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亏417亿!惊心动魄!从巨富到巨亏!猪:你们把我宰了都卖不出好价钱,合适吗?
2022
03/09
全文共计 5349 字
预计阅读 14 分钟
从巨富到巨亏,
文 | 胡镤心
编辑 | 七月
亏损总额417.58亿元!
这是13家上市猪企交出的2021年成绩单。
更骇人听闻者,如正邦科技,从2020年的盈利58亿直接冲入谷底——2021年预亏损182亿。
从巨富到巨亏,没有哪个行业能如此惊心动魄。
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导致猪价高位震荡长达13个月之久,打破过往上行周期的规律,也催生了一波轰轰烈烈的猪企股价上涨行情。没想到从2021年初开始,建好的猪场还没释放产能,猪价已经开始调头直下。
这是国内经历的第五轮“猪周期”,无论涨幅之大还是波动之剧烈,都远超想象。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过山车一般刺激的价格波动,让全行业乃至全社会重新思考农牧业的集约化、数字化问题。
行业周期一次次发生,万亿生猪市场如何抗衡整体风险?资本与技术入场,能否改变大而分散的传统格局?行业下行阶段,哪些业务模式、产品会成为新的爆点?
01
一头猪能赚几千块钱仿佛还是昨天的事。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猪价飙升超过了所有从业者的预料。“猪肉升到20元/kg的时候,我们感觉已经很高了,没想到猪价飙升到整个行业都未曾预料到的40元/kg的高价,峰值价格是上个周期的三倍。”农信互联猪价首席分析师夏晨丰回忆。
这一轮猪周期猪价之高、窜升速度之快、波动之剧烈都是罕见。“养猪不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这么高的利润千年一遇。”中国农业大学付文阁在李曼养猪大会上称,“一头猪几千块钱,把人也弄疯了,房地产老板、煤矿老板全都想养猪。”
行业里人手不足,一时间挖人成风。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贤忠记得:“我们有的饲养员被挖去做厂长,还有厂长被三倍工资挖走了,挖人就像疯了一样。”
“让你灭亡,必让你先疯狂”。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在2020年两会中提及,等到2022年左右猪价可能会跌破成本价。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也在2020年8月份就表示,2022年猪价会跌到8元/kg到10元/kg。
没想到时间比他们预料的提早了许多。2021年,猪价从年初的36元/kg一路跌至10元/kg,直接跌破成本价。
2021年第三季度,猪企开始比惨大会。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生猪养殖从2019年10月30日最高接近3000元/头的利润,沦落至2021年年中亏损超过800元/头。据2022年2月23日数据,生猪养殖预期盈利为-156.2元/头,猪企仍处于亏损状态。
正邦科技2021年三季度公司育肥完全成本为19.81元/kg,这时猪价已经跌到10元/kg,买一头猪,亏损300-500元。无数猪企也一样从财富云端狠狠跌入巨额亏损的泥潭。
亿邦动力统计了A股猪企业绩预告:2021年,13家上市猪企累计亏损417.58亿元,仅5家企业实现盈利,分别是牧原股份、京基智农、巨星农牧、神农股份和东瑞股份。5家盈利猪企总盈利预计83.87亿元,其中,牧原股份预计盈利72.5亿元。各家企业在财报中不约而同地解释:报告期内,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收益。
血亏原因在于,新建猪场多,补栏增养快,2021年九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
以三大猪企为例:牧原2020年出栏1811万头,2021年出栏4026万头,增长超2000万头;正邦2020年出栏955万头,2021年出栏1492万头,增长约500万头;温氏2020年出栏954万头,2021年出栏1321万头,增长约367万头。
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猪企还在扩张产能,下半年已经收缩规模,流血求生。现在回头看,“如果是2019年下半年入场,这部分人是挣到钱的,如果2020年才进来,这群人被埋进去了。他过去十年二十年累计的财富,会在6个月当中灰飞烟灭。”雷贤忠补充。
02
张兴立是农信互联服务于猪场数字化的一线工作人员,他发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猪场老板们关注的核心指标越来越变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他们关注度特别细,比如成本是16块钱,这16块钱花哪儿去了?花得多了、少了?标准应该是多少?在SaaS系统提供详细数据的情况下,他们还会自己去分析。这种细致程度前所未有。”
布瑞克农业产业互联网执行总裁黄桂恒认为:“要问这轮猪周期能低到什么程度,就看规模化养殖的成本底部在哪,然后去研究它在底部运行时对能力的要求,也就是对产能出清的要求。”
猪价持续低位震荡,多家企业表示,2022年希望将成本控制在8元/斤左右。
如何做到养殖成本8元/斤-9元/斤?张兴立发现,养殖户们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淘汰落后母猪,提高PSY(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的重要指标);细化采购、养殖流程;裁汰冗员;布局产业链的互补环节,分散风险。
对猪场来说,行情好的时候多养多挣;行情不好的时候淘汰最差母猪,提高整体PSY。淘汰落后产能,主要靠猪场SaaS中的母猪性能管理。
湖南阜阳的猪场老板杨力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养猪,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创业,从100头母猪养到1200头母猪。杨力的SaaS系统中有专门的母猪性能,哪些猪生产效率低,一排名就能看出来。剔除最差的200头猪,PSY一下从20上涨到24。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杨力还要做流程管控和人员管控。“原来猪场花钱大手大脚,只有知道我挣钱了,不管花了多少。现在这个点就在管控的细节上会加深。”细节包括:每窝出生数、断奶日龄、断奶时每窝存活数、存活率、每年产窝数等。
随着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猪场需要的养殖人员也随之减少。相比起裁员,不发年终奖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杨力使用猪场管理SaaS本来是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猪价大跌后,杨力对整个经营中的细节更加关注。
杨力认为,一个不懂技术的农民在农村搞个养猪场能挣钱的时代,基本上一去不复返。“未来养猪,你必须得知道饲料怎么配,猪瘟怎么防,它变成一个必备的工具和手段,你必须掌握;你不掌握,养殖就是纯赌博。经过一个周期淘汰一批人,剩下的都是那些会管理会用工具的人。”
挺过行业低谷,退出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会成为幸存者的奖励。
黄桂恒提到:“想要hold住规模养殖,必须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温氏股份这样的大公司,信息化投入在10年前就非常大了,腰部企业可能自己没那么大的开发能力,就会产生猪场SaaS这样的管理需求。”
行业下行,数字化服务商们订单开始翻番。数字化需求的旺盛首先来自大量企业规模的扩大。比如养2000头猪,摊分下来每头猪的信息化成本摊薄,边际效益出现,猪场就有动力进行数字化。
从事猪场数字化的企业,有传统行业巨头内部孵化出的创业公司,有传统猪场管理软件转型的SaaS公司,还有互联网背景跨界而来的技术公司。
蓄锐科技是一家为规模猪企提供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负责人陈浩恺曾对媒体表示:“猪价下行阶段,询问度和签单度提高,很多客户用预付来采购。猪价好的时候,企业管理主要关注赚了多少;猪价下跌的时候,各大企业去PK成本管理,数字化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发现效率缺陷,提高效率。”
农业产业互联网公司农信互联的付费用户也在不断扩大,大量养殖户从免费版本转为付费版本,5万多家猪企依靠农信互联的养猪系统、饲料采集平台和生猪销售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养殖效率。2021年,农信互联还成立数字供应链事业部,从屠宰端向下游的食品加工企业蔓延,试图打通全产业链。目前,农信互联的猪联网覆盖5万多家猪场,服务近6000万头猪。
布局智慧养猪领域的创新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深耕农业大数据的布瑞克也推出农牧人·肉掌柜App,通过连接生鲜门店的实时数据,将下游的消费数据直接对接屠宰场。“比如说我在苏州有400个门店,每天大概有多少终端提出白条需求,我们直接端对端给到屠宰场,这样的协同方式可以少去几道批发环节,供应链最短,整体成本下降。”布瑞克CEO孙彤说。
亿邦智库认为:通过产业互联网,汇聚海量中小微猪场生产数据,对未来某一时间的行业整体出栏数进行预判,预防产能过剩,以便从根本处解困猪价“暴涨暴跌”。
03
除了专注提高养殖效率,有远见的管理者还在通过产业链布局去对冲价格风险。
温氏股份显然是分散风险的代表。所有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对温氏股份的尊敬,“温氏对全产业链的布局显然更健康,跟农户合作养殖,有自己的屠宰场、食品品牌、零售门店。温氏可以把各个环节资源整合起来。”
至于为什么牧原股份能在2020年超过温氏股份成为“猪中茅台”,有专业人士指出:“最近两年行业格局的变化,主要因为牧原在过去几年压对了一个关键节点,就是重资种猪培育。”
牧原股份是非常重资产的自繁自育模式,一直在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上做,在一波超级大行情中,牧原挣得盆满钵满,迅速崛起。
“温氏当年为了分散风险,进行资源整合,有养殖有下游,但是在一波巨大行情里,赚的就没有专注自繁自养的牧原多。反过来,牧原现在也在做产业延伸。因为它也意识到,需要通过产业链上的拓展去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该人士补充。
上游企业通过向下游延伸,对冲猪价风险,也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心。
黄桂恒也认为,企业只在行业的一端,盈利能力会受价格周期的影响,身不由己。
对于龙头养殖企业来说,向下去整合屠宰资源,比较顺理成章。至于能不能渗透到终端,就看龙头企业有没有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了。
猪价还在持续低位震荡,这背后正在进行的是:从散户供给到规模化养殖场供给的“产能置换”。
我国生猪市场广阔而稳定,猪肉消费常年稳定在7亿头,零售额超2万亿元,产业链上下游市场规模超3万亿,行业外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都很小。
市场规模之大,集中度之低,给公司发展留下广阔空间。
猪价上涨,所有猪企都在资本加持下大举扩张;猪价大跌 ,大量散户从生猪供给市场退出,给中国的生猪养殖产业提供了规模化和数字化的升级窗口。2015年,排名前20 的猪场出栏量总和约占全行业的6%,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提高到20%。
专注农业大数据的布瑞克在5年前监测行业数据时,主要侧重养殖大县的养殖变化。这2年在监测行业数据时则侧重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和产能变化。
2021年下半年,尽管全行业在收缩产能,但龙头企业的出栏量还在释放。前5大巨头今年目标出栏量合计超1亿头,占行业的14%。
缺乏资源和资金的规模猪场和小散户则在向产业互联网平台靠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养殖模式正在成为改变行业结构的新力量。产业互联网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更长地产业链协同和更大范围地产业生态协同,在提升行业地全要素生产率和全场景服务能力。
亿邦动力董事长郑敏认为,如果龙头企业的养殖能力外溢,通过开放自己的技术平台,赋能更多规模猪企,完全可以孵化一个产业互联网公司。龙头企业自带产业互联网基因。
本来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就有大量业务往来和数据交换,龙头企业自身就是业务交织和数据汇聚的关键节点。
比如温氏股份基于自身“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一直在坚持内部数字化,先后与金蝶、网易、中兴等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电商等众多领域展开合作,建立了一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企业产、供、销、人、财、物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集团的生产管理动态。
一位有十多年投资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动力,“在行业的变革期,一些有经验的传统企业家,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进行商业布局,从而迈进新时代。”
每一个龙头都有产业互联网成功的可能,但是能不能把握住机会,也有很多约束条件。
一位从事养猪行业20年的资深管理者认为:“我觉得每个企业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对于龙头企业来说,他们一般号称自己做大数据也好,做产业互联网也好,更多侧重于内部治理水平,具体到商业模式里,比如能不能从内部孵化一家产业互联网公司,需要很大的思维转型,还有待观察。”
也有从业者认为:“龙头企业更加聚焦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而且主营业务中也具有排他性,这都让其他养殖群体很难加入这个平台。”在整个猪周期的下行阶段,龙头企业显然更加专注于收缩规模,约束成本。
与此同时,“跌多了就会涨”的逻辑开始发挥作用。股价超跌+政策支持+拐点临近,猪肉股可能又要上演“扮猪吃老虎”的剧情。不少券商发布研报,预测猪周期拐点临近。
银河证券认为,虽然生猪价格会出现二次探底,但市场对板块的积极预期已经起来了,“也就意味着对板块配置的最优时点就是当下。”
国泰君安发研报称,本轮猪周期的价格拐点预计在2022年4到6月份;空间上,到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去化幅度有望达12%以 上。同时,猪价在供给、需求、库存三轮周期共同影响下开始显著下行带动母猪产能出清,市场对猪周期未来反转的预期将重新强化。
(应受访者要求,张兴立、杨力均为化名)
END
点击下方小程序,联系她
报告下载:公众号后台回复「报告」或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今日报告。
申明:此处仅限分享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邦小白做删除处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