脑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分时间场合地捧着手机电脑“玩”。


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高度关注孩子们的手机使用问题。近日,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通知还强调,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那么在寒期来临之际,我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机,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呢?



先关注孩子用手机

一般都在做什么


美国儿童精神科医师维多利亚‧邓可莉(Victoria L. Dunckley),在她的著作《关掉屏幕,孩子大脑重开机》书中指出:


屏幕时间影响了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带来许多与情绪、认知、焦虑等相关的心理状况。


经常接触电子产品,抑郁数据从0.3%提高到1.4%


类似这种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论调,虽然被大多数父母所认可,但其实并没有确切的结论。


实际上,后续研究发现,电脑手机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远远比不上戴眼镜(被同学嘲笑)等其他因素。


2019年初,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新研究,追踪了数十万人,结果发现:


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程度只有0.4%,远远低于戴眼镜和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Andrew Przybylski说:


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本身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最微不足道。


为什么会有很多数据表明,经常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身心不健康的症状?


这是因为,与其说是过度使用电脑手机导致了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不如说是容易有负面情绪的青少年选择了手机。


就像有抑郁气质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手机,而不是选择社交。



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偏见: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不成立的公式。


所以,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瑞秋·弗林教授说,与其直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不如先关注孩子用手机做了什么。



14岁前不使用智能手机


美国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 把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了四大类:


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互动消费:玩游戏、浏览网页沟通:视频聊天和社交媒介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


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


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这些本身对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益处也已经被哈佛教育研究所的韦恩斯坦研究确认了。



真正要避免的,是tiktok、微博这类一刷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


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


这也是智能手机带来的最大痛点。


针对这个痛点,美国的一位妈妈布鲁克‧雪娜,发起了14岁前不使用智能手机的活动。



这项活动不仅是为了帮助自己的3个孩子看清楚智能手机的利与弊,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唤起美国家长对手机的正确认知。


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得到了美国49个州、2100多个家庭、500所学校的支持。


雪娜在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特意提到了比尔·盖茨对智能手机的态度:


他当初就严格禁止他的子女在14岁前使用智能手机,毕竟过度完善的功能很容易就会导致孩子分心。如果只是为了联络上的方便,传统手机的功能就足以取代。



CNN也指出,与其规定孩子多少岁前用手机、每天能玩多久手机,不如先制定家庭原则,比如不能把手机带进卧室、用阅读、运动等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


这样孩子才不会变成手机的俘虏。



不允许孩子

在卧室使用电子产品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在娱乐和学习之间平衡,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难题。


可以参考一下硅谷精英父母和他们孩子的沟通方式,以及对手机电脑的使用规则。


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乔布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提到,他不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在卧室里使用电子产品,而且16岁时才可以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



乔布斯用更多的亲子互动替代了屏幕时间。


他会经常和孩子谈论书籍、历史等话题,所以家里没有人对电子产品上瘾。


《连线》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认为:


孩子想要科学使用手机电脑,需要先从锻炼自控力开始。


因此,他给家里的5个孩子制定了12条与电子产品相关的规则,比如:


电子屏幕不能带进卧室● 平时要屏蔽网络内容● 13岁才能用社交媒体● 绝对禁止使用iPad……


孩子不执行这个安排怎么办?


克里斯·安德森说:那就断网24小时。


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孩子的科学安全上网,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的自控力。



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之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青少年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你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使用手机的责任,和对于使用规范有共识,然后才来思考要不要给手机。


若是从没有做到这样的沟通,建议你最好再等一年。



这是美国中小学生网路安全组织执行长凯勒佛(Kerry Gallagher)的看法,同时他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父母们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1. 跟孩子一起讨论使用手机的游戏规则。2. 厘清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沟通取得共识。3. 和孩子一起订下使用规则,学习为自己负责。4. 找有意义的事情填满孩子的时间,让他不至于因为无聊转向手机的世界。5. 关心孩子的媒体社交状态,但不要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手机。6.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7. 找有意义的事情填满孩子的时间,让他不至于因为无聊转向手机的世界。8. 关心孩子的媒体社交状态,但不要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手机。9.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

青少年本来就比较多愁善感。


不必着急把一切都归因于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该及时跟孩子沟通,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



凯勒佛提出的这些建议,可以用我们之前讲过的“双B原则”来总结。


双B原则是指“Bond”和“Boundary”:


“Bond”是指父母多年来经过与孩子之间诚恳的沟通、了解之后,建立起来的互信及感情;


“Boundary”是指在原则问题上的界线,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原则不容模糊,界线不容践踏。


只要明确了这两个大原则,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孩子要不要用手机、以及什么时候用手机等细节问题了。


而关于沉迷手机这个问题,我们这边的一个12岁的男孩子,他通过思维导图,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防沉迷手机”方案,如下图。



手机和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但是双B原则是亘古不变的智慧,更是符合心理学理论的教养方式。


要是父母在教养的路上,尊重和了解孩子,那么孩子自然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同时,也能够明白事理,了解父母的苦心。


而我们也要记得,身为父母,就像掌舵人,我们有责任、义务,更有权利在孩子做人处事的方向上指引航向。



作者 | 张雯雯
责编 | 芋圆
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人民日报公布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老师家长请收好

• 王殿军: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教育价值

 1~18岁,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