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醒】银行理财有“真”有“假”,你分得清吗?

2017-11-23 钱箐旎 经济日报

▲ 银行理财并非没有风险,也不是稳赚不赔。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切忌放松警惕,忽视了应该了解的风险


▲ 对投资者而言,不能混淆银行自营理财和代销理财,对真理财和假理财需要看清,同时,不要购买风险超出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在选择高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也需小心谨慎


在人们的印象中,相比其他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虽然相对偏低,但风险也并不高,一般来说,本金和收益都能如期拿到。正因为此,一些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就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应该了解的风险。


比如,南京银行曾曝出一款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银行在推销时声称“中低风险、稳健增值”“半年绝对回报13%”,但期满后产品却大幅亏损15%。实际上,在这一案件中,投资者购买的并非银行理财,而是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


又如,上半年民生银行曾曝出卖“假理财”案件,其支行行长称所卖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伪造出来的产品。


此外,还有一些投资者反应,本来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买后才发现竟然是保险,不仅期限长达5年,且收益率要远远低于银行理财产品。


“对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并非没有风险,也不是稳赚不赔。”融360分析师刘银平提醒,由于银行理财的购买起点最低是5万元,一旦不慎买错,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庞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尤其需要看清其中的风险,切实做好自身防范。


风险一

混淆银行自营或代销理财


“人们平常所说的银行理财,指的是银行自营的理财,银行募集资金之后自己去投资管理,资金大多流向存款、债券之类的中低风险领域,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禁止直接投资股市,只有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才允许投向股市,高净值客户的门槛很高,一般要求金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刘银平表示,因此普通老百姓能买到的一般都是风险可控的中低风险银行理财


与之相对的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大多指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从这些代销机构收取佣金,资金要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去管理,风险不可控,更高于银行自营理财产品。


实际上,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很容易区分,在产品说明书上,都会有非常清楚的介绍。另外,所有的正规银行理财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网站——中国理财网上都可以查到产品的信息,输入产品名称就可以查到,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怀疑是否是代销的理财产品了。



风险二

未辨识真理财和假理财


在银行理财风险中,还存在一种“假理财”,也就是虚假的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银行卖假理财的情况较为罕见,极少有银行员工胆大妄为伪造虚假的理财,一般牵涉到这种事件的大多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在某个单独的理财贵宾室里,没有走正规且受监控的渠道。


尽管银行卖假理财的情况不常见,但各类“飞单”导致客户资金受损的案件也时有发生。所谓“飞单”,即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银监会系统开出的罚单接近2300张,其中部分罚单就指向了银行分支机构的“飞单”违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刘银平建议,投资者同样可以上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是否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10月份开始,中国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要求银行不管是卖自营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都要进行“双录”,即录音和录像。在监管重拳下,银行员工欺诈或误导投资者的现象将大幅减少。



风险三

产品风险超出承受能力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之前,都会做一份风险评估问卷,投资者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是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比如,如果你的结果是稳健类,就只能购买低风险(R1级)和中低风险(R2级)的理财产品。”刘银平说。


据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分为5个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R1级)、中低风险(R2级)、中等风险(R3级)、中高风险(R4级)、高风险(R5级),对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分别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一般来说,风险等级为1级和2级的理财产品基本不存在本金风险,但是风险等级在3级以上的产品,投资者需要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比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为部分保本理财产品,也就是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是6%,但预期最低收益率是-20%。也就是说,该产品可能获取6%的正收益,也有可能亏损20%。



风险四

高收益结构性理财难达预期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近期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在4.65%附近,中小银行也有很多产品收益超过5%,但超过5.5%的情况很少见。但有些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却能达到6%、8%或10%,三季度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一款银行理财甚至能达到20%。这种并非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自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指的是由固定收益合约与衍生金融合约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理财工具,结构性理财产品由固定收益部分和衍生部分组成,由于衍生部分大多类似期权,通常可以把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作是债券加期权的组合。


“一般来说,收益率指的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但对结构性理财来说,其预期最高收益率越高,达到的可能性就越低。从平均到期收益率来看,还不如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高。”刘银平提醒说,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非常复杂,如果投资者不是特别了解,还是尽量回避为宜。


新闻多一点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将提速 

 

对大多数银行理财投资者来说,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并不陌生,但选择购买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一现象在未来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另行制定”。


对此,普益标准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未来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循规转型为净值型。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提速将引发以下几个方面的巨变:


一是投资者习惯。目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保本保收益阶段,对市场上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且大多数净值型产品仍然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性。未来即使投资者逐步接受银行理财非保本的特性,如何吸引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非其他类型较为成熟的资管产品(如基金产品等),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系统建设。目前18家全国性银行中,17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在系统建设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而中小银行中,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极少,要在短期内搭建系统,压力相对较大。


三是估值方式。指导意见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原则进行产品估值,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构成相对复杂,部分资产较难计算公允价值。未来此部分资产沿用成本摊余法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路径,通常是从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入手,基本保本保收益,逐步引导投资者接受此类产品。随着监管的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速度将提升,预计2017年末至2018年初将有较多银行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不排除投资者在选择公募银行理财产品时向规模更大的银行靠拢,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或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公募性质的理财业务。


  

其他人都在看


押金难退,自认倒霉?一个颠覆性的大计划来了!

官方重磅发声!炒房客可以醒醒了!

我有飞机,你有“地沟油”么?

太方便!买火车票可以用微信支付了!微信这些超实用功能你都知道吗?



编辑 / 王玥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钱箐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