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展 |「绿光」,不断寻觅与相信奇迹


《绿光》放映场次
2020年12月31日(周四)19:30
2021年1月11日(周一)19:30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绿光》,不断寻觅与相信奇迹
作者:Koshin

或许很难简要地说清我们为何喜爱侯麦的影片,以及我们为何对侯麦影片中的某些场景念念不忘:黑白镜头中视线的交汇,手掌拂上膝盖,女孩滑落的肩带,相映成趣的蓝色与青色情侣衫,博物馆的画,复活的雕像,失而复得的项链,海边的短发姑娘,或是落日之后的绿光。

除去那些已然制造某种“法式美学”的影像,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场景中难以言表的复杂性,那可能是微妙的人际关系、独自承担的某种心情或者即将面临而不自知的道德选择。侯麦总把这些变为轻盈却又富有力量的电影段落,并不断地在影片中展示日常生活的魅力。

《绿光》剧照

Je cherche...
我在找……

念及「chercher」,这个意为“寻觅”的法语单词时,我们或许会从它重复的形状和回转的发音联想至《绿光》里往返于巴黎和各个度假地之间的黛芬(Delphine)——而在她与好友的交谈之中,这个单词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用之概括整部影片的内容:《绿光》是一部关于寻找和等待的电影,而其结果却只在影片的时长中占据极少的比重。

刚刚结束恋爱的巴黎女孩黛芬要怎么度过冗长的夏日?她游荡在各处,却始终不愿意轻易地融入人群,或是随意地享受陪伴。如果侯麦想要以你的日记为蓝本拍摄电影,那一定也会是这样:他更感兴趣于那些“重大时刻”发生之前的“无聊时间”——甚至是黛芬在路上无意发现的绿色扑克牌,侯麦都愿意给予一个慷慨的特写。或许正需要经由颇具神秘主义的日常征兆,那些绿色的物件、风吹来的关于凡尔纳与绿光传说的闲谈、写着“绿光”的纪念商店招牌,我们才能与黛芬一同迎来电影结尾处的光辉。

《绿光》剧照

就像其他我们所爱的侯麦的影片一样,《绿光》不具备任何可被识别的戏剧设计,看起来好像只是生活在书写其自身。而在演职员表里,我们会注意到“文本与灵感来自与玛丽·里维埃(Marie Riviere)的合作”这一行说明——不错,玛丽就是黛芬。这位姑娘最早在侯麦的《帕西法尔》中露面,并从《飞行员的妻子》开始为法国观众熟知,长期的合作与创作开始前的多次交谈足以使侯麦发现玛丽细腻丰富却容易感伤的内心,以至于最大程度地允许玛丽的现实生活也介入影片之中: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黛芬在车站阅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正是侯麦借给玛丽的,而这一小小的日常段落被不易察觉地加入到影片之中。

玛丽与侯麦在纪录片拍摄中(由玛丽导演)

不同于以往“喜剧与箴言”系列中,侯麦会写下大段的对话并要求他的主角们牢记在心——尽管这些文本可能还是得自某次拍摄前茶话会上他与演员们的谈天——然而在创作《绿光》的时候,侯麦更多时候只是为他想要实现的创作灵感设置情境,而允许玛丽在其中进行即兴表演。“人们指责我创作的句子太长。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确可以滔滔不绝!我要证明给他们看,如果把我写的台词和即兴讲话的语句拿出来比较,没有人能看得出区别。”

于是我们听到关于肉食与素食的言论,听到黛芬(或是玛丽——谁知道呢?)关于内心孤独的呢喃与言说;在这些因为不被理解而倍显孤独的时刻,摄影机仅仅采取一个不易察觉的推镜头,等待着黛芬在停顿之后再次开口。侯麦如此有耐心地等待着黛芬的欲言又止,以使这份微妙的心情尽情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绿光》获得了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

令人惊讶的是,《绿光》的制作团队仅有四五个人,制片、摄影、录音,坚守这些岗位的都是女孩。侯麦选择了这样的工作环境,是为了玛丽能在拍摄时更为自由地发挥,不过从“喜剧与箴言”系列的开山之作《飞行员的妻子》开始,侯麦电影的制作方式便重回新浪潮时期他与伙伴们所推崇的“将摄影机搬到街上”,小型团队、轻便装备、期待捕获最为真实的东西,尤其在前一阶段的作品《帕西法尔》与《O侯爵夫人》皆采用大量棚内拍摄之后,而《绿光》彰显了一种极致——可能很难想象,但在当时确实有观众因为在《绿光》的背景中认出了自己而发表抗议。对此侯麦却说,“人们赞扬6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我很高兴曾是其一分子),因为它让电影走上街头……并不单单是路面、人行道、建筑物的门面、商店的橱窗,也是为这一切注入生命力的真实人群。”

侯麦与《绿光》创作团队的姑娘们

《帕西法尔》剧照

或许“喜剧与箴言”系列的魅力正来源于此,一种法国电影仿佛生而俱来的传统:对于个体存在状态的好奇与关注,对于城市空间的亲近与摩挲。演员与角色的边界越发暧昧,而随之而来的真实感却是惊人的。侯麦的电影总是向着所有人敞开,并欢迎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加入自己所经历的种种,而《绿光》中看似松散的情境排列则更是如此。

Oui!
奇迹,是的!

对于这样一个小制作组来说,拍摄结尾处那个叫人惊叹的光芒是花费了一番力气的。然而在“喜剧与箴言”系列中始终崇尚俭省创作的侯麦(曾经试图用一副餐具的来回挪动来应付正反打的两个机位),却宁愿费些周折也要拍得绿光归,或许这日常生活中的小奇迹正印证了戈达尔在观赏影片之后写给侯麦的话,“……《绿光》充满年轻气息和伟大的魅力,人类与宇宙互为明镜,面对这两者的信仰,苍白的语言难以表达我的感动。”

《绿光》剧照

我们同样可以在《冬天的故事》中看到侯麦对于日常奇迹的信任,雕像能够复活,爱人也可以重逢。而始终处在寻觅状态的黛芬终于得偿所愿,顺着她的视线,我们共同见证了《绿光》达成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侯麦的温柔,却更是侯麦对待其电影中人物的态度。黛芬在整部影片中反复地犹豫、迟疑、试探、不合心意就迅速抽身离开,然而侯麦从始至终,没有,也绝不试图替黛芬做出选择——这或许正是《绿光》如何彰显了侯麦的道德观,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对于角色的尊重。
 
“喜剧与箴言”系列的每一部影片都伴随着一句富有深意的题记,而在绿光的开头,侯麦其实已经为黛芬送上了自己的祝福——那句话是“愿两心相许的时刻到来!”这是一段不需要评论的、“没有开头与结尾的爱情故事”(罗杰·埃伯特语),需要的仅仅只是让它发生就好。

《绿光》剧照

我们知道世界对于侯麦影片的接受经历了一段时间,事实上直到80年代他才被广泛认可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从那时到今天,或许正是在当下这个人们需要重新面对并审视自身道德与价值判断的时代,原本被批评为“过于琐碎的日常”的侯麦电影才彰显出其价值。侯麦呈现的是真正属于现代人的困境:我们该如何而活?我们该遵循怎样的道德?我们该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该抓住的是什么?而有些时候,侯麦会将自己的思考与道德判断放入其中,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他在那些优雅的影调背后传达的某种态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部侯麦的电影都应该是一则寓言意味的道德故事。



侯麦百年诞辰回顾展
「人间爱情变奏曲」
Éric Rohmer: Notes on Love
2020.12.30 - 2021.1.11


深圳排片表


本次影展将于 12月22日18:00 开票
点击 享受最优购票

票价

会员 70元

百老汇APP 80元

其他第三方购票平台 90元




相关阅读

影展官宣 | 谢赫与侯麦——文学及电影的双重人生

排片公布 | 深圳BC惊喜呈现侯麦电影独家海报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