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

党史学习教育

01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李忠杰

做客震旦讲坛


5月16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做客我校震旦讲坛362期,为我校师生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主题报告。此次报告会为湖北省“百所高校 百万大学生 百场活动 学百年党史 党史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专题报告会。


  

会上,李忠杰以党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不断走向胜利的大本领、大智慧。他通过讲述北京孕育、上海制造到南湖启航的党的孕育史,回溯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面对和处理早期一系列风险挑战,并从中把握党的初心与使命;通过讲述党的历史故事,重温革命先烈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通过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从中央南方局的部署中窥见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凝聚革命力量而进行的不懈斗争,从震惊中外的香港“秘密大营救”等奋斗故事中领会无数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无私忘我的牺牲精神。(黎亚妮)



02

校领导参加师生午餐会


“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对学校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什么建议?”“大家平常吃饭是去食堂多还是外卖多?”近日,南望山和未来城两校区分别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师生午餐会。校学生会邀请了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书记王林清、副校长刘杰和同学们共进午餐,同学们畅谈学习生活体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南望山校区师生午餐会现场

未来城校区师生午餐会现场

师生午餐会作为“我为同学做件事”系列活动之一,是我校学生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举措。我校学生会力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同学、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广泛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同学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力所能及为同学多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师生午餐会这种形式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氛围轻松的面对面交流机会,是学校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构建民主和谐校园的有效平台,也是凝心聚力、推动我校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与学生沟通渠道,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广大同学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吴迪 韩鹏 魏明杰 胡琪)



教育教学


03


我校青年教师在第三届全国大学

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中获奖


近日,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83所高校的212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我校地球科学学院申添毅老师获得特等奖,资源学院陈思老师获得一等奖,地球科学学院王连训老师获得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徐亚军)



04

我校在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

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日前,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武汉大学落幕,我校环境学院周建伟获正高组二等奖,外国语学院姚夏晶获副高组三等奖,环境地质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获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我校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周建伟(右二)及其团队


姚夏晶比赛后留影


大赛评选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13项、优秀组织奖16项。我校根据校赛结果共选送了8个团队及个人参赛。(高岩)



科学研究


05

图案化光响应DNA水凝胶实现

局部细胞响应性调控


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我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学院夏帆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时空可控图案化光响应DNA水凝胶实现局部细胞响应性调控》。该文第一作者为材料与化学学院黄福建教授,通讯作者为黄福建教授、夏帆教授以及以色列希伯莱大学Itamar Willner教授。


本文是夏帆教授课题组关于光响应功能DNA系列工作之一。系列文章分别实现了光响应功能DNA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具体包括:微球表面光响应功能DNA双光子图案化及性能调控;基于光响应功能DNA探针分子的单细胞水平“光”“电”双模态癌症相关信使RNA检测;利用光响应功能DNA构筑光响应DNA水凝胶实现局部细胞响应性调控。

功能性DNA适配体图案化DNA水凝胶实现局部细胞响应性生长调节


本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基金项目的资助。(李晓晔)


06

嫦娥五号月壤具备六大潜在科学价值


日前,我校行星科学研究所肖龙教授团队利用已有的遥感探测数据,对嫦娥五号着陆点及其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嫦娥五号样品六大潜在科学价值,为今后围绕样品开展深入科学研究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钱煜奇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肖龙教授。研究对嫦娥五号月海玄武岩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其为埃拉托逊纪(距今~15亿年)中高钛玄武岩。肖龙教授团队从区域背景、撞击坑统计年代学、岩石类型、月球动力学及热演化和月壤形成方面,归纳了嫦娥五号样品有望解决的27个重大科学问题,总结出嫦娥五号样品六大潜在科学价值。


  据了解,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庞伟红)



07

郭海湘教授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结果,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海湘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该项目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十九届五中全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共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精准识别与风险评估体系优化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能力提升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能力提升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应急队伍与物资保障能力提升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防控韧性和能力提升研究”五项子课题,旨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动态识别、研判、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为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刘飞燕)



成果转化


08

我校两项目获首届湖北专利金奖


近日,湖北省政府颁发首届湖北专利奖,我校的“一种干热岩储层裂缝形成方法”和“一种激光剥蚀信号在线平滑装置”2项专利获金奖。


由工程学院窦斌教授团队完成的“一种干热岩储层裂缝形成方法”专利成果,采用二氧化碳爆破致裂建造干热岩人工热储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具有破岩能力强,易产生体积诱导裂缝等技术优势,对于促进干热岩的商业化开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地大已举办了多期深部地热开采培训班及2020中国深部地热论坛。


同时获得湖北专利金奖的项目“一种激光剥蚀信号在线平滑装置”研发与应用,由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胡兆初教授团队完成。该项目对于提高激光微区分析的精确度和空间分辨率,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过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本届专利奖是湖北专利奖升级为政府奖后的第一届,共评选出20项专利金奖,25项奖专利银奖以及5名优秀发明人奖。评选活动重点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益运用,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突出“纸变钱”的能力和效益。李想



09

“海百合”智能音乐情感机器人亮相

首届消博会引关注


近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应湖北省商务厅邀请,我校自主研发的“海百合”智能音乐情感机器人以全新的形象和功能参加了本次展会,梳着“大背头”、带着墨镜的“海百合”登台演奏扬琴,现场人机协同演奏的美妙歌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

“海百合”消博会现场演奏


“海百合”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周莉副教授和自动化学院陈鑫教授、刘振焘副教授带领的音乐科技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智能音乐情感机器人,具有双机械臂12个自由度。


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观看“海百合”演奏 

《焦点访谈》报道视频 


本次是“海百合”新外观、新功能的首次公开展演,深受观众喜爱,新华社国际频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视焦点访谈、中新社、南方日报、湖北日报及多家省级卫视等几十家媒体争相采访报道。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秦军等多位领导也观看了“海百合”表演。(卫晶 商鹏程 林玮伦)



科普工作



10

逸夫博物馆在行业评比中再获佳绩


近日, 2021年湖北“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宜昌博物馆举行。我校逸夫博物馆在行业评比中获得多项奖项。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官信,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叶竟涛为18家新晋级、定级博物馆授牌。逸夫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


逸夫博物馆研发推广的精品课程《地球大发现》在2021年度湖北省文博系统优秀研学线路及课程推介活动中荣获“十佳研学课程”。


在2021年湖北省文博系统红色故事培训班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逸夫博物馆讲解员唐晓玲以《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感怀当代优秀水利工作者张国旗》为主题,讲述了这位地大年轻校友为了帮助家乡解决缺水问题而无私奉献的短暂一生,获湖北选拔赛专业组三等奖。(徐燕)



11

一图书获评全国应急科普作品

征集展示活动十佳图书作品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编著 丛书主编:范立民

  

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指导,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人民网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20年全国应急科普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结果公布,我校出版的图书“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获评应急科普十佳图书作品。


“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6分册,内容主要围绕各类地质灾害基本简介、引发因素、识别防范、临灾避险、分布情况、典型案例介绍等方面展开。该丛书旨在以科普大众读物的形式普及“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怎样预防地质灾害”“发现地质灾害怎么办”等知识,特别在灾害预防预测方面扩大了篇幅,重点增加了2000年以来地质灾害防治预防的典型成功案例。


丛书曾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一套提高大众科学素质、普及地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高质量科普读物。 (洪梦茜)



图文来源 | 地大新闻网

微信编辑 | 梁耀梅

审核 | 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