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两项成果入选中国古生物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发布了“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我校宋海军、代旭等人研究的《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和我校谢树成教授等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研究的《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两项成果入选。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深时重大地质事件对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是生物演化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我校宋海军、代旭等人针对生物古地理对大灭绝事件响应开展了深入探索。该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导致热带地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高峰消失,出现了一种扁平化的多样性纬度梯度。大灭绝后的菊石出现全球化现象,世界不同地区的菊石变得极为相似。这些发现表明气候变暖及相关的环境事件对热带地区物种和地方性物种的影响更大。该成果对预测当前全球变暖加剧后海洋生物的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启示。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
中国华南三叠系-侏罗系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
(1,分子化石记录;2,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3,晚三叠世孢粉化石;4,古大气CO2重建;5,银杏植物化石与表皮气孔分布)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和我校谢树成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陆相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根据孢粉化石、分子化石和银杏植物气孔参数等多种方法,首次获取了川东鄂西地区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古植被更替与气候变化、裂解多环芳烃与古火灾事件以及古大气二氧化碳变化与温室气候等重要证据。这不仅是迄今为止东特提斯地区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植被、古气候、古火灾事件和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最为翔实的高分辨率记录,而且首次在东亚地区揭示了该时期陆地植被、气候变化与火灾事件之间的联系。该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事件方面跻身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
1)基干兽类听觉和咀嚼器官模块式演化分离节点;
2)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迁移与混合历史;
3)澄江动物群“章氏麒麟虾”的发现揭秘节肢动物的起源;
4)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湿润低地的亚热带“香格里拉”生态系统;
5)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6)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
7)白垩纪琥珀揭示昆虫和介形虫的早期演化;
8)环南中国海地区海岸带沉积环境演变与史前水稻农业扩张;
9)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10)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发现最早包壳窃食寄宿关系化石。
2017年至今,“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工作已举办五届,极大促进了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本次发布的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方向上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
文|庞伟红
图|中国古生物学会
微信编辑|王雪蓉
审核|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