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女儿”赛珍珠在中国
赛珍珠是中国读者极为熟悉和喜爱的美国作家,幼年便随父母来到中国,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庐山、镇江、宿州和南京等许多地方都曾留下过她的足迹。赛珍珠以皖北农村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地》同时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也由此被称为“大地的女儿”。
金发碧眼的“中国少女”
赛珍珠是美国传教士赛兆祥的女儿。1883年,赛兆祥携妻子卡罗琳来到杭州,后来,夫妻两人经镇江渡江北上,沿京杭大运河来到苏北重镇清江浦传教。卡罗琳在中国共生了4个孩子,有3个死于当时无法防治的“热病”,于是她被送回美国休养,期间生下了女儿赛珍珠。1892年10月,赛兆祥夫妇带着只有4个月大的女儿回到清江浦。赛珍珠两岁时,赛兆祥被教会调往镇江。
关于赛珍珠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据说有一次赛兆祥为几位教民讲授《圣经》,赛珍珠在旁吵闹,赛兆祥对妻子说:“你将康福特(赛珍珠原名)带到里屋去。”一位教民听了,对赛兆祥说:“这个名字叫起来有些拗口,还是给她取个中国名字吧!”
孩子原名就有“珍珠和安慰”的意思,她又是夫妻俩的掌上明珠,于是赛兆祥便以“赛”为姓,为女儿起了“赛珍珠”这个寓意深刻的中国名字。
赛珍珠的启蒙老师是她的保姆王阿妈,在赛珍珠的眼里,她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王阿妈的家在与镇江一水之隔的扬州,太平天国期间家人被乱兵所杀,她被卖入娼家,后来逃出来做了佣人。王阿妈给赛珍珠讲“三国”,讲“水浒”,《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甘露寺就在镇江,美丽动人的故事让赛珍珠领略了东方文化的奇妙。后来她创作长篇小说《大地》时便有意无意地借用了中国章回小说的一些手法,让人读来妙趣横生,爱不释手。
1900年赛珍珠8岁时,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士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赛兆祥借机携妻女回国探亲,赛珍珠第一次回到了美国故乡。两年后,10岁的赛珍珠重返镇江,受教于一位饱学宿儒孔先生门下,学习四书五经,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放学回家后,母亲教她英文、音乐、美术和宗教方面的知识。赛珍珠自幼便受到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这对她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她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几年后,孔先生患病去世,赛珍珠便到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镇江祟实女中读书,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17岁时,赛珍珠回国进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就读。她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连自己都觉得“与中国人没什么两样”,她的中国辫子和打扮引起了美国同学的极大好奇,几乎把她当成外星人。而赛珍珠也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在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赛珍珠档案的籍贯一栏,就赫然写着“中国镇江”的字样——除了金发碧眼的外表,赛珍珠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姑娘。多年以后,她在《中国的今昔》一书中深情地写道:“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
《大地》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马可·波罗是以游记的方式将中国介绍到国外,那么赛珍珠则是用小说把中国描绘给世界。
大学毕业后赛珍珠重返中国,当时父亲在风景如画的庐山牯岭有一座别墅,每当夏季来临,赛兆祥一家都会到庐山避暑。据赛珍珠回忆,她在庐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早上到屋后岭上采回大把鲜花插在花瓶里,从不间断。她喜欢采摘紫萁和百合,但有一种黄色的百合她却从不采,因为这种花的花期只有一天,她心疼它生命的短暂。她的这种人文情怀,后来在其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渲染和发挥。就在美丽的牯岭,赛珍珠邂逅了第一任丈夫、青年农学家约翰·布克,两人很快便陷入了爱河。婚后,赛珍珠随丈夫来到皖北宿州工作。这段经历对赛珍珠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成为其代表作《大地》的创作灵感和原型。
当时,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在宿州设立福音堂,并建立了学校和“农业科学试验部”,约翰·布克便在“农业科学试验部”工作。布克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西方先进的农耕方式教给中国农民,赛珍珠陪着丈夫一起下乡,走家串户,接触了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还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所有这一切,都让赛珍珠近距离接触了中国最底层百姓的生活,了解了他们的苦楚与欢乐,正如后来她在书中所说:“他们承担着生活的重负,做得最多,挣得最少。他们与大地最亲近,无论是生是死,是哭是笑,都是最真实的。”
赛珍珠夫妇最初住在城内一所青瓦灰砖的中式平房中,后来搬到自己设计的一座西式楼房里。这座皖北小城与赛珍珠原来居住的镇江不同,既无青山绿水,也无大江东去,初来时赛珍珠感到有些不太适应,但随着与当地居民熟悉甚至成为朋友后,她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而这里的百姓对这对洋夫妇也是印象颇深:“她还是一位双十年华稍过的少妇,颀长的身材,两道弯弯的浓眉下,一双碧色的大眼睛,不时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在人们眼中,她同样具有东方的女性美。赛珍珠的丈夫布克,平日总是骑着一辆脚踏车去城外的‘农事部’上班。那时,脚踏车在宿州很少见,人们称为‘洋驴子’。”
1921年秋,深爱着赛珍珠的母亲离开了人间,安葬于镇江牛皮坡西方公墓。赛珍珠伤感之余,整理母亲的笔记佚稿,开始了传记《异邦客》的写作。年底,赛珍珠与父亲、丈夫一起迁居南京,布克到教会办的金陵大学担任农学院长,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教授英文,期间零星写些以中国题材为主的小说和散文,受到人们的关注。
1920年代末,在金陵大学校园里,赛珍珠开始了《大地》的写作。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作家,只是想把父辈和自己的经历如实记录下来,留给后人阅读。但就是这位从未想当作家的人最终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这才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1931年 3月,《大地》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被列为畅销书。1938年,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手中接过证书和奖金,然后致辞说:“如果我也不为中国人说话——尽管是以我完全非官方的身份——我也就不忠实于自己,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真的,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视中国为家乡的作家,却遭到许多中国同行的误解和伤害,鲁迅、巴金、茅盾、胡风等人都曾对她的《大地》提出尖锐批评,鲁迅就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这样评价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赛珍珠),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于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称许《寄庐》(美国女作家诺拉·沃恩作品),也无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下一个真相。”
今天看来,鲁迅等人之所以对赛珍珠不满,主要原因是认为她歪曲、丑化中国农民的形象,岂不知赛珍珠呈献给世人的正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一群真实的中国农民。后来,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将《大地》改编成电影,但在中国拍摄时却遭到南京政府的阻拦,赛珍珠回忆说:“(政府)指派一个村庄给电影公司,坚持要求女人都穿上干净的衣服,头上插着鲜花。他们也反对电影中出现水牛,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看着像中世纪一样落后,他们想用拖拉机替换,虽然这时候在整个中国只有两台拖拉机。”
回家的路有多远
在创作《大地》期间,赛珍珠与丈夫布克的感情已经疏远,1934年两人分居。第二年,赛珍珠离开中国,与约翰·戴出版公司总经理、《亚洲》杂志主编理查德·弗·威尔士结婚,从此定居美国。
《大地》之后,赛珍珠又创作了《儿子们》、《分家》,与《大地》并称为三部曲,内容涉及了军阀混战、革命起义、西为中用等当时中国社会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她还将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译成英文,她为《水浒传》英译本取的名字《四海之内皆兄弟》令人叹服,作家林语堂曾对赛珍珠说:“多亏你的译本,使这部名著全球闻名。现在国外甚至有人将施耐庵比作荷马,称赞中国也有《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作品。”
中国是赛珍珠永远的精神家园,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依然在记述着中国的故事。据媒体报道,赛珍珠一部名为《永恒的奇迹》的长篇小说手稿今年5月在德克萨斯州被发现。据说这部小说是赛珍珠去世前不久完成的,描述了一个青年才俊寻找生命意义之旅,其中也有关于中国的描写——这应该是所有中国读者最关注的话题。
晚年赛珍珠最大的愿望是回到中国的家。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她曾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请,但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的中国梦。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在思念中郁郁而终。
随手传福音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suishouchuanfuyin),伴随弟兄姐妹随手传福音。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发现了吗:回复数字可以索取信息。比如,回复“24”,查看《奚秀兰:用歌声颂扬耶稣的爱》。再比如,回复“61”,查看《信耶稣有什么好处》。(注意:要在输入法为半角状态下回复纯数字,不要带标点、空格。)
你回复其他数字,看看会收到什么?欢迎发截图过来。或许下一篇信息里,就采用了你的截图。
如何将“随手传福音”推荐给好友?打开“随手传福音”→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点击“推荐给朋友”→点击“更多联系人”→在朋友名单里依次打钩→确定。
二维码扫描方法: 点二维码图片能进入大图并保存到手机,然后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择二维码”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