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亿女富豪张欣:4天闪嫁潘石屹,用经济学思维选老公
前几天,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上,地产大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来了一段“老潘教创业者找对象”的单口相声。
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潘先生以能说敢做出名,他的心得是:我对创业者,对所有年轻人建议,找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同班同学,是最要不得的。你会的东西他也会,你不会的东西他也不会,你讲个笑话他也笑不出来。人生合作,一定要有互补性。创业也好,(生活上)一起合作也好,互补性是很重要的。
这对地产界知名伉俪,已经携手走过了26个春秋。不过比起潘石屹,我更欣赏她太太张欣的择偶逻辑。
张欣在公司的地位、贡献值、话语权都足以能跟老潘分庭抗礼,她绝对当得起“女老板”的称呼,而不是“老板娘”。
他们俩的婚姻经过,若简单称为“爱情故事”都有点委屈了,简直是教科书般的联盟缔结之约。
在这个人人都将爱情视为珍宝,却说不清爱情为何物的时代,张欣对待婚姻的想法和态度,可以自成一个宗派,我称其为“婚姻价值投资派”。
潘张二人属于真正的闪婚,从1994年结婚开始,夫妻俩双剑合璧至今,身价高达250亿元,排在2017年胡润女富豪榜第12位。
张欣喜欢谈博弈论,对于要不要嫁给潘石屹,她视为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博弈。
(以下内容出自公开报道,据说是她本人自述。即使不是,这一段逻辑缜密、情感自洽的文字也很有参考价值):
我和潘石屹好了4天就结婚了,听起来这个结合挺草率的。我妹妹听说我找了个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而且离过两次婚的小个子男人,她特地飞过来看他,看完了,用一首歌来表达她的失望之情:“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两个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我没有被这些差距迷惑住,我想女人的眼光要放远一点,他现在的情况没有我好,但是将来呢?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和他结婚,会让我进步还是让我退步。
我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给自己开了一个会。
首先,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穿得乱七八糟:
一件藕荷色的西装,一条大花的领带,一副特大的眼镜,头顶还有点儿秃。那么土的衣服穿在身上,他泰然自若,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其次,他的思路很独特,自成体系。那时候和他交流,他随便一句话都能让我觉得新鲜,让我激动让我深思。我那个时候在华尔街工作,身边那帮所谓的精英,说话做事都一个套路,只有他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再次,我比较欣赏他的品质,那种骨子里的厚道和朴实。
总之,他和我身边那些穿着、谈吐都很得体的男人如此不同,让我有一种想靠近他、了解他的欲望,这是相交的基础。
举个例子,一般的公司,都会有一整套的奖惩制度和管理规则,但是他的公司里没有,奉行无为而治,让公司不是一架按轨道运行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更高的智慧,他常说领导者把时间都花在管人上那就太浪费了,领导应该专心研究市场。
他最爱吃的东西是煮老玉米和不削皮的苹果。有一次有人请我们吃鱼翅龙虾什么的,那似乎是他第一次吃鱼翅,他尝了一口就直接说出来:“这和粉丝有什么区别啊,还这么贵,以后可别请我吃这种东西了。”
还有,他能教会我许多东西。我一直在国外生活,对国内很多东西都不懂,而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我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发展,那么他就是我现成的又具有实际经验的老师。
我把这四点细细想过,就觉得这个婚可以结,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这个婚姻中受益。
张姐姐果敢爽利,句句都是肺腑真言,下面我们来敲黑板划重点。
第一
存量思维和增量思维。
很多女孩子在面对可能的恋爱或婚姻对象时,喜欢关注这个人拥有什么。有房子车子吗?什么小区的房子什么档次的车?带什么手表?下什么馆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存量思维,着眼于对方的过去和眼前,看重可见价值。
韩剧看多了的女孩,不懂判断新钱老钱,分不清楚对方所展现的,是他家庭给予的还是他自己挣得的,甚至不明白资产、现金流和估值的区别。
张欣的脑回路,是典型的增量思维,她能克服那些浅层的东西,考虑的是潘石屹未来会怎么样,尤其是会给她带来什么。
这个男人聪明、勤奋,敢于主动出击,交流起来有深度,“随便一句话都让我觉得新鲜,不按常理出牌”。
她在香港工作几年后,十分看好国内市场,确定自己的未来,是要到中国内地发展的——此前张欣在国外留学多年,对国内已经十分陌生,她想着他还能当她的导师和搭档。
毕竟,在华尔街当金融分析师也好,在香港干投行也好,不过是高级打工仔罢了,而张欣的野心显然不限于此。
一旦跟他结婚,他们可以一起创业,既是夫妻又是合伙人,直接开启人生战略合作伙伴的模式。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这个婚姻中受益。”——请曾经被渣男伤得死去活来的女孩们,把这句话背起来。
从此,他们互为推手,作为彼此的见证,成为漫漫人生路上一起打怪升级的伴侣。
第二
婚姻市场的价值和估值。
说句不好听的,婚姻也是有市场的,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市场上有自己的估值,传统的评估衡量指标包括外貌、学历、家境、工作等等。
一般来讲,你的估值在相亲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明显,通过相亲对象的水准,你可以感知自己在介绍人眼里,或者说婚恋市场上的估值。
我有一位朋友单身几年,经历了多次相亲后,她非常反对这种模式,理由是:如果来一个比我强太多的人,我会感觉有点自卑,想说你们也太看得起我;如果给我介绍个不如我的,就会觉得,原来在介绍人眼里我只是这样而已……这就是典型的估值错乱带来的情绪受损。
回到老潘,他个子小,相貌平平,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虽然当时已经加入了“万通六君子”的小团体,但和张欣社交圈里的精英比起来,还是个创业人士(diaosi),再加上他离过两次婚,又带着个孩子,基本已是中国式丈母娘眼里“黑名单”的人选;反观张欣,剑桥出来的白富美,领着顶尖投行25万美元的年薪,无婚史。
这两人若放到相亲市场上去,估值天差地别,可能根本不会相遇。好在张欣是个价值投资者,她明白人和公司一样,只要大方向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在别人看不清的时候,在“他还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时候,果断出手,将来定有价值回归的那一天。
第三
被外在的不同吸引,因内在的相同而联结。
当时两人外在的可见价值,是极端地不同,一个现成海归精英,一个国产未来土豪。而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常常会被看起来与自己不同的人吸引,因为彼此会产生互补效应。
张欣不熟悉国情,老潘却非常善于外联和营销;老潘不会英语,不懂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模式,张欣刚好能够补足。
不过,两个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ALPHA天天在一起生活,又一起工作,大家都是有主意的人,矛盾冲突是避免不了的。
据说没孩子的那两年,他们模糊了夫妻和搭档的界限,吵架吵得快要离婚,后来是张欣决定先“下岗”生娃,才避免了婚姻破裂。
尽管都有脾气有个性,但联盟能长期持续,原因是他们骨子里,本就是一模一样的人,都是靠自我奋斗突破阶层的强者。
对于努力突破阶层的人来说,一起做事的爱情,比荷尔蒙催化的爱情,总是来得更深刻。
张欣少年时随母亲移居香港,因为生活困难,只能白天在流水线上打工,晚上再去上夜校。她从来不甘于自己的人生只是流水线上一颗小螺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咬着牙不肯中断学业,一直在存钱。
是心里的火光,让一个昼伏夜出的童工与众不同,怀揣着打工5年攒下的3000英镑、熊熊燃烧的激情,以及一口铁锅,张欣踏上英国求学之路。她先在苏塞克斯大学读经济,而后又到剑桥读发展经济学硕士。
老潘的故事更加精彩,市面上流传着他“因为一张办公桌放弃机关工作下海淘金”,“在海南靠高利贷炒房炒成千万富翁”,“在饭店吃饭听到北京下了几个指标就下决心拿到手”等各种段子,他从底层挣扎出来,什么都愿意学什么都愿意做,奉行“生活就应该是梦想本身”的想法。
两个因生活经历造成外在差异巨大,但内在完全一致的人,应该能第一时间认出对方。他们识别对方的慧眼,比爱情更重要。
看潘石屹的发言就知道,其实男性对于婚恋问题比女性要理智得多,据说男人往往在第一次与某个女人相见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在自己未来的生活里,大概会是什么位置。
站在张欣的角度而言,虽说只“好了4天”,但她在没有见到本尊之前,已经对对方有了好印象。
传说张维迎(就是北大那位著名经济学家)是张欣在剑桥的同窗,当张欣跟他说想了解一些当时国内的企业,张维迎推荐了万通,还给她看了万通几个创始人写的文章材料。结果张欣看后大吃一惊,迫不及待想认识这群想法天马行空的人——张维迎就这样无意中做了媒人。
第四
靠眼光和势均力敌
就能找到好对象,跟牛人同行吗?
首先,眼光没有那么重要。
有本事跟好人相遇才重要,就像有能力拥有好东西才重要。
很多年以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到某一线城市的一家老牌商场逛街。商场不大,也就四五层,从二楼开始都是卖服装的。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楼层与楼层之间,是用“档次”来区分的,二楼卖少女装,三楼中高端,所有美丽而昂贵的衣服,都在顶楼静静地躺着。
跑到顶楼,看见那些设计简单,面料柔顺,色彩自然,完全不见LOGO的服装,你就知道,在这里买衣服不需要眼光,也基本不大容易买错。
从顶楼逛回二楼,各种冰淇淋色,俗气蕾丝,大块印花扑面而来,好像每件衣服都很用力,但是都让我没有购买欲。在这里,眼光好也不起作用,因为过于低质化,好东西几乎绝迹。
我有眼光,但没钱,然并卵。
你有很好的眼光,可如果身边没有牛人,就像一直在二楼买衣服,眼光和品位没有用武之地,等于是无效的,只能徒增烦恼。
好资源都是稀缺的。同理,真正厉害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低。就算一万个人知道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知道唯有创业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可能够走上这条路的,一万个里面大概也就几个。
假设运气很好,真的碰到一个潜在大牛,而且已经凭眼光认出来了,那么,你可以跟他发生命运的联结吗?比如说,若时光倒流三十年,你遇到了还是默默无闻的潘石屹,会跟这个未来富豪同行吗?
当年的小潘,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这是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在当时很是体面,而且轻轻松松旱涝保收。
工作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个女同事,领导让他陪着女孩去选办公用品。女孩为了一张办公桌,挑来挑去弄了几个小时,潘石屹不耐烦了。结果女孩告诉他,“潘石屹你可不知道,这张桌子要陪我一辈子的,我得仔细挑。”
这句话让潘石屹五雷轰顶,回去失眠了一晚上,很快就辞职下海了。
那个女孩也认识了小潘,整个单位都认识了小潘,估计其中不少人有眼光,能看出这个小伙子心思挺活的,将来可能会有一番事业。但他们注定不会跟他同行,那就只是认识,不是真正的相遇,无法建立长期有效关系。
能跟他相遇并建立有效关系的,是后来“万通六君子”里的伙伴,和“好了四天”就结婚的太太张欣,是共享同一套三观和方法论的人。
他们互相依靠,彼此成就,共同发展,最后各自自我实现。
看到过一位博主写的话,深得我心:“我意识到——其实我和这些可爱之人的相遇,并不是因为我身处北京、上海、香港或者纽约,而是我们注定要在冒险的过程中相遇,我们的轨迹是注定交汇的。这些地方只是我们相遇的地方,不是我们相遇的条件。”
相遇相交的基础,并不是我凭眼光识别出你是一个潜力股,而是,我们两个本身是同类,我们内在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因为冒险的途中“需要另一个同类”,所以不会只是从对方的全世界路过,所以会分享彼此的世界。
“势均力敌”不是一段关系的最好状态,能够发生“交换价值”的才是好关系。
如今情感类鸡汤铺天盖地,凡是哪个明星出轨了,哪个大龄女明星要嫁给帅哥男明星了,动不动就落到同一个主题——婚后没能维持势均力敌状态的,所以渐行渐远了;长期势均力敌的一对异性挚友,迟早都要坠入爱河。
关系的走向千变万化,怎么能用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词概括。
更何况,“势均”代表力量相等,“力敌”代表有可能对抗,这哪像是一个好关系该有的状态,根本是两个随时要交火的门派,因为忌惮对方手上的筹码和本事,所以忍着不发作而已。
你懂的我都会,你能做到的我也可以搞得定,那么我凭什么崇拜你,你又怎么会需要我?
目标一致的时候还好说,一旦出现理念分歧,那么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就难以避免。
人都说文人相轻,其实同行之间,都容易相轻。
好夫妻,好朋友,好搭档,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大目标一致,且能力域互补又彼此欣赏。
张欣和潘石屹结婚以后,第二年就脱离原来的小群体,夫妻俩开始共同创业了。一开始公司小,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一起干,什么事情都想管,每天吵到不可开交,闪婚后一两年就要面临“闪离”了。
然后,张欣气急败坏地出走了,带着离婚的念头,一个人跑到国外旅行。旅途中,她突然发现,西方生活对她没有吸引力了,“已经回不去了”。想想跟潘石屹也磨合了两年了,如果离婚重头再来,那么再找另一个人还是得磨合,何苦呢。
想通之后,她决定让步,主动提出回家备孕生娃,公司的事情先放手。几年之后,张欣又想回到职场,两个人都吸取了前一次教训,决定发挥己长,分工合作。潘石屹负责商业谈判、销售、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张欣主抓建筑艺术、空间设计,实现了事业上的男主外女主内。
在潘石屹的单口相声“老潘教你找对象”里,是这么形容的:合作要成功,最好是彼此能力互补。我想通这个道理以后,跟太太的工作领域就分开了,我们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了。
长期持续的稳定同盟,本质在于能够实现价值交换。
你帮助我,我掩护你,你提携我,我启发你,这些藏在说说笑笑之下的深层交换,才是你们能维持有效关系的原因。
也许你要说,我和我朋友之间很单纯啊,就是一起玩,一起傻逼而已。其实呢,吃吃玩玩的来往中,情绪价值也是一种价值。
他遇到麻烦,你不给他出主意,你心情不好了,他也不听你倾诉,两三次之后,估计你们也玩不下去了。
那对谈了三年恋爱的萧山情侣,婚前因为买房的事,感情火速崩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没有建立深层的价值交换和情感联结。连房子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话题,都是到了快结婚才谈论,大概平时都是靠分泌多巴胺来维系感情的。
而且他们在对方眼里,必定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特质,没有到非你不可,否则不会那么自我,那么寸土不让,那么坦然地伤害彼此。
要跟好人一起,靠眼光不够,也没有捷径,就得尽快开展属于自己的蓝图,在攀登的途中相逢。
我最赞同一位美国网友Rachel说的,“还是你的目标(goal)最重要,这个目标是要内心驱动,不是外向攀比的。在你做独特的你自己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吸引到你的路上来。焦虑,嫉妒,自卑,这些都是非常没有魅力的心理,只会越来越被排挤。”
当然,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潘石屹,也没有另一个张欣。
但你要学到的,应该是: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冯仑
主页君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群,
资料福利群、金融职场群、Excel群……
里面有很多大神哦~
长按二维码添加FRM福利君,申请加入
来源:见小曰明(smallsharing)。FRM金融风险管理师(ID:gaodunfrm)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请后台联系,议定合作或删除。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