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展 | 瓦尔达在这里,在那里。


 编者语

我们将在今年6月开启瓦尔达与德米的回顾展。这次确实是讨论了很久的决定,瓦尔达的电影里满是对生活的抗争与热爱,德米五彩斑斓的歌舞片华丽却也柔软,还有他们的爱情、相守的一生,都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年初,瓦尔达的离世让人心痛,正如她所言“所有死亡都将她引向雅克德米”,而这次影展主题定为幸福海滩 电影人生,是一场有关“爱”的致敬,愿我们努力活得有趣,活在当下,保持快乐,不断尝试生活全新的打开方式。

(文末福利)



幸福海滩 电影人生

the beaches, the movies

瓦尔达与德米电影回顾展

Varda & Demy

6月 |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天,是瓦尔达的第91个生日

 

80岁生日时,瓦尔达用一部《阿涅斯的海滩》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那时的她恐惧着死亡,却在为离开这世界准备。

 

90岁那年,她又以《阿涅斯论瓦尔达》,为世界留下她的大师班讲座。这是她的电影课堂,也是她的人生课堂。她用了10年的时间,为自己的告别做准备。

 

91岁这年,是瓦尔达离开这世界的第一个年头。


而我们希望从她满91岁这天开始与她在一起,努力像她一样有趣,活在当下,保持快乐,不断尝试生活全新的打开方式。


我们已将“瓦尔达”请到库布里克、bc+,希望大家在此一同与有趣的灵魂相遇。


灵感来源于《阿涅斯论瓦尔达》。


瓦尔达在深圳BC,希望遇见每一个不一样的你。


当我们再次回顾瓦尔达的一生,会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由各种偶然组成的,可爱、叛逆的旅行

 

 


童年的海滩之旅

 


虽然瓦尔达常常被介绍为法国女导演,但其实她的童年是在比利时度过的。

 

1928年的今天,瓦尔达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的父亲是一位希腊裔的工程师,母亲则来自法国南部小城塞特。

 

布鲁塞尔靠近海,那里的海滩上满满的全是瓦尔达关于童年的回忆。


童年时期的瓦尔达

 

由于战乱,12岁时,瓦尔达随着父母,一家搬迁至法国小镇塞特。赛特是瓦尔达母亲的故乡,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那时的瓦尔达生活在一个叫做“短岬村”的小渔村里。

 

渔船停留在港口,瓦尔达记忆中少年时期的游戏常常发生在小渔船上。还有渔村边的沙滩,小姐妹们聚在那里拾贝壳、玩沙堆,或者在海滩上插上五颜六色的花。

 

瓦尔达在短岬村生活了六年,在那里度过了她的整个青春期。也正因为这片成长过的沙滩,后来的瓦尔达将它拍成了第一部电影《短角情事》(La pointe-courte,1955)


《短角情事》剧照

 

这部影片由两部分构成:年轻男子路易和生活了四年的妻子艾拉先后来到短岬村,他们的婚姻生活正陷入危机;政府的调查员来调查短岬村的污水情况,村民们团结一致抵御外来者。两部分内容的结合让短岬村的生活变得热闹。

 

拍这部影片时,瓦尔达没接触过电影,对摄影器材也是一知半解,看过的电影甚至也不超过十部。瓦尔达只是以对这片沙滩的情感与自己的思考,完成了一部短岬村村民现实主义的影像。

 

可以说,海滩开启了瓦尔达的人生旅程,开启了她的电影旅程,也构成了她童年时期的最美好版图。

 



摄影师的各国旅程

 


18岁时瓦尔达来到法国巴黎读书,同时躲避战乱。她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文学文学和心理学的学位后,又先后来到卢浮宫学习艺术史,在沃吉拉尔学校又改学摄影。

 

毕业后的瓦尔达很顺利找到了一份摄影师的工作,成为国民剧院正式摄影师。她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在这期间瓦尔达既拍摄照片,也开始制作影片,她不断探讨两种艺术形式间的联系,研究着构图、光影、时间组合在一起的意义。


 摄影师瓦尔达在中国


1957年,年仅29岁的瓦尔达以摄影师的身份作为外国代表团成员受邀访问中国。从法国巴黎到北京历时28个小时,先后经过一些共产主义国家。巴黎到布拉格,再到莫斯科过乌兰巴托,最后到达北京。

 

那次旅程,她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以旅行的方式拍摄了中国不同的省市,从北京的天桥,到上海的戏院,再到三峡,一直走到了云南。当时中国人的封闭、羞涩、好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瓦尔达也为这次旅程拍下了许多照片。


瓦尔达在中国的摄影作品

 

“当时社会的状态,现实的多样性让我非常着迷。”瓦尔达说。也是在半个世纪后的2005年,瓦尔达9部作品在北京的法国电影回顾展展映,瓦尔达在此将1957年拍摄下的一百多张从未面世的照片在中国展出。

 

1962年,瓦尔达被邀请去古巴“参观欣欣向荣的新政权”。她和“左岸派”的克里斯·马克同行,两人在哈瓦那拍下了截然不同的画面。


瓦尔达在古巴的摄影作品

 

瓦尔达带着莱卡相机,她将的镜头对准了来自古巴的人们:街头的孩子,在家务中忙碌的妇人,那些被主流的大历史叙事挤出的“弱者们”,以及时代变革之外属于日常生活的微小的愉悦——回到法国以后,她用这2000多张照片组成了一部特殊的纪录短片《向古巴人致意》 (Salut Les Cubains,1964)

 

摄影师瓦尔达也途径过伊朗、美国、法国,她在达格雷街生活、工作了四十余年,她为途径的普通人拍摄照片,也将每一次历程拍摄成电影。也正是在这里诞生了如《达格雷街风情》(Daguerrèotypes, 1975)这样的影片,一切都基于街上居民的生活。


《达格雷街风情》剧照

 


 

女性主义的公路电影


 

而作为导演,瓦尔达也多次表达过,“我是一位女性主义者,但是我的女性主义不是偏激的女性主义,是带有智慧的女性主义,到今天为止,我仍然在为女性革命,为女性运动而抗争。”

 

而瓦尔达电影里的女孩也在旅行,她们独自上路,潇洒独立,追寻内心的自由。女性主义体现在瓦尔达的电影里,是斗争的、是自由的、是“流浪”的。甚至可以说,瓦尔达拍出了她特有的女性主义公路电影


《天涯沦落女》剧照

 

《天涯沦落女》 (Sans toit ni loi,1985)作为瓦尔达最尖锐的一部公路电影,无疑在鞭笞着女性身份的不认同,也在探讨着“自由”的何去何从。女孩莫娜的旅行以流浪的方式开启,莫娜所到之处,自由就开始在沿途散播。


她无视尘俗中的一切,将自由化为实际行动,以生命的代价践行对自由的追寻。电影中,莫娜用流浪和行走画出了现代文明的地图,将流浪提升到生命存在的哲学高度,探寻着个体自由与生存方式的意义。

 

《一个唱,一个不唱》剧照


相比于《天涯沦落女》看似悲剧的“死亡”结局,《一个唱,一个不唱》 (L'une chante, l'autre pas,1977)作为女性群像的描述,似乎更让人向往之。瓦尔达让裸露的女性身体在镜头里自由伸展,唱游的歌声,流浪的人生。


同样从传统保守的社会与家庭中挣脱,两个女孩久别重逢,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独行。尽管面对着太多的规范与困境,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样的自由精神,她们最终走向内心向往之的乌托邦。

 

 


当瓦尔达遇上JR

 


确实难以用言语描述瓦尔达有多喜欢旅行,80她说年纪大了,脚步放慢了许多,但对世界还充满着好奇心。

 

在认识摄影师JR后,89岁的瓦尔达又开启了一段长达15个月的旅行,拍摄了电影《脸庞,村庄》(Visages villages,2017)。 


JR与瓦尔达

 

89岁的老太太,35岁的中年帅哥,一路上走走停停,旅途充满了趣味与幽默,还有无数温暖的细节,带着俏皮与爱意。他们去了30多个小村子,位于法国的各地,很多都被人遗忘。


他们在村子里遇见工人、邮递员、农民、流浪汉,两人与他们聊天,交朋友,给他们拍一张照片,再把照片像海报一样打印出来。一张张人脸贴到房子上,脸庞和脸庞挨在一起,是每一个村庄的专属面庞。


《脸庞,村庄》剧照

 

瓦尔达真是一个可爱的人啊。当她没有赶上奥斯卡提名的午餐会时,JR却带着另一个“瓦尔达”——一个表情奇怪的瓦尔的人形纸板四处旅行。他们一起通过机场的安检,呆在录音工作室,甚至还绑着气球,在纽约的空中游荡。


JR带着瓦尔达的人形立牌旅行


 JR带着瓦尔达的人形立牌参加奥斯卡提名的午餐会


JR将瓦尔达的人形立牌绑在气球上

在纽约的空中游荡


其实,生命正是一场走走停停的旅行,要经历得到、失去、快乐、悲伤、相聚、别离。

 

是的,别离。瓦尔达在即将满91岁这年与我们离别,但我们却希望从她满91岁这天与她在一起,努力像她一样有趣,活在当下,保持快乐,不断尝试生活全新的打开方式。




今天,瓦尔达奶奶也来到了深圳BC、库布里克,以及bc+,或许你也会成为她旅途中的一部分。



幸福海滩 电影人生

the beaches, the movies

瓦尔达与德米电影回顾展

Varda & Demy

6月 |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具体展期影展片单

以及开票信息将陆续公布

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幸福海滩,电影人生 | 瓦尔达&德米电影回顾展

影展 | 不如,我们奔向瓦尔达与德米的海滩吧~






福利时间


将与瓦尔达奶奶的合影发送至朋友圈,并将朋友圈截图发送给“深圳百小汇”(微信号:szbcszbc)。我们将选择5个最有意思的朋友圈,每人送出本次影展的明信片一套(共5张)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