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构学习”之张勇:更理想的教育,更好的评价与考试

张勇 新校长传媒 2019-11-23

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嘉宾

张勇


张勇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咨询师认证中心副主任;公众教育研究院院长,公众考试研究院院长;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美国英语九级考试中国区考试中心总裁。


我对教育人生的梦想?

有生之年,把中国教育评价、考试、咨询、课程与教育基础研究,拉近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为建构中国现代教育的育人、育学、育才体系尽绵薄之力。


我对教育改革的期望?

只有中国教育实现了科学化(科学、技术替代观念、经验)、国际化(理念、思维、数学、语言与国际同步),才具备了实现教育改革任务的基础资源条件。


年会演讲题目:

更理想的教育,更好的评价与考试


本人推荐阅读


为什么需要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计划分配,行政考评,招考一体”的教育评价与考试模式。 教育评价与考试主要来自教育行政系统内部, 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考试评价主体不明,科学性、客观公正性存在系统性问题。这样的惰性体制,也致使考试、评价理论和技术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

教育评价与考试的“主体单一”“模式单一”“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方法单一”“功能单一”“指标单一”等问题严重,导致非人本、 不科学、难公正、欠合理等诸多积弊,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庆父不死 , 鲁难未已; 考试不改 , 教育难兴。”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已然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要“深化教 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明确提出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 ;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 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简要概括就是: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走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模式。

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为何指向第三方化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随后的教育部主要官员解读,明确地给出了关键词 :以人为本、公平、科学、合理。

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对我国而言,是舶来品。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肇始于西方,源自人类教育的科学化思想和客观公正理念,具体体现为对教育测量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可信性的内在追求。

教育产生之始,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咨询同时伴生,三者一直相伴发展。教育测量评价的是教育实施成效,教育评价结果则需要教育咨询来转化,进而促进教育实施的改进与发展。教育的这种原生性功能结构,决定了教育评价由测量、评价、诊断三种基础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基础系统结构。教育评价的其它功能(如选拔、预测等)则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教育评价的这种内在系统结构,是教育评价第三方化的客观原因之一。

大约公元前 400 年至 19 世纪末这段历史时期,在教育评价史上称作“考试时期”。教育评价(此时称考试)主要有“问答”(口试) 和“论文”(笔试)两种方式。此时教育测量还未产生,对“口试”和“论文”,是依靠施教者或管教者通过观察和阅读,进行人工评分,这种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和随机性。从理论和技术角度来看,也就无客观性和公正性而言。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基于客观公正理念的“第三方评价”于15 世纪的欧洲在社会、经济领域产生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快延伸到了其它领域。

教育评价不但决定着教育发展,更关乎受教者的命运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其能否客观公正,至关重要。18~19 世纪的科学革命浪潮,使教育奠定了科学化思想 ;实验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为解决教育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随机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开始了客观化、数量化和标准化之旅,走上了科学、有效、可靠、可信的征途。

20 世纪 30 年代初,教育评价进入了“测量时期”,测量理论的形成以致测量技术在教育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测量技术的科学性和专业化要求,导致学校和教管部门无力承担测量评价功能,“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始从教育测量的角度登场。

20 世纪 30~50 年代,教育评价进入了“目标中心时期”,美国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并形成了教育评价的“泰勒模式”。随着“泰勒模式”的推广,大学入学的标准化测试开始,基于客观公正理念的“第三方评价”思想和方法也得到系统的导入。这个时期,如美国 SAT 等大型第三方考试与评价纷纷成长起来。

20 世纪 50~70 年代,教育评价进入了“标准研制时期”,目标参考测验也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并使“泰勒模式”成为主流模式。同时,斯塔夫宾提出“CIPP 模式”;斯克里文提出“目标游离模式”,推动了评价标准的发展。这个时期是如此的重要,教育测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教育评价的标准化问题都得到了空前的解决,第三方教育评价成为主流模式。

20 世纪 70 年代后,进入“建构时期”,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评价以人为本的时代由此开始。在 80 年代,“项目反应理论”把教育评价引向了计算机化和因人施测的方向 ;“模糊评价法” 发展了教育评价的数据处理技术 ;美国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革新了智力测验(传统教育测量评价的核心基础理论),使得传统教育评价受到巨大的冲击,“多元智能模式” 浮出水面。理论和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以及对人本、科学、客观、公正的高度追求,致使教育评价的第三方化——委托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教育评价和教育咨询,成为彻底的必然和普遍模式。

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1)独立性,第三方评价与被评价方无隶属和利益关系,因而能不受干扰地进行评价,可以避免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结论时避重就轻、主观评价;(2)客观公正性,第三方评价的独立性有助于保障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 ;(3)专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专业的评价人才和技术,拥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工具, 可大大提高评价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强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进步性,由于社会化性质,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因此特别重视评价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以及评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具有天然的发展潜力。

2013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提交了《关于发展“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提案》,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采用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是全球主流教育国家的共识。评价与考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牛鼻子”,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对当今中国教育改革而言,尤为重要和关键。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如何迈向人本、科学、公正、合理?改革之路就在第三方化。



回复“年会”,获得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详细流程安排。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详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在线注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