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其他

重磅发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本章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招生章程同时废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来源|招生办公室微信编辑|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乘风“百团”,扬帆新征!每一份热爱都精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12所高校“英雄支部”相聚地大共商高校党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发挥以英雄榜样人物命名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示范引领与群星效应,5月27日,全国12个以英雄榜样人物名字命名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代表相聚我校,围绕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交流探讨,并发布联合倡议书。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乔志强,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忠阳,党委副书记王甫,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相关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组织员,师生样板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唐忠阳主持交流会。王甫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部署,这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建双创工作取得成效,我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个学院党委入选“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7个党支部入选“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他表示,2022年11月发布的“湖北省以英雄人物命名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联合倡议书”取得了良好反响,希望各支部代表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己任,畅所欲言、博采众长,通过组织互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经验互鉴,增强榜样引领作用,筑强支部战斗堡垒,打造党建“双创”精品,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在3000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有16个以英雄人物和先锋模范、时代楷模的名字命名。本次交流会上,其中的12个党支部分享支部建设经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詹天佑学生党支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班学生党支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王明艳”党支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慕容慎行党支部、湖北二师马院“黄大年”教师党支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孟之舟党支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胡吉伟党支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团队研究生党支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党支部、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景荣春学生党支部、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张国旗班”党支部分别以《接力传承王明艳精神以特色党建激活医学教育发展“红色功能”》《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科发展》《对标“七个有力”,打造“五大平台”,做到“五个确保”,持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党建引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高考加油,快来抽取你的地大上上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地大召开干部教师大会 宣布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

12月30日,我校在南望山校区教学综合楼举行干部教师大会。全体校领导,院士,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市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线上、线下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会议。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守岗尽责 暖心护航 抗疫教学两手抓

12月以来,极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引发新一轮疫情传播,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冲击。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接连召开紧急会议,学校决定自12月4日开始停止线下教学活动,转为线上为主进行,并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同意学生申请离校返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本科生院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同各学院一起第一时间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全校教师直面挑战,共渡难关,在保质保量完成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用心用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保障防疫教学两不误。守岗尽责,用师者匠心打造温暖云端课堂“12月5日,受疫情影响,部分学生已陆续开始申请离校返乡。但此时,我校本科生还有近60%的课程尚未结课,大部分的课程也没有完成期末考核。但是本科生院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就让教学活动停摆,更不能因为学生离校就放松对课程考核的要求。”主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王华副校长提出要求。为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12月4日晚上,本科生院迅速做出响应,联合研究生院召集所有教学单位在线研讨部署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决定,本学期剩余专业课考试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本科生院积极指导各学院结合工作实际,实施“一院一策”、“一课一策”,最大限度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让学生即使离校返乡也能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考核任务。材化学院段平老师网课记录学生疑点各学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引导广大师生齐心协力战疫情、抓教学,奋力打好疫情防控和教学保卫战。为确保线上教学效果,经济管理学院张伟、邵红梅、田鹏三位老师,针对大一新生特点,精心编排线上教学课程,在讲好《政治经济学》相关知识点的同时,结合疫情典型案例讲授思政大课,鼓励课堂学生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材料与化学学院段平老师根据线上授课特点,从课程内容设计、课件制作、习题安排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并有针对性加强线上教学互动。即使是线上上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未消退,时常“举手”发言,师生合力将“屏对屏”的教学打造成为“心贴心”的互动课堂。在各学院的周密统筹下,各专业老师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教学进度不受影响。《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多名教师,通过采取线上集体备课、临时代课等手段保障所有授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数理学院罗文强老师身体不适,仍然坚守岗位,坚持线上讲授《高等数学》,直至完成教学任务至最后一周。疫情下,在线教学也为课程考核带来新的挑战。资源学院高度重视,学院党委书记高复阳、院长李建威召集全院教师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课程考核方式,确保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教学质量不降低。各学院也积极指导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点调整考核方式,外国语学院赵江葵老师讲授的《语言学导论》,加大材料题考核比重,学生即使在网上也搜不到现成答案;杨红燕、金虹讲授的《综合英语》考核强调语言运用,选取实时新闻作为阅读素材,设计开放性问题,侧重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数学与物理学院何水明老师开设线上考场,借助学习通平台完成《常微分方程》专业考试,考试方式虽有调整,但考试质量不受影响。罗中杰老师讲授的《大学物理》注重把学生学习全过程考核融入日常教学中,提前组织了各个阶段复习考核,章节总结考核等考核方式,最后课程结课成绩为各个过程考核成绩的加权平均而计入综合成绩。经济管理学院刁凤琴、余敬等多名老师讲授的《管理学》,采用半开放式课程论文方式替代原计划闭卷考试方式,并给出详细的评价要求及写作指导。徐翔老师的《投资学》增加课堂考核与课后作业,将50%的闭卷考试调整为20%小组作业加上30%课后作业。自动化学院《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运动控制器设计》课程为实践课程,李勇波、吴涛老师立即安排学生熟悉运动控制实验设备和控制板,学生带电路板离校,老师在线上讲解和实习交流,待返校过后以小组探讨,成果分享等形式进行验收。用心用情,用师者初心守护莘莘学子安全面对武汉市随时可能到来的新一轮疫情高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求统筹做好离校返校学生和留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教职工群体全员出动,将疫情防控政策和个人健康提醒及时传到给每一位学生,用心用情守护每一位学生。学校送站转车保障同学们安全离校12月4日学校启动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工作。经深入调研了解,同学们的离校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7日至11日时间段。为方便两校区学生离校,确保同学们平安顺利到达火车站,学校于12月7日至11日,每天开通8个班次,共计运送6185名同学前往汉口站、武汉站、武昌站三大火车站点。学校提供4万个口罩发放给同学们为扎实做好留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满足留校学生正常生活需要,学校累计面向学生发放口罩4万余个,本科生院联合后勤保障部等部门,及时调运棉衣棉被等防寒防疫物资入校供学生选择购买。为助力2600余名留校考研学生实现考研梦想,各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深入考研学生群体,实地走访看望了解学习状态,解决现实问题。考研前夕,本科生院向学校申请集中采购一批口罩和抗原检测盒,免费分发到每一位考研学子手中。专业指导,用师者爱心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疫情对同学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两校区,启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方式,12月以来,为全校超过500人次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缓解因疫情引发的各种困扰。畅通医院就诊渠道,开设武汉市心理医院24小时就诊服务绿色通道,邀请武汉市心理医院主任医师驻校医院开设心理门诊,为有就医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为缓解疫情之下学生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心组织了3场线上“心向阳光,携手抗疫”主题系列心理讲座,内容包括疫情下的情绪调节和时间管理,如何应对考试焦虑。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发挥心理育人合力,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面向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开展了包括“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观察—沟通—干预”等主题培训等,有效提高了三类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和危机干预能力。文|肖梦琼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1.5万考生报考地大,全力以赴,平安研考

12月24日—26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共有14969名考生报考我校研究生,在本校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共5528人。我校在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共设有205个考场(含19个应急考场),近700名教职工参与本次考试的考务组织、后勤和安保等工作。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严格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及属地工作安排,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全校多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机联动,落实落细组考防疫各项要求,共同为考生们保驾护航。研究生院领导和工作人员全员、全程、全力参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研考工作。院领导践行一线原则,带队精准摸排考生情况,反复论证组考方案,持续优化考场组织安排,夜以继日地完成了各项考试准备工作。学校办公室数次召开工作协调会,协调部门分工,落实工作闭环,筹备防疫物资。党委组织部组织党员骨干,成立党员应急工作突击队,随时满足考务工作的人员需求。学校纪委监察办、保密办组织专班,严格排查工作风险,落实落细保密、安全等工作要求。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信息化办公室、校医院等部门落实落细工作环节,科学制定防控方案、落实规范管理、为考生们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党委宣传部等部门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研考资讯。研究生院编制工作手册,并对考务人员、监考人员进行多轮培训,做到考务人员懂规则、守纪律,主动服务考生,确保考试考务工作平稳有序。校领导巡视考场校领导巡视监控室监考情况校领导慰问工作人员24日上午,校长王焰新一行巡视了考场,查看了试卷保密室、监控室、考场等情况,听取了考点负责人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作的汇报,慰问了考务、安保、后保、医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试卷安全保密、考场设置、监考设施运行、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王焰新强调,面对新的疫情防控形势,考试组织与考生应考面临着新困难新问题,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为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各部门和考务工作人员要以规范到位的工作和服务考生的意识,确保考试顺利进行。考生通过指示牌扫码了解考场路线有序进场我校在考试组织服务中为考生们营造安全稳定的考试环境,为考生们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研究生院提前制作发布了自命题考试条形码粘贴等服务、提示小视频,提醒考生考试时的具体操作,避免失误。为了方便考生现场快速准确进入考场,研究生院精心制作了指引地图,标明进场路线、考场具体位置、食堂及休息场所等,为考生导引路线,缓解紧张情绪;制作了指引牌及门贴,方便考生迅速进场,避免聚集;设置了临时准考证打印服务点,为证件损坏遗失的考生提供便利;为突发高烧等状况的考生提供紧急医疗护理,配送盒饭等,主动服务帮助考生顺利安心应考。文|张健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与病毒战斗,这7个故事温暖人心

在冷酷无情的病毒面前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篇推文感谢所有在抗击疫情中努力为他人打伞的人附中的蝉鸣依旧回荡,梧桐叶铺满了三号路,白马弄堂开遍了鲜花,少年失陷于那个盛夏,风遇见云,萤火虫遇见星光,而我遇见你。//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葫芦娃是哪个省的人?地大大二学生趣味地理科普走红网络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二学生年跃火上了热搜过去一年他陆续更新近百条科普短视频累计获赞超过1000万极目新闻、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相继报道他葫芦娃是哪个省的人?答案是云南省。至于理由,可是经过了认真的地理分析:(葫芦娃家的)尖顶茅草屋利于排水,可见当地排水量大,在我国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周围环境中出现了钟乳石和石林,属于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正是以喀斯特地貌著名;动画片中出现过蛇、蝎子、蜘蛛……可见这里生物多样性强,云南省垂直地带性显著,气候类型的多样造成了生物种类的多样。而给出讲解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二学生年跃。今年19岁的他,高考结束后开始在抖音分享自己学习地理的心得,凭借着风趣幽默的科普内容圈粉百万粉丝,累计获得点赞1000万。评论区,不少学弟学妹留言说,因为他的内容,自己也喜欢上了地理,甚至还有地理老师把他的科普视频当做范例,分享给学生们。100后科普博主走红抖音19岁的尾声,年跃的抖音账号已经突破了100万粉丝。说起来,开始做博主源于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2021年8月,年跃在自己的抖音发布了一条卡点视频,内容主要是自己高中时的生活照、高考成绩、大学录取通知书等生活碎片,以此纪念自己的中学生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很多网友看中了他“不起眼”的高考成绩单,纷纷留言咨询:地理要怎么学怎么才能考到97分?年跃介绍说,自己各科成绩都还行,但远谈不上学霸,唯独对地理比较有自信,中学6年稳居单科第一。加上自己也确实很喜欢地理,所以便开始“兼职”做博主,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地理学习的经验。相比以前课间时候给同学讲题,短视频科普既有共同点,也有一些新的考验:短视频面向的人群更广,对内容的要求也更高。为了让讲解更准确、生动,每次视频录制前他都会查询相关背景知识,认真准备视频脚本。原本以为会轻松一些的大学生活,也因此格外忙碌。今年4月,有粉丝发来一段“圣彼得堡暴风雪后出现肠粉雪”的视频,请年跃讲讲形成原因。超过500万人次观看了年跃的解答视频,3个月后,有粉丝告诉年跃:肠粉雪相关题目出现在了自己所在城市的市统考试卷上,其中几个选项正是年跃讲过的知识点。这让年跃一下多了几分责任感:“倒是也谈不上押题,但能够让大家在休息时记住有用的知识点,是很荣幸的事。”2成绩好的源头是好奇心熟悉年跃视频的网友会注意到,他讲解的地理题,乍看上去都有点“离谱”,比如丁真为什么长得帅、为什么道路两旁的树木品种不同?对此,年跃倒是“见怪不怪”。他介绍,最近几年的地理题越来越生活化,初看上去似乎与课本上的内容关联不大,但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这也是他爱上地理的原因。在他看来,地理学得好的话,能够发现很多平时注意不到的“浪漫与诗意”。大一暑假,他和同学结伴前往黑龙江省抚远市旅行。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年跃心里突然生出几分感动——抚远市是中国大陆的最东端,眼前这温暖的金色将是这一天祖国大地上的第一缕阳光。“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就像你真正理解一句古诗后,和千百年前的诗人跨越时空的限制产生共鸣,这种获得感不是简单背下来这句诗可以相比的。”年跃回忆说,3、4岁开始,爸爸妈妈就带着自己看各种地图,后面又陆续接触了许多地理相关的图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叫《国家地理(世界版)》的大部头,里面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的面积、人口、民族等地理信息,“看完那个书,会对每个国家有一个大概印象,也激发了我最初对于地理的好奇心。”譬如喀麦隆,一个远在非洲的国家,日常生活中交集并不多,但书里曾提到说这个国家有200多个民族,年幼的年跃就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民族这么多?先是书籍,后来是网络,对年跃来说,地理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一个解答好奇心的过程。他总结说,自己地理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爱看地图。相比死记硬背一个个知识点,年跃更喜欢结合地图理解记忆,会更有体系地去掌握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因此,在遇到所谓的“偏题、怪题”时,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这个题是不是超纲了,而是习惯结合题目材料一条一条进行分析。3启发更多人喜欢上地理这样的学习习惯也延续到了他短视频创作的过程中。年跃介绍,短短几分钟的科普短视频自己经常要准备两三天才能完成。案头工作占了很大精力之外,如何让知识讲解更加易于接受也是他关注的重点。“我自己就是学生嘛,所以更能了解怎样才能让大家爱看、看得下去”,他常常在视频里一人分饰多角,尽可能地让讲解有趣一些。有粉丝留言说,自己平时看课本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被年跃这样幽默地演绎后,印象更深刻了。甚至还有学弟学妹私信年跃,求他更新的稍微慢一点,因为地理老师布置了“看视频做总结”的作业,但自己总结的速度还常常跟不上年跃更新地理现象的速度。事实上,年跃自己大学选的是新闻专业,短视频科普既是对地理爱好的延续,也是新专业的实践方式之一。“之前一门专业课需要我们录制出镜视频,老师夸我镜头感很好,感觉就是日常的‘实习’起了作用。”对他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学弟学妹们因为自己的视频喜欢上了地理。年跃坦言,做科普是件很累的事,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录制短视频自己牺牲了大部分课余时间,也经常被朋友抱怨“失联”。但想到自己的内容能够启发更多人,年跃觉得自己的付出就很值得。出生于2003年的他对于走红,既期待又克制,“我不敢自称是地理知识博主,只是希望能够为大家传递一些有用的东西。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会坚持做下去。”来源
2022年12月25日
其他

今天,一“研”为定,我们顶峰相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2月24日
其他

研途守护 祝你今冬圆梦!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到来2600余名同学留校考研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一年里从春日晨光到冬日星光你们奋笔疾书、埋头苦读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共同奋斗的还有学校的老师“研途守护”同学们实现梦想他们第一时间将学校紧急采购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发给考研同学确保所有考研同学在12月19日按要求上传个人健康检测结果经管学院辅导员努尔夏提老师在发放抗原检测盒计算机学院同学在领取抗原检测盒地学院学生骨干在学生宿舍发放抗原检测盒机电学院学生在宿舍领取抗原检测盒公管学院学生在学院领取抗原检测盒自动化学院学生在学院领取抗原检测盒艺媒学院学生在宿舍领取抗原检测盒计算机学院王同学:面对扩散的疫情,快递停运,市场上也购买不到抗原试剂,学校为大家考虑,为在校的同学采购了抗原,同时也设立了核酸采样点,感谢学校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保证同学们能顺利参加考试,为我们能安全上考场扫清一切障碍。黎明之前最黑暗,大家坚持住!考研加油!艺术与传媒学院都同学:考研临近,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回乡,但是我为了考研还留在学校。疫情当前,我们也忧心忡忡,害怕自己考前生病无法好好复习,更怕自己在考的时候阳了。在买不到抗原的时候,还好有学校,辅导员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及时送来抗原,其他同学咳嗽发烧的时候,老师也自发的把自己的药先给需要的同学,感谢老师们的关心奉献和学校温暖的保障,最后希望大家注意防护,稳住心态,考研加油!环境学院陈同学:前两天,学院辅导员孟庆达老师将学校为我们考研学子准备的抗原检测试剂盒、酒精等物资亲自送到了宿舍,感到非常温暖。考研冲刺最后一周,学校和学院的关怀让我们更有信心,我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老师们的关心给了我们强大的动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一战成硕”,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地学院姜同学:感谢学校在防疫物资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为我们考研学子免费配发抗原检测试剂盒,让我们觉得很温暖。最后的时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公共管理学院翟同学:“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执笔为剑,奋力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终见灿烂阳光。星光不负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努力都会取得回报。祝愿考研的同学都能以平和的心态从容赴战,考出最好的成绩,成功上岸!感谢疫情期间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的贴心后勤保障服务,为大家营造安全健康的赴考环境。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为梦想拼搏奋斗的广大学子终能得偿所愿,有所收获。自动化学院向同学:从下定决心开始考研,每天三点一线,待的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自习室,从图书馆开门待到闭馆,但是全国各地疫情相继爆发,国考推迟,大学生提前回家,校园也一片冷清,图书馆人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考研人也终究是没有逃过阳,让考研之路变得更为困难,即使这样,学校依旧关心着我们考研人,辅导员每天在群里发着消息关心着我们考研人的状态,学校也尽可能为我们考研人提供物资保障,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刚发出来所有考生均需要提供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结果,学校就马上采购一批抗原试剂盒,在第二天上午就免费发放给我们,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是孤军奋战,学校会在后面全力支持着我们。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就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考研,我们一“研”为定。他们深入学生学习室学生宿舍走访看望在校学生了解同学们学习状态生活困难经管学院老师走访学生学习室资源学院老师走访学生宿舍他们为考研同学准备“考研加油包”点点心意汇聚的是大大祝福计算机学院为同学准备考研礼包数理学院为考研学生准备考研加油包资源学院为同学们发放“好运加倍”包艺媒学院为同学准备6个橙子祝同学们考研六六大顺他们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每天化身“查房医生”“送药小哥”“外卖员”辅导员线上了解同学们健康情况机电学院设置药品共享箱环境学院辅导员孟庆达老师将抗原检测试剂盒送至学生宿舍经管学院辅导员陈静为学生准备防疫物资与早点他们“纸短情长”祝福同学们一战成“硕”计算机学院辅导员闫维蓉给考研学生的一封信有人已经踏上归乡的路途亦有人留在校园追逐梦想不管是驶出校园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地大入选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我校位列其中。我校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入选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自2015年起,我校开始提供专利检索和分析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并承担学校知识产权相关课程。2018年9月,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立,挂靠图书馆。该中心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训、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专利检索、专利查新、专利竞争力分析等工作,面向学者及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开展专利分析、专利导航分析等服务,为学校科技成果申报、立项、鉴定、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提供信息情报支撑,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及知识产权转移转化。2021年7月,我校加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徐燕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事关考研!最新重要提醒!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26日举行。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当前疫情形势以及我省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规定,经报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现将本次考试疫情防控及有关要求告知如下,请广大考生遵照执行。
2022年12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最后7天!加油,我们与你一“研”为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以“匠心”守“初心”,地大2022年度“十佳班主任”是他们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基层班级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为积极选树班主任先进典型,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发挥班主任育人作用,近日,本科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学校2022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共评选2022年度校“十佳班主任”10人,“优秀班主任”59人。现选取十佳班主任部分育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王璐: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王璐,女,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导,高研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地学院010182国际菁英班、2022级珠峰班班主任。她根据专业及班级特点,设置相应育人模式,在分阶段目标式培养、营造团结上进之班风、全面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国际化优秀研究型人才思想的指导下,引导、陪伴和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班级提交入党申请书率、四级通过率、科研立项率、全英文攥写毕业论文和升学率为100%,校优秀毕业论文(>21%)和保研率(>64%)均明显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国际菁英班学生大部分已留本校或进入北大、中科大、中科院、天大、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继续深造。所带班级承建地学院本科生国际论坛,完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获校级先进班集体、校党支部风采展示一等奖、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李国庆:倾心付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李国庆,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导,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评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学务指导教师,资源学院优秀班主任、教学优秀奖、最美青工等荣誉。现担任资源学院021192班班主任。李国庆老师认为班主任是基层班级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他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领和陪伴同学们走好成长成才之路。他关心关爱班级每一位同学,耐心倾听青年人心声;他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经验,帮助同学们构建正确的专业思想;他主动请缨到北京周口店指导班级同学野外地质实习,循循善诱,培养同学们的科研兴趣;他鼓励同学志存高远,为祖国能源勘探开发伟大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所带班级获评校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党员比例40%,平均学分绩点3.47、保研率46.7%,科技活动参与率73.3%,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学校百名好班长、好支书、优秀团干等奖励/荣誉。罗明明:在实践中引领成长,助力学生扬帆远航罗明明,男,侗族,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导,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获第六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现担任环境学院042193班班主任。作为卓越工程师班的班主任,罗老师以身作则,积极指导班级建设,潜心传道授业解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主动承担班级的多门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从室内授课到野外实习,在潜移默化中激化学生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的兴趣。他鼓励每位同学在大学期间发展一项爱好,班级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实现五育并举。他以自己曾担任院团学联主席和院研究生会主席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级同学在学生干部、义务参军、山区支教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先进案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将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吴文兵:尽职尽责,为青年学子铺就逐梦之路吴文兵,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导,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等,获最受学生欢迎老师、最美地大教工、优秀学务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工程学院05D214班班主任。吴文兵老师深感班主任工作之重要、责任之重大,坚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四心”、“用心+用情+用力”的“三用”、“思想引领+班风建设”的“二加强”及“生涯规划指导+困难学生帮扶”的“二重视”的育人理念,力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他高度关注同学思想动态,通过党建带团建带领同学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定期与班长、团支书交流,强化班委职能;通过班团会、走访宿舍、结伴跑步、同读一本书、陪同自习、开展生涯规划、定期制定学习计划等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学生平均成绩列专业第一;通过带班级地质认识实习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状态;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对症下药,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和关怀。所带班级先后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刘恩涛: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刘恩涛,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学院海洋构造与沉积环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海洋科学系副主任,曾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现担任海洋学院24H211班班主任。刘恩涛老师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班级管理、教学和德育工作方面表现优秀,成效显著,他热爱教育事业与学生工作,已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所负责的班集体先后被评为“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校先进班集体标兵”和“校级活力团支部”。他狠抓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学风建设会、每月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所负责班级平均学分绩点3.4,课程平均分达85;他注重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在每月的班团会上与班级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好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和良师益友,努力创建一个灵魂有温度、生活有热度、人生有梦想的班集体,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朱祺琪:以爱为底色,点滴凝聚有温度的班级朱祺琪,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导,发表一作论文30余篇,其中ESI全球1%高被引论文3篇,获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校科技论文报告会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务指导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14201班班主任。朱祺琪老师认为要用仁爱之心育人,凝聚力量一同成长,带领班级获2022年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单项奖)、五四评优特色团支部等荣誉。她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和遥感工作的使命感,教学评价学院排名前20%。她关心同学心理健康,课间主动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她重视学术和职业指导,鼓励同学们投身科研,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指导本科生在校阶段发表T2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70件校友捐赠的藏品:浓浓的地大情怀助力地学科普

摄丝光沸石、自然铜、硅孔雀石、巨晶沸石、针沸石、赤铁矿富铁矿石……在“校友捐赠藏品展”现场,数件来自海外校友捐赠的标本令人好奇。2022年11月,“世界矿物精品展”开展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师生同台竞技,他们这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唐辉明,副校长王华,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储祖旺,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本科生党员线上线下同步参加。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地大2022年科技、人才与国际化工作会议召开

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专题辅导报告。他围绕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相关情况,从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新理念、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进步法》新变化、准确把握重点科技创新政策新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022年12月11日
其他

划重点,这些防疫科学信息及攻略请收藏!

近日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当下,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份个人防疫知识及应对指南请收藏备用~01专家解读常见症状如何用药?02日常防护上班、出行路上、收取快递外卖、买菜购物,如何做好防护?一图读懂日常防护要点↓↓1.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拥抱科学无限未来

“全球已有超过600座科学城,竞争激烈。谁拥有更多更好的大学,谁就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接受专访,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从教育、科技、人才角度,分享对于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的思考。■王焰新院士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以“无用之学”练就“关键一招”科学城的概念,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础设施、多元创新主体和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功能,“和产业园区和科技城建设有着本质不同。”王焰新校长当前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既是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科学创新创造知识,技术创新创造产品。长期以来,中国光谷正是重视教育、科技、人才,才有今天的发展成绩,书写新篇章,光谷应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协同推进‘三位一体’,推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基于此,王焰新校长提出了“四链理论”: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并用“四链理论”的视角,对比了国内外建成的、较为成功的科学城,提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可尝试将大学发展纳入区域建设规划,增加对于学科链建设的关注和投入,政府与高校一道投身学科打造。美国硅谷的发源地斯坦福大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同在旧金山湾区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学术活动远近驰名之际,斯坦福大学的声誉还有较大“落差”。王焰新校长说,斯坦福大学“反超”的关键,是对被视作“无用之学”的前沿科学的重视,且以象征性的地租,为工商业界人士和校友提供创业空间,再由这些公司为研究项目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研究成果商品化。目前,在斯坦福大学官网上,19个研究机构拥有20座图书馆,科研资金达到16.9亿美元。“学科特色型大学也是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供给链中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哪里拥有更多更好的大学,哪里就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他说,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在发展和进步,地球科学就不会枯竭。学校将全面参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地大愿做光谷、武汉、湖北发展的‘家底’,结成奋斗共同体。”■地大师生开展野外科考以绿色为动力驱动科学城建设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21世纪的产业革命从网络、动力源、运输机制等角度,全面整体地走进了绿色世界。湖北东湖科学城在进行产业谋划和布局时,应该充分地考虑这一点。”“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能源。”他引用了未来学者Jeremy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新十条”发布,个人防疫手册请查收!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具体如下:(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目录应急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居家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用药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核酸检测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疫苗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特殊人群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其它类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来源|人民网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地大70周年校庆学生献词诞生记

学生代表在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献词七秩荣光,筑梦未来!11月7日,迎着江城的第一缕阳光在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体育馆中青春的誓言响彻全场:——红心向党,学以报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党的二十大代表翁新强校友: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奉献青春

12月3日央视《朝闻天下》和《新闻30分》栏目聚焦十堰以《小新川村的活力》为题报道了党的二十大代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回到家乡后宣讲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谋划山乡发展新蓝图翁新强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现任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共青团郧西县委兼职副书记,郧西县优品五味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底,翁新强放弃大城市的稳定工作返回家乡,带领大家种植中药材,摸索出“蔬菜+”和“林果+”等绿色低碳的套种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又提高了收益。放弃高薪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2月4日
其他

温馨提示,事关考研!

为确保我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平安顺利进行,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定于2022年12月3日起开放考生健康打卡系统。请所有考生于12月3日——23日每天中午12点前扫码(以下二维码)进入系统及时打卡,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跨区(含跨省、省内跨市)参加考试的考生要提前返回报考点所在地,落实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确保正常赴考。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12月2日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魏海勇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再获突破!地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名单,由谢树成院士牵头、我校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地质微生物与地球重大环境转型”项目获重大项目资助,谢树成院士、罗根明教授分别主持该重大项目课题。此外,於世为教授获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课题。谢树成院士主持的“地质微生物与地球重大环境转型”项目,将探索古代生物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揭示地质微生物如何影响三个重大地质环境的转型,促进理解当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长期的生态效应。该项目将通过地质和地球化学记录分析,结合实验模拟和数值模型模拟,揭示微生物作用于环境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构建地质微生物功能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大地质环境转型三者之间的因果链条。长期以来,重大地球环境的转型主要归因于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人们对生物过程的贡献认识不足。该项目的实施,引领学术前沿,将实现从过去着重研究环境影响生物向研究生物影响环境的转变,这一转变将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带动意义,同时也为全球变化及应对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多种地质场景的科学认知和技术方法途径。该项目是继谢树成院士于2021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后承担的又一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由四位国家级人才为课题负责人,我校谢树成院士、罗根明教授分别主持其中“不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对地质环境演变的综合影响”“氮硫代谢微生物功能群与古海洋水化学演变”课题。於世为教授团队主持的重大项目课题名称为“复杂政策决策场景的生态建模研究”,隶属于管理学部重大项目《政策智能理论与方法研究》。该课题聚焦于国家重大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政策)场景,对“政策生态”进行全方位的解析,重点研究面向决策场景的知识建模和计算、政策智能的受众心理和行为建模,以及政策智能情境下的社会需求挖掘三项内容。研究旨在探索从知识积累到场景全息建模的新理论,奠定复杂政策决策场景的知识建模基础;提出面向政策智能的心理和行为建模的新方法,揭示政策受众的心理模式和行为规律;构建复杂决策场景中政策受众识别和诉求挖掘的新模型,实现政策受众和决策目标的智能定位。课题研究将引领复杂政策决策场景的生态建模理论和技术突破,实现政策智能,服务于国家治理智能化的重大需求。该项目课题是我校“十四五”期间获资助的第一项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课题。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工作,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围绕“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凝聚创新资源,不断培育重点、重大项目,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文|黄祥嘉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最新!@CUGers,这些考试提醒事关四六级、考研

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四六级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等相关考试提醒请同学们及时关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11月28日发布《202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湖北考区)笔试疫情防控考生须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第九届国际青年学者地大论坛公告(第1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重要!记牢做好这几点,守好个人健康防线!

武汉市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倡议书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代际间隔更短的特点,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更好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现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一、提倡“两点一线”。倡议您“单位-家庭”两点一线,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公共场合,非必要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非必要不跨区流动。二、加强个人防护。请您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一定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扫场所码。在小区活动时正确佩戴口罩,不串门,少聚餐,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三、加强健康监测。请您按照安排参加小区核酸检测,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检测。养成日常健康监测的好习惯,如您和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丧失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及时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四、主动进行报备。主动向社区、单位报备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风险人员接触史等情况,不瞒报、不漏报。五、关注权威信息。请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高风险地区和涉疫轨迹等疫情动态信息和防控政策,不信谣、不传谣,保持乐观心态。人心齐,泰山移。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每位市民的参与配合。让我们每个人守好个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我们的城市家园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2022年11月21日做好个人健康防线,这五点请记牢做好!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更好保护市民朋友的健康,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谭晓东教授结合病毒流行性特点,请每位市民朋友自觉守牢五点个人健康防线,共筑城市健康安全屏障。一、两点一线不扎堆,阻隔隐匿传播“综合近期国内外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病学特点及代际传播间隔时间的研究结果来看,与既往毒株相比,BA.5.2进化分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极强,最快不到24小时就能传播一代,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疫情处置、控制难度较以往成倍增加。”谭晓东强调,疫情防控关键期,市民朋友不扎堆不聚集,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防止疫情隐匿性传播,扩散蔓延。二、自我防护落实好,切断感染链条“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距离,是预防新冠病毒及各类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做到。”谭晓东表示,坚持做好自我防护,尽可能切断感染链条,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身边人。此外,“场所码”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的重要工具,在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时积极配合扫码,能帮助疫情防控部门及时有效地开展精准溯源和风险排查,提高疫情防控防线的精准性。三、核酸应检尽检,第一时间揪出病毒谭晓东强调,由于存在感染病毒和病毒能够检出之间的时间差,只有在短期内反复检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检出感染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多轮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务必做到“应检尽检”,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到“动态清零”,防止疫情蔓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上报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四、主动报备要牢记,严防输入性疫情“落地检、主动报备行程和健康信息、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是我们防御输入性疫情的有效措施。”谭晓东提醒,居民主动向社区、单位报备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风险人员接触史等情况,不瞒报、不漏报。所有外地来(返)汉人员应在抵汉前7天内提前主动完成信息申报,在线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报备,并配合做好落地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等各项措施。五、信息鉴别很重要,保持乐观不恐慌网络时代可谓“人人都有麦克风”,如果自判能力不足、不能理智地鉴别不实信息或不良信息,就容易“跑偏”,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谭晓东建议,面对疫情相关信息,市民应重点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动态与信息,保持理智的认知和判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团结一致做好防控工作。疫情当前,大家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代际间隔更短的特点,全面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从加强个人防护做起。只有全体市民的大力配合,我们才能齐心协力尽快控制住疫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消毒疫情防控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大事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筑牢安全防线来源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助力全面科学素质提升:地大获批5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为了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科普教育资源,促进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于今年7月开展2022—2026年度第二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工作。经严格评审,我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矿产资源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数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获批2022-2026年度第二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世界地球日地学科普嘉年华“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5年通过第一次评估,于2016年获批“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创作科普论文和图书,搭建互联网科普平台,完成视频公开课《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和《地下水与环境》;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发动研究骨干和同行专家等在学校、社区和网络媒体积极举行“科学对话”活动,主动服务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加大公众开放力度,组织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科普讲座、大学生研究实践等多种活动,同时借助媒体力量加强宣传和科普。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普开放周“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和省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海洋科学”组建而成的,于2007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并于2011年6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于2015年和2020年两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五年建设期成果评估。从2016年开始,重点实验室利用已有仪器平台,以及六大野外实习基地,开展能源学科相关科学知识推广和普及,深入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服务新阵地,依托信息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让科普数字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质量,并于2022年9月获批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普法赠书活动“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由我校和自然资源部法律中心共同创建,2012年正式进入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成为自然资源系统内首家人文社科类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自然资源法治化管理为主题,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定自然资源法律政策,完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法治国土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实验室有较为成熟的科普制度、人员队伍和运行模式,通过法律诊所、建立普法微信公众号“自然资源法治”等方式提升自然资源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示范效果,增强社会公众的自然资源法律意识。矿产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工程师培育工程“矿产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是在资源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基础上,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国家级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矿产资源形成与勘查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而成。从2010年开始,资源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利用已建成实验平台以及野外实习基地,依托高水平师资力量开展矿产资源相关科学知识推广和普及工作。矿产资源实验教学中心科普基地从标本(岩石、矿物、煤、古生物标本13000余件,大冶铁矿岩芯、鄂尔多斯沉积岩岩芯665米)、薄片、虚拟仿真交互系统以及科普讲座、展板等多层次多视角展示岩石矿物特征、矿产资源形成勘探开发利用、地球科学的发展等地学科普知识。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服务新阵地,科普基地同时建设微信公众号“地大资勘”,面向大众推送地学科普知识。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开展科普活动“物理实验中心”依托于数学与物理学院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演示实验室、PASCO创新实验室、诺贝尔奖文化长廊、科普教育厅和科普制作室,建设面积近400平方米,现有专职科普教师8人、兼职科普教师9人,其中教授与副教授8人。实验中心每年吸纳15名左右的研究生助教作为科普志愿者,协助开展科普活动和实验室管理。2005年以来,实验中心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大力开展物理类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做好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工作。2022年9月,实验中心获批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编后:高校蕴藏着开展科普教育最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我校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理论”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学科专业和科研平台在科普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本次我校5个平台获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今后,我校将有更多的师生和更多的科研平台,参与到大众科普中,彰显地大人的社会担当。文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竖起精神旗帜,湖北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地大举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山河为证》!地大70周年校庆晚会节目单来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这样的地大,你爱了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喜报!地大宋海军教授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11月12日,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暨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举行,我校宋海军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成为我校首位摘得此项殊荣的教师。宋海军教授是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在深时生物大灭绝与复苏的过程和机制方向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经初评、复评、终评,产生100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其中,10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人选。文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发布

近日,我校副校长赖旭龙、刘勇胜在校史馆开馆仪式上共同发布了“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该系列问题涉及深地深时深海深空、宜居地球、战略性矿产、地质灾害、地学大数据、双碳等多个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息息相关的地球科学前沿领域。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指出,“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总结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准确把握了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开馆仪式副校长赖旭龙、刘勇胜共同发布校史系列图书和“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书刊据悉,此次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的征集和发布作为我校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于2021年10月初正式启动,得到地学领域广大专家学者和地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征集阶段共收到来自全国学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100多个科学问题。其中,以前瞻性、导向性、引领性为评选标准,经涵盖各学科的专家评委会组织评审,遴选出最终70个科学问题。美丽中国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地大首次进入ESI农业科学领域全球机构排名前1%

据科睿唯安集团《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2022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地质大学首次进入ESI农业科学领域全球机构排名前1%。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被ESI农业科学领域期刊收录论文248篇,论文累计被引用3162次,总被引次数在公布的1097所前1%的机构中排第1071位,进入农业科学领域前1%行列。据悉,ESI农业科学领域涵盖了土壤学、水资源、食品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应用化学、植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大气科学等研究方向。至此,学校共有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8个领域进入ESI全球机构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学、工程学位居前1‰。文|周延菲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攀登铸荣光 奋进创未来 | 地大七十周年校庆大会报告金句海报来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饮水思源 凝聚奋进力量:学习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座谈会举行

11月8日,学习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老领导、老同志赵鹏大、张锦高、杨巍然、赵克让、姚书振、丁振国、傅安洲、范永香、邵锡昌、叶德隆、盛宏模、陈安民、洪昌松、马振东、刘庆生,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赖旭龙,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储祖旺,相关学院、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王林清主持会议。与会人员观看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庆宣传片《奋进》。赖旭龙详细地介绍了高元贵院长的基本情况。高元贵是鲁西抗日英雄,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以英勇斗争、无畏向前的胆识与魄力,彰显了“爱国就要救国”的家国情怀和实干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勤政务实的作风,为新中国早期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1958年,高元贵调任北京地质勘探学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开启了主政地大的18年。他特别重视教学,坚持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级训练,深入教学一线,抓好课堂教学环节。他认为地质学的最大实验室就在野外,特别重视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在周口店实习站,高元贵每天和学生一起爬山观察地质现象,听老师讲解,晚上在灯下讨论研究。在高元贵带领下,学校掀起了认真抓教学的好风尚,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高元贵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号召学生们“把自己锻炼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十分重视体育工作,鼓励体育教师结合地质专业特点,办出特色,使学生具有健康体魄,有为祖国健康工作的本钱。学校里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登山、攀岩成为学校特色,还向国家输送了一批又红又专的优秀运动员。他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文革”初期的不公正遭遇,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从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出发,毅然重新挑起领导学校南迁建校的重担,掀开了南迁办学的新篇章。作为教育家,高元贵用自己的行动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榜样。在工作中,他关心师生员工的利益,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在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克己奉公。高元贵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百折不挠、心无旁骛地守护着地大根脉。他在学校经历的每一个困难面前,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始终坚守目标、锲而不舍进行探索,开创并领导了我校在北京地质学院时期的辉煌;在学校南迁时期,他肩担道义、实事求是,在坚决执行上级决定的同时,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校广大教职工,奉命南迁,攻坚克难,定址武汉,尽心竭力地确保学校弦歌不断,血脉相传。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从高元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引领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关心教育学生,“不以外行领导内行”,虚心学习地质类专业知识,在大风大浪中胜似闲庭信步,从不丧失对革命前途的信念,为学校南迁定址武汉立下汗马功劳等方面,深情地回忆了高元贵院长的办学理念和人格魅力。杨巍然教授、陈安民教授、刘庆生教授回顾了与高元贵院长相处中难忘的点滴。高元贵院长在学校广泛开展哲学教育,将哲学与地质学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大学文化艺术体育建设;狠抓教书育人、狠抓教材建设,结合中国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平易近人,亲切关爱教职员工,在生活中朴素节约;倡导思想独立、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的理念,发挥教授在学术研究中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高质量的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教育研究院院长柯佑祥阐述了高元贵院长坚持教育与社会相适应,满足国家需求;根据单科性院校定位,围绕地质办特色大学;提倡教学科研共同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尊重人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五育”并举,知行结合的教育思想。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党委书记帅斌从高元贵院长的讲话报告、总结文章、相关史料等方面,分享了关于高元贵院长的史料研究综述情况。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从亲身经历或师生口口相传的事迹中,回顾了高元贵院长的生平事迹,深入探究了高元贵院长的教育思想,深刻展现了高元贵院长的人格魅力。王林清表示,将来学校要出版《纪念高元贵院长》的文集,通过缅怀先辈、传承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办学主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地大力量,谱写华章。黄晓玫表示,高元贵院长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典范。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学习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让我们在赓续血脉中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他的思想品质和教育思想,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要立足“两个大局”,领导干部要像高元贵院长一样,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修养;要遵循办学规律,要爱岗敬业,把个人名利置之度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改进作风,深入到师生中,深入到基层,为师生创造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条件。学校要认真挖掘总结研究学习高元贵院长的教育思想,为早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70米手绘长图,带你穿越中国地质大学70年办学历程

七十载栉风沐雨,孕育春华秋实七十载使命如磐,依旧初心如炬在中国地质大学七十周年校庆之际地大学子以手绘长图展现学校70年办学历程祝中国地质大学生日快乐荣光永葆,朝气永继!弦歌不辍,再续辉煌!设计策划|党委宣传部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七秩荣光 逐梦未来 | 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七秩荣光创伟业,逐梦未来谱新篇。11月7日上午,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在未来城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视频致辞。湖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刘子清,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洁,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清华,两院院士孙和平、杨春和、殷鸿福、金振民、谢树成,国家部委和省市区有关单位领导,兄弟高校领导,合作单位领导,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以及干部师生代表、媒体朋友等出席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大会。全体参会人员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讲话。他指出,中国地质大学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努力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湖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讲话。他指出,7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坚守育人初心,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地方发展。他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始终胸怀大局,不断开拓创新,持续追求卓越,矢志创建一流,深度融入湖北,服务建设湖北,为建设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争取早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大会宣读自然资源部、云南省委省政府发来的贺信。校庆期间,学校收到了来自兄弟院校、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单位和校友们300余份贺信和祝福视频。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他指出,两校都需要深刻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担当光荣的历史使命。他祝愿中国地质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乘势而上,再创新的辉煌,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校长霍尔格·汉塞尔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副校长伊恩·罗兰兹、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校长拉杰·埃昌巴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校长布鲁斯·道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尤里·马泽毅致辞,他们对中国地质大学70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讲话。他代表学校向全体地大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办学历程中无私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深情回顾了地大70年不凡的办学历程,他指出,在一代代地大人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自南迁办学以来的跨越式发展。70年来,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高水平学科特色创新发展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艰苦朴素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共议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挑战

11月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学校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宜居地球: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挑战”,探讨宜居地球的重大挑战、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使命担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论坛由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谈哲敏院士主持,20余万人次在线参加论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教授对参加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她说,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与文明,但是能源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重大灾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大学精神和创新思想的交融对话,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此次论坛汇集中外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型大学改革发展等重大课题,对于大学更好地肩负起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她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蓝图,中国将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愿以此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为契机,与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大学互学互鉴、协同创新、共同努力、积极作为,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论坛现场来自国内外的13位嘉宾紧密围绕论坛主题,分别阐述了中外大学在创新生态、国际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教授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题,作论坛主题报告。他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抓紧抓好的重要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院士以《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为题,分析了石油大学在世界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构建符合学校特色优势、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融合育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思路、举措与成果。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校长Holger
2022年11月6日
其他

献礼七十周年校庆 | 中国地质大学校史馆来了!

△点击视频,直击校史馆开馆仪式现场11月5日上午,地大校史馆开馆仪式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32020部队参谋长吴树锋大校、处长翁呈华上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谢守成,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在校院士殷鸿福教授、金振民教授、谢树成教授,学校老领导张锦高、郝翔、杨昌明、姚书振、丁振国、赵克让、邢相勤、朱勤文,校友代表,施工单位领导,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在校70年”荣誉章获得者代表以及其他退休老同志代表,各学院、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代表,教职工和学生校史馆志愿者讲解员代表等参加仪式。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仪式。全体参会人员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校长王焰新院士为校史馆落成致辞。他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70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进步的历届领导、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达衷心的感谢,向70年来为学校事业发展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历任领导、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4年多来为校史馆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所有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王焰新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他说,70年的地大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坚守初心的育人史,地球科学报国史,更是一部精神文化积淀史。他强调,校史馆是学校生动鲜活的文化殿堂和地大人的精神家园,是赓续学校血脉、传承地大精神的教育基地。他希望,全体师生在对奋斗征程的回顾中,能够共同延续“脚踏实地、敢打硬仗”“关键时候上得去”的优良传统和“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精神气质,顶天立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追求卓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书写更加辉煌的地大历史新篇章。校史馆主要捐资者之一、82届岩矿分析专业校友李忠荣在讲话中回顾了当年在武汉地质学院度过的4年美好大学生活,这期间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校史馆的建成暨开馆表示祝贺,并衷心祝愿地大在今后能够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学府,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黄晓玫、王焰新共同为卢作祥教授、杨士恭教授、杨森楠教授、胡家杰教授、范永香教授、殷鸿福院士、曹伯勋教授7位在校70年老同志颁发荣誉章。副校长赖旭龙、刘勇胜共同发布校史系列图书和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书刊。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以“美丽中国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友谊长青,地大校庆,一大波贺信来袭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在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动情地说“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激昂的话语使台下掌声雷动地大师生怀着满腔热情怀着对开创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憧憬从这里出发!△武汉地质学院时期校门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35周年校庆大会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校歌《勘探队员之歌》MV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创新扮靓美丽中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创新扮靓美丽中国“只有把知识和才华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今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级硕士新生张云飞,秉承父亲张国旗遗志,成为学校“张国旗班”的一员,立志加入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开学第一天,他就来到“四重门”打卡。摆成“之”字形的4块印度红长石,铭刻着地大历经南迁办学、四次更名,始终坚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教育使命。培育地球科学特色一流人才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回顾70年发展历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地球科学特色一流人才,不断闯出一条地球科学领域国际一流大学建设之路。”21世纪初,地大提出“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办学目标,扎实推进211工程建设、985平台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上锻造了“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标尺。“培养一流人才,为祖国和人民是首要的。”国家教学名师龚一鸣教授强调,“品德高尚”是地大人才培养的头条标准,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让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赵新雅是地大原创话剧《大地之光》中李四光先生的第一任扮演者。2015年本科毕业后,他毅然奔赴新疆地矿局工作。他说:“我不能只是扮演李四光,更要热爱祖国、学习本领、担当大任,做真正的‘李四光’。”建校70年来,地大毕业生接续奔赴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学生有了创新能力,教育才谈得上一流。”黄晓玫说。近年来,地大先后成立李四光学院、C2科教战略联盟、高等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不断创新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课堂不应只是在教室里,更应该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地大坚守“知行合一”育人特色,建立了北戴河、周口店、秭归、巴东等实习基地,每年超过5000人在基地实习实践。在野外,学生不但掌握了实践真知,而且磨炼了意志,厚植了家国情怀。建校70年来,地大弘扬“艰苦朴素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0周年校庆公告(第三号)

2022年11月7日是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庆日,学校将隆重举行校庆系列活动。鉴于当前疫情,校庆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活动延期举办。衷心感谢各位嘉宾、校友的关心厚爱,热忱期盼您线上共襄盛会、同谱华章。待疫散云开,让我们相会菁菁校园,畅叙深情厚谊,共话美好未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微信视频号、官方微博、B站、抖音、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将全程直播校庆活动(直播入口见文末二维码)。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师生倾情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献礼中国地质大学七十华诞

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即将迎来70华诞。日前,陈华文老师带领唐钰君、刘雅文、张世春三名同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推出100张绘本《山河作证》。该绘本以“文字+画稿”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学校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的故事,彰显了师生们地质报国的豪情。这是当前国内唯一一部讲述地质故事的绘本。我校是我国地质教育的重镇,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育了30多万名优秀人才。我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其中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是每一个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把教学课堂搬到山河大地,已经成为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陈华文2020年在武汉战疫期间,创作了百幅战“疫”画稿,并且出版绘本《英雄之城:武汉战“疫”图记》,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近20年来,他曾跟随师生,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从事野外地质科考,围绕讲好地质故事,创作和发表过连环画,但是篇幅都不算大,他的内心有点不甘。去年9月,创作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绘本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为了真实描绘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陈华文搜集了上千张的照片作为参考。“绘本创作不是简单地把照片原原本本地画出来,而是要对图像进行提炼、取舍,然后根据叙事的要求进行创作,最后实现文图交融。”陈华文说。绘本《山河作证》用现实主义的风格,描绘师生们野外实习和地质科考的场景。100幅画稿中,人物造型严谨,场景取舍巧妙。绘本中,有的描绘老师在野外认真授课,有的描绘学生观察地质标本,有的描绘学生采集水样,有的描绘师生交流讨论,有的则描绘在严寒极地从事科学考察。这些画稿中,既有野外地质工作的历史再现,也有最新的科学考察呈现,2022年夏天,我校组织的第二次长江源科学考察的难忘瞬间,也收入到绘本之中。此外,承载师生记忆的校园风景和建筑,在绘本中也画了出来。画稿中的所有人物,均以身边的师生为创作原型。“创作这个绘本的过程,也是我的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我身边的很多老师和同学,为了探寻自然资源的奥秘,在野外风餐露宿、艰辛跋涉,真正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参与创作的研究生唐钰君感叹。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2月,针对20多张创作草图,陈华文并不满意,地质人的精气神在画稿中,没有达到预想的表现效果,他甚至一度想放弃创作。但是一想到师生们在崇山峻岭跋涉的身影和无畏的攀登精神,他又鼓起了创作的勇气。每一幅画稿,从草图酝酿到定稿,都反反复复地修改,有的画稿修改多达十多次。“参与创作这个绘本时,我们时常被师生们不畏艰险、探索地学奥秘的精神深深感动。”刘雅文、张世春说。当时参与创作时,这两人还是我校本科生,如今,两人分别在江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读研。今年10月,绘本创作完成后,陈华文向地质专业师生征求修改意见。资源学院青年教师陈鑫激动地说:“看了绘本《山河作证》,让我想起了在柴达木盆地地质科考的点点滴滴,表现地质故事的绘本,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环境学院学生韩鹏说:“绘本中,把我们在野外水文地质考察的场景画了出来,看了好亲切。”陈华文说,相信所有的地质工作者,看了绘本《山河作证》,都会想到自己在野外工作的难忘经历。“这部绘本不仅是献给一所大学的生日礼物,也是献给所有地质工作者的礼物,正是他们默默无闻地服务祖国自然资源事业,才奠定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基础。”绘本《山河作证》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10月下旬至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分别以大篇幅刊发绘本的部分文图。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科学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文汇网、湖北日报网、极目新闻、长江云、大武汉客户端等纷纷进行了报道。(屠傲凌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地大与中控技术共建未来技术学院 共同培养智能地球探测英才

七十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10月28日,我校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启动仪式暨实验室揭牌典礼举行。中控集团创始人褚健,中控技术董事长崔山、总裁助理石莹,我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华、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吴敏,学校相关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相关学院负责人、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各校企合作的企业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鑫主持启动仪式。褚健、崔山、石莹、黄晓玫、王华、吴敏启动共建,为智能化技术实验室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实验室揭牌。王华认为,地大与中控技术共建未来技术学院,联合打造产教融合实验室,共同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为实现学院推动地球探测和生态健康技术、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做出贡献。他表示,学校将加强与中控技术的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校企合作树立典范。崔山指出,中控技术是国内领先的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表示,中控技术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与团队、拥有先进的软硬件配置,中控技术与地大强强联合,将为师生提供更具实践型与科研型的场景化平台,能孵化更多科研成果。他期待地大人能够加入中控技术,共同为社会、产业、教育发展做贡献。中控技术向学校捐赠价值千万的先进设备,合作共建智能化技术实验室和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并向“智能地球探测奖学金”捐赠50万元,奖励在智能地质装备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工程和装备产业多家企业也为“智能地球探测奖学金”捐赠,助力学校人才培养。2021年,我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探索资源与环境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模式和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深度融合,培养“敢闯会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院目前有本科生123名,研究生70名,由16位首席科学家牵头组建导师团队,实行“一生一方案”,导师团一对一培养。据吴敏介绍,未来技术学院目前有两个主攻方向:未来地球探测技术和未来生态健康技术。矿产资源能源的勘探、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污染防治等都需要先进的智能装备保驾护航,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装备革新有望带来科研突破。他表示,中控技术在智能装备研发上有着强劲实力,也是学院的首家合作企业。学院还将与更多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一流实验教学平台。图文|王俊芳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地大人的科研贡献:长兴“金钉子”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前言:1996年,殷鸿福院士推荐以浙江省长兴煤山D剖面27c之底作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俗称“金钉子”),2001年,煤山最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认为“金钉子”,此举被誉为“我国地质学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由此开拓了我国古—中生代转折和生物大灭绝的研究,推动该研究成为一个地学热点领域。10月26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公布全球第一批地质遗产地名录,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中国地质遗迹入选,我国是本次评选中入选地质遗产地最多的国家之一。同一天,在浙江省长兴举行中国入选的7个地质遗产地的发布会,中科院院士殷鸿福、谢树成,我校副校长刘勇胜,张克信教授,科发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及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发布会。长兴县副县长周卫凌对参与发布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对他们为长兴“金钉子”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张建平,宣布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包括由我国单独申报的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石林喀斯特、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以及我国和尼泊尔共同申报的珠峰奥陶纪岩石。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陆献峰介绍,浙江是我国首个“金钉子”的开创地,截至目前已发现有4个“金钉子”,是全国“金钉子”数量最多的省份。长兴煤山“金钉子”剖面同时拥有2个“金钉子”,为全世界仅有的两个地区之一,是全球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场所。殷鸿福院士致辞。他说,“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长兴‘金钉子’,今天非常荣幸包括其在内的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这是各遗产地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地质工作者长期辛勤付出的成果”。他表示,长兴“金钉子”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意味着新的开始,作为长兴“金钉子”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员,将会继续围绕“金钉子”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金钉子”的科学价值,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地科联秘书长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青春恰芳华!地大运动会来啦

10月28日,学校秋季运动会在南望山校区西区田径场隆重举行。校领导王焰新、唐辉明、赖旭龙、王林清、刘杰、刘勇胜、唐忠阳,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储祖旺,校长助理蒋少涌,学校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主持开幕式。国旗仪仗队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擎着五星红旗,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进入会场。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师生们步伐整齐、口号嘹亮、意气风发,依次走过主席台。饱含巧思的表演,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远程继续与教育学院方阵带来了刚劲有力的军体拳表演,他们的呐喊声响彻操场;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体育学院方阵带来各具特色的舞蹈;机关分工会代表团的老师们和附校分工会代表团的小朋友们带来活力四射的啦啦操;后勤分会代表团里,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副校长赖旭龙致开幕辞。他说,今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以来,学校充分发挥特色体育育人功能,逐步形成了“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他希望全校师生充分发扬“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广大师生要以运动会为契机、积极营造融洽的体育文化氛围、享受体育的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指引下,为早日实现“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地大梦而努力奋斗。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莹代表学生运动员宣誓。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宋冬冬代表教职工运动员宣誓。体育学院教师褚鹏飞代表裁判员宣誓。校长王焰新宣布运动会开幕。广播体操代表队精神饱满,身姿挺拔。21面院旗指引21个比赛方阵,800余名运动员,步伐铿锵有力,动作整齐划一,跑步在场地中央集结。他们动作舒展流畅,洋溢着青春的无限活力,流露着年轻的蓬勃朝气。《龙魂武韵》结合了太极的“静”与舞龙的“动”,展现了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我的未来不是梦》向大家展示了青年学子逐梦未来的激情,演员们灿烂的笑容,激情满满的舞姿传递着地大学子扎根祖国,不懈奋斗,胸怀天下的担当。《党旗更鲜艳》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优美的舞姿灵动轻盈,鲜红的绸缎如晚霞般映照在激情四射的地大校园。《领航新时代》用诚挚的歌声,稚嫩的笑脸,艳丽的牡丹,金黄的向日葵呈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朝气与热情,“七秩荣光,逐梦未来”是他们对地大七十华诞的真诚祝福。开幕式精彩瞬间运动会现场在一阵阵富有节奏感的呐喊中,拔河决赛开始了。最后,由资源学院、自动化学院和地学院分别夺得冠亚季军。运动会的赛程还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当中,运动员们目光坚定,拼搏不息,“更快、更高、更强”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竭尽全力去拼吧!在运动会赛场上发挥最佳水平!在人生的赛道上超越自我!文|孙彦钦
2022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