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作证:我们在实习中锤炼成长


七点,地球科学学院x11195的刘程威同学在龙泉山魏集村观察2.5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八点,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61173班史鸣谦同学在物探楼后的树林中挥舞着十八磅的铁锤,配合仪器进行震法勘探测试;十点,工程学院05D191班的孙杭同学在东区四重门的时间走廊上观察着脚下各类岩石的岩性特性;十一点,材料与化学学院031185班的孙欣源同学在喻家山和南望山交界处观察山体岩石结构和构造;十三点,资源学院020191班张行凯同学在黄冈市罗田县冰臼群观察水流作用形成的壶穴地貌……
8月23日起,来自8个学院1000余名2019级大学生,开启了武汉周边地质实习,在酷暑中初识地质,探求地学奥秘。


x11195刘程威在龙泉山观察海洋生物化石(滕笑丽 摄)

020191班张行凯同学在罗田县冰臼群观察壶穴地貌(刘睿摄)

葛文老师带领031185班同学观察山体岩石结构和构造(唐伟摄)



酷暑中备课,只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受疫情影响,北戴河地质实习改为在武汉周边进行。为了保证同学们更积极地参与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激发大家学习地质的兴趣,老师每天早出晚归,在武汉周边探索更为丰富的实习路线。严西湖观察湖泊地质作用、天兴洲考察河流沉积特点、未来三路考察第四纪地层剖面、罗田县观察壶穴地貌、隐水洞了解岩溶地质作用……一条条实习路线,在老师们的探索中慢慢清晰。


备课教师合影 (陈林摄)

李长安老师指导备课(陈林摄)

龚一鸣老师指导备课(吴佳琪摄)

蒋少涌老师指导资源学院教师备课(杨香华摄)

备课期间正值八月中旬,全体指导老师忍受着酷暑高温,在野外考察探索,只为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李长安、龚一鸣、蒋少涌等老师按照学院的安排,为教学团队提供备课指导。除了备课,用车安排、防疫物资、实习用品、借用教室等各项工作,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们与教务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充分协作,只为实习顺利进行。“武汉天气炎热,老师们都非常不容易,但是为了实习顺利进行,大家都非常认真。”北戴河实践教学团队队长罗根明老师说。



骄阳下实习,初识地质的独特魅力

经过实习动员大会,各学院的老师们为同学们介绍了武汉周边地质实习的基本安排,正式的实习开始了。每天早上6点30分,同学们乘大巴车出发,前往当天的实习点。无论是在地大校园、天兴洲还是大冶矿山公园,师生们都是顶着烈日,边走边看,顺着武汉周边的山山水水,一起探索身边的地质奥秘。


陈林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发现的化石(滕笑丽摄)

朱红涛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角岩(刘睿摄)

方长亮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岩层关系(卓越摄)

张利华老师给学生讲解下蜀粘土(朱祺琪摄)

实习正逐步进入尾声,但同学们在初识地质的魅力后都发出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感言。
“当我在烈日下看到被汗水浸透衣衫却还在热情讲解的老师;当我在骄阳下使用地质锤近距离敲打岩石;当我第一次拿起罗盘测量岩石产状,我便深刻地理解了:地质的独特魅力,值得每个地大人去探索和体会。”环境学院046191吕楠同学说到。
“连续多日早起,作为第一次参加实习的小萌新,难免有些疲惫。但是,当所有身心沉浸在采样,挖化石的欢快中的时候,一些身体上的疲惫又烟消云散了。这次经历,此生难忘。”地球科学学院x11195班的林雨同学这样感叹。
“我在八月蝉鸣的尾时初识大地,断层、褶皱,是大地的小人间。罗盘、放大镜,是我的浪漫。夏天原本属于柠檬和冷饮,可我在这所地质的殿堂,过树穿花踏山觅石,细数着大地的印记。我念瓶中水,我念午时风,我念这大地谱写的长诗。”工程学院05D196的李哲同学为实习写下了这首诗。
“逆水挥楫的日子里,我们走出校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和大自然神奇伟大的力量。严西湖边,隐水洞里,喻家山下,大别南麓,留下了年轻一代地大人的足迹,也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短短几日的实习生活也给我们身上烙上了深刻的地大印记。”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1D191班的房晗祯实习后说到。



汗水中成长,收获满满的地质初恋

在龙泉山天马峰,同学们跨过955级台阶,大汗淋漓的到达山顶,用心体会老师在黑板上画下的下志留纪-上泥盆纪五通组剖面图;在黄冈天堂寨小华山,同学们爬过一段段的山路,面对着巨大的花岗岩体,在高处感受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活动;在阳逻砾石层,同学们学习砾石层的垂直分层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分析砾石层的岩性特征……
“虽然近乎一天都在实习,但我们并没有感到特别劳累,对地质的热爱使我们精神抖擞,通过实习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书本里的地质现象,我们第一次在现实中观察,也使我们了解到出野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让我们与地质谈一场热恋吧!”资源学院021194班的王美洁同学在第一天实习结束时如是说。


汤华云老师讲解龙泉山天马峰下志留统坟头组-上泥盆统五通组剖面示意图(滕笑丽摄)

杨香华老师在罗田县冰臼群讲解水流作用形成的壶穴地貌(章帆摄)

陈刚老师在大冶讲解矽卡岩成因(孟庆达摄)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同学们早出晚归,在高温酷暑中坚持实习,最难的路线虽然结束,但最初的梦想才刚刚开始。有人说,地质人苦乐相伴,既要接受雨雾骄阳的考验,也能欣赏山河大地的壮美灵秀。同学们在这场地质“初恋”中慢慢开始收获,收获着一路的风景,收获着专业知识,收获着师生情谊。



章帆

微信编辑|刘可

审核|陈华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热”浪下的地大学子在做什么?
我们在地大等你:一组素描带你走进2020年招生录取现场
@地大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请你助力!
☞地大绷紧疫情防控弦,稳序推进工作开展☞划重点!地大2020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安排☞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未来城校区正式启用一周年☞野外实习:我们的地质之“恋”妙不可言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现场检查指导招生录取工作如诗如画的丹霞山,来了一群地大实习生王占岐:倾情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在地大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地大师生分别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全国学联代表预告|高校示范微党课带你走进地大战“疫”故事脱贫攻坚!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在云南两地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