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流行Day 4:Hub Group($ 36亿)和Werner($ 20亿)给大佬带来的关于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思考
钟鼎创投2017中美物流交流团第四天的行程,有两个主题,运输和第三方物流,鉴于明天交流团要去看DHL的DC,关于第三方物流,我们留到明天一并来说。今天我们随着交流团看看美国的多式联运和整车运输。
14日上午,交流团拜访了美国多式联运企业Hub Group,并与SALC(Sino-American Logistics Council 中美物流联合协会)讨论了中国及美国多式联运的发展;下午与美国整车运输公司Werner高层进行了沟通。
多式联运通常意义上是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来共同完成货物运输的运输过程。根据是否跨越其他国家分为国内多式联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伴随20世纪60年代集装箱海运的发展而兴起。多式联运的优势在于通过综合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运输解决方案,一般适用于时效要求不高的大批量货物运输。
中国现阶段的运输以公路为主,达77%,铁路仅占8%,但公路运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我国货车平均每天的有效行驶里程仅为300-500公里。据中美物流委员会介绍,中国的到港货物分拨,铁路运输仅占2%,而在美国,15%短途卡车分拨,10%长途卡车分拨(超过1200公里),75%铁路联运。
中国目前多式联运有公铁联运、海铁联运、水陆联运为主:
公铁联运在长距离(1500km以上)优势明显,适合大宗运输,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公铁联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海铁联运主要是港口货物,过境货物,过境货物如日本的汽车,通过海运至大连港,然后通过我国的铁路转运至前独联体国家;
水陆联运主要业务在长江流域,主要物品以重质商品为主,水泥、钢丝绳、建筑材料(地砖、石材)、矿产资源等等。
这三种联运模式共同特点:适合成本低、体量大、时效要求不高的商品。目前份额最大是公铁联运,铁路潜在优势很大,但受制于体制、链接等影响、暂时无法充分释放。所以个人认为公路在中短距离、两头短驳,最后一公里发挥汽运灵活的优势,长距离的未来在铁路、航空(境内运输)。
北美的多式联运以海铁联运为主,发展较快,并逐年稳步增长,这与美国的运输市场特性有关。
(1)北美拥有覆盖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同时美国的货运铁路网与客运是分开的。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该地区汇集了1448公里铁路线、125处铁路交汇点,Ⅰ级铁路密度高于全美其他任何城市,每天到发1300次铁路货运班列、3.9万节货车、2500万吨货,超过75%的美国铁路货运量途径此地。同时芝加哥也是美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空运中心,多达十多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越此地。得益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芝加哥地区现已发展起多达28个大型多式联运枢纽站,吸引了全球众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到此经营。
(2)美国油价成本较高,导致公路运输费用远高于公铁联运,相对货主企业更愿意选择联运。同时多式联运对环境污染控制的价值、高效率的运输时效等,也使客户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3)美国的卡车司机流动率很高(百分百),多式联运(短途为主)能够极大改善驾驶员的生活环境,从司机的角度,更愿意从事公铁联运的工作。
目前美国多式联运产业集中度在提升,重资产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工业逐步从港口向内陆转移,铁总改革,政府对多式联运的重视,中国的多式联运正迎来发展期。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中指出:目前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2016年9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关于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若干意见》会上强调: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是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同时,中美物流联合协会也提到,中国需要国家层面的运输规划,并要有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来支持多式联运业务的有序进行。
Hub Group是全球运输服务提供商($ 36亿),美国第二大私有集装箱船队,拥有3.6万个配备了卫星追踪系统的53尺集装箱,可调配铁路集装箱9万个,以及超过2万名司机,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卡车经纪人、合同物流、多点配送、零担、区域汽运、定制服务、国际运输、恒温运输等服务。
1971年成立
199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1998年成立Hub Group Fleet(车队)
2005年组建Unyson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服务)
2006年收购Comtrak(国际多式联运),并于2014年重组为Hub Group Trucking(卡车运输)
2011年收购Exel(轻资产运输公司)
2016年Hubpro App上线
2017年Hub Group Trucking收购Estenson(北美排名第14位第合同物流服务商)
1、技术投入:
Hub为所有箱体都有GPS定位,可以实时可视位置和进行线路规划,及运力调度测算。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投入有3500万美金。目前很多箱体在制造时可以直接嵌入式定位设备;
凭借强力的市场地位和科技能力、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给客户报价可以做到自动报价。
2、完善的服务:
围绕多式联运,服务也会多元化,同时也会通过投资并购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包括投资并购专属车队资源的企业。
3、车辆管理:
目前Hub 40%的车辆为自有,60%使用的拖车来自独立合作服务商,独立合作服务商都是1-20辆车的小公司,一般按3年签署合同(当然,专属Hub其服务)。
自有车辆服务质量最好,价格也较高;独立合作商成本低,服务质量略低。Hub会根据客户不同要求,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签署合同时,会依据承诺货量签订价格。
4、规模效应:
因为成本相对清晰,当然返程是否空载有较大影响。规模越大,空载率就会越低,竞争力就更有优势。0-1000英里联运成本降低15-20%;1000-2000英里降低25-30%运输成本。Hub的运输网络覆盖北美全境。
谈到多式联运,离不开整车运输,参访团下午与美国整车承运商Werner的高层也进行了交流。
Werner成立于1956年,是美国领先的整车运输服务商,2016年营收20亿美金,其中15亿是运输业务,5亿是物流服务,净利7900万美金,纳斯达克上市;从2000年左右,到现在成长了1倍左右,目前负债率基本为0,财务健康。
Werner拥有7318辆卡车(其中6700自有,400台为专属合作商所有,合作商不为其他客户做服务),23,860辆拖车,超过1.5万承运商
Werner的车辆管理非常高效:
车龄平均1.9年,一般3年更新一次车辆;
车头与挂车的比例为3:1(比国内最好的1.5:1高一倍);
车辆每日平均行驶里程900公里(国内则一般300-500公里);
每个车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是13万美金一年。
Werner为全球超过13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70%的客户为货物所有者,大部分是零售商,30%客户是3PL。40%客户属于订单方式管理,由Werner优化处理车辆安排,涉及更多管理;50%客户要求好路线和时间,Werner直接做运输。
国内对标企业则一:国内整车运输服务商,有2600辆车,与Werner的不同是,客户基本都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Hub和Werner给参访团带来了很多思考与讨论,关于中国的多式联运发展,以及“重资产”与“轻资产”。
关于多式联运:
1、长期看,中国多式联运的机会主要在公铁联运,水陆联运是补充。
2、铁总市场化进程决定中国公铁联运的发展速度,相信会很快。
3、看好现在从事“五定行包”的优秀企业转型公铁联运;看好近海集装箱运输企业拓展门到门物流业务,大幅提升水陆联运占比。
Hub Group 重金投入3500万美元,把他们的37000个集装箱全部实现基于GPS卫星定位的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Hub实现了全网络的集装箱动态调配、计算机智能路线规划和自动路线报价。资产的全程实时可视化, 未来是无价的标配。
Werner高度重视车况和安全。7400辆车的平均车龄只有1.9年,75%已经安装了ADAS、后向摄像头和自动减速 (部分车辆),明年计划100%安装安全设备。这是Werner单车运营效率业界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式联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政府层面统一标准;二是铁路更开放更贴近市场。甩挂运输,与美国比中国实在太低,美国头挂比1:3中国即使是拥有货源的大公司不超过1:1.5;中国平均单车运营效率500/天;下午这家公司已经做到900/天!信息化程度差距比较大,线路报价和调度已实现智能化,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做到,中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安华物流孙总:基础设施投入是关键,服务质量创造价值,商业模式需要与时俱进
”昨天一天的印象就是承续及验证我昨天的观点:基础设施的投入!Hub是全美第二大箱挂的拥有者,而第一名JB Hunter 拥有惊人的82000个箱挂。Werner也是拥有惊人的7400台的自有卡车及24000台箱挂,这些是高质量重资产的投入。在技术上HUB 及Werner 也做了大量的自我投入,包括资产追踪系统、温控运输,以及运输管理系统的固定投入,将传统的产业辅以技术的大脑。参观我们国内的物流及运输行业,这些特点是不存在的,是相反的,这些值得我们在未来的发展思考…
当前我们的物流行业还是处在行业发展的红利期,加上电子商务大潮及各行业“互联网+”的趋势,行业还将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从美国的行业发展现状看来,物流行业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提高组织效率,提高资产营运效率,持续出现的成本增加及政策变动因素将严重影响本行业,说到头还是一种形式的靠天吃饭。如何提升价值及保证生存的手段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及运用新技术,通过长期的市场淘汰及资本运营,提高行业集中度。
我们也看到物流行业的基础特征还是不变的,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帮助客户提升价值: 持续的降低成本的能力,全流程的完整管理及追踪,环保推动及关注。同时,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运营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我们的触觉及商业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拥抱变化,参与行业演变,也将是我们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关于联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标准化问题,公铁联运一定要解决标准化,就是铁路的箱子与公路的箱子相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多次装卸箱子里的货);
2、企业规模的问题,在中国使用铁路运输的大部分都是大宗商品,而中国大部分企业或物流企业都比较小,生产企业发货不足整箱的,小的物流企业不能够保证足够货源的,都面临拼箱、拆箱的问题;
3、地域的问题,美国东步、西部都是城市比较集中,这样相对来说运输的线路比较长,一般情况下在1500公里以内的铁路运输很难和公路有竞争力(时效、成本),而在中国这样省会城市到省会城市不多,再加上铁路站场和公路站场在一起的很少,这样更加阻碍了公铁联运发展。
我认为铁路市场化的问题,及信息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否提供价值的问题,是否有竞争力的问题,前几天我到乌鲁木齐考察,我就认为铁路是有优势的,关键是距离,时效,成本能够掩盖公路的一些优势。就有竞争力。
公铁联运要发展,铁路自身的问题:
1、市场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2、定位:提供运力,运输产品而不是经营市场;
3、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关于第三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合作伙伴有两种,第一种中间商(代理商),解决客户与铁路的链接(象东宇公司),包括运营,大客户、三方的信息化链接。第二种是提供物流基础设施的企业(如普洛斯),把铁路、公路的场站、三方的枢纽中心、中间通过铁路专用线连接,还包括一些配套设施(修理厂、物流工具商店银行,旅店、饭馆、写字楼等等)整合在一起,我把它称之为物流小镇。
Hub展示的饼图是现在的市场格局和各家拥有箱挂的数量,在90年代这个饼图里参与者更多更散,是因为轻资产进入门槛低,后来美国铁路不想持有箱挂,只有拥有箱挂资产的企业存活下来发展起来,而这都是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总之:轻资产快速发展起来的公司要尽快进入资本市场,才能对抗未来不确定因素,才能随时把自己变成有资产公司,继续下一轮竞争。
中国必须要有资产的人组织箱子标准化和推广,而且还要有运营的人,那么中国的运营企业都比较小时,有资产的人就找不到抓手。美国企业有资产+运营,这样就比较好一点。
我们已经开发及投放适合于国内物流环境的标准系列小型集装箱JIT Box,我们也是国内目前最早参与运输箱管理网络建设的公司。当前投资机构并不喜欢重资产模式。但是轻资产的观念,我是认可的,这实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竞争壁垒。我反正信了,这么多年也这么做的。
---
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多式联运发展的历程中,都经历过比较艰难的历程,但最终还是能让铁路局、客户感受的价值,从单层箱体到双层箱体、到基础设备的标准制定(箱体尺寸、铁路规格、桥梁高度、联运场站规划等)都需要时间,美国走过十几年的过程,中国可能可以提前统筹规划,更快的推动多式联运规模化,高速发展。对中国的物流竞争力升级、环境保护、产业提升竞争力、区域平衡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明天是交流团的最后一日行程,参观DHL DC,结合今天大家交流的3PL的话题,以及罗克博物流研究院最近在做的中国合同物流发展研究,我们将对比中国和美国合同物流的发展与趋势,敬请期待!也欢迎继续与我们互动。(点击“阅读原文”或留言与我们互动)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 END —
物流沙龙文章打卡团回归,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物流沙龙知识圈界面,还有各种传送门福利。一起来和小伙伴们涨知识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