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敖的那一期结束后,《康熙来了》其实就已经死掉了
2016 年 1 月 14 日,《康熙来了》播出最后一集,只属于蔡康永和小 S,连陈汉典都提前退场,大家笑着哭着告别这个节目,但几乎所有人都忘掉了几年前小 S 在节目当中对李敖的一个承诺——“我答应你,我们节目最后一集请你来”。
两年后的 3 月 18 日,李敖因脑瘤在台北荣总医院去世,享年 83 岁。
李敖的一生足够精彩,他早就完成了“著作等身”这个从古至今的文人们的最高追求。他 1935 年 4 月 25 日出生于哈尔滨,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入过政坛,组织过社会运动,入过狱,也有和胡因梦的短暂婚姻,当然还有 100 多本著作和怼天怼地敢说话的形象。他自称朋友不超过 5 个,就连上节目他都随身带着防身用的小刀和电击枪,他自称“中国白话文第一人”,还有那句“自古白话文写得最好的有三个人,就是李敖、李敖、李敖”的名言。
当年的李敖和胡因梦
李敖是《康熙来了》第一集的嘉宾,开播时间是 2004 年 1 月 5 日。那时《康熙来了》还叫《奇怪十点钟》。到 2011 年 5 月 17 日凤凰卫视的《解码陈文茜》里,《康熙来了》第二集嘉宾陈文茜告诉李敖,当时他们俩都没有让这个节目火起来,反倒是到第三集的嘉宾许纯美,才让《康熙来了》一炮而红并开启了之后的“黄金十年”。
这件事在半个月后的 2011 年 5 月 31 日,李敖倒数第二次上《康熙来了》的时候也提到了,小 S 用这个事怼李敖,李敖表示“创业维艰啊,那是我阵亡了”,但是“没有第一集哪来第二集,没有第二集哪来第三集呢”。
李敖最后两次上《康熙来了》分别是 2011 年和 2013 年,其中 2011 年这一次还有些惊心动魄。这件事的起因是李敖在自己节目里批张兰是土财主(但更早的起因是张兰到台湾时说过“我喜欢地震”之类的话,引起台湾民众强烈不满),小 S 为了挺自己姐姐,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句“他这是暗恋张兰”,结果李敖因此起诉小 S 诽谤(并且因为小 S 受访时是在《康熙来了》录制后台,李敖还一度要起诉《康熙来了》大老板王伟忠)。
最后黄国伦和寇乃馨夫妇以及王伟忠一起调停,李敖才接受讲和,但要了一个“以后上 5 集康熙”的承诺,就有了 2011 年 5 月 31 日主题为“李敖来了”的一集。
这一集录制时很紧张,寇乃馨和王伟忠都在场,等着万一李敖现场翻脸好随时准备安抚,陈汉典得到通知不能上,也只能乖乖在现场看录制。节目录完后李敖很快打电话通知律师撤诉,但在节目中李敖始终没松口。这让节目看似仍然嬉笑怒骂,但其实在一个紧绷的状况下进行,小 S 明显收了很多,蔡康永则负责防御和化解。
但看完这期节目,你会奇怪为什么李敖会起诉小 S,以李敖这样怼人都要挑对象的人来说,小 S 这件事实在是太小了。在节目当中李敖多次开玩笑说起诉是为了上康熙,“如果不起诉,你们就不会邀请我了”、“我今天来的意思,就是要把我的话说出来”,半开玩笑的口吻,但说的次数多了,似乎又有了一点真实性。
而我个人相信这很可能是真实的,在于节目中李敖完整且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这连着的几段话非常漂亮,不可能事先没有一点准备:
“(从反驳蔡康永表示电视并不需要有深度切入了这个话题)我认为电视里面可以有深度,有待于蔡康永跟小 S 表现出来。”
“把你们(指蔡康永和小 S)推上去。你们逃避了社会责任,你们抢到了或者得到了这么好的媒体,这么红火的媒体在海峡两岸,结果整天你们在节目里面吃喝玩乐穿衣服,讽刺别人、挖苦别人、打屁,糟蹋了你们的才华……”
“(在蔡康永表示李敖上了自己很多读书节目收视率都很低之后)可是现在你高了以后,你应该闻鼓鼙而思将帅(其实应该是“闻鼙鼓而思良将”,出自《礼记》)……你们有这么好的机会,去给别人洗面革心……去增加群众的深度,你们两位是逃兵!”
“你们两位有这种使命,你(指蔡康永)可以做得很好”。
节目播出之后,少数人表达出对李敖强调“深度”这件事的认同,但更多引来的是骂声,不管大家是否相信李敖起诉小 S 就真的是为了上节目说出这些话,但在那当下,站在《康熙来了》这一边同仇敌忾,是这个节目的观众很自然的选择。
这期节目上蔡康永和李敖还都各自为对方准备了资料
这一期节目的收视率也很糟糕。李敖在节目中多次表达自己能提高这个节目都收视率,但最终这一期收视率只有 0.78——这是什么概念呢,2011 年还是《康熙来了》红火的时候,最糟糕的期数也能上 0.8。把这次节目放在周二晚播出确实一定程度影响了收视率,但一边是更多网友对李敖的幸灾乐祸,一边甚至传出了官方刻意把数据往低了造假,就为了让李敖别那么狂的消息(只是个阴谋论,最终没任何渠道可以证实)。
延伸阅读:《康熙来了》收视率最高的集数曾经有过统计,最高的是最后一期,达到了 1.88,在这个特殊集之外,蔡依林和罗志祥“不只是朋友”这一期 1.74 最高,蒋友柏那一集 1.72,徐若瑄和黄子佼(就是 2015 年“世纪大和解”这一集)两集并列,都是 1.71。
节目播出第二天,豆瓣的“康熙来了”小组有网友发帖,表示李敖上康熙“是源自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心良苦”,回帖当中骂声居多,也有少数赞成,有网友表示“……但指望小 S 和蔡康永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算是找错人了”。之后知乎上也有网友表示“李敖对这个社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但在康熙找深度实在是找错了地方。”
李敖可能确实是找错人了,但要么是他觉得事情可能没到那么糟糕,希望能多多少少改变蔡康永的信念,要么是他对这件事后知后觉。李敖并没有得到承诺的 5 集康熙,在 2011 年那集之后,2013 年 6 月 14 日的“李敖大师这次好活泼”是李敖最后一次上康熙。这次节目的契机是传出了李敖去世的假消息,上节目算是个辟谣。这次节目里,李敖仍然试图表达自己两年前表达的观点,但因为没有了 2011 年官司的压力,这次被蔡康永和小 S 更直接干脆地打断,或者几下就转移开了话题。
整个节目中李敖只勉强说出了这句话——“整天在节目里面打屁。什么牛肉面,我看什么牛肉面……乱搞一气,都没有提高……你们两位都这么有影响力……(然后话又被打断)”。
如果试着站在李敖的角度,在那个时间点上你多少会感受到一丝悲凉,那种赤子之心只被周围所有人当成笑话的无力感。事实上李敖大概也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现了他的努力和他对蔡康永的期待其实是徒劳无功的——甚至在节目刚开始时李敖还尝试先吹捧了一下蔡康永,表示如果他死了,会有两个人的祭文写得最好,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就是蔡康永。
在李敖去世后,蔡康永确实也写了两句话,没什么亮点,而截止发稿时小 S 并没有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有任何表示。但有媒体报道小 S 在接受采访时感叹“他的思想会永存人间。一路好走”。
很难讲李敖对《康熙来了》怀抱着怎样的感情,也没办法验证李敖对于其它综艺节目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感情。但在有限的几次上节目,被小 S 调侃时李敖都愤愤地表示“我不看这种烂节目”,结果在聊到其它话题时,又被小 S 发现其实李敖很可能是经常看节目的,否则李敖根本举不出那些在他看来在“打屁”、“吃喝玩乐穿衣服”的节目。
某种程度上,李敖就像是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时刻暴躁不已的父亲。到《康熙来了》后期,李敖对节目从原来的期待变得更加激烈,时常爆出李敖“攻击”节目的言论。包括在最后一集之前,李敖在微博上先后发了不少,说小 S“以无知通吃两岸,完全是个罪过”,说蔡康永“12 年蹉跎。在掐死康熙前蔡康永应该为他俗化两岸的错误表示忏悔……”、“见利忘义”,蔡康永只是简单回了句“祝健康快乐”,网友则继续一边倒的笑话李敖炒作。
这么一来,李敖自然不可能被邀请上节目的最后一集,5 集节目的承诺也最终没有兑现。
《康熙来了》都结束很久了,李敖仍然随时在“现代人变俗了”的话题上点名蔡康永
李敖对于《康熙来了》的感情更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蔡康永和他是同一路的人,既然是这样的人,那么古往今来的文人,不都应该忧国忧民、“读书本意在元元”吗。事实上无论是蔡康永早期的节目,还是《康熙来了》开始那几年,蔡康永都确实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一个读书人和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做了很多在后来蔡康永自己口中的“收视率不高的节目”。以及一定程度上在华人圈子中成为同志族群的旗帜,并用自己文人的底色在很多时候给很多人带去了温暖。
但事情总在变化,蔡康永的影响力越来越多传到对岸,不管是不是蔡康永对自己有意的规划,他都在一点一点印证李敖的说法——开始并越来越“俗化”。《康熙来了》确实越来越多的“牛肉面”或者明星晒鞋,早年间相当突破的名人访谈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小 S“调戏”男明星和陈汉典的模仿,这成为节目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
蔡康永在很多场合表示“很早就感觉节目在走下坡路”,可让节目走下坡路的恰恰是蔡康永自己。小 S 只能做插科打诨的事情,蔡康永才从始至终地决定了《康熙来了》的高度。《康熙来了》制作费用在台湾综艺圈是很高这不假(但走深度路线成本就一定更高吗,其实也未必),但这也是老板王伟忠去发愁的事情而不是蔡康永负责的部分——而王伟忠并不希望节目停掉。
从这个角度看,相比蔡康永,李敖还不如把希望寄托在王伟忠身上。
李敖最后这些年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推自家儿子李戡
从第一个嘉宾李敖开始,到最后一个嘉宾范冰冰,嘉宾的选择也多多少少是《康熙来了》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也顺带记录了蔡康永文人“入世”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我们也不陌生,黄磊从当年的文艺青年到现在的油腻大叔,只是短短十来年间的事情,而蔡康永的厉害在于,即便他某种程度上已经变了,但他的人设始终完美并且越来越完美,挑不出任何毛病,找不到一点“黑点”,完美到可怕。
蔡康永还是带有着文人特有的孤傲、自私和小心思的,突然公开宣布辞职给所有人措手不及,《康熙来了》整个团队得要善后自不必说(尤其干过市场的同学知道,这得是多大的晴天霹雳,尤其还是在年底的阶段),小 S 的职业生涯基本也结束了,当然还有那一批台湾的通告艺人——虽然节目对他们没什么责任,但冷暖自知,他们不可能没一点感觉。这一切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之后的蔡康永继续教大家说话之道、拍电影、加入《奇葩说》,事业如火如荼,反而比之前每周录两天《康熙来了》不知道忙了多少,但他真正输出了什么呢,很难想得起来。2015 年 7 月 11 日的《奇葩说》里蔡康永谈到出柜时泪崩(这期节目已被停播下线),可能是这几年他做过的唯一一件之于大众有意义的事情。
《奇葩说》真正的“铁三角”。在“矮大紧”离开的日子里无数网友呼唤他回归
相比之下,倒是高晓松在更多时候都怀抱着让世界更好的大情怀和大格局,做自己的节目——一边做也一边被剪或者被下线,在《奇葩说》面对蔡康永表面温和,实则更有胜负心的辩论时更多以呵呵大笑扇扇子置之。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必须要承担时代的使命,但影响力越大,伴随的就应该是越大的社会责任,高晓松和马东在拥有影响力的同时,做得都比蔡康永要好。
这个时代,总是需要有人站出来做一些事情的,只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2011 年 4 月 1 日李敖受聘暨南大学名誉教授现场。图:Imagine China
能“入世”的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自始至终在奔走呼号的李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当然也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有怎样的观众就有怎样的节目,有怎样的社会就有怎样的娱乐方式,在这个售卖知识成了创业项目,读书都跟传销扯上关系了的时代,那个还时刻准备对抗一切、可爱又讨厌、持才又狂傲、真实又带着文艺青年那些莫名其妙小毛病的李敖渐行渐远,希望他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对抗世界,继续嬉笑怒骂皆文章。
//
- 还有这些你可以看看 -
//
编辑、记者、运营、市场、行政岗位开放
简历和作品/案例邮件 hr@toodaylab.com,24 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