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马分鬃」,脱缰上映


今年7月,由魏书钧执导的影片《永安镇故事集》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影片入围电影节平行单元“导演双周”单元。这其实是本片导演魏书钧第三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其执导的两部影片短片《延边少年》和长片《野马分鬃》曾分别入围短片竞赛单元和2020新导演作品单元。而在10月的平遥电影节,《永安镇故事集》又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青年评审荣誉导演两项大奖。上个月,他的第三部长片《白鹤亮翅》(片名和《野马分鬃》一样,来自于一种太极拳招式)在牡丹江开拍。

 

导演魏书钧是近年来受到业内关注的新锐势力。2016年,他执导的处女作《浮世千》入围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是历届入围釜山电影节最年轻的中国导演。2018年,其短片《延边少年》斩获第71届戛纳短片主竞赛单元特别荣誉奖。


拥有高起点的他,紧接着凭借首部院线电影《野马分鬃》,杀入海内外各大影展。从戛纳到伦敦,从釜山到平遥,影片已揽下多项大奖,也被誉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华语新作”之一。而这部电影在疫情延误之后,终于于今日曲折上映,这也是导演第一部与观众在院线见面的作品,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深圳百丽宫影城皆有排片,这个周末,不如来影院欣赏这部“最具灵气”的华语电影新作吧。

 

 


野马分鬃

导演: 魏书钧
编剧: 魏书钧 / 高临阳
主演: 周游 / 郑英辰 / 王小木 / 佟林楷 / 赵多娜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即将大学毕业的阿坤(周游 饰)正站在大学和社会的分水岭上,他像所有急于驰骋的少年一样,迫不及待要好好闯荡一番。拿到驾照后,阿坤邂逅了自己的二手吉普车,本以为它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但它却将自己带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路口。在这段荒腔走板的日子中,阿坤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和生命的无常。


预告片

 

《野马分鬃》已上映
点击 享受最优购票



电影《野马分鬃》的名字取自太极拳里一个常见的招式,是一种掌拳类基础动作。这个在大学体育课堂、清晨老人聚集的公园里常能见到的动作,在影片中的监狱场景中出现了,但只是惊鸿一瞥,似乎并不能“点题”,有一些观众会觉得片名和内容关系不大,但实则“野马”这一意象贯穿了全片。



“野马分鬃”招式是因其舒展的运动状态与奔驰野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的。而《野马分鬃》讲述的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左坤,站在大学和社会的分水岭上,像所有急于驰骋却不知去向的青年一样,迫不及待要好好闯荡一番,却历经了一些必然的波折的故事。


“野马分鬃”既是戏中戏内蒙草原马儿奔跑形态的客观描述,更是以左坤为代表的青年逆风而行、冲破约束的真实写照。


 

导演为人物左坤选取的故事时间点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即将从学校毕业去往社会时,感受到了此时的自己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性,于是渴望寻找自己,渴望看清楚身边的社会状况,又渴望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这个时期常常是迷茫的,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和磕绊。

 

而这些意识也驱使人物向外探索,主角本身都可能意识不到的内驱力给这个阶段的生活赋予了种种可能,但主角也会同时遭遇来自社会反弹来的打击,伴随着来自自我内心的怀疑——


在片中,无论是主角在学校上课与社会兼职的场景中循环往复的游走,是他想找工作挣钱又像在学生剧组中做免费劳动力以积累作品的矛盾心理,还是他一边听导演“画饼”未来一起拍出洪常秀一样的电影,一边却听他调侃道“录音这活在哪干都一样”的话语冲击。这些来自生活的荒诞与对立时刻,都可以在电影专业毕业生普遍又特殊的这个人生阶段中找到。



影片从人物出发,冷静工整地还原了一个迷茫青年毕业时的人生切面。观众可以紧跟主角左坤的视角,像游离的观察者一般游走于青春与成人世界的边缘,与他一同经历这场充满野生与自由气息的旅途。少年左坤的不羁像极了奔向疾风的野马鬃毛被风吹起而分开着的样子,看不清前方,但也正好可以自由、勇敢、无畏地行走。

 

这种“边缘”感,也可从影片画面的构图与调度上感受到。同处于毕业的节点,与左坤不同,他文学系的女朋友则疯狂做各种兼职与投递校招,代表的是更“融入社会”的另一类毕业生的状态,她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社会运行的规则齿轮。


在商场兼职的现场,他们俩在自动扶梯旁相遇,一同走入狭窄的升降梯中,再分开到两部电梯内,最后一上一下,在画面中分离,拥有众多景框的线条展现了左坤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在酒店礼仪兼职的一场戏里,他和女友与其他社会人士被前景的木质框分割;


而在阿坤和童童“毕业”时,他们问拥有毕业服的毕业生借帽子,此时的机位则摆在车内,透过车窗去记录二人拍摄毕业照的情境,甚至在卖车之时,镜头跟随他们的走位,到了阿坤之前为躲避路人的窥视在后窗张贴的黑色防窥膜前;全片倒数第二个镜头中,左坤坐在车内,道路旁行道树映照在车窗上的的倒影逐渐减少,取代的是天空的煞白……这都让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裂缝。



这部电影还有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它关注了剧组中一个不太受到重视的部门,即声音部门,这也让它有“元电影”的叙事成分,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自传性的、对生活与创作的质疑与反思。


与之前bc+放映过的短片《录音师之死》相似,它也用录音师不被关注的行业状态,映照了社会对某些群体边缘化、不友好的事实。而它们又有一些不同,《野马分鬃》将主角设置为一个Z时代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向往自由的这一代是如何努力打破这个社会既定轨道的。很多片段以讽刺与诙谐的口吻,展示了“后浪”不走寻常路的勇气。



片中的吉普车段落源于魏书钧导演的个人经历,这辆车在片中也是毕业生通往社会路途的一个象征。导演在上学时也有过这样一辆车,本来是想开着车去趟内蒙但没去成,车却被卖到草原,和片中的情节十分相似。回想到这个故事时,他会有一种自己的青春年代好像已经过去的感觉,有一点伤感,但说不好是一种什么具体的感受。这是最开始激发他去做这个故事的原动力。


“一辆吉普车就好像是一个罩着你的朋友,让你和成年人的世界平起平坐。”魏书钧曾在采访中提到。“吉普车”让他拥有自由和自我,但也会付出相应的成长代价。在破旧吉普的颠簸中,成人世界的荒诞逐渐展露,妥协顺从或是斗争反抗,答案也在自己手中。

 


文/编:周玥

 



推荐阅读:


影展 |「塞塔尼亚」,巴西腹地的狂热史诗(中国首映)


见面会回顾 | 永远爱你无限期 不管分开天与地(内含福利)


塞尔维亚父亲的三百公里「寻子之路」


我们有多久没能在电影院看到罗马尼亚电影了?


一部藏着“密码”的动画作品「天书奇谭」


「入殓师」独特的「生死美学」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