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专访 | 冯国安:四十不惑,建筑本源的追寻之路(互动享福利)
编辑:Fanny.l
“我是家里第一个接触建筑的。
学生年代,主要就是基本功,这些是很重要的。
工作期间,我很享受在工地和工人一起工作的状态。
创业初期,很艰辛,所以只要是跟设计有关的,能做的我都会去做。
我喜欢做中小型的项目,比较有意思。
……”
他,和他的房子一般清新平和,谈吐间透着一种特别的朴素和干净。从无意间结缘建筑,到现在的助理教授、主创建筑师,他和他的房子一样,真实而踏实,丝丝浸润人心。不惑之年,何能不惑?他的选择是一条对建筑本源的追寻之路。
冯国安
建筑师简介
1976年出生于香港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2002 - 2006年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和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工作
2007年成立间外工作室 Elsedesign
2010 — 2016年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现任教于西交利物浦大学
2017年与刘德泰成立FLY建筑工作室
工作室作品获奖:
2012和2016年香港环球设计大赛空间类优秀作品奖
2013年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入围奖
2016年《Perspective》 建筑杂志40under40建筑师奖
至2001年 25岁前
求学
基本功的培养
冯国安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提起最初选择建筑学的原因,他坦言,自己是家中第一个进入建筑行业的,当时并不是非常了解。这也许就是他与建筑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求学之时,正是缘起。
如今已经转变学生的角色,任教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他,仍然认为,本科时期,最重要的是对于基本功的培养,调研、画图、做模型以及做设计时如何进行思考,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并且熟悉的。真正有一些更为开放的想法,则是在研究生阶段。
国安谈 “香港教育 ”
UED:您如何看待香港的建筑教育?
冯国安:相比于内地,我认为香港的建筑学教育,会在教授理论及概念的同时,涉及更多实际的问题:如何使建筑落地?如何设计一个既有概念,也能用起来的建筑?
2002-2006 25-30岁
从业
思考方法的学习
我认为建筑师从业的前五年至十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学到的和工作是不同的,所以这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把项目从概念到设计到施工,到材料的认识,以及跟业主沟通的方法弄清楚,才可以独立,或者继续深造下去。
毕业后的冯国安,先后进入了张永和建筑事务所,以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工作。“工作期间的收获,主要是思考方式,以及做设计的方法。一个项目如何生成概念,如何从概念开始推敲研究,到最后落地的过程,其实这些都是很严谨的。”
内蒙古达尼诺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 ©张永和建筑事务所
例如内蒙古达尼诺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的项目,这是一个与地形结合的建筑,所以要学会如何从平地开始研究,如何与使用结合,如何推敲模型。
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虽然项目不一样,手法不一样,思考方式和设计方法却是一样的,例如通过大量针对中国本土规范,以及用地限制的研究,在设计上获得突破。
国安谈 “工作与求学 ”
UED:您认为两个事务所有什么差别?
冯国安:没什么区别,其实很类似,这两个都是很严谨的设计事务所。他们对于项目的背景调研,还有设计过程,都是非常讲究的。可能接触的项目不一样,但是手法,思考方式却很接近。要是非说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有很多国外的建筑师,员工的背景不同,所以尽管手法一样,思考方式一样,还是会做出不一样的结果。
UED:您认为工作与学校做设计的差别在哪里?
冯国安:差别很大,工作时要面对不同的业主,他们的性格、要求都各不相同,我们要跟他们进行沟通;其次每个项目都可能受当地规范,当地施工条件的限制,其经费条件也不一样,经费的多少会极大程度的影响项目的呈现。所以说我们建筑学是一个将资源整合协调的专业,其实就是在一种限定中做出好的设计!
2007 31岁
创业
建筑师的更多可能性
2007年,冯国安于上海成立间外工作室 Elsedesign,而后搬至深圳。
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情怀贩子”,而在情怀之外,是现实的艰辛,除这两者以外,冯国安还发现了作为建筑师更多的可能性。“创业初期,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慢慢积累人脉,还要找项目,最开始的几年非常艰苦。” 当时为了继续下去,冯国安一边教书,一边做策展,在建筑方面,进行一些很小的改造,还有与其他公司一起合作项目。
不自然II 策展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国安谈 “创业 ”
UED:创业期间的感受能否和我们分享下?
冯国安:创业前期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什么都要去做,因为没有选择,只要是跟设计有关的,能做我都会去做的。
他和他“接地气”的房子
间外工作室作品项目精选
如今,社会追求效率至上,建筑行业也不可避免的愈发急躁,相比之下,冯国安更希望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坚持的建筑。"建筑对于我来说, 是人与自然的过渡, 我们如何通过建筑, 一方面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去理解和自然的关系。”
相比对于形式、风格的追求,冯国安更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他希望建筑可以与环境更好的对话,希望让建筑不再变得那么重要,有时候,甚至被隐藏在自然环境之中。他的房子,和他本人一样,谦逊且真实,不跳脱,却一点点的沁入。这是他对建筑的理解,以一种回归本源的方式。
青骊酒店 | 重拾人与自然关系的场所
我们希望青骊不只是一个民宿,
更是一个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场所。
青骊酒店
项目地点: 广西 北海涠洲岛 滴水村
建筑面积: 410平方米
设计事务所: 间外建筑工作室
主要设计师: 冯国安、张轶伟、李敏中
设计时间: 2015年5月-9月
竣工时间: 2016年8月
主要材料: 自流平、涂料、水曲柳
项目摄影:白羽
项目的业主是一对热衷旅行的80后夫妻,在途中他们恋上这座岛屿并希望在这里做一家民宿。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风景甚好的地方,租了一个四层的楼的房子,青骊民宿的故事由此开始。
青骊酒店改造中 ©间外工作室
基地为长方形地块,朝西的位置看海,东面为主要道路。待改造建筑原为当地村民的自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四百平方米,虽可以使用,却无任何设计和美感。
宁静的住宿体验 ©间外工作室
设计理念源于工作室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如何在这个原始朴素的村里为游人带来宁静的住宿体验?
首层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建筑的功能分区:首层被定义为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接待、餐厅和酒吧等多重功能。工作室将其设计为开放的空间,入口处为落地玻璃门,如遇好天气或是恰逢聚会活动,则可以完全打开,使庭院与室内空间连为一体。首层室内主要采用为自流平的地面并配以木制的家具,吊顶的十字光带强调空间的分割使用。
首层接待大堂 ©间外工作室
以十字光带分割功能的吧台与用餐区 ©间外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二到四层为客房区域,考虑到不同种类人群的使用,共设计13间客房:包括大床房、标准间、亲子间和榻榻米房间。
室内以纯色墙身和木质家具为主 ©间外工作室
建筑的空间处理:为营造家庭的温馨感,室内以纯色墙身和木质家具为主,卫生间材料为黑和白色的方形马赛克。
狭长型布局的卫生间 ©间外工作室
在平面布局上,重点处理视觉和海景的关系,例如朝海的房间卫生间变成狭长型的布局,使旅客在使用时也可以看到室外风景。
侧面三角形窗台 ©间外工作室
此外我们还在建筑侧面的房间加建了三角形的窗台,让旅客得以享有最佳的海景视野。
顶层海景房间露天浴缸 ©间外工作室
顶层的海景房间特别设计了露天浴缸,夜晚在此可以享受独一无二的浪漫星空。
猫树里咖啡厅 |
我们期待来这里的人感觉自己身处于一个亭子或院子之中,或品尝咖啡,或发呆,充分享受在校园中别样的独处时光。
猫树里咖啡厅入口空间 ©间外工作室
猫树里咖啡厅
主持建筑师:冯国安
设计团队:王卫国,李敏中
建筑设计单位:间外建筑工作室
室内设计单位:珺美室内设计
项目摄影:白 羽
基地面积:450平方米
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76号
设计时间:2015年7月-9月
建造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猫树里咖啡厅是间外建筑工作室在深圳大学小西门完成的两个项目之一, 与深圳点维公司既是来自同一个业主,两个项目既是邻居,也是第一次在城市的建筑实践。
猫树里咖啡厅 ©间外工作室
深圳大学位于深圳的南山区, 小西门朝南海大道,对面是桂庙村,这里是大学门外最繁华的片区,各种咖啡厅和餐厅密集的地方,和学校幽静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反差。
猫树里咖啡厅 ©间外工作室
咖啡厅的旧址是一处烧烤店,是学生们晚上“来往聚集”的热点。业主将其定位为一个创客文化的咖啡厅,希望为创业者提供一个交互空间,可以在这里讨论,分享项目,也可以在这找到投资者。
首层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区域: 交流,用餐和配套区。交流区由一个独立玻璃房带院子和露天小剧院构成,在这里可以容纳不同人群的活动。 用餐区是一个开放的区域,以中间的吧台为主体,配以不同高度层次的书架。
猫树里咖啡厅 ©间外工作室
猫树里咖啡厅 ©间外工作室
猫树里咖啡厅 ©间外工作室
深圳点维公司室内设计 | 办公室不只是工作场所
我们期待这个办公室, 不单是工作的场所, 更是公司开放和文化交流的培养基地。
深圳点维公司室内设计 ©间外工作室
项目名称:深圳点维公司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76号
面积:600平方米
层高:4.5米
建筑师:冯国安, 王卫国, 徐继鹏,李敏中
设计时间:2015年4月-6月
施工时间:2015年6月-9月
主要材料:自流平, 素混凝土,锈铁板
摄影:王辉,王正志
项目位于深圳大学的小西门, 业主从事广告行业, 他们委托工作室完成一个办公室设计, 以及一个咖啡厅建筑, 咖啡厅的工程计划年底完成,而 办公室则在9月投入使用。
入口空间 ©间外工作室
办公室的原址是一个展览厅和咖啡厅,联合起来后空间约600平方米(40mx15m,高度约4.5m), 但这个空间正中间有一个约600mm的高差, 把空间分割成两个长条形。
入口空间 ©间外工作室
设计办公室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使用与空间特征结合在一起, 例如需要独立房间和开放办公的比例, 交流和私密空间的分布位置等, 当然还有空间营造上和企业的精神吻合。由于是一家广告公司,主要的部门创意,前期和合成需要开放式办公, 只有会议室, 财务这些功能除外。 在空间规划上, 拥有许多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室内开放式办公空间 ©间外工作室
在设计上, 工作室主要考虑以下这几方面:
1. 台阶交流空间——由于空间中有一个高低差,工作室利用这个特征设计了一些台阶和书架, 员工可以在这里翻杂志或台阶坐下来工作。
台阶交流空间 ©间外工作室
2. 保留空间记忆——原有空间为艺术展厅,保留了一些粗犷的建筑肌理,工作室的设计只对墙体和地面重新处理,把柱子和顶部保留了原来素混凝土的状态。这个空间既有过去的痕迹, 同时也有新的元素加进来。
室内办公空间 ©间外工作室
3. 工作与自然之间——在设计中,在办公的前后区域我们也预留了景观空间,面临马路的一边我们利用竹子围合了庭院,是员工讨论或休闲的地方。办公室的后方则是一个休息平台。
室内办公空间 ©间外工作室
室内空间 ©间外工作室
前台空间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设计 | 设计要做减法
设计要做减法,精简空间使观展线路流畅清晰。但在施工工艺细节上要追求高标准。
万科博物馆入口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总策展人:李德庚
平面视觉设计:侯颖
合作艺术家:周文斗
空间设计:冯国安, 林镇, 林嘉琪, 曹智, 梁辰鸣
灯光设计:田欢
博物馆入口改造设计:梓集
设计时间:2016年5-7月
施工时间:2016年7-9月
室内面积:1300平方米
施工单位:深圳杰尔斯展览公司
项目摄影:白羽
万科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以艺术活动与文化展示为主。冯国安主要负责室内的空间设计,“设计要做减法,精简空间使观展路线流畅清晰。但在施工工艺细节上要追求高标准。”这是他对于本设计的追求。他希望万科的员工可以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往事与未来。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作为博物馆,建筑空间所要表达的自然比普通的建筑更多。作为万科博物馆,自然需要表达历经多年的沉淀,万科所留下的东西。冯国安的设计简洁却精致,很好地融合了万科想要表达给世界的东西,自然空间回味和憧憬,寻找最纯粹的理想和未来。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万科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YEWN珠宝店 室内设计 |
YEWN珠宝店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项目名称:YEWN珠宝店
地点:置地广场, 中环, 香港
面积:25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4-6月
竣工日期:2016年8月
建筑师:冯国安+刘德泰/FLY
概念顾问:翁狄森
摄影:白羽
YEWN是香港著名珠宝设计师翁狄森创立的珠宝品牌, 新店位于黄金地段中环置地广场,位置与历山大厦天桥连接,这分店以年轻路线为主,陈列结合中国元素的高端珠宝。在这个店里,一方面要空间最大效率化, 另一方面考虑如何利用他的珠宝设计理念转化内室内设计的语言。
YEWN珠宝店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设计理念
珠宝展示区以天、地、人作为构思。陈列柜内,两侧都覆盖着黑色的绒布,以便它能够吸收所有的反射光,突出当季珠宝手饰。此外,我们选择的材料是偏暗的色调,因此可以强调珠宝本身,吸引客户的注意力。突出珠宝位置和室内空间的层次感。在这具特色的店面两端,工作室设计了大型灯箱让客人在远距离也清楚看到YEWN的最新产品。
YEWN珠宝店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室内空间
店面设计以云海景象作为层次, 在室内饰柜的元素再中加入云海图案令空间有前后呼应的效果, 室内饰柜把手以如意锁轮廓作为设计点缀,令整个设计更细腻且拥有中国文化气息。
YEWN珠宝店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家具细节
每件家具皆具有独特的中国气息, 图案或花纹,通过“窗花”、“剪纸”、“如意锁”到“御牡丹”体现着中国文化中寓意吉祥的概念。在材质上,以鸡翅木为主,突出古代宫廷环境,加上象牙这高贵和独有的物料作点缀,令沉闷空间中带出了细致的贵气。
YEWN珠宝店室内空间设计 ©间外工作室
灯光设计
为了突出珠宝本身天然的光泽,我们特意装置白灯和黄灯的灯光设计,白光看钻石,而黄光看其他饰物,加强空间与珠宝的存在感及美观度。
YEWN珠宝店平面图 ©间外工作室
YEWN珠宝店橱窗展示柜设计 ©间外工作室
香港甦屋 |
香港甦屋设计 ©间外工作室
项目地点:香港油麻地新填地街
项目业主:香港善导会
建筑师:冯国安
设计师:李四周
设计时间:2017年1月-3月
施工时间:2017年3月-7月
建筑面积:37平方米
项目摄影:白羽
香港甦屋设计 ©间外工作室
香港甦屋设计 ©间外工作室
2008 32岁
教学与实践
“冯老师”走上教学之路是在工作室建立初期,对于年轻的工作室,业务少是常有的事,因此他不得不找些事情来填充时间。由此,当上了“冯老师”,一做,就做到了现在。他说,不仅仅是现在,以后还是会继续教书。一边教书,一边做实践。
教学中的“冯老师”
国安谈 “教育 ”
UED:您在大陆教学有什么心得?
冯国安:大陆教学的很多系统不够完整,学生的教学成果,学校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很成系统,因此学生学的也非常枯燥。还有,大家都还没有把建筑了解的清楚透彻,就忙着赚钱,或者忙着出名,太过浮躁。
工作室近期在建项目,请期待
皇家新驿酒店 ©间外工作室
铁汉一方展厅 ©间外工作室
国安谈 “实践 ”
UED:在这期间您还在坚持做设计,现在和您十几年前刚从业时相比,对建筑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吗?
冯国安:有一点吧,比如对材料的认识,对于功能的组合,这些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比较特别的一点是从图纸到落地的这种转换。现场怎么协调工人,现场的一些改变怎样快速反应,这些都是后来才学到的。所以我很享受在工地和工人一起工作的状态。
UED:您近期的项目?
冯国安:最近在广西、涠洲岛上有几个民宿,在深圳会有一些改造,或者一些小酒店的设计,现在同时进行的,大概有五六个,都是中小型的项目。我觉得我的兴趣主要还是在一些中小项目上,比较有意思,可以从头到尾把控的比较好。
UED:您日后的规划是什么?还会继续教书吗?
冯国安:会,继续一边教书,一边做实践。我觉得教书是很有意思的,怎么跟学生沟通、上课,这是我感兴趣的,所以会一直进行下去。同时也希望现在已经定下的项目可以陆续完成的比较好,希望能够努力做作品。
互动福利
看完专访,还有没有在建筑上的疑惑没有解答呢?在留言区留言提问,可与当期建筑师互动,让你爱的 “冯老师” 亲自回答你的问题!(友情提示:点赞量高或质量高的问题更容易被看到哦!)
▼▼▼
更多精彩竞赛信息(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通道)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 项目和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UED Contact
yangchunhong@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