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菜头:为什么成年人更应该阅读经典?

和菜头 罗辑思维 2022-10-05

《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第二季正在更新中。这是我们请作家和菜头老师主持的一项知识工程。请他编纂一部成年人的百科辞典,带着我们把日常生活重新审视一遍。

今天与你分享的词条叫“经典”。一本书如何才能成为经典?作为成年人,为什么更应该反复阅读经典?让我们来看看和菜头老师是怎么说的。

经典,名词,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成年人经常对孩子说:你应该阅读一些经典。但真正应该阅读经典的其实是成年人,而且这件事情应该反复去做。孩子当然也应该阅读经典,但是他们那尚未发育完全的小脑袋瓜子实在是太过可怜了,他们哪里有足够的阅历和理解力去读经典呢?只是说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最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树立标杆,理解不理解倒在其次,起码应该先了解哪些书是好书,以后再慢慢想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也不迟。从整体上来看,地球上的书籍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任何一个人无论学识多么丰富,智力多么超卓,阅读速度多么惊人,一生下来也只能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便是专门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想要把相关书籍全部通读完一遍也接近于奢望——也许阅读速度永远赶不上出书速度快。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讲,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因为在书籍的世界里,同样遵循二八定律,八成的书可有可无,两成的书至为重要。读完那两成的经典书目,人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道理人人都想得通,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读不下去?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看了一下《三国演义》,觉得自己对历史感兴趣。我又去找来《明朝那些事》《雍正大帝》之类的书来看,于是越发确定了这一点。等到我专门买来一套《中国史纲》《史记》或者《资治通鉴》,可能读不到十页我就已经呼呼大睡,醒来之后依然会觉得头痛欲裂。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我选错了经典,我当初喜欢的其实不是历史,而是历史小说。那么,我就应该去找历史小说经典,而不是历史学经典。好,现在我说我就是喜欢看故事,我就是喜欢文学,那么我要去读文学经典。首先,我去把中国四大名著找来读了,读完之后觉得一般,忍不住要反问一句:请问,经典在哪里?我读完之后为什么没有感觉有任何提升?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学不行?那我要去找一点西方现代和当代文学经典,结果却变得更加愤怒:《在路上》是什么胡言乱语?《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哪里有什么故事?《百年孤独》的作者精神状态正常吗?请问《尤利西斯》究竟是写了个什么玩意儿?有这样的感受也很正常。因为当我们幸运地面对经典的时候,恰好也是我们最不幸的时刻。一本书如何才能成为经典?那就像淘金一样,需要时光冲刷掉大量类似的作品,只有最好的,最深刻的,最具原创思维的书籍才能留下。如果我们正处于冲刷的过程之中,那么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很轻易地接受经典的存在,因为它横看竖看都是一个时代里最好的那几本书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可惜,我们拿到的是冲刷的结果,别人告诉我们这就是经典,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比较的余地。也不明白这一类作者创作这一类题材,究竟是为了什么?那我们只能当作是单纯的故事书来读,而以故事的可读性而论,谁又能打得过流行和通俗小说呢?非得顺流而下,在后世作家的作品上反复找到经典的影子,这时候我们才会醒悟:哦,原来经典如此重要。就像是我们在张爱玲的小说上找到《红楼梦》的影子,在后世所有探险小说上找到《西游记》的影子,在后世所有历史小说上找到《三国演义》的影子一样。当我们看到经典的无数个变体,和无数个继承者,我们才会意识到经典的力量,意识到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开始理解为什么一个封闭空间之内,最适合写的故事是宅斗和宫斗。在探险的路上,为什么最适合写的是三人或者四人小组,写他们之间因为性格和脾气引发的冲突。而在最伟大的历史场景下,我们也将理解人们最喜欢看到的还是权谋和个人成长,对于历史史实倒是兴趣不大。而在一些专业领域内,经典完全读不下去的情况就更为常见了。原因是即便一个人受过完备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所得到的那一点点专业性知识,和隐隐约约的专业架构根本就不够用。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某个领域的全貌时,经典书目就已经在劈头盖脸地深入讨论某个重要问题,并且给出解答。所以,有一类经典除了硬着头皮读下去,并没有别的办法。而且,只要硬一次头皮,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变得好办许多。如果想要一开始就降低难度,想要绕道走,那么这个痛苦的过程还会延长,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还是得回到经典的怀抱,好在届时你已经有了很多问题,这时候经典突然又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认为一个人不大可能单纯靠阅读经典,就能达到某种理解上的高度。人们会说经典很重要,它们相当于一张网上的那些个节点。但前提是你得知道有那么一张网,当你知道了网的存在,你才能意识到那些节点的重要。如果你对于这张网根本就一无所知,那么所有的节点对于你而言都是彼此分散的一个个独立的疙瘩而已。所以浪费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必须。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总是会先获得一些基础知识。然后怀抱着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投入到各种实践当中。毫无疑问,这些实践肯定有很多错误的、荒谬的、毫无希望的存在,因此我们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一点好,通过这样的摔打和挫败,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个人思考,与此同时,我们会产生大量的问题,需要找寻答案。除此之外,通过这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我们对需要进入的领域也会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大略知道什么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其中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到了这个阶段再去读经典,一般都能读得进去,而且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早就有人想过,而且给出了解答。当人们说“你应该读经典”的时候,其实是省略掉了一堆前提。这些前提包括:

1.你对该领域有了一般性的认知和经验;

2.你在该领域已经耗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3.基于你之前的努力,你到了亟待提升的时刻,需要某个突破口。

有了这些前提,经典对于你才会起效。也就是说,当现实给你带来的困惑和痛苦远大于直接读经典所带来的困惑和痛苦时,你才能轻而易举地阅读经典,因为其中存在着解脱之道。你得先很具体地掉落到一张网里,然后你才能摸索着节点慢慢爬出去。最后,则是需要反复阅读经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指的是它能够超越时空,超越个体差异。我们自身面对的问题,很可能只是经典中的一个小子集。我们匆匆而来,拿了答案就走,高高兴兴地去应付现实。但随着我们一步步提升,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深入,这时候就需要一次又一次返回经典,不单纯是因为那里有更多的答案,更因为作者在许多年前已经深入思考了一步,我们需要反复去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会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最终才能依靠自己的眼睛独立看世界。这里隐藏着一个非常残酷的真相:经典是在持续不断的竞争中留下的幸存者。没有人可以规定什么是经典,什么不是经典。经典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不同的竞争者公平地面对选择,由人们决定谁应该幸存,谁应该被遗忘。那么,你我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那些被遗忘的部分。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多去看一下经典,不一定再去造一遍轮子,而是在最好的那个轮子的基础上,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其他词条分享:

边界感  | 求医 | 赞美紧急联系人知识分子逆境 | 识人信仰 | 创业

《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第二季正在更新中。这门课程每周为你拆解3个词条,帮助你敲碎世界坚硬的外壳,让你学会像成年人那样行动和思考。快来跟着和菜头老师一起收获新思路吧!

▽ 戳此入手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与你一起开启成年人的修炼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