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薄洁萍等:提升思想深度、学理厚度、文化温度,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

薄洁萍 王琎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提升思想深度、学理厚度、文化温度,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

薄洁萍  王  琎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首要内容。近年来,光明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重要指示精神,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按照“秉持客观理性、强化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关心学人吁求、引领社会风尚”的办报理念,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


思想理论宣传是党报的重要职责
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要掌握的根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有效理论;而要改变世界,首要的就是说服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人民群众,进而将理论转变为“物质力量”。围绕“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党报理论宣传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一生中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了十余家报刊,他们把报刊看作宣传自己的纲领和主张、战胜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的“第一个阵地”和“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毛泽东同志更是视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提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并把“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视为“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报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对党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党报要在高举理论旗帜、强化思想引领方面担起使命、有所作为。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
光明日报是一张以学术性、理论性见长的思想文化大报,创刊70多年来,在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深厚底蕴。近年来,光明日报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形成了兼具思想深度、学理厚度、文化温度的鲜明特色。
以丰厚的理论资源拓展思想深度
党报理论版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要为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丰厚理论资源,既讲清“理论源头”,又把握“时代潮头”,进而在“源头”与“潮头”的融会贯通中拓展思想深度、强化理论武装。
讲清“理论源头”,掌握“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可以掌握科学立场观点方法,培养敏锐的预见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思想深度、训练思维方式;可以感受革命导师的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为此,我们开设“读经典 学理论”专栏,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在追根溯源中,展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进而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如围绕“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等,阐述了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神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的来龙去脉、本质内涵,引导读者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思想精髓。
把握“时代潮头”,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之而后信之,信之才能行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方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深入宣传阐释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光明日报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特)刊”,以理论文章、圆桌对话等形式,从整体性、分领域、分专题等角度,阐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已高质量推出近1000期,成为深入宣传新思想、广泛凝聚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品牌。常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在重要时间节点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专栏,近期围绕“两个结合”“五个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等重要问题,刊发了系列专题文章。所刊文章许多被中央网信办全网转发,《铭记百年光辉历史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等文章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单篇阅读量达450多万次,有效提升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培植学理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以专业知识为支撑阐释道理学理哲理,才能力透纸背、生动准确。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是深化拓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重要途径。
以办好各专业学术理论版面为依托。光明日报现设有理论版、哲学版、经济学版、史学版、党史版、世界史版、国家社科基金版等学术理论版面,这种专业细分在党报中别具一格。各理论版面密切跟踪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前沿进展,同时发挥各领域研究优势,从体系框架、逻辑结构、概念范畴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理阐发。例如,哲学版刊文从价值论、认识论等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学理阐释,从伦理学、政治哲学等角度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特质;经济学版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从专业视角有力增强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厚度和学术支撑力。

光明日报的理论版面。

以跨学科视域和多学科攻关为路径。现代世界的纷繁变化使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复杂性,要实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和整合研究,单靠一门学科显然不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构成和致思取向,如哲学的批判辩证、抽象超越,史学的考据考证、论从史出,社会学的系统综合、实践实证等,使之对同一问题的解析可以从不同视角呈现不同解读,并在相互借鉴和印证中形成认知合力。例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从不同学科角度刊发文章,从哲学层面探讨现代性本质,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从史学层面梳理中西方文明发展历程,透视西方大国崛起的方式与特征,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与优势;从社会学层面比较不同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同变化等。这些综合性研究阐释,“致广大而尽精微”,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以优质作者队伍建设为抓手。多年来,光明日报理论版紧密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分子,建设了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作者队伍,很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名家大家以及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理论版的作者。例如,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约请著名哲学家陈先达教授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等一系列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导向。一国之知识体系从来不是简单的舶来品,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此,我们开设“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专栏,刊发了政治学、法学、传播学等学科专家学者探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推进的系列文章,引领学术界“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连续十余年组织、发布“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对于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学术积累和引领作用。
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提升文化温度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就要把蕴含其中的人民的创造、人民的力量彰显出来,把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情感反映出来,把人民的期待、人民的需求满足起来。
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体现人文关怀。光明日报理论版的思想理论宣传,注重建立在人文精神基础之上,即把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采取“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的双重视角。如抗疫宣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一开始就关注到社会心态治理的重要性,组织刊发了《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等文章,《识心、育心、安心:青年群体心态秩序之建构》等访谈,提出系列建设性意见;支持和引导专家学者阐释疫情防控中彰显的伟大精神力量,刊发相关文章或访谈30余篇,多篇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为抗疫精神提炼作出独特贡献。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阐释中,高度关注人的现代化,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等刊发了诸多具有感染力、共鸣感的理论文章。
研究阐释与批驳辨析相结合,把脉思想需求。面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开设“洞察”专栏,针对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把脉群众思想需求,组织专家学者撰写重点理论文章,及时解疑释惑、阐明道理。例如,围绕有关共同富裕的一些错误认识,刊发了《推进共同富裕不宜急、不必忧、不可偏》等文章,讲透讲准共同富裕“是什么”“不是什么”。针对一些人对我国发展是否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疑虑,以及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表现等存在的模糊认识,撰写刊发“明理”署名文章《切实抓住并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以深入透彻的学理和准确无误的历史事实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取得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学深悟透与做实笃行相结合,增强实践自觉。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开设“析理论道”专栏,秉持“知其道更要行其道”的理念,探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的方法路径。开设“马院院长论坛”专栏,约请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介绍办院亮点特色、做法成效和成功经验,为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言献策。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策划刊发各省区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文章,解读各地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引导人们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信、无畏担当精神,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自觉。
“深入”与“浅出”相结合,提升传播效能。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要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积极探索“深入”与“浅出”相结合的实践路径,推动实现“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开设“光明青年论坛”,用青年的视角、青年的话语,讨论青年普遍关心的学术理论话题,现已刊发20多期。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重要阵地,制作推出新媒体产品,开设微信公众号,每年推送文章600篇左右,关注人数逐年增长。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光明理论”第一时间开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已推送阐释解读文章近百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我们将继续精心组织、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工作,进一步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思想深度、学理厚度、文化温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广泛深入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和掌握,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作者薄洁萍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王琎系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杨芳秀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5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