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传统文化报道深下去美起来——人民日报“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创作谈

孟扬 等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让传统文化报道深下去美起来

——人民日报“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创作谈
孟  扬   唐中科   曹怡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也是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遵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
2022年立春日,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的中国画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开,世界为之惊叹。在此节点,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以《冬奥开幕日 正逢立春时》为开篇,凸显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气韵与当代价值。之后,版面以每月一期的频率刊发“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系统梳理每个节气所具备的物候、农事、人文内涵,通过诗词、文物、民俗等多角度聚焦,让系列报道兼具文化味与科普味、厚重感与现代感。
从2022年2月4日至2023年1月4日,“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总计刊发13篇,人民日报是全国主流平面媒体中唯一成系列、大规模进行节气主题报道的媒体,并在报道内容和视觉呈现方面都做出了创新尝试,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植根沃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日报“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在主流媒体报道层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先,让传统文化报道深下去。每一期“二十四节气”报道主稿对具体节气逐一剖析,借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燕京岁时记》《荆楚岁时记》等典籍,梳理节气在物候、农事、人文等层面的丰富内涵,让读者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感知节气的魅力与价值。在《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等报道中,通过解析“二十四节气如何命名”“古人如何认识节气”等问题,展现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智慧;在《古老智慧蕴藏万千气象》等报道中,通过介绍“节气农谚反映中长期天气预测”“现代气象预报趋势与节气农谚大体一致”“不同地区的节气农谚极富地域特色”等,呈现二十四节气农谚在指导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些报道也让“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突破单纯科普的框架,打开纵深思考的空间。

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中的立春(左)以及白露、秋分主题版面。

其次,让传统文化报道美起来。二十四节气讲述光阴的故事,以一种既宏大又精微的尺度,交融天文与人文、时间与空间、节气与节日,给予人们鲜活的东方美学体验。在制作“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版面时,编辑着眼一个“美”字,将美的价值融入美的艺术,呈现了岁时节令的诗意与美好。例如,《晴日暖风 万物并秀》《梅熟麦饭香 仲夏农事忙》《露从今夜白 秋向此时分》等报道版面,从文字层面上看,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大量化用、引用具有浓郁节令特色的古典诗词,让浪漫诗意在文字间流淌;从视觉呈现上看,版式设计灵活运用古今绘画、摄影作品及设计元素,展现节令氛围,使二十四节气更为具象化、视觉化、立体化,让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感知不同节气的不同风貌。


立足当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二十四节气只有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围绕“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融入新语境、满足新需求,实现与读者的共鸣共情,让古老节气在现代生活出新出彩。
关注当代价值。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从第一秒钟起就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2022年2月28日刊发的《二十四节气彰显中国气韵》就是围绕这场值得回味的倒计时创意表演,讲述开幕式表演背后的故事,探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受观众喜爱的原因;同一版面上的《四季轮转 标注岁月》,则在更大的时间、空间跨度中,讨论二十四节气对现代气候、物候、农业的指导意义。同时,多期系列报道中还开辟延伸阅读版块,围绕“立秋一定会‘入秋’吗”“‘立冬’是冬之始吗”等气象话题,约请气象专家作出科学解释。通过多种角度、多重视野的多维阐释,“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贯通历史与当下,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十四节气”相关版面报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活态传承。自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后,与节气相关的上百种项目,如“九华立春祭”“送大暑船”“苗族赶秋”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节气文化的活态传承,版面与人民网合作拍摄人民映像视频,记录“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内乡打春牛”等节气习俗。此外,在《四季轮转 标注岁月》《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等报道版面的设计上,借助当代画家的精品力作,通过清新典雅的版式风格,赋予节气现代表达形式,从而在更多维度体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强化融合,延伸多维立体传播链条
“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刊发以来,传播链条不断延展,引发强烈反响。
强联合,打造专题报道矩阵。“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集合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专家力量,版面编辑邀请行业领域顾问,严把内容和数据安全关。相关单位将本系列报道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简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专题报道”等专业领域传播平台进行整合集结,实现二次传播。
强传播,扩大受众群体范围。自2022年2月开栏以来,版面就一直与人民网密切合作。从版面报道提炼出的“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为什么有小满没有大满”等话题,在新媒体平台二次传播。多渠道、多平台共同发力,推动“二十四节气”相关话题成为年度热门话题。借助北京冬奥会热度,人民网微博于2022年2月—3月集中推送二十四节气相关话题,多家网络媒体转发,多次登上热搜榜单,累计阅读量超1500万次。网友热烈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古老智慧蕴藏着万千气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不仅为人民日报增加了报道的内容品种、提升了文化品位,还赋予了节气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们提供文化自信的滋养、精神力量的支撑——这正是主流媒体传统文化报道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新闻实践的重要价值体现。
(作者孟扬系人民日报总编室假日生活新闻编辑室主编,唐中科、曹怡晴系该室编辑)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2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