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生倾情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献礼中国地质大学七十华诞



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即将迎来70华诞。日前,陈华文老师带领唐钰君、刘雅文、张世春三名同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推出100张绘本《山河作证》。该绘本以“文字+画稿”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学校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的故事,彰显了师生们地质报国的豪情。这是当前国内唯一一部讲述地质故事的绘本。

我校是我国地质教育的重镇,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育了30多万名优秀人才。我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其中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是每一个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把教学课堂搬到山河大地,已经成为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陈华文2020年在武汉战疫期间,创作了百幅战“疫”画稿,并且出版绘本《英雄之城:武汉战“疫”图记》,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近20年来,他曾跟随师生,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从事野外地质科考,围绕讲好地质故事,创作和发表过连环画,但是篇幅都不算大,他的内心有点不甘。去年9月,创作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绘本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为了真实描绘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陈华文搜集了上千张的照片作为参考。“绘本创作不是简单地把照片原原本本地画出来,而是要对图像进行提炼、取舍,然后根据叙事的要求进行创作,最后实现文图交融。”陈华文说。

绘本《山河作证》用现实主义的风格,描绘师生们野外实习和地质科考的场景。100幅画稿中,人物造型严谨,场景取舍巧妙。绘本中,有的描绘老师在野外认真授课,有的描绘学生观察地质标本,有的描绘学生采集水样,有的描绘师生交流讨论,有的则描绘在严寒极地从事科学考察。这些画稿中,既有野外地质工作的历史再现,也有最新的科学考察呈现,2022年夏天,我校组织的第二次长江源科学考察的难忘瞬间,也收入到绘本之中。此外,承载师生记忆的校园风景和建筑,在绘本中也画了出来。

画稿中的所有人物,均以身边的师生为创作原型。“创作这个绘本的过程,也是我的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我身边的很多老师和同学,为了探寻自然资源的奥秘,在野外风餐露宿、艰辛跋涉,真正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参与创作的研究生唐钰君感叹。

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2月,针对20多张创作草图,陈华文并不满意,地质人的精气神在画稿中,没有达到预想的表现效果,他甚至一度想放弃创作。但是一想到师生们在崇山峻岭跋涉的身影和无畏的攀登精神,他又鼓起了创作的勇气。每一幅画稿,从草图酝酿到定稿,都反反复复地修改,有的画稿修改多达十多次。


“参与创作这个绘本时,我们时常被师生们不畏艰险、探索地学奥秘的精神深深感动。”刘雅文、张世春说。当时参与创作时,这两人还是我校本科生,如今,两人分别在江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读研。


今年10月,绘本创作完成后,陈华文向地质专业师生征求修改意见。资源学院青年教师陈鑫激动地说:“看了绘本《山河作证》,让我想起了在柴达木盆地地质科考的点点滴滴,表现地质故事的绘本,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环境学院学生韩鹏说:“绘本中,把我们在野外水文地质考察的场景画了出来,看了好亲切。”

陈华文说,相信所有的地质工作者,看了绘本《山河作证》,都会想到自己在野外工作的难忘经历。“这部绘本不仅是献给一所大学的生日礼物,也是献给所有地质工作者的礼物,正是他们默默无闻地服务祖国自然资源事业,才奠定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基础。”

绘本《山河作证》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10月下旬至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分别以大篇幅刊发绘本的部分文图。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科学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文汇网、湖北日报网、极目新闻、长江云、大武汉客户端等纷纷进行了报道。(屠傲凌 张玉贤)


绘本《山河作证》选登
文图创作:陈华文 唐钰君 刘雅文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双一流”大学,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培养了30多万名优秀人才。

2.地大人秉承地质报国的信念,寻找矿藏资源,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3.一代代地大人沐风栉雨、风餐露宿,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地质找矿事业。

4.学校十分重视野外实习和地质科考,祖国的山山水水,是学习与研究的大课堂。

5.野外实习是学生们的必修课,老师们甘做“先遣军”,在野外认真备课、拟定实习教学路线。

6.野外实习中,老师们针对不同的岩石形貌,进行现场授课。学生们在野外开启了认识地质、热爱地质的旅程。

7.野外实习尽管充满艰辛,可是学生们对地质找矿事业满怀憧憬。

8.野外实习中,学生们认真观察岩石标本,探寻矿藏的科学奥秘。

9.野外实习中遇到新的地质现象,师生们都认真对待,也许暗藏矿产资源的讯息。

10.野外实习中师生们认真讨论,科学问题不能模棱两可。

11.地质考察是野外实习的深度拓展,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们参与到地质调查之中,努力学习地质填图的本领。

12.野外地质考察中,学生们对于采集到的岩芯,做好整理。这些岩芯,是发现矿藏的一手“证据”。

1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师生们积极投入到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考中,在江河之畔采集水样,为江河“把脉”。

14.对于地质科考中采集的数据,学生们及时进行信息处理,在数据比对中寻找成矿规律。

15.野外实习与地质科考中,催生出登山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专业领域。极限运动培养了学生们敢于挑战的品质意志。

16. 学习地质、研究地质在校园蔚然成风,师生们用知识和专业,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仅为国内培养地质人才,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培养地质类留学生。

18.地质科普备受重视,巨大的恐龙化石,仿佛诉说地球生命演化的沧桑历史。

19.地质教育教学中孕育出底蕴深厚的地学文化,化石林景观让地学文化“看得见”“活起来”。

20.看来路,地大人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向前进,地大人踔厉奋发,续写辉煌的时代篇章。




  以下为部分媒体报道截图  

▲中国自然资源报


▲中国矿业报


▲光明日报客户端


▲中国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科学网


▲文汇网


▲湖北日报网


▲极目新闻客户端


▲长江云




来源|绘本《山河作证》

文图创作 | 陈华文 唐钰君 刘雅文 张世春

微信编辑|赵婧萱

审核|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