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物流企业如何适应新生态?
来源 | 物流沙龙
这几年我经过了非常艰苦努力,总结了我们在这样一个时空里面,实际上有三个中国:
第一个是高大上中国,洋洋洒洒五千年;
第二个是江湖中国,金庸那一套;
第三个是乡土中国。
演讲嘉宾:维天运通董事长冯雷
(本文根据9月1日由物流沙龙举办的“2017合同物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遇见物流新物种”现场录音整理)
旧生态中的物流运输产业链
在旧生态中的物流运输的三个产业链中,共同的特征最底下都是卡车司机,换句话说这三个产业链的人都从卡车司机身上挣钱,最右边是买车时候的产业链,最左边是卡车司机在外面跑,维修、加油、换轮胎等等产业链。
在中间最长这个是承运链,高大上的承运链的上面是高大上中国,但是在虚线下面就进入了乡土中国,或者江湖中国,这里面没有高大上的东西,是现金交易,也不交税,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产业链是串接的。也就是说即使你是最高大上的企业,也需要经过层层的外包、转包,然后个体卡车去承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征。
因此就出现了不光是财务总监,运营总监也很困惑的一件事,如何一边打着领带去投标,一边穿着裤衩和拖鞋到下面理货,去和江湖人士打交道。如果我们把物流干清楚了,就把中国的事真的搞明白了。
旧生态中的物流运输产业链对合同物流企业的影响
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有几个痛苦。
第一个痛苦是分包链太长,如果是在经济很活跃的时候,钱还够分,小打小闹,现在是进入了长长的L型,经济不景气,钱不够分了,突然就发现这个链条太长了,太痛苦了,分包链过长。
第二个痛苦是无法实现合规性,我们没有上市的运输企业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合规在虚线下面是江湖中国干的事情,所以财务报表上是很难搞的,合规性非常困难。
第三个痛苦是需要有大量的灰色操作,导致内外部优化受到制肘,每一个物流企业都会有这个事情。
有网络,有仓储,有技术,有钱,这是不是就是一个能够迅速扩张的关键要素?这个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认为现在在合同物流领域,特别需要的并不是标准化,而是你能够以承担得了的成本给客户做个性化服务,这是很多物流企业生存下来的法门,而不是去做网络化、标准化那种投资。中小物流企业可能会比较同意我的话。
这个生态有什么变化没有?
可以说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叫“预见—物流新物种”,实际上这种变化会真的出现很多新物种。我们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法规变化
罗宾逊到了中国来之后,首先不是做生意,是为我们跑政策,经过艰苦的努力,无车承运在十九大召开之前落地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
在之前的产业链里面,真正干活的实际上是底层的个体卡车,同时又在买车链条里面丧失了自己的控制,都是个体承包人或者个体户的方式在承接这种业务,他是实际承运人。
物流公司经常得假装自己有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非常充分使用社会车辆,实际上干的是无车承运。我们法规里面写的是有车才能承运,这是以前的法规。
据说在以前罗宾逊80年代碰到的也是这种情况,美国已经开始改了,一开始从法规开始改,所以出现了罗宾逊以低价无车承运这种方式去组合社会资源,打开了一块市场,包括后面互联网的发展。
但是在中国是怎么干呢?我们法规去年才明确下来,但是在这之前20多年,实际上我们早就绕开了所谓的法规。大家没有买车,我们买了两辆车,干了2000辆车的生意,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事实上已经过去了,但是法规不允许,这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很多的痛苦。
我们看几个特别重要的节点。2015年出台无车承运文件,然后是财政部税总36号文件规定,终于在税上可以开出发票了,我们公司在2013年以无车承运人的姿态作为平台化进入了物流交易环节,终于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合法了。
2016年9月份试点,有200多家物流企业提供了试点。一直到8月份又出了文件,明确了卡车司机要异地开票的问题,2017年年内要解决。如果这个文件再做下来,不光无车承运人去开发票是合规了,我们的抵扣也合规了,终于物流企业可以真的做自己那本帐了。
产业变化
刚才我们说到的是国家政策的变化,或者法律条文的变化。影响到产业呢?实际上已经有非常大的变化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企业都是闻风而动,看到方向都会产生一些自己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我们看到大型三方公司的变化,非常难以进行合规的。
因为原来大型三方如果直接用卡车,直接把钱付给卡车,财务上无法处理。一定要搞分包,把这个活交给更小的公司去处理,这是大型三方的事情。现在我们看到大概两三年前,非常多大型三方开始进行运力采购下沉,叫做运力直采,就是想把中间环节变成透明和简化,最后能直接到车。
我们看到有两种非常典型的直采方式,一种叫做直采到车,一种叫做直采到经纪人,经纪人这个词也是舶来品,就是土话:黄牛,有些人叫车队,有些人叫信息部,由他再去找车,看哪个效率高。
我们看到大型三方都需要沉淀出自己的运力体系,就是所谓大型三方自己运力生态。这就是我们看到一大趋势变化直采。
第二个变化是在去中心化明确的导向下,中小三方开始向上营销。原来中小三方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资源,甚至缺少身份,没有办法获得金融支持,虽然活是他干的,但是合同上他永远拿二手货三手货。
第三个变化看的很清楚,一年以前我就关注这件事,黄牛市场突然间就衰落了,保守估计大概有30%请车的黄牛消失了,去哪了?我做了不充分的调研,大概里面有将近一半是不干了,剩下的一半里面有一半是跑到客户那里去做贴身服务了,不在场地里干了。还有一小半自己升级了,变成了一个小三方,接货源了。
还有不太确定的生态变化。
一种叫做平台,各种各样的平台,车货匹配,竞价。至于平台谁能活下去,现在好像还是在竞争资本,看谁的资本多,气长能够活下去。基本上形不成自己的财务闭环,所以平台兴起,我的判断还是一个假的兴起。
第二种是大数据应用。我还是坚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只是这还需要去努力。
第三个物流金融火热,已经不满足于在线运力的保底,已经开始把物流和托盘金融结合在一块来干,这个是非常火热。
所以干了物流一定会变成交叉型人才。
我们面向新生态合同物流,或者是传统物流应该怎么变?
把自己变成一个以后能生存的新物种,这是很多物流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简单讲一下面对新生态的竞争,我们怎么办?我们从哪里开始?
从最左上角财务规范支撑服务开始,很多客户需要这个东西。财务规范基本点在于业务上线之后进行一个真实的财务记录。如果做了财务规范,下面该怎么办?往下走,叫做内练一口气就是改善经营状态。包含着要把自己的经营单元进行合理的划分,最小化竞争单元,把业务流程进行上线透明,有的企业一提是内部透明化就需要竞价等等,我倒是觉得不一定。
为什么?只要你进行透明,每周每月进行透明记录,这个时候企业内部的变化就会发生,很多良性的发展是一点一滴的,只要你敢摊开来说,慢慢就会出现,也许不需要大刀阔斧,刺刀见会的内部改革。
业务上线透明之后,就会有经营会计报表实时核算,这在内制系统里面可以做到。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业务挣钱不挣钱,可以晒挣钱还是不挣钱。可以进行经营状况分析,钱用的是不是合理,项目是不是有危险。
如果内部进行循环改进,变得极其健康,就可以对外采购越来越多,越来越廉价的优质外部服务,比如说金融,比如说营销服务,比如平台上面车很多。总而言之,只要内部健康了,外部这些资源就随手可得,越来越可得。
我对新生态还是非常期待的,期待跟各位一起去看结果,到底潮来潮去谁能活下来。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 END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