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泰坦尼克却永不沉没

随手君综合 随手传福音 2019-12-18


1

   

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1912年4月15日凌晨,世界上最大的海轮沉入大西洋中,1500多名旅客丧生。全世界迅速报道了这一悲剧: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泰坦尼克不是一艘普通的轮船。它是一个漂移的旅馆,是一座海上的小城,是奢华和力量的象征。它在英国利物浦起航时,10万多人争相观看。当时只有七岁的伊娃.哈特是沉船中的幸存者,她1996年去世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泰坦尼克号的残骇是人类骄傲的纪念碑。

泰坦尼克号首次起航去纽约时,人们认为它是绝不会沉没的,有人甚至说:“上帝也不能使它沉没!”

当人们登上这艘豪华巨轮时,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航行;灾难临到他们的那天早上,没有一个人料到这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一天。至少有20对新婚夫妇在泰坦尼克上渡密月,只有一对夫妇活了下来。

八十六年以后,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的电影风摩全球,影片以昂贵的珠宝为线索,把虚构的爱情故事,放在泰坦尼克号上。人们可能再次被这个历史悲剧所震慑,也可能被这个完全虚构的爱情故事所吸引。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爱的故事,也不认识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英雄。


2

   

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英雄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不久,《泰坦尼克号上最后的英雄》一书出版。后来又由《橄榄出版社》再版。书中记述了一位旅客约翰·哈普尔的故事。

约翰·哈普尔于1872年5月29日出生在英格兰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1886年3月最后一个主日,13岁的约翰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17岁时他便在本地的街头布道、引人归主了。他喜爱神的话语,热心事奉。他白天在磨坊工作,工余就在街头布道。五六年后,伦敦的Baptist Pioneer Mission吸收他作同工,从此他便全身心奉献自己事奉主。

1896年9月,他开创了自己的教会,即现在的“哈普尔纪念教会”(Harper Memorial Church)。刚开始时,只有25个人聚会,13年后他离开这个教会时,已增长到500多人。他牧会时,常常在教堂里通宵祷告,全教会数百名弟兄姊妹,他一一提名为他们代祷。在这期间他结了婚,但不久妻子不幸去世。感谢神,这短暂的婚姻给他留下了漂亮的女儿娜娜。

有意思的是,哈普尔一生中有好几次溺水的经历。他两岁半时,掉进了井里,差点儿淹死,被母亲救了上来。26岁时有一次他差点儿被海浪冲走;32岁时,他在地中海航行时,船漏水,他与死亡擦肩而过。可能是神使用这些经历预备他的将来。

哈普尔牧师带着他的女儿娜娜登上了泰坦尼克号。这是他第二次接受芝加哥慕迪教会的邀请,去芝加哥讲道。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前一个夜晚,人们看见哈普尔牧师在甲板上,热心地对一个年轻人传福音。带他信主之后,他看着西天的晚霞说: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4月14日夜,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之后,哈普尔牧师立刻把他6岁的女儿送上了救生船。他弯腰与女儿吻别,告诉她,爸爸还会见到她的。夜空中闪砾的星光映照着他满脸的泪水,伴着甲板上《我愿与主更亲近》的圣乐,他转身回到沉船上慌乱、绝望的人群中去了。

当泰坦尼克那巨大的躯体开始倾斜时,人们看见他冲上前去,喊道:“让妇女、儿童和没有得救的人上救生船!”几分钟后 这艘巨轮就轰然断成两截了。1500多名旅客纷纷跳入或坠进海中,在冰冷彻骨的海水中浮沉,渐渐地冻死、淹死……哈普尔也是其中的一个。

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哈普尔牧师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另外一个人说:“你比我更需要这个。别为我担心!我不会沉下去,我会升上去的!”

哈普尔牧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急迫地向人传福音。冰冷的海水中,他从一个旅客游向另一个旅客,恳求他们接受基督。

这1528名在海水中挣扎的人中,有6人获救。其中一个年轻人后来作见证说,哈普尔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福音传给他,带他归向了耶稣。

这个年轻人爬上了一块船体的碎片。哈普尔牧师在水中挣扎着靠近他,喊到:“你得救了吗?”

“没有。”年轻人答道。

于是哈普尔牧师大声喊着圣经里的话说:“信靠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

年轻人没有回答。转眼间他就被海水冲远了。

最后一次,他们再靠近时,在海中时间久了,青年已经疲倦了,想放弃挣扎时。牧师却告诉青年:“年轻人,耶稣要救你!”说着,他就把手中的木板,送给那个年轻人,然后他就永远消失在海水中了……

就在哈普尔牧师被海浪冲走的那一刻,就在那一片漆黑的海洋中,这个年轻人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

天亮之前,赶来救援的船只捞起了许多尸体,只有六位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得以生还,这位青年就是其中之一。

青年一到纽约,立刻赶到芝加哥慕迪教会,向大家见证:“哈普尔牧师原本今天要站在这里,向各位说话,但却因为我的缘故,他做了一次‘不一样的选择’。我因此也认识了他所认识的那位神,从今以后,我也要继续哈普尔牧师那‘不一样的选择’。”

四年以后,“泰坦尼克号”所有的幸存者在加拿大多伦多聚会。这个年轻人流泪作见证,讲述约翰·哈普尔牧师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瞬间带领他归向主耶稣。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约翰福音15:13)神的仆人就是这样爱人的!


3

   

更加与主接近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结尾时,当船身倾斜到提琴手们不太能保持平衡的时候——哈特利对其他的提琴手鞠了一个躬。然而,就在他手下的提琴手转身的时候,他站在原处,似乎在想“我没处可去,只有等待与主相会了。”于是,他又拿起琴炫,从容地奏着那最能让他预备见主面之心的歌——《Near my God to Thee》。听到这里,那几个刚刚告别过的提琴手也转过身来,加入了他那最后的一首演奏曲:Nearer my god to thee。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据幸存者回忆,当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前,乐师们演奏的正是此曲。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k0127o1yypw&width=670&height=502.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Q9R8tmYCcXB9jLtwfnoTPFkX2OE9HSJuT7xQ78u//ecG2+FSUDPvIhKkjWvVabiO


Nearer My God to Thee,中文名《与主接近歌》,创作者是十九世纪的一对英国姐妹—— 莎拉·亚当斯 (Sarah Flower Adams )与她的妹妹。

莎拉·亚当斯是当时英国一位莎士比亚剧场纺名角,但她和妹妹两个人身体都不好。莎拉五岁时失去母亲是她经验到的第一次生离死别,但是他们一家人都遗传了孱弱的体质,所以死亡似乎是他们家族的常客。当时她才三十二岁,却因为健康的缘故而必须告别她热爱的舞台,莎拉退休之后,有一次她的牧师来访,他对她们姐妹俩提到他正在准备的一篇讯息,主题和雅各在伯特力作的梦有关。知道她们姐妹俩活跃的艺术细胞,他问她们是否能肯替他的讲道作一首诗歌。

今天我们并不知道那位牧师讲道的详细内容,但那牧师很可能是为了让莎拉在退休后仍有工作的寄托,才向她们提出那样的邀请的。这真是再好也没有的提议了,姐妹俩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便开始勤快的作曲作词,然而,人一旦被圣灵感动,常常是停也停不下来的,亚当斯姐妹很快就完成了这首动人的《Nearer My God To Thee 》。

而唱圣诗和唱任何其他的歌曲有所不同,许多人一开始只听其旋律,旋律吸引人则喜欢唱,旋律平淡则跳过去。《Nearer My God To Thee》这首诗的旋律就非常感人,节奏与歌词相映成趣,音弦拂过内心不觉得躁动反觉得平静、祥和,它确有安宁的力量。但是如果能配合故事来体会,所能获得的就更加的丰富了。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149byg9wj&width=500&height=375&auto=0



Nearer My God to Thee (与主接近歌 英文版)


欢迎投稿。除本微信公众号,文章还将同步到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客户端。

投稿邮箱:suishouchuanfuyin@163.com

扩展阅读:没有上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