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新闻赋能 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日报“数说中国十年”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全媒体报道说起

李 想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中国日报推出“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可视化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法治、生态、农业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多维度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数据新闻赋能 讲好中国故事
——从中国日报“数说中国十年”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全媒体报道说起
李  想
全媒体时代,数据新闻已从静态、文字新闻的辅助报道内容,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动态的新型新闻传播方式。数据新闻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从而丰富新闻形态与内容。数据新闻通常以可视化为主要呈现形式,富含视觉设计元素的图表、动画、交互网页、短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丰富新闻阐释效果,增强用户交互式阅读体验。
作为党和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中国日报在数据新闻的策划、制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国日报积极发挥语种、版面设计、插画等方面的优势,推出“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数据赋能媒体,重塑传播格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数据新闻的兴起就是媒体融合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典型表现,折射出当前传播媒介在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优化叙事表达,提升传播效能所进行的探索。

中国日报2022年10月16日推出的二十大专版“数说中国共产党”。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各级各类媒体守正创新,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中国日报“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以20期系列整版图表、互动网页、短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法治、生态、农业、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多维度展现中国的制度优势。


释放数据力量,提升传播有效性
深挖内容,让数据讲故事。数据作为新闻传播语言和内容的一部分,其优势在于客观、简洁、精确。同时,数据也具有集合和理性的特质,在新闻叙事中可以将个性转化为共性,起到把微观叙事和个体故事上升为宏观主题的作用。数据新闻的生产制作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权威、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数据,并通过视觉呈现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揭示数据内在的新闻价值。
在制作“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产品的过程中,中国日报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抓取了中国近20个领域、时间跨度为10年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变化趋势体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在经济领域,编辑将报道分为10大主题,既有反映GDP、外贸、投资、物价和居民收入等关键指标的宏观数据,也有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动能和潜力的微观数据。如系列报道从中国的汽车行业切入,综合运用数据呈现中国汽车行业如何由合资和进口车主导,发展为本土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产业奇迹。

中国日报2022年9月27日刊登的“数说中国十年”系列报道之“工业支柱”。

视觉赋能,让数据有美感。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生产数据新闻主要依赖文字分析和静态图表等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开始积极尝试视觉化设计、互动网页、短视频等形式,不断增强数据新闻的趣味性。
中国日报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实践中,通过新颖的版面语言、活泼的版面设计、生动精美的插画、明快丰富的色调和多元的视觉元素,着力突出数据亮点和趋势,将专业变通俗,大幅降低数据新闻的阅读门槛,真正让数据有美感、让读者有共鸣。如在“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中,设计师采用大树作为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形象象征,把投资作为滋养树木根系的养分,直观描绘出投资在过去10年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再如,中国日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推出了数据八连版,版面以精美的手绘牡丹花为主要设计素材,每一朵绽放的牡丹花都代表中国一个有代表性的领域或行业,巧妙地将数字融入花蕊的设计元素,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中国各个领域灵动绽放和尽情盛开的蓬勃发展之势,彰显了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和生机活力。
此外,版面还将“20”这一阿拉伯数字设计成形似赛道的画面,将关键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如党代表人数、党员年龄、职业、基层党组织架构等,全方位、多角度对新时代10年来的发展进行生动描绘。
融合传播,让数据进人心。中国日报在“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中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结合数据新闻的制作和在不同平台传播的差异和特点,将报纸、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各平台有机结合,同步策划、同步推出,努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编辑利用技术手段,将反映中国过去10年工业发展的静态图片版面转化为动态视频,让工业齿轮、机器等设计元素转动起来,再利用韵律感、节奏感相适配的音乐烘托气氛,最终达到“让版面动起来,让数据活起来”的效果,为数据赋予新的生命力。
再比如,在报道中国互联网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时,中国日报利用H5技术,实现了数据和读者的互动,受众可以点击移动终端上感兴趣的主题进入互动页面浏览。通过互动网页设计,将中国互联网10年巨变以及中国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如何惠及千家万户的故事,如画卷一般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些融媒体产品配合报纸版面同时在各新媒体平台推出,实现多载体、多维度的融合传播,收获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日报数据新闻的融合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提升了趣味性和互动性,降低了语言可能存在的传播偏差,有助于海外受众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词汇,增强了新闻有效信息的表达,实现了“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数据新闻的融媒体传播,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柔性传播”,使得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中国声音更加平易近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润物细无声”。


提升传播能力,推动数据新闻质的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新的信息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只有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才能更好参与乃至引领全球传播新格局的构建。
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态和传播手段,数据新闻的核心还是内容、故事及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因此,要做好数据新闻,媒体仍需要在提升主题策划和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目前传统媒体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还不够强大,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故事与信息的能力还较为薄弱,容易出现内容同质化、数据加工处理不够精细、传递的信息欠缺精准度等问题。要提高数据新闻制作能力,就要组建专业团队,综合提升抓取、挖掘、统计、验证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努力提高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价值、挖掘独家一手信息的业务才能。
做好数据新闻还需要媒体增强运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展现人文关怀,从而打造出真正触动人心和有认同感的新闻产品。当前数据新闻倾向于从全局视角诠释宏观现象和进行全景式、趋势性报道,容易忽视微观故事和个体感受。因此,改进数据新闻报道还需要媒体不断更新报道理念,创新报道形式,提升与受众的交互性,增强数据新闻的人情味、故事性,增添个人化叙事,让普通人讲述数据背后的个体故事,缩小受众与新闻话题的距离。
数据新闻工作者还应当提升自身预测性与趋势性分析的能力,提升数据新闻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服务和点对点的精准推送,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中国日报通过读者问卷调查发现,经济数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比较直观,易于被海外民众接受的中国故事“资料库”。因此,围绕海外受众的关切和需求,做好做精数据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媒体加快利用先进技术不断为自身赋能,还需要推动数据新闻制作、传播流程的优化和平台再造。传统媒体要高效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提升对外传播信息产品的采集、生产和推送的全链条工作实效,从而实现中国故事、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和智能化送达。
(作者系中国日报社经济部财经采访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郭凤敏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