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要!记牢做好这几点,守好个人健康防线!


武汉市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代际间隔更短的特点,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更好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现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一、提倡两点一线倡议您“单位-家庭”两点一线,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公共场合,非必要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非必要不跨区流动。二、加强个人防护。请您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一定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扫场所码。在小区活动时正确佩戴口罩,不串门,少聚餐,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三、加强健康监测。请您按照安排参加小区核酸检测,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检测。养成日常健康监测的好习惯,如您和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丧失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及时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四、主动进行报备。主动向社区、单位报备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风险人员接触史等情况,不瞒报、不漏报。五、关注权威信息。请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高风险地区和涉疫轨迹等疫情动态信息和防控政策,不信谣、不传谣,保持乐观心态。人心齐,泰山移。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每位市民的参与配合。让我们每个人守好个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我们的城市家园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1月21日



做好个人健康防线,这五点请记牢做好!

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更好保护市民朋友的健康,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谭晓东教授结合病毒流行性特点,请每位市民朋友自觉守牢五点个人健康防线,共筑城市健康安全屏障。

一、两点一线不扎堆,阻隔隐匿传播

“综合近期国内外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病学特点及代际传播间隔时间的研究结果来看,与既往毒株相比,BA.5.2进化分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极强,最快不到24小时就能传播一代,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疫情处置、控制难度较以往成倍增加。”谭晓东强调,疫情防控关键期,市民朋友不扎堆不聚集,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防止疫情隐匿性传播,扩散蔓延。

二、自我防护落实好,切断感染链条

“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距离,是预防新冠病毒及各类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做到。”谭晓东表示,坚持做好自我防护,尽可能切断感染链条,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身边人。此外,“场所码”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的重要工具,在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时积极配合扫码,能帮助疫情防控部门及时有效地开展精准溯源和风险排查,提高疫情防控防线的精准性。

三、核酸应检尽检,第一时间揪出病毒

谭晓东强调,由于存在感染病毒和病毒能够检出之间的时间差,只有在短期内反复检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检出感染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多轮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务必做到“应检尽检”,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到“动态清零”,防止疫情蔓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上报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主动报备要牢记,严防输入性疫情

“落地检、主动报备行程和健康信息、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是我们防御输入性疫情的有效措施。”谭晓东提醒,居民主动向社区、单位报备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风险人员接触史等情况,不瞒报、不漏报。所有外地来(返)汉人员应在抵汉前7天内提前主动完成信息申报,在线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报备,并配合做好落地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等各项措施。

五、信息鉴别很重要,保持乐观不恐慌

网络时代可谓“人人都有麦克风”,如果自判能力不足、不能理智地鉴别不实信息或不良信息,就容易“跑偏”,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谭晓东建议,面对疫情相关信息,市民应重点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动态与信息,保持理智的认知和判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团结一致做好防控工作。

疫情当前,大家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代际间隔更短的特点,全面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从加强个人防护做起。只有全体市民的大力配合,我们才能齐心协力尽快控制住疫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消毒



疫情防控无小事

防微杜渐是大事

我们要从自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起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 | 武汉发布 长江日报 央视新闻

微信编辑|王俊芳

审核|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