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正创新,搭建学思践悟融媒平台——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习之”专栏融合创新案例探析

邓志慧 等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大型融媒专栏“时习之”创新报道语态、突出可视化特色,集文、图、音、视、访谈、交互等形式于一体,用融合思维建设资源平台,搭载形态多样的原创内容,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聚合优势不断增强,为网民搭建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权威融媒体平台。


守正创新,搭建学思践悟融媒平台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习之”专栏融合创新案例探析
邓志慧  黄子娟  任一林  宋子节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把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型融媒体专栏“时习之”通过视听交融的全媒体形式,融传播、深解读,全面深入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栏创新报道语态、突出可视化特色,集文、图、音、视、访谈等形式于一体,梳理“脉络”、搭建“筋骨”,聚合优势不断增强,成为广大网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权威融媒体平台,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谋篇布局:守正创新,立体化展现领袖风范
“时习之”专栏积极探索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精准化、鲜活化表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加强一体策划,进行多维度、立体化阐释解读。
注重策划统筹,优化核心内容生产能力。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时习之”专栏坚持高站位谋划,科学统筹、高效协作,自上而下的组织指挥和自下而上的创意策划有机结合,聚合优势资源,确保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做好核心报道。同时,专栏不断拓展报道深度、创新表现形式,以高质量、高频次的稿件领跑中央新闻网站,平均每两天有1条总书记报道置顶各大网站头条。
围绕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重点,“时习之”专栏提前策划,持续推出具有时代感和共鸣点的精品力作。如《幸福说给总书记听》系列策划,直观呈现各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崭新气象、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发生的美好变化,展现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与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习主席来到我们的战位》系列策划,充分报道基层部队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可喜成效,反映人民军队的时代风貌。
为打通资源壁垒,实现一体谋划、协同发力,“时习之”专栏结合重点主题不定期举行跨领域多部门的“云端”策划会,邀请合作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合力激荡思维、激活创意、激发创新,联动报道积极性日益高涨,有效提升了传播力、影响力。
作为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2021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专栏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进行了10余次线下、“云端”沟通会,合作推出《跟总书记学党史》系列动漫,在短视频平台总推广量超8亿,成为党史学习跨界传播的“刷屏”之作。 
创新表达方式,让报道语态年轻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时习之”专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方略,通过有血有肉、见人见事的表达,让报道语态更加年轻化、时代化。
为了让更多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专栏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如手绘漫画《习近平“七一”讲话中提到的“教师爷”,究竟啥样?》、图解海报《这条“致富经”,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再次提起》等融媒解读,短小精悍、细节丰富、场景生动,着力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中,策划推出微视频《42年冰雪梦——这一天•向未来》,采用虚拟动画与实拍素材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受众感悟北京冬奥精神。
搭载新技术应用,智能交互提升受众黏性。“时习之”专栏致力做好新媒体转化,搭建新的智能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差异化传播,引发不同年龄、圈层受众群体的共情共鸣共振,成为广大受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帮手。
“数据库”升级“大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系统收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是互联网上唯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的大型应用数据库。“时习之”专栏与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依托人民网建设的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共建,采取深度学习语义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可感知、可运用的学习平台,从丰富平台内容、细化分类模式等方面优化升级该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可感知、可运用的学习平台。
“学习大国”延伸“触角”。“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是人民网全力打造的移动端新媒体平台,是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平台。作为“时习之”专栏内容二次传播的重要阵地,精心打造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领导人思想学习平台,推出大量成体系、多层次的学习资料包,内容涵盖领导人讲话原文、重点书目导读、权威专家解读等,以社区化的互动体验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强化与受众的连接,满足广大网友全方位的学习需求,目前已拥有800余万粉丝。


策采编发:融合发力,紧跟总书记足迹
专栏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以总书记地方考察、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集中作战优势,一体化组织指挥、全流程统筹协调,通过“中央厨房”凝聚总网与地方分公司团队,融合发力进行专项选题策划。前方文字、摄影、摄像记者克服困难、深入基层主动突破,找细节、捞“干货”、抓“活鱼”,后方编辑记者密切跟踪,全媒体采编、跨部门协作、多层次展现。
深入一线,汇聚民声。主创团队十分注重通过实地采访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作用,调动前方报道团队的集体优势,以“众筹”“海采”方式集聚重点素材,强调“人人都是拍摄者、供稿人”,真正做到博采众长、融众之智。
专栏多次联动人民网分公司记者,在年中、年末等重要节点回访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的村民、基层工作者等,聚焦总书记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的生动实践,透过鲜活细节展现百姓生活的幸福图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一幅幅关心民生的画面,共同组成总书记心系人民的动人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如“2022年中策划•笃行向未来”系列报道,融图解与文字稿件于一体,梳理总书记亲身践行与人民的“绿色之约”“人文之约”“创新之约”,并约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进行分析解读,立意精巧、说服力强;在《心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领航“十四五”开局》宣传报道中,记者们探访福建朱熹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走进河北承德的社区,感受基层养老制度的便捷贴心;踏上齐鲁大地,明晰黄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回访总书记对话关心的群众,盘点开局之年治国理政崭新实践,发挥了党媒“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
以小见大,多维呈现。专栏注重将与核心报道相关的时政活动置于坐标系中进行观察,从历史、现实、国际等维度剖析深意。报道聚焦与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互动的人和群体,通过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展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2021年年中,“时习之”专栏提前策划、积极创新,推出主题报道《圆梦小康丨2021总书记考察年中回望》,联动5个人民网地方频道的17名记者,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9个特色产业,生动描绘各地人民以实干圆梦小康、用双手成就幸福的壮美画卷。从广西的葡萄果园到福建的生态茶园,从青海的加牙藏毯到贵州的传统苗绣……一棵树、一匹布,记录百姓生活的幸福蝶变,展现产业兴、百姓富的可喜变迁,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激发广大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多篇稿件被相关平台置顶推荐。
深度诠释,解读有料。专栏不仅关注普通百姓、丰富群众语言,也注重突出政治引领、夯实理论基石,努力让大主题、新思想深入人心。专栏拥有领域广泛、权威高端的重大报道专家库,通过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把重要论述学精悟透用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如“习近平领航新时代”系列图解,邀请多位权威专家进行解读,以“十四个坚持”为遵循,回望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新时代的思想风范,兼具理论高度与广度;《开局!习近平落子布局这些事儿》,聚焦总书记治国理政生动实践,从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改革、法治建设、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等角度进行深度报道,采访在一线实地挂职锻炼的专家学者、党员干部,体现“十四五”开局以来顶层设计的科学布局,以精练的笔触,于细微处见大气象。


平台建设:移动优先,持续掀起热潮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客户端、社交媒体等以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移动化等特点,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时习之”专栏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建立融合传播矩阵,努力做好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者、践行者。
全媒融合,多手段打造移动学习平台。在内容编发上,专栏通过图文、音频、视频、访谈、交互等形式,人性化提升用户体验、广集纳提供学习平台、强策划打造“流量密码”,为广大网民搭建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移动平台。创作团队顺应新闻传播趋势和媒体融合发展布局,不断对产品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形成颇具规模的产品矩阵,做到全年核心报道不断档、无“淡季”,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习近平的两会时间”系列融媒体产品,运用新媒体呈现形式,以时间轴形式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公开活动,集纳优质原创内容,搭配音视频、海报,展现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发展、倾听民声察民情的深厚情怀。微视频《30秒,带您了解政协委员向总书记展示的“天梯”》,则以简洁明快的视频形式,生动展现时代变迁。
栏目既注重短平快的碎片化传播,也注重抓住重点、紧跟热点,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打造“专精深”系列报道矩阵。同时,根据权威资料进行编发汇总,建设“十九届六中全会学习资料电子书”“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数据库”“党的建设数据库”“党史资料库”“党务书库”等移动数据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收录相关讲话、文章、书信、指示、活动、考察等,打造集权威资料、多维学习、智能检索等功能于一体的聚合传播平台,开设多个热点和专题学习专区,提高用户学习使用效率,满足个性化需求。
渠道融合,多语种助推境内外联动传播。为实现集约利用、助推境内外联动传播,“时习之”专栏注重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拓展资源。内宣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网全媒体传播优势,积极做好各渠道的内容分发推广,加强报网端微屏融合,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建立便利化的联通机制和渠道,使平台价值最大化。如与《民族画报》联合策划推出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习近平这样嘱托》专题海报,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舆论氛围;外宣方面,重点加强国际传播内容建设、话语体系建设和传播网络建设,增强对社交媒体、移动端口的全覆盖,形成多渠道、广覆盖的网络国际传播格局,全面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如创意海报《26个字母看中国脱贫制胜密码》,紧扣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以26个英文字母为载体,将中国话语与国际视角有机融合,文字表达言简意赅、视觉呈现主题突出,近200家门户网站转载,国家发改委、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侨联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作品被翻译成9个外文语种,在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脸书、推特等传播平台取得良好反响,国内国际传播平台阅读量过1亿。
技术融合,多模式优化传播内容认知。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传播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时习之”专栏注重对新技术的及时应用,以实现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共享。专栏重视工具优化,从服务创新理论学习入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学习应用场景的结合,采用“平台+内容+数据+应用”的呈现模式,不断打造更为丰富的党政垂直平台,实现全媒体资源的集约利用。
专栏用融合思维建设资源平台,搭载形态多样的原创内容,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平台聚合优势显著增强。自2020年8月创建至今,产品形态从最初的文字、图解拓展为集文字、图片、图解、数据、视频、音频、交互等于一体的融媒矩阵,实现了新媒体形式全覆盖。专栏纵向分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等多领域,横向包括“学习金句”“论述摘编”“权威解读”“独家策划”“学习体会”“原创视频”等栏目,通过平台聚合方式呈现,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
专栏在新媒体传播技术、手段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大可视化创作力度。重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媒体报道特别是珍贵影音资料的积累、共享和整合运用,更多借助短视频、纪录片、专题集纳、交互数据库、H5等方式,融合动漫、快闪等时尚元素,全方位创新领导人活动新媒体报道的呈现和表达方式。
实践证明,将前沿技术引入新闻生产,可有效拓展新闻应用场景,提高新闻产品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技术、内容、创意的融合“进化”,使新闻样态不断突破,真正做到“跨屏”传播。
(作者邓志慧系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副主任,黄子娟、任一林系该网重点报道组主编,宋子节系人民网党政采访部重点报道组主编)
责任编辑:陈利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