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校-说出你的故事07 | 谢兴武:笑傲风雨人生路
人物名片
谢兴武,1947年1月出生,湖南新晃人,1982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同年于我校任教。
谢兴武一直从事公共基础课数学的教学,为本科生开设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七门课程。在地大,凡上过他的课的学生无不称赞他讲课精辟而风趣,不少文科生慕名而至跨专业选修他的高数课。
谢兴武1988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6年晋升教授。2003年入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2005年当选湖北省教学名师,1993年与2004年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注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次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编写并出版《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习作课教程》等教材,发表论文12篇。2012年退休。
乡亲们说,小伙子是个“多面手”
Q
记者:谢老师,您好!您从1966年高中毕业之后上山下乡,在农村做过什么?请您谈谈当时是如何从农村走向城市的?
谢兴武:我出生于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1966年,我高中毕业。我“跨长江、越黄河、考上北大清华”的梦想破灭。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我来到一个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在乡村的茅屋,煤油灯下,我自学无线电、半导体方面的书籍,将这些书籍外面包上一层封面。我自己动手安装了一台四管半导体收音机。1969年,造反派抄家,将这台收音机当作“美蒋电台”,全家为我而受到连累,在那个年代,要学习一点知识多难啊!在人生路上,我学会科学种田,成了村里的农业技术员,我刻苦学习农机知识,成了公社农机手,我还组织文艺宣传队,活跃在侗家山寨。1977年,我又当上了公社中学民办教师。
1966年,谢兴武(第2排右3)在农村上山下乡
1978年,恢复高考年龄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由于消息闭塞,6月初才知道这一消息。那年自己刚好30岁,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再一次燃起了我上大学的希望之火,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决心作最后一次拼搏。时间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了,而12年前高中学的书本知识已快忘光了,手上连一套完整的课本也没有。只好跟毕业班学生借一本,复习一本。当时,每天工作到下午6时放学回家,圈上的两头猪正嗷嗷叫着等我喂食。当我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做完家务活已深夜11 点了,这时才能安下心来复习功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干就是凌晨3点,在床上躺3个小时,早晨6点,又急急忙忙赶往学校,开始新的一天教学工作。连续苦干了一个月,熬红了双眼,瘦了一身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总分435分,怀化地区理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华中工学院数学师资班录取。当我手捧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我真不敢想 30 岁还能上大学。是改革的春风使我枯木逢春,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才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十二年才圆了大学梦。
学生时代,同学们喊他“老班长”
Q
记者:1978年您考入当时的华中工学院,您能回顾一下大学的经历吗?
谢兴武:1978年9月1日,我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同甘共苦的妻子、孩子,挑着一担简单的行李,身穿补丁衣服,风尘仆仆踏上去武汉的列车,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火车在湘黔线上行驶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凌晨6点到达了武昌。当我肩挑行李来到华工,新生接待站设在新华书店下的一层,进门的左边是新生接待站,而右边是民工登记处,我因长年在艰苦的农村风吹日晒,显得苍老、憔悴,身穿一件补丁中山装,脚穿一双草鞋,肩上挑着一个破木箱和一床旧棉被,与外出打工的农民没有丝毫差异。一位工作人员二话没说,马上将我引到民工登记处,我一看不对头,说∶“我是上大学,我来报到的。”他将我从头到脚看了两遍,不相信,最后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才连声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搞错了。”我就这样开始了大学生活。
1987年,谢兴武与家人在母校
我所在的是78031班,加上78032班一共60人,一个月后转到固体电子系去了15位同学,剩下45人合成一个大班作为数学师资班,班上大的30岁,小的15 岁,来自湖南和湖北两省,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民主投票选举,我担任了第一任班长,因年龄大,同学们都称我为"老班长",以后连选连任,一干就是四年。
大学的学习是艰苦的。自己已三十岁,记忆力比十五、六岁的年轻同学差,大部分同学已学过四年英语,而自己在文革前学的是俄语,对英语一窍不通,得从零开始。英语基础好的被编在快班,而我和十几个基础差的编在慢班,一年半以后,一起参加英语结业考试。笨鸟先飞,每天清晨五点,同学们还在睡梦中,我就起床,开始学习英语,跟着学校的英语广播练习发音,随身带一个自制的英语单词卡片,连排队就餐的几分钟都利用起来记忆单词。将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英文译成中文,再将中文译成英文,课本上的每一道题,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还看了不少参考书籍。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一年半后,英语结业考试,我得了90分,获得了优秀。
我们班是作为高校师资培养的,教我们的教师都是学校最好的教师,几乎都是教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每门课考试题目又多、又难,我们每次考试都提心吊胆,将教材课本上的练习题全掌握了,还担心不及格,还要到图书馆看不少参考书,才能考好。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都有课,星期日也不敢丝毫放松,一个方凳,一个小凳,在树下一学习就是一天。学习生活是十分紧张和单调的,每天寝室、教室和食堂三点一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武汉的夏天,温度高达40来度,简直是一个火炉,十人一间的寝室,没有电扇,又闷又热,晚上无法入睡,第二天起来,席子和床铺板被汗水湿了一大片。有时,将蚊帐挂在操场双杠下,地下铺上床铺板和席子,室外比寝室凉爽一些,但蚊子太多,稍不留意,就被蚊子盯上,皮肤又痒又疼。六、七月正值期末考试,骄阳似火,教室里也没有电扇,手上汗水弄湿了试卷,只好在手下垫一块毛巾书写,白发苍苍的监考老师手提浇花的水壶在教室的座位间不停的喷水,降温。
冬天武汉,滴水成冰,十分寒冷,我们几个农村的同学因经济困难,没有棉衣,正发愁时,学校给每人补助一件蓝色的布棉袄,我们穿在身上,暖在心头。
学习之余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下午课余,各寝室间举行激烈的排球赛和篮球赛,系里还经常有象棋、围棋和诗歌朗诵比赛,新生运动会和一年一度的系、学校运动会、英语演讲比赛和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竞赛。星期六晚上,忙里偷闲,当时寝室没有电视,学校也没有舞会,看电影成了大部分同学的娱乐方式。学校电影院在东边,中间是电影屏幕,前面是一排排水泥凳子,后面是一块大草坪,看一场电影坐票5分钱,而我们没有时间去排队买票,每学期预先买十几张站票,自己带一把小凳子,坐在屏幕后面的大草坪上看,正面看到演员的是右手,而我们在反面却看到的是左手,看习惯也自然了。还可以节约2分钱。2分钱在我们农村同学眼中也是不少的。因为当时,人们收入普遍低,2分钱可以买一盒火柴,买一本数学课本只要5、6角钱,物价十分便宜。
当时大学招收人数少,华工每年招收本科生新生不到一千人,高考升学率只有3%。上大学竞争十分激烈,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享受人民助学金,当时我评上甲等助学金,每月18元,14元吃伙食,2元买生活日用品,剩下2元买学习用品。当时风气正,大家以艰苦为荣,同学之间不比吃、穿,而比的是谁学习好,谁进步快。有一个同学穿了一条当时正流行的喇叭裤,被管学生工作的夏书记狠狠批评了一顿,这个同学再也不敢穿喇叭裤了。1980年我们所在的基础课部分为四个系∶数学系、物理系、外语系和政治课部。我们数学师资班也更名为计算数学专业。为办好新专业,学校聘请吉林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教育专家徐利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全国优秀教师游兆永教授等为我们授课,经常有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学校为我们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1年暑假,谢兴武回老家探望父母
大学四年就这样在紧张和愉快中度过,我连续 4年被学校评为校三好学生,1981年入了党,1982 年6月毕业分配,又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班上留校有3个名额,根据我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系领导讨论决定,要我留校,找我谈了话,并在留校上报表上签了字。当年学校人员严重超编,留校人数减少,校领导将年龄限制在28岁以下,我已超龄,不能留校。父亲得知来信引用唐诗“锦城虽荣乐,不如早还家”,我何尝不想回湖南,家乡山清水秀,这是一片生我养我的沃土。但下达的分配方案上,湖南没有名额,回家乡没有希望了。在毕业前的全班会上,我谈了自己的想法,好男儿志在四方。分配方案一公布,同学们都愉快地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也一辆手推车,装上书本和行李,在同学们的陪同下来到隔壁的当时的武汉地质学院报到,人生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在师生眼中,他是“好老师”
Q
记者:作为教师,您对教书育人有什么特殊的体会,您如何评价大学对学生的影响?
谢兴武:1982年我被分配到地院,数学教研室到人事处要求将我分到了基础课部,教公共数学,和我一起来的一个同班同学却分到学校计算中心,这是一次命运的安排。
教研室教师少任务重,走上岗位第一年,既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习题课,还要辅导 82级研究生数值分析,又要辅导两个本科班高等数学,批改作业和答疑。成天面对学生,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吃不尽的粉笔灰,上不完的课,生活既单调又乏味,很难出成果。当时地院正在建设中,没有青年教师公寓,只好将51栋学生宿舍,一间十个学生住的房间,安排我们7个青年老师住。月工资才 42.5元,在学生食堂吃饭,生活和过去当学生没有两样。而回到母校,看到留校的同学两人一间房子,雪白的墙壁,新油漆的地板,我心中不是滋味。
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肚中必须有一桶水。我看了大量与教材有关的书籍,自学了心理学、教育学,对教学法进行了学习和探讨。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有一些好奇有一些憧憬,面对下面黑压压的一片还有点紧张。上课之前我关在房间里试讲,一遍又一遍,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边放边仔细分析,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除了写好教案,备好课之外,每次课前,以纸当黑板,先练习一遍。上课时我心里有数,做到90分钟内容,讲课不看讲稿,流利地讲述下来。由于教案熟,自己讲起来也信心十足,学生听起来也聚精会神。我的两眼始终注视下面大部分学生,当发现他们脸上出现困惑表情时,我马上把内容用另一种方式再讲一遍。
谢兴武在讲课
1985 年,学校开始实行高等数学课程全校统考,高等数学内容多,学时长,进度快,统考、竞赛压力大。特别是石油系代培班,学生基础差,甚至有的学生比当年招的专科生高考分数还要低,更无人愿上。我主动承担了石油系代培班的教学任务,一干就是四年。代培班是由各大油田出钱,委托我校代培的学生组成。1987年学校招37个班,1110名新生,但期末统考与普招班一样的要求。代培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几个大油田,加之代培油田不同意代培学生毕业后考研究生,使得他们认为学好了也是白费劲,喊出了“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口号。
如何在短期内大面积提高代培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把教差班作为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形式。采取“树立目标,增强信心,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激发热情,严格要求,热情关心”32字教学方针。87 级代培3班许庆国学生横过铁路,不慎被车子压伤,在武昌铁路医院治疗,不能跟班上课,为了不使这个学生掉队,我每周到病房给他补课,解答学习上的疑难,他一个月后伤痊愈,期末参加学校高等数学统考,顺利通过。他父亲专程从南阳油田来到学校向我表示感谢,我说:“这是一个教师应该作的工作。”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好的教学效果,期末统考,3个代培班考试成绩均达到全校中上水平,及格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并在学校数学竞赛获一等奖。教的石油普招班连续3次全校高等数学统考第一,获学校颁发的数学单科一等奖。
1999年,谢兴武与学生李标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用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1991 年教煤田 21911 班高等数学课程,学生一入校就闹专业情绪,思想混乱,纪律松懈,对学习影响很大。该班学生李鹏勤奋好学,我给他指定参考书籍,重点培养,1992 年以 82 分的优异成绩获全校数学竞赛冠军,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外语教研室的一位老师问我:“这个煤田班,英语统考全校倒数几名,而你教的高等数学却全校前几名,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学生吸引过去的?”我回答她:“我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常言‘爱屋及乌’,喜爱一个人,也会喜爱与这人有关的东西,学生喜爱你,也会喜爱你给他们上的课程。”
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一个熔炉,怎样利用好这几年,将会决定着毕业之后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就像我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生活4年,是大学把我培养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大学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品格,让他们更加优秀。
同事们眼中,他是个醉心教学的“追梦人”
Q
记者:您在教学之余不仅编写了一套有特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参,也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做出了创新,能讲讲您是如何完成教学创新的吗?
谢兴武:如果说20世纪数学教学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那么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用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模式辅助教学。更何况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数学三大必修课程,每学期末全校统考,制作的课件效果如何? 还要受到统考的检验,一且考不好,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师今后晋级和职称评审。
1999年前,我是计算机盲。连简单的开、关机操作都不会。为了掌握计算机过硬技术。寒假我参加了学校计算机培训班,上课的教室设在数理楼101 教室,教室外是零下8度,冰封雪飘,教室内没有取暖设施,空旷教室里坐着五十几个学员,我是年龄最大的学员之一,当时52 岁。由于快要过春节,天气寒冷,老师授课速度很快,几次课就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20办公软件的使用跑了过去,对于过去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我来说,上课就像听天书,云里来,雾里去,硬着头皮听,把不懂的记下来,回家后,买来有关的计算机书籍,向教研室借台计算机,夜晚挑灯自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啃,不懂就虚心向教研室熟悉计算机的老师请教,那年连大年初一也没有休息,整天泡在计算机里,有时连吃饭也顾不上,简直入了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和钻研,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技术。
谢兴武(后排右1)与教研室同事在一起
2000年校科技月,自制课件给全校学生作了《数学考研新题型、特点及变化》的多媒体讲座,受到学生好评,被校学生会、团委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讲座,初战告捷,这更坚定了我制作好概率统计课件的决心。我对全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对每一概念的引入,每一结论的推导,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以鼠标为笔,屏幕为黑板,形象生动地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利用大量的图表增强课程的直观性,加大信息量;增加课内练习题、思考题、是非题、判断题,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课内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素质和能力。
经过一年努力,设计制作了我校第一部概率统计课程多媒体软件,广泛征求数学同行和计算机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大的修改。2002年上学期首次对经济管理学院 2000级4个班实施概率统计全课程多媒体教学,期末教学调查 90%以上的学生对教学感到满意,评价是“谢老师的讲课深受大家喜爱,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不错。只是速度快了一点,黑板板书应该多增加一点,两方面结合。”学生对课件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在此之后,我接着设计制作了《线性代数》多媒体教学软件,2003年设计制作了《概率统计考研辅导》、《数学考研总复习》教学软件给我校毕业生考前辅导,都受到考生的欢迎。2003年应学校人事处邀请,给全校新教员用自编的多媒体软件上概率统计示范课,受到一百多位新伙伴的好评;校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全课程录像,并在全校播放,对推动我校多媒体教学起了积极作用。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妻子生前曾说,他是个可敬暖心的好丈夫
Q
记者:1995年您的爱人被确诊患白血病,从患病到故去的23年间您一边照顾爱人,一边坚持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期间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2001年,谢兴武带妻子游览武汉长江大桥
谢兴武:我记得那是1995年4月6日,妻子在办公室上班时感到头痛无比,全身无力。之后我陪同她到同济医院进行检查。一位大夫拿着一纸病情检测结果,对我说道:“很遗憾,您的妻子患的是急性白血病M3型,按照国内目前同类病情的诊治情况来看,她的生命最多能持续3个月。”我听到“白血病”三个字时,像晴天霹雳,人一下子懵了,泪水止不住地流。
我呆若木鸡地看着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妻子,不禁感慨万千:我之所以能够从湘西一个农民成为大学生,这里面有妻子多年默默辛苦付出。良心和责任告诉我,哪怕自己倾家荡产,也要给妻子治病!
妻子住院后,我决定辞去教研室主任的职务,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照顾生命垂危的妻子。当我把辞职报告交给数理系的系主任时,系主任张一球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老谢,你的妻子需要你,你的学生更需要你啊!”本来就对学生有感情的我,加上领导的一番话,让我的心一下子软了。最后,我狠狠地咬了一下牙,说:“请领导放心。”我决定挑起两副沉重的担子。
有一天,我已经24 个小时没有合眼了,由于太疲劳,在课堂上讲课时突然慢性盲肠炎的老毛病发作,腹部一阵阵地发疼,我用手顶着腹部坚持将课上完。我住进了校医院,学生们手捧鲜花,水果到医院看望我,围在我的病床旁,我被学生们的举动感动了。但此时感动之余,想到了妻子,我急急忙忙地出院,赶往在汉口的同济医院。
8月份,妻子经过3个多月的化疗,勉强控制了癌细胞向脑部扩展的趋势,她的精神比以前要好得多,可以下床走路了,连主治医生都说这不能不算是白血病史上的一个奇迹。根据医生的安排,我把妻子接回家里静养,观察病情半个月后再返回医院治疗。
95年的秋季学期我的教学任务空前的繁重,主讲两门课程,带着两个班的《数学分析》,每天上课,滔滔不绝地讲上4 个小时,嘴唇都干裂了,咽喉也隐隐做痛,我的嗓子难受。有一次,我在为学生上第 4堂课的时候,我实在是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我含一片喉片,喝一口水,坚持将课讲完,当下课铃响,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年,在学校首次举行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中,我以高票数当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每次上完课,我必须到医院里照料妻子,为了赶时间,我随便吃一点馒头或咸菜。为了节省一元钱,我常常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鲁巷口,然后再挤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到达汉口。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规定,老师可以只批改学生三分之一的作业本,但为了对学生负责,我仍然坚持全批全改,尽管自己累一点,但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于是,我就拿着120 多本作业本,带到医院里。我把妻子安顿好,在她沉沉进入梦乡的时候,我就从包里拿出学生们的作业本,开始了挑灯夜战。夜里,在妻子的病床旁边用两个方凳子一搭,一个简单的床就成了,我就在这张床上陪妻子度过一年又一年。
2004年4月下旬,我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视网膜脱落,住进了医院。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医院看望我,送来学校、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所教的几个班的学生也派代表手捧鲜花和水果到病房看望,当时我刚动手术,眼睛看不见,但心中热乎乎的,十分感动。
2009年10月,全国高校举行首届数学竞赛,时间紧,任务重,我作为指导教师为收集资料,编写教案,连续十来个晚上工作到深夜,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加上年过六旬,我患上突发性耳聋并住院进行治疗。上午在医院静脉注射,晚上带病给参赛学生讲3小时的专题讲座,精湛的教学和忘我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学生,每次课结束后,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这次比赛湖北省只有三所高校获一等奖,我校是其中之一。
1999年到2011年我 8次被校学生会、团委和教务处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在妻子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作为教研室主任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搞好教学,这感染了教研室里其他的年轻教师,同事们的工作热情比以前更加高涨。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谢兴武被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数理学院掀起了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谢兴武老师学习的热潮。
2012年我退休,妻子住院17年,我陪伴妻子与病魔搏斗17 年,不但闯过了三个月禁区,2005年,妻子的白血病已经临床治愈,坚强地活下来,而且癌细胞得到控制,连权威医院的医生都深感惊奇。妻子被同济医院评为抗癌明星,这是上天对我的赐福。同时,她全力支持我搞好教学工作,我在教室与汉口同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上课没有迟到一分钟。在病床边认真备课,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按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应完成287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我曾经8年时间上完7149节课,相当于一名教授规定任务的23年工作量。我所教的班不论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概率统计参加全校统考均名列前茅。遗憾的是,在我退休5年后,我的妻子于2017年12月13日病逝,享年70岁。
最后我想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应该像春蚕和蜡炬一样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文|曹南燕 卢旭
微信编辑 | 许彦妤
审核| 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